红色家书

2021-02-24 03:53《红色家书》编写组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21年1期

《红色家书》编写组

编者按: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书是家庭的情感纽带,是家教的重要载体,也是家风的一面镜子。一封封红色家书,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家风建设。不仅反映出他们对国富民强和理想信念的追求,更反映出他们对亲属的深情和对子女的教诲。这些家书,不仅情真意切,而且蕴藏着很多感人故事,是我们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品格风范,特别是进行家风建设的生动教材。本刊从《红色家书》中精选部分篇章,以飨读者。

总要不辱你老这块肉与这滴血,还要在世界上放一个特别光明——向警予致父亲向瑞龄等(1920年8月)

爹爹妈妈呀,我天天把你两老人家的像放在床上,每早晚必看一阵。前几天早晨,忽然见着爹爹的像现笑容,心里欢喜得了不得。等一会儿,便得着五哥的平安家报。今天晚上九点钟,新从工学世界社旁听回来。捧着你老人家的像一看,忽现愁容,两个眉毛紧紧地锁着,左看也不开,右看也不开,我便这样说:我的爹爹呀,不要愁,你的九儿在这里,努力做人,努力向上。总要不辱你老这块肉与这滴血,而且这块肉这滴血还要在世界上放一个特别光明。和森是九儿的真正所爱的人,志趣没有一点不同的。这画片上的两小也合他与我的意。我同他是一千九百廿年产生的新人,又可叫做廿世纪的小孩子。

向警予(1895-1928),土家族,湖南人。1918年参加毛泽东、蔡和森等创办的新民学会,1919年与蔡畅等组织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5月起任中共中央妇女部主任,10月,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7年回国,中共五大后到中共汉口市委宣传部和市总工会宣传部工作,11月湖北省委改组后成为省委负责人之一。1928年3月由于叛徒告密被捕,5月1日在武汉就义。

这是向警予1920年8月在法国写给父亲向瑞龄、母亲邓玉贵的一封信,表达了思念亲人的心情,抒发了她献身革命的情怀。爱的语言总是质朴无华,又感人至深。彼时,25岁的向警予赴法勤工俭学,与蔡和森自由恋爱结婚。她找到终身托付的爱人,找到共产主义信仰,心中万分喜悦,万分激动。她要将这喜悦和激动泼在家书中,分享给远在国内的至爱双亲。

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及早期领导人、党的第一位女中央委员、中国第一任妇女部长,向警予无疑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闪亮的名字。她英勇、坚定、顽强,为崇高信仰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

在这封家书中,我们看到她铁骨铮铮的外表下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这是革命者最真实的人性:对反动派金刚怒目,对亲人柔肠百结。信中提及的五哥即向警予的五哥向仙良:两小是指向警予寄给父母的明信片正面印的两个外国小孩。

我们抢上前去迎未来的文化吧

——高君宇给石评梅的信(1921年4月16日)

评梅先生:

十五号的信接着了,送上的小册子也接了吗?

来书嘱以后行踪随告。俾相研究,当如命;惟先生谦以“自弃”自居,视我能责以救济,恐我没有这大力量罢?我们常通信就是了!

“说不出的悲哀”,这恐是很普遍的重压在烦闷之青年口下一句话罢!我曾告你我是没有过烦闷的,也常拿这话来告一切朋友,然而实际何尝是这样?只是我想着:世界而使人有悲哀,这世界是要换过了;所以我就决心来担我应负改造世界的责任了。这诚然是很大而烦难的工作,然而不这样,悲哀是何时终了的呢?我决心走我的路了,所以对于过去的悲哀,只当着是他人的历史,没有什么迫切的感受了。有时忆起些烦闷的经过,随即努力将他们勉强忘去了。我很信换一个制度,青年们在现社会享受的悲哀是会免去的——虽然不能完全,所以我要我的意念和努力完全贯注在我要做的“改造”上去了。我不知你为何而起了悲哀,我们的交情还不至允许我来追问你这样,但我可断定你是现在世界桎梏下的呻吟啊!谁是要我们青年走他们烦闷之路的?—虚伪的社会吧!虚伪成了使我们悲哀的原因了,我们挨受的是他结下的苦果!我们忍着让着这样,唉声叹气了去一生吗?还是积极的起来,粉碎这些桎梏呢?都是悲哀者,因悲哀而失望,便走了消极不抗拒的路了;被悲哀而激起,来担当破灭悲哀原因的事业,就成了奋斗的人了。——千里程途,就分判在这一点!评梅,你还是受制于运命之神吗?还是诉诸你自己的“力”呢?

愿你自信:你是很有力的,一切的不满意将由你自己的力量破碎了!过度的我们,很容易彷徨了,像失业者踯躅在道旁的无所归依了。但我们只是往前抢着走吧,我们抢上前去迎未来的文化吧!

好了,祝你抢前去迎未来的文化吧!

高君宇(1896—1925),原名高尚德,山西静乐人。1919年五四运动时为北京大学学生会负责人之一。1920年与邓中夏等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1年加入中國共产党,同年到莫斯科出席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1922年曾任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周刊和中共北方区机关刊物《政治生活》编辑。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24年赴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年3月在北京病逝,时年29岁。

这是高君宇1921年4月16日写给女友石评梅的一封信,鼓励她积极投身迎接新文化、推翻旧制度、改造旧世界的革命斗争。1925年3月,高君宇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葬于陶然亭公园,墓碑上镌刻着石评梅手书的碑文:“‘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这是君宇生前自题相片的几句话,死后我替他刊在碑上。君宇!我无力挽住你迅忽如彗星的生命,我只有把剩下的泪流到你的坟头,直到我不能来看你的时候。”1928年9月,石评梅病逝后,朋友们遵照她“生前未能相依共生,愿死后得并葬荒丘”的心愿,将其葬于高君宇墓旁。

我辈青年将来造成大福家世界,同天共乐

——任弼时致父亲任思度(1921年春)

父亲大人膝下:

前几天接到四号手谕,方知大人现已到省,身体健康,慰甚。千里得家书,固属喜极,然想到大人来省跋涉的辛苦,不能说是非为衣食的奔走所致,若是,儿心不觉顿寒!捧读之余,泪随之下!连夜不安,寝即梦及我亲,悲愁交集,实不忍言。故儿每夜闲坐更觉无聊。常念大人奔走_世之劳,末稍闲心休养,而家境日趋窘迫,负担日益增加,儿虽时具分劳之心,苦于能力莫及,徒叫奈何。自后儿当努力前图,必使双亲稍得休闲度日,方足遂我一生之愿。但儿常自怨身体小弱,心思愚昧,口无化世之能,身无治事之才,前路亦茫茫多乖变,恐难成望。只以人生原出谋幸福,冒险奋勇男儿事,况现今社会存亡生死亦全赖我辈青年将来造成大福家世界,同天共乐,此亦我青年人的希望和责任,达此便算成功。惟祷双亲长寿康!来日当可得览大同世界,儿在外面心亦稍安。

北行之举前虽有变,后已改道他进,前后已出发两次,来电云一路颇称平静,某人十分表欢迎。儿已约定同志十余人今日下午起程,去后当时有信付回。沿途一切既有伴友同行,兒亦自当谨慎,谅不致意外发生,大人尽可勿念过远。既专心去求学,一年几载,并不可奇,一切费用,交涉清楚,只自己努力,想断无变更。至若谋学上海,儿前亦筹此为退步之计,不过均非久安之所,此事既可成功,彼即当作罢论。

昨胜先妹妹来函云陈宅有北迁之举,不知事可实否?仪芳读书事,乃儿为终身之谋,前虽函促达泉大.哥,彼对儿无正式答复,可隆!

任弼时(1904—1950),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员。1921年5月,经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介绍,任弼时与刘少奇、萧劲光等人乘坐日本邮轮,从上海取道日本长崎到符拉迪沃斯托克,赴苏留学。7月9日,他们抵达莫斯科。8月3日,任弼时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中国班学习,俄文名为布林斯基。

这是任弼时1921年5月赴苏俄留学前写给父亲任思度的一封信,表达了自己报效国家的远大抱负,也反映了他对家人的牵挂和不舍。

寻我们将来永远的幸福,这是一件何等快乐的事

——张太雷致妻子陆静华(1921年1月)

我此次离家远游并没有什么,你们也不必对于我有所牵挂。我觉得现在我做事,总不能说可以长久。今天不知明天如何。这样心境不能安定,心境不安定是如何痛苦呵!我想最好能自己独立生活,不要人家操纵我的生活。所以我立志到外国去求一点高深的学问,谋自己独立的生活。

我先前本也有做官发财的心念,所以我想等明年去考高等文官考试;但我现在觉悟:富贵是一种害人的东西。做了官,发了财,难保我的道德不坏。常常在官场中混,与那些不好的人在一起,嫖赌娶妾的事情或不能免。倘若是这样了,非特我的身体、道德要坏,恐怕家里要受莫大的苦处,你也看见多少做官发财的人们多嫖赌娶妾。倘若我做了官,发了财,我自己也不能保不像他们一样做坏事。惟有求得高深的学问,既可以自己独立谋生,不要依靠他人,这样就用不着恐惧失去饭碗,心境自然也就安定,心境安定是寿长的最要紧的事,又可以保持我清洁的身体,高尚的道德;不至于像那些做官的发财人-一样嫖赌娶妾做坏事。我觉悟着做官发财与福气是完全相违背的;因为做官发财的总是嫖赌娶妾的。就是不嫖、不赌、不娶妾,他们的心境亦决不会安定的,因为做了知县想做知府,赚了二百块一月,又想三百,他们的欲望决不会满足,欲望多的人决不会长寿和安乐的。所以我说做官发财决不是福气。真正的福气是心广体胖;心广体胖一定要心中无所忧虑,要不嫖不赌不娶妾。但是_个人要心中无所忧虑,先须得生计独立,就是说做事不要靠人家引荐,要人家来请,即使人家不来请亦能有饭吃。这样,只有有了高深学问才能够。一个人有了钱要不嫖不赌不娶妾是_件很难的事,因为这种不是能够用人力禁止的,必须使他能有别种快乐之事去代替这种坏的快乐事体。求学问是_种最快乐的事。在有学问的人看,那嫖赌等多是痛苦的而不是快乐,所以他们决不会去做那种事的。你看见多少真正读书的人(如你爹爹)多是这样。所以我决计外国去游学求一点学问,将来可以享真正幸福。你也可以享真正幸福,母亲也享真正幸福。但是我们现时不能不尝一点暂时离别的苦,去换那种幸福。你情愿不情愿?我想你是_个明白人,一定是情愿的,并且赞成的。

至于家中过日子的问题,我于前两次的信中已经说过了。凡遇金钱紧急的时候,尽可写信与北京彰仪门大街通才商业学校吴炳文及吉林哈尔滨道里特别地方审判厅张照德。他们是我的好朋友,他们答应帮助我。荟甄四叔处已有两封信去了,母亲尽可向他要,因为这款虽然是他家给我们的,但是我们要知识铜钱是天下共有的,不必客气。就是要不着,我终设法使你们够用。因为这款只有现在可以借口问他要。家中用途不宜过省。每月用三十元却好。母亲年老亦应当吃好一点,穿好一点。你可劝母亲说不要过省。不然我在外如何安·心呢?决计不要忧没有钱,吴南如等一定可以替你们想法子。如若再没有法子的时候,我也可以回来的,不过白走_趟罢了。

你可以趁这个时期中用一点功。你一定要进学堂的,所费亦不算多。你第一要选择你最擅长的功课,学习了可以使你独立。我想你学刺绣及图画一定是好的。刺绣要学那新式的刺绣,如绣花卉人物山水之类。图画学了是最有乐趣的。再者图画与刺绣是有极大关系的。因为刺绣配颜色等一定要会图画的人才会配得好。我想你于这两种课都是很擅长的,并且很欢喜的。这两样东西很有用处。你学好了这两样,你很可以自立了;那时你是_个独立的女子了。比较那种女子只做男子的附属品,要荣耀得多呵。你可以寻先生学习这两种功课。我想常州女学堂里一定有好先生。你不要怕费钱。要钱你可以给吴南如、张照德写信要。我现在正找报馆里的通信员之事,倘若找着了又可以有每月四五十元的进款,所以你们决计不要愁钱。除掉学习刺绣图画之外,你还要学一点普通常识,尤其对于如何教育子女,是要研究的。历史地理理科,是你应当懂一点的,国文只要多读新的白话文,可以多看小说如《水浒》《西游记》《红楼梦》等等。还要多看杂志与报纸,如妇女杂志,小说月报,常州局前街新群书社多有卖。同吴家大媳妇进学堂亦是很好,只不知那个学堂里刺绣图画好不好?你不要把我的话忘记了,我希望我回来的时候,我学得很好,你也学得很好,那时我们多快活呵,那时我们大家互相庆祝了。我希望能如此!

我们现在离开是暂时的,是要想谋将来永远幸福,所以你我不必以为是一件可忧的事。我们应该在这时期中大家努力做,寻我们将来永远的幸福,这是_件何等快乐的事呵。我并没有一点忧愁,因为我有这个目的在心中,我希望你也能有同样的心思,一点不忧愁,只用心照我告诉你的用功去。母亲是很能看得开的,你再拿我这·番话说与母亲听,她老人家一定能不牵挂我的。你必要照我告诉你的做,我在外心才能安。我很感激你,我发誓我决不负你。你在家安心供养母亲,教育细苹(张太雷的长女张西屏,小名细苹),自己照我的话用功。

我一路有信给你,到俄国后我时常有信家来,不要忧愁。家里有什么要紧事可写信与吴南如……

张太雷(1898-1927),江苏武进人。1915年考人北京大学,同年冬转入天津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法科学习。1920年10月,加入北京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八七会议后,到广东工作,担任中共广东省委書记兼广东省委军委书记、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兼南方局军委委员。12月参与领导发动广州起义,成立广州苏维埃政府,任代主席、人民海陆军委员。12月12日,在指挥战斗时遭敌伏击牺牲。

这是张太雷1921年1月写给妻子陆静华的一封信,表达了自己探求学问的理想与心志,并劝导妻子也用功学习,成为一位独立的女子。信件手稿残缺开头和结尾。

1921年1月,张太雷受党委派,前往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并担任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科书记。

做个廿世纪的新青年

——王稼祥致堂弟王柳华(1924年11月14日)

柳华学弟:

前几天你寄给我与久长的信,我已收读了。

山河障隔,使我们俩不能叙晤,实在怅丧的很。我现在感觉一件非常不快的事,现在写在下面,以作这次通信的材料吧!

我们村里在外面读书的人也算不少了。不过这些人,不光无益于乡村,反而有害。这话怎么说呢?你看,到了寒署假的时候,在外边读书的人们回家了。他们不是赌,就是乱闹。这样,还能得乡村人的信任吗?还有改造乡村的可能吗?唉!痛心的很!柳华呀!自命为先觉的青年,而有这样的举动,怎能不令人伤心呢!柳华呀!你我还算没有染着这种坏习气,愿以后保持这热血沸腾的赤心,去一改旧习,那才不愧做个廿世纪的新青年呵。请你不要笑我说大话,这都是我良心上不能不说的话呵。

北风飒飒,寒气刺骨,唉,冬又到了。日子飞也似的过去,人生怎当得几次寒风,几次严冬。呀,青年时期转瞬要与我们告别了。

功课忙碌,时间支配不过来,不能多写,就此停笔吧!下次再谈,此祝进步。

王稼祥(1906-1974),原名嘉,又名稼啬,安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1年春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1934年后被增补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外交部副部长。1951年起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1956年在中共第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1974年1月25日在北京逝世。

这是王稼祥写给堂弟王柳华的一封信,劝告他警惕旧习气,做个新青年。落款是民国十三年农历十月十八即1924年11月14日。

说到死,我并不惧怕

——杨开慧致堂弟杨开明(1929年3月)

一弟:亲爱的一弟!

我是_个弱者仍然是_个弱者!好像永远都不能强悍起来。我蜷伏着在世界的一个角落里,我颤傈而寂寞!在这个情景中,我无时无刻不在寻找我的依傍,你于是乎在我的心田里,就占了一个地位。此外同居在一起的仁,秀,也和你一样——你们一排站在我的心田里!我常常默祷着:但愿这几个人莫再失散了呵!

我好像已经看见了死神——唉,它那冷酷严肃的面孔!说到死,本来,我并不惧怕,而且可以说是我欢喜的事。只有我的母亲和我的小孩呵,我有点可怜他们!而且这个情绪,缠扰得我非常厉害——前晚竞使我半睡半醒的闹了一晚!我决定把他们——小孩们——托付你们,经济上只要他们的叔父长存,是不至于不管他们的,而且他们的叔父,是有很深的爱对于他们的。倘若真的失掉一个母亲,或者更加一个父亲,那不是一个叔父的爱,可以抵得住的,必须得你们各方面的爱护,方能在温暖的春天里自然地生长,而不至于受那狂风骤雨的侵袭!

这_个遗嘱样的信,你见了一定会怪我是发了神经病?不知何解,我总觉得我的颈项上,好像自死神那里飞起来一根毒蛇样的绳索,把我缠着,所以不能不早作预备!

杞忧堪嚎,书不尽意,祝你一切顺利!

杨开慧(1901—1930),湖南长沙人。1920年下半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冬,与毛泽东结婚。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一直追随毛泽东从事革命活动。1930年10月被捕。同年11月14日,在浏阳门外识字岭英勇就义,年仅29岁。

可以说,这是杨开慧1929年3月在家中写的一封遗书,一封托孤信,然而这封信不知道在怎样危急的情形下写出的,以至于来不及将信寄送出去。这封信被藏匿在故居老宅的砖缝中,多年以后人们为了纪念杨开慧,对房子进行翻修,才让它重见天日。

当时,杨开慧已经有一年多没有毛泽东的音讯。白色恐怖中,敌人到处搜捕,在长沙已经有多位共产党人惨遭敌人的屠刀。杨开慧强烈预感到不测,信中,杨开慧表达了对革命牺牲的泰然自若,然而唯独放心不下的是自己的母亲和几个孩子。当真切感到死神接近时,她最放心不下的是3个年幼的孩子——岸英、岸青和岸龙。对于嗷嗷待哺的幼儿,她是那么挚爱,那么不舍。她为弱小孩子的命运揪着心,言辞万分恳切:“我总觉得我的颈项上,好像自死神那里飞起来一根毒蛇样的绳索,把我缠着,所以不能不早作预备!”因此,为了照顾孩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只能将他们托付给自己的堂弟了。1930年10月24日,正如她的预料一样,灾难如期而来。这天凌晨,杨开慧在家中被捕。在狱中,她拒绝退党并坚决反对申明与毛泽东脱离关系。11月14日,杨开慧从容走向刑场,英勇就义。

這封信,情真意切,如泣如诉,读来感人至深,既表达了她面对死亡的镇定,又诉说了对亲人的无限思念。在信中,每一字每一句,都展现出杨开慧坚毅而沉静的气质,让我们看到她柔弱身躯里进发出的强大精神力量,令后人无限感佩和怀念。信中提及的仁、秀分别指杨开慧的堂妹杨开仁和杨开秀。

将你要写的话,写在书上,等我回来看

——瞿秋白致妻子杨之华(1929年7月15日)

之华:

临走的时候,极想你能送我一站,你竞徘徊着。

海风是如此的飘漾,晴明的天日照着我俩的离怀。相思的滋味又上心头,六年以来,这是第几次呢?空阔的天穹和碧落的海光,令人深深的了解那“天涯”的意义。海鸥绕着桅樯,像是依恋不舍,其实双双栖宿的海鸥,有着自由的两翅,还羡慕人间的鞅掌。我俩只是少健康,否则如今正是好时光,像海鸥样的自由,像海天般的空旷,正好准备着我俩的力量,携手上沙场。之华,我梦里也不能离你的印象。

独伊想起我吗?你一定要将地名留下,我在回来之时,要去看她一趟。下年她要能换一个学校,一定是更好了。

你去那里,尽心的准备着工作,见着娘家的人,多么好的机会。我追着就来,一定是可以同着回来,不像现在这样寂寞。你的病怎样?我只是牵记着。

可惜,这次不能写信,你不能写信。我要你弄一本小书,将你要写的话,写在书上,等我回来看!好不好?

秋白

七月十五

瞿秋白(1899-1935),生于江苏常州。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1917年秋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1922年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先后在中共第四、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共领袖之一。1935年2月初,瞿秋白在福建长汀县突围转移途中不幸被捕,他对劝降者说:“人爱自己的历史,比鸟爱自己的翅膀更厉害,请勿撕破我的历史。”6月18日临刑前,瞿秋白坐在一块平地上,说:“此地甚好。”尔后从容就义,时年36岁。

这是瞿秋白1929年7月15日在旅途中写给妻子杨之华的信,瞿秋白在信中表达了对妻子的浓浓爱意。

一息尚存,终当努力奋斗

——王若飞致表姐夫熊铭青(1933年1月)

铭兄:

岁尾年头,最易动人怀抱。况我今日处境更觉百感烦心,念国难之日急,恨身之蹉跎,冲天有志,奋飞无术。五更转侧,徒唤奈何!虽然楚囚对泣,惟弱者而后如此。至于我辈,只有隐忍以候。个人生命,早置度外。居狱中久,气血渐衰,皮肉虚浮,偶尔擦破,常致溃烂。盖缘长年不见日光,又日为阴湿秽浊所熏染。譬之楠梓豫章之木,置之厕所卑湿之地,亦将腐朽剥蚀也。又冬令天短,云常不开;又兼房为高墙所障,愈显阴黑,终日如在昏暮中,莫能细同号者面貌。人间地狱,信非虚语。有人谓矿生活,是埋了没有死,大狱生活,是死了没有埋。交冬以来,吾日睡十四小时(狱规:晚六时即须就寝,直至翌晨八时天已大明方许坐起),真无殊长眠。当吾初入狱时,见一般老号友对于囚之死者,毫无戚容,反谓“官司打好了”,深诧其无情。后乃知彼等心理皆以为与其活着慢慢受罪,反不如死爽快也。

以上琐琐叙述大狱生活,吾兄阅后,或将以为弟居此环境中,将如何哀伤痛苦,其实不然,弟只有比时之心。一息尚存,终当努力奋斗。现时所受之苦难,早在预计之中,为工作过程所难免,绝不值什么伤痛也。因此弟之精神甚为健康,绝不效贾长沙之痛哭流涕长叹息;惟坚忍保持此健康之精神。如将来犹有容我为社会工作之机会,固属万幸。否则亦当求在狱能比较健康而死。弟并无丝毫悲观颓丧之念也。与吾同号者,尚有五人,彼等官司皆在十年以上,时常咨嗟太息,以为难望生出狱门,我尽力慰解彼等,导之有希望,导之识字读书,导之行乐开心(下棋唱歌),一面使彼等有生趣,一面使我每日的生活亦不空虚。当彼等诅咒此大狱生活时,我尝滑稽地取笑说:“我们是世间上最幸福的人。每天一点事不做,一点心不操,到时候有人来请睡,一睡就是十四点钟;早上有人来请起,饭做好了就请我们吃;难道还不够舒服么?”同时又叙述遭受天灾或兵灾区域难民的痛苦,冰天雪地中沙场战士的生活,我们较之,实已很舒服。自然任何人都愿在沙场征战而死,不愿享受大狱的舒服。吾之为此言,一面取笑,一面亦示人世间尚有其他痛苦存在,不可只看到自己也。即如吾兄现时之生活,想来亦必有许多难处,不过困难内容性质与弟完全不同耳。弟处逆境,与普通人不同处,即对于将来前途,非常乐观。这种乐观,并不因个人的生死或部分的失败、一时的顿挫,而有所动摇。弟现时所最难堪者,为闲与体之日现衰弱,恨不能死于战场耳!每日天将明时,枕上闻军营号声,不禁神魂飞越!嗟乎!吾岂尚有重跃马于疆场之日乎?

一九三三年一月

王若飞(1896-1946),贵州安顺人。青年时代曾参加过辛亥革命和讨袁运动。1919年10月,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6月,参与并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同年秋加入法国共产党,1923年4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45年6月,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同年8月,随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1946年1月,代表中共方面出席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同年4月8日,由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于山西省兴县黑茶山遇难。

这是王若飞1933年1月写给表姐夫熊铭青的一封信,体现了他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

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

——刘伯坚致妻嫂凤笙等(1935年3月16日)

凤笙大嫂并转五六诸兄嫂:

本月初在唐村写寄给你们的信、绝命词及给虎豹熊诸幼儿的遗嘱,由大庾县邮局寄出,不知已否收到?

弟不意现在尚在人间,被押在大庾粤军第一军军部,以后结果怎样,尚不可知,弟准备牺牲,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

现有两事需要告诉你们,请注意!

一、你们接我前信后必然要悲恸异常,必然要想方法来营救我,这对于我都不需要。你们千万不要去找于先生及邓宝珊兄来营救我,于、邓虽然同我个人的感情好,我在国外,叔振在沪时还承他们殷殷照顾并关注我不要在革命中犯危险,但我为中国民族争生存争解放与他们走的道路不同。在沪晤面时邓对我表同情,于说我做的事情太早。我为救中国而犯危险遭损害,不需要找他们来营救我帮助我使他们为难。我自己甘心忍受,尤其要把这件小事秘密起来,不要在北方张扬。这对于我丝毫没有好处,而只是对我增加无限的侮辱,丧失革命的人格,至要至嘱(知道的人多了就非常不好)。

二、熊儿生后一月即寄养福建新泉芷溪黄荫胡家,豹儿今年寄养在往来瑞金、会昌、雩都、赣州这一条河的一支商船上,有一吉安人罗高,二十余岁,裁缝出身,携带豹儿。船老板是瑞金武阳围的人叫赖宏达,有五十多岁,撑了几十年的船,人很老实,赣州的商人多半认识他,他的老板娘叫郭贱姑,他的儿子叫赖连章(记不清楚了),媳妇叫做梁招娣,他们一家人都很爱豹儿,故我寄交他们抚育,因我无钱只给了几个月的生活费,你们今年以内派人去找着还不至于饿死。

我为中国革命没有一文钱的私产,三个幼儿的养育都要累着诸兄嫂,我四川的家听说久已破产又被抄没过,人口死亡殆尽,我已八年不通信了。为着中国民族就为不了家和个人,诸兄嫂明达当能了解,不致说弟这·生穷苦,是没有用处。

诸儿受高小教育至十八岁后即入厂做工,非到有自给的能力不要结婚,到三十岁结婚亦不为迟,以免早生子女自累累人。

叔振仍在闽,已两月余不通信了,祝诸兄嫂近好!

弟伯坚

三月十六于江西大庾

刘伯坚(1895-1935),四川平昌人。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与周恩来、赵世炎等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刘伯坚奉命留在苏区坚持斗争,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

这是刘伯坚1935年3月16日在监狱中写给妻嫂凤笙的一封信,体现了他在革命原则问题上毫不妥协的性格。刘伯坚在监狱中还写了那首著名的《带镣行》:“带镣长街行,蹒跚复蹒跚,市人争瞩目,我心无愧怍。带镣长街行,镣声何铿锵,市人皆惊讶,我心自安详。带镣长街行,志气愈轩昂,拼作阶下囚,工农齐解放。”

1935年3月21日,刘伯坚上刑场前,给妻子王叔振写了绝笔信:“我的绝命书及遗嘱,你必能见着。我直寄陕西凤笙大嫂及五六诸兄嫂。你不要伤心,望你无论如何要为中国革命努力,不要脱离革命战线:并要用尽一切的力量,教养虎、豹、熊三幼儿成人,继承我的光荣的革命事业。我葬在大庾梅关附近。十二时快到了,就要上杀场,不能再写了。致以最后的革命的敬礼!”

1935年3月21日,刘伯坚在江西省大余县金莲山上被敌人杀害。

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赵一曼致儿子陈掖贤(1936年8月2日)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

赵一曼(1905-1936),原名李坤泰,四川省宜宾县人。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9月,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次年回国,在宜昌、南昌和上海等地秘密开展党的工作。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往东北地区发动抗日斗争。1935年秋,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第二团政治委员。11月,第二团被日伪军围困于一座山间,为掩护部队突围,身负重伤。后在珠河县春秋岭附近一农民家中养伤,被日军发现,战斗中再度负伤,昏迷被俘。1936年8月2日,在珠河被敌杀害。

这是赵一曼1936年8月2日牺牲前写给儿子陈掖贤的一封信,充满了母亲对儿子的歉疚和期望。赵一曼当天还写下另一份遗书,告诉儿子:“母亲的死不足惜,可怜的是我的孩子,没有能给我担任教养的人。母亲死后,我的孩子要代替母亲继续斗争。自己长大成人,来安慰九泉之下的母亲!”

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

——毛泽东致儿子毛岸英等(1941年1月31日)

岸英、岸清二儿:

很早以前,接到岸英的长信,岸清的信,岸英寄来的照片本,单张相片,并且是几次的信与照片,我都未复,很对你们不起,知你们悬念。

你们长进了,很欢喜的。岸英文理通顺,字也写得不坏,有进取的志气,是很好的。惟有一事向你们建议,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谈些政治。政治是要谈的,但目前以潜心多习自然科学为宜,社会科学辅之。将来可倒置过来,以社会科学为主,自然科学为辅。总之注意科学,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人家恭维你抬举你,这有一样好处,就是鼓励你上进;但有一样坏处,就是易长自满之气,得意忘形,有不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危险。你们有你们的前程,或好或坏,决定于你们自己及你们的直接环境,我不想来干涉你们,我的意见,只当作建议,由你们自己考虑决定。总之我欢喜你们,望你们更好。

岸英要我写诗,我一点诗兴也没有,因此写不出。关于寄书,前年我托西安林伯渠老同志寄了一大堆给你们少年集团,听说没有收到,真是可惜。现再酌检一点寄上,大批的待后。

我的身体今年差些,自己不满意自己;读书也少,因为颇忙。你们情形如何?甚以为念。

毛澤东

一九四一年一月三十一日

这是毛泽东1941年1月31日写给儿子毛岸英、毛岸青的一封信,提出自己关于年轻人如何学习的建议。信中提及的少年集团指党组织送到苏联学习的中国少年儿童。毛泽东在这封信后附有一张书单,共21种60册:精忠岳传2、官场现形4、子不语正续3、三国志4、高中外国史3、高中本国史2、中国经济地理1、大众哲学1、中国历史教程1、兰花梦奇传1、峨嵋剑侠传4、小五义6、续小五义6、聊斋志异4、水浒4、薛刚反唐1、儒林外史2、何典1、清史演义2、洪秀全2、侠义江湖6。

你一回来,我的身心内外负着的一块重石可以放下

——邓颖超致丈夫周恩来(1942年7月7日)

来:

正以你为念,接到泰隆信,知你昨夜睡眠好,不曾受日间多人谈话的影响,悬念着的心,如一释重负,而感到恬适轻松!

真的,自从你入院,我的心身与精神,时时是在不安悬念如重石在压一样。特别是在前一周,焦虑更冲击着我心,所以,我就不自禁地热情地去看你,愿我能及时地关切着你的病状而能助你啊!

现在,你一天比一天好起来,而且快出院了,我真快活!过去虽不应夸大说度日如年,但确觉得一日之冗长沉重——假若我未曾去看你的话。我希望这几天更快地度过去,企望你,欢迎你如期出院。我想你一回来,我的心身内外负着的一块重石可以放下,得到解放一番,我将是怎样的快乐呢!

明天不来看你,也不打算再来,一心一意地在欢迎你回来,我已在开始整洁我们的房子-迎接你了。现仅提你注意,出院前定要详细问下王大夫,以后疗养应注意的各种事项,勿疏忽为盼!

白药已搽了吗?是否还分一点留用?我拟明晚去看乃如兄并送药给他。情长纸短,还吻你万千!

颖妹手草

七·七前夕

最好在出院前一二日试下地走动走动为宜,不知你以为如何?望问王大夫!

邓颖超(1904-1992),河南光山人。五四运动时,与周恩来、马骏等共同领导天津学生爱国运动,组织觉悟社。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周恩来、鄧颖超这对革命伴侣,50多年如一日,志同道合,心手相牵,风雨同舟,忠贞不渝,堪称楷模。如果说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位默默奉献、甘愿付出的女人的话,那么邓颖超便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为了共同的理想,邓颖超和周恩来于1925年8月在广州结婚。从此,开启了两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做夫妻、为伴侣、做战友的光辉岁月。在艰险的革命斗争环境里,两人时聚时分,彼此牵挂,情深意浓。无论发生什么,邓颖超总是以女性的温婉体贴和妻子的特有情怀,给周恩来以关心与呵护。1942年7月,在中共中央南方局重庆,周恩来因过度劳累,犯病住院。邓颖超经常去医院看望和陪护。

这是邓颖超1942年7月7日写给丈夫周恩来的一封信,表达了自己对丈夫病愈出院的喜悦之情。信中提到的“王大夫”,指的是周恩来的主治医生王励耕,“泰隆”指的是时任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副官处副官长颜太龙,他曾长期负责周恩来的保卫工作。

能看见你更加年轻,那将如何快乐

——周恩来致妻子邓颖超(1950年1月12日)

超:

明早将到满洲里。何谦告诉我说,给小超同志写几个字带回去。谢谢他的关心,我马上提起笔来写信。

沿途平安,堪以告慰老婆。九日夜开车后,即解衣就寝。五点半到天津,黄敬等人上车问事。十日十时起床,车过开平、滦州、昌黎、榆关;出关后又就寝,晚十时再起,直至十一日五时半始到沈阳。在沈停三小时,见高岗、林枫、李卓然等同志,八时半加入富春、欧阳钦等同志继续北行。十时就寝,一睡十一小时,直到晚十时始起床。当夜十二时半抵哈尔滨,在哈停三小时,洗了一个澡。十二日三时半离哈,五时就寝,十时起床,准备今晚十时就寝,回至常人常轨。如能睡至明早六时起床,则七十八小时的行程,我睡了三十六小时,当不算少了。这是你最开心的事,特此告你。

途中并不太冷,我的大衣有点太沉重了,且显得臃肿,但既穿上身,就不必再改。过哈尔滨后,北满高原,气候转暖且未下雪,于今春生产,恐大有影响。闻兴安岭北,则气候特寒。已入夜中,不能探知雪景究如何了。

所带书报,尚未打开细看。翻了翻雪声纪念册,觉得你应该写封信给雪芬,鼓励她多多学习力求进步才对。

到满洲里不知能否遇到女儿,她回至北京当能告你。

许多人都问到你的健康。希望你由于我的离Yr-,能得到一个月的安心休息。回来后,能看到你更加年轻,那将如何快乐?!

再见,我的老伴!

周恩来

一九五〇一十二晚

今晨五时起,六时得满洲里电话,萧华、家康已在站等候,大约女儿也在那里了。

这是周恩来1950年1月12日写给妻子邓颖超的一封信,介绍自己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赴苏联的情况。信中提及的女儿,即他们的养女孙维世。

有时竟想早些言归,但我不能这样做——陈赓致妻子傅涯(1957年3月8日)

亲爱的涯:

在南京整整工作十一天,检查了军事学院、总高级步校及南京军区的工作,收获确是不小,但是没有得到休息。失眠又发作,只好恢复吃水药,吃水药后又可每夜睡到六小时了,只是没有水药就不行。明天准备去长江两岸及宁沪线上作实际勘察,预料半个月后才能到达上海,这样的勘察旅行,可能对我的身体有好处。这次在南京,曾乘暇去雨花台凭吊烈士,在许多陈列的照片中,发现了很多是我过去的老战友和难友,一时情不自禁,潸然泪下,因此,想到我还活着,较之他们占了大便宜,若果我还不振作,如今有些疲惫感的话,那我太对不起他们了。

这几天总是想着您和儿女们,涯子的活波天真时时绕着我的心灵,有时竞想早些言归,但我不能这样做。你们的情况希望得到您的报知,到上海后无论如何要通一次电话。我这次准备到宁波,我很想去沥海所一游。到上海再写信给您。

你好!

吻你并建、进、庶、涯!

您的赓

三月八日

陈赓(1903—1961),原名陈康,湖南湘乡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1926年秋,被派到苏联学习。1927年初回国,8月参加南昌起义,到贺龙部队任营长。1928年起,主持中共中央特科的情报工作。1931年9月赴鄂豫皖苏区,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团长。1949年任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率部横渡长江,解放南昌。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第三兵团司令员、政委。1954年10月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59年9月任国防部副部长。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病逝。

这是陈赓1957年3月8日写给妻子傅涯的一封信,告知自己在南京检查工作的情况。

1957年3月16日,陈赓在信中告诉傅涯:“按预定计划提前几天到了上海,刚下汽车,柯庆施等即来迎接我们,柯笑着递给我一封信,阅之是你的信,这真是意外之财,此时也顾不得与迎接者寒喧,即拆函阅读,引得人家一场大笑。您真聪明,这样的做法给我安慰,就简直无法形容。”

一切均从人民出发,儿窃愿勿愧于此——陈毅致父亲陈家余等(1951年4月16日)

父母亲大人膝下:

二月十九日手谕奉悉,知大人移居后情况甚为喜慰。儿于三月六日赴闽,三月卅日返沪。在闽廿余日巡视各地,不幸感冒并患肠胃炎,于返沪即入医院治疗,经过十余日感冒和肠炎已完全好了,本可出院照常工作,奈又发现肝内有肝蛭吸虫潜伏。医者言,不治疗目前并无大妨碍,但恐日久生变,有演化为黄疸病水肿病的可能,甚至可能变为孙中山式的肝癌云云。经同志多人考虑,且得中央批准,决心治疗,于本日下药,拟定二十天为一阶段,如奏效即可出院,否则尚需延长时间。医者言,治此病在室内可自由坐卧,并无痛苦,不过用药后头晕和精神不爽,则需多睡眠也。儿思几十年来,戎马倥偬,得此小休,亦属幸运,故祈大人勿念。

张茜已到北京俄專学习,定今年底结业。彼能完成俄文修业,此后即可担任俄校教务和通译,学有专长,立身有道,甚可喜也。本来她在革命阵营服务已近十五年,历任科员、科长、政治协理等职,并又任上海俄校教务副主任,她如果继续工作是不成问题的,如果评薪水亦将系团级待遇,可得月薪四百单位,但仍主张其再学一年,养成专门俄语人材,才更能切实可靠,有巩固的发展前途。因此,不能不让她远去京门一个时期。这是新中国为人作事基于各有专长的根本原则,望双亲本此意转告儿弟兄姊妹并及下辈。中国人人人如此何愁不富强,如果仍旧贯,依赖即寄生剥削,于己于国皆非了局。重坤妹已卒业,在市卫生局化验所任见习化验员,现尚有困难不能独立化验,必须见习半年,才能正式担任工作。她现系包干制,每月可余数万元。她进步快,身体好。她现住崔部长家,在湖南路儿旧住处斜对门,地方很好,崔部长照料甚周。崔并言重坤进步快,德行好,才干逐步可以锻炼。现准其每周来院看一次,儿已多方教训她进步。她很高兴,认为前次不回川是对的。此事请双亲放心。另,儿家移南京,湖南路住宅已交公。小丹、小侉、小羊三个小儿读书有进步,小侉已能写数百字的文章,他们即在儿住处隔壁的小校内读书,往来甚便。孙女儿珊珊已八个月,牙牙学语,相貌像重坤妹,又肥又壮,专请一个人带她。一切请无念。

另外有一件事,即桃娃子被谋害事,可要大爷具报向乐至县府要求昭雪,这是应办的,请双亲考虑。唐家心科、心和两老表跑到剑阁,屡来信求救,请孟熙写信要他们回家为好,他们不是恶霸何必远走自讨苦吃。

杨仲赤甥来信已收到,证明思想进步,望努力。请转告杨三姐要宽心服从土改,土改后过劳动生活实应分也。对裴先生、陈凤梧弟、柳叔堪表叔(恨未能一见,后会有期)及其他亲友亦均恳代致意问候。他们来沪公家只能按例招待,儿为一工作人员,更不可能破格办事,这方面均要求知我谅我,不以为罪。实际是很优厚了,昨天百老汇把前后招待费用算了一个账,要儿过目,数目很大,已转请报销去了。昔赵子昂诗日“谁知盘中羹,粒粒皆辛苦”,此确为实情。又,韦应物诗“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又日“所惭居位崇,未睹斯民康”。一切均从人民出发,儿窃愿勿愧于此,故不得不反复言之。

今年双亲以在渝居住为宜,千斯门住地热天不大宜,可商请乡居,不必要在城市,可与李处长静一商量,能住下即住下免多麻烦。

近日住院摆脱事务,故写此长信禀报,请双亲宽心。此请万福金安!

另,张茜开车伤牙已补好,请母亲放心。

二儿世俊禀

四月十六日

孟熙大哥:你三月廿三日信收到,《忆南泉》(陈孟熙写的诗)已读了,甚好。不过我希望你把名士派收起,切实做(为)人民服务工作。你血压高,主要要减食、多运动。请你同意我的建议,谅不以为忤。仲弘又及。

陈毅(1901—1972),四川乐至人。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新四军老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这是陈毅1951年4月16日写给父亲陈家余、母亲黄培善的一封信,详细汇报了自己和家庭的情况,并请父亲向来上海探访的亲友说明自己不搞特殊接待的原则。信中“赵子昂”乃“李绅”之误。

每一个人都不应当躲避党和人民的监督

——刘少奇致儿子刘允若(1956年1月21日)

亲爱的允若:

你一月三日的来信收到。因为你有几个月没有来信,我对你的情况是有一些挂念的,接到你这封信,了解你的问题基本上还没有解决。

你的要求是要转学或者转系。你到底想学什么?你想干哪一行?你应当直接提出你的要求,同我讨论,同组织上讨论,而不要绕弯子,不要找什么借口(例如说,不是不愿意学下去,而是同这一班人处不好)。

关于你学什么的问题,在你出国以前,我曾经同你讨论过。我说,不管你将来干什么,我劝你学一门专业,因为学一门专业知识,对于你将来不论干什么工作都有好处,如果别的工作不能干,可以干自己的专业,而如果没有一门专业知识,则可能不论什么工作都难于干好。你现在学完(只要五年)你的专业,不独不会妨害你将来干别的工作,相反,只会有帮助。例如,孙中山原来是学医的,并不妨害他后来成为伟大的政治家;鲁迅原来也是学医的,并不妨害他后来成为伟大的文学家;毛主席原来是学教育的,并不妨害他成为我们党的领袖。其他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如果你是有创造才能的,你现在学完你的专业,难道会妨害你将来去干别的什么吗?不会的,只会有帮助,不会有妨害,正如孙中山、鲁迅学医,毛主席学教育,不会妨害,只会帮助他们后来成为政治家、文学家和党的领袖一样。作为一个政治家或文学家,不只是需要一门专业知识,而且要有各方面的知识,要有创造性的天才。对于一切有天才的人,不管他学的是什么专业,谁也不会禁止他将来成为文学家、政治家,或者成为党和国家的领袖,而如果没有这样的天才,如果不能取得党和人民的拥护,那是任何人也不能强求的。你说你将来去当教员,那末,学好你的专业,不会妨害你去当教员,只会使你当一个更好的教员。

你在中学的时候,是闹过转学的,结果,你失败了,你还是回到了原来的学校。现在你又闹着转学,我看,你的理由是不充足的,你转学别的学科,不见得对你一定会有很多好处。但你还是可以直接提出你的要求,组织上当会考虑尽量满足你的要求。如果你要学文科的话,那末,就不必在苏联学习,回中国来学习会更好一些。

在你的来信中还表现了一种悲观的情绪,表现了一种错误的悲观的人生观。这是很不好的。青年人不应该有这种情绪。生一点病,是会好的,不应该影响情绪。你所表现的这种情绪,必须力求转变,必须对一切抱乐观的态度,否则,对于你是危险的。

你在国内的时候,不多谈话,暴露你的思想问题也不多,因此,我也无法在思想上帮助你。你到苏联以后,却写了不少的信给我,因而也就暴露了你不少的思想问题,这就很好,就有可能使我针对你的这些思想问题来帮助你一下。所以我写了好几封长信给你,并把这些信转给了大使馆党的组织,使党的组织也有可能来帮助你。对你的这种帮助表现为对你的错误思想的批评,而你是不大欢迎这种批评的,以为这种批评是说你的短,或者说是在“骂”你。这是不对的。不能把诚恳地恰如其分地指出你某种错误的批评同骂人混淆起来。骂人是对人的一种恶意的攻击,也不怎样讲究实事求是,这种毛病,我倒常见你犯过。同志式的善意的批评,则是对人的一种最好的帮助。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就是讲的这种批评。这是必须欢迎,而不应当拒绝的。接受这种批评,改正错误,也并不丧失什么“面子”,相反,凡是自爱的有自尊心的人,都应当欢迎这样批评。不要把正当的自尊心同保存一种虚假面子混淆起来,以为接受同志们的批评,改正错误,就丧失了自尊心。你说你已经习惯于领受这种批评,这很好。每一个人都应该习惯于虚心领受同志们的批评。这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闻过则喜”的态度,是很好的。但不要厚着面皮,表示一种沉默的拒绝态度,或者丧失自己正当的自尊心。

你写来这封信,当然又暴露了你的一些思想问题,这很好。既然有了问题,向我,向同志们说出来,总比不说要好。因为不说,不等于没有问题,问题还是存在;说出来,你的同志,你的亲属,才好帮助你。你说,你在写这封信以前,“仍然犹豫要不要写这些”,你“感到写这些没有用”。你写这些,不是没有用,而是很有用。我欢迎你写这样信给我,就是说,欢迎你爽直地、无隐讳地把你思想上的问题告诉我。然后,我就可以告诉你,哪些你是对的,哪些你是不对的,从而就可以鼓励你对的方面,增加你的信心,警惕你不对的方面,获得及时的纠正。

你说,你在不久以后可能在大使馆看到你这封信。你的估计是对的。你不要反对我在有必要的时候把你的信转交你那里的党的组织,从而不只是我,而且有你那里的党的组织也了解你的思想情况,以便更好地处理你的问题,帮助和教育你。以前我曾这样作过,以后,有必要的时候我还要这样作。这对你只会有好处的。你必须了解,每一个人都不应当躲避党和人民的监督,而应当主动地把自己的思想、言论和行动放在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

总之,你近来所表现的思想问题是严重的,你的主要问题还没有解决,你应该向大使馆党的组织请求解决你的问题。解决办法,第一是你在思想上想通,继续學习你现在学的专业,认真地愉快地学下去,学好回来,这样是好的;第二,请求转学或者转系,如果大使馆党的组织批准你转,我是不反对的;第三,如果转学转系不可能,你又实在不愿学你现在学的专业,那你应当考虑是否请求退学,及早回国。你应当就以上三个办法及早下决心,不要再犹豫不决了。

这封信你送给允斌看看,并同允斌商量,迅速决定你的问题。

你告诉允斌,我同意他继续实习,一直学好回来。我不反对曼娜也参加实习。曼娜来中国的问题,如果已经决定,就不必再改变了。

祝你健康、愉快!

刘少奇

凡学习或工作,都要自己负责

——谢觉哉致女儿谢宏等(1961年4月2日)

定定、飘飘、瑗、飞飞、列列、七七、亚霞、培新、星明、莉莉:

我一月二十二日出去,三月二十五日回京,一共六十二天。在途中接到你们的信(只亚霞没有信),我都看了,现综合答复你们几句。

“做事,不只是人家要我做才做,而是人家没要我做也争着去做。这样,才做得有趣味,也就会有收获。”——这是我前信上的话。举个例子:去年飞飞和同学在我们院内种了一块油料作物——蓖麻子,接着桂芳也种了一行。种过以后,没看见你们管理,也没见你们收获。只耕种,不收获,这样的农民,天下怕少有吧!为什么这样?估计是你们学校只布置你们种,没有要你们管理,最后也没检查你们有无收获。而你们呢,推一下,动一下,并没有想到管理和收获。总之是“事不关己”。这很要不得。从这一件事,看出你们还不知道我上面信上说的道理。一定要以此为戒。凡学习或工作,都要自己负责,做不好或做得好,都要自己检查、记住,作为下次做的教训。不要再重复去年种蓖麻子的笑话。

自己的东西,要自己清理保存。衣服书籍是自己要用的(注)。教科书、作业本、学校给的记分簿、奖状、证书等,是自己用过功得到的。别人拿了没用,在你们自己则是宝贝。常见你们对这些宝贝不大爱惜。你们自己可检查一下,看还保存有多少!去年七七为找不到小学证书哭了几次。哭得很伤心。是为中学要捡查你小学毕业证书哭,还是因失去了证书哭?大概是为了前者。你们平常失掉东西,也许只急一下,没有哭;也许哭了。哭是好的,但要在哭里得到教训,以后不再乱丢东西,要好好收起。你们都有桌子、抽屉或小箱子可以收。看了别人的东西不可乱拿,要放在原处,不要使别人难找。几年前我写过一张要孩子们爱惜书报的信,贴在书架上,不知你们还记得不?那时你们都小,现在好几个是大人了,不应该再不记在心上了。哭了,如果还像以前一样懒散,那流的是狗眼泪,一钱不值。

定定说:她的学院送给某部门两个毕业生都退回了,理由是“语文不好”。语文是学习、工作的工具,文字不通顺的人,学习有困难,工作也一定有困难。桂芳、飞飞的信写得好一点,但也仅仅好一点。定定、飘飘,在中学时的作文还比较好。记得定定五六岁时写过两段文章,我颇赞赏她的聪明,把它抄在本子上,写过“学语涌如三叠水,抽思努似六时春”的句子。飘飘也不差,我写过‘入月知行礼,两岁能念诗”的句子。为什么上了大学,反而写不好了?没有别的原因,一是没有练习,二是写的时候不用心。

要文理通顺,词能达意,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当然也不很难。不管写什么东西,要想想写通了没有?人家看得懂不?如有毛病,就得修改。看书报也是一样,对于好的文章,不只要了解它的内容,还要欣赏它的写法。比如《毛泽东选集》里的文章,都是明白如水,容易懂、也容易记。我们要用心学。

字要写得清楚,容易看。不要使人猜,甚至还猜不出,那是很坏的习气。去年给飘飘信,批评他的信字写得不清楚,可能这封信飘飘没接到,因而他也没有改。字要写大一点,年老人眼睛不尖了,看不清。我有句诗“大儿远来书,字小如蚁挤”,是说飘飘的。

桂芳说要习毛笔字,很好。不过写毛笔要砚池,要磨墨或用墨汁,比写钢笔麻烦。其实钢笔也是一样,林准同志的钢笔字写得清楚大方,你们应向他学。可能你们写滑了手,有些字的形象忘记了,那就翻翻字典。用心练习,个把两个月,就会好。不要舍不得下这一点点功夫,致将来工作上不方便,甚至有被用人机关像那两位外贸同学以“语文不好”四字考语退回来的危险。

我只在看你们的来信时考你们!

飞飞说:“学习导演,对我来说是复杂、困难的,它须要丰富的经验和广博的知识,而这些,我经验了解思考都很少。”这话很对。(你这句话的写法有语病,可自己审查)经验知识是无穷尽的,只要用心,随时随地都可学到东西;只要虚心,别人的、书本上的经验知识,都可变为自己的经验知识。

大孩子——十五以上到三十以下是黄金时代(前信说二十到三十是黄金时代是指已满二十的人说的。实际会学的人十几岁就可以学得比较好),要用心,小孩子也要用心。不是说不要你们玩。会玩的人也许是会学的人。当然专门玩是不可以的。

今天是星期日,下午四时定定、列列、亚霞都走了,接到瑗儿信及戴大帽子的照片。不免吟

诗一首:

欣看雏凤向空飞,面目依然毛羽非。

好似排风初上阵,翩翩小女戴金盔。

(京剧《雏凤凌空》演杨排风的是个女孩子。瑗儿可能看过。)

我身体没什么病,只衰老了一些,不想动作。好在还能吃饭。此信打印分给你们,可细看看。以后若有机会再写。

四月二日写觉哉

(注)衣服包括鞋子、襪子、盖被、褥子等,脏了要洗,坏了要补,要爱惜,收藏得好,不使它坏。我曾看见农民有一双鞋穿上十年的,有一件衣服穿几代的,且常常像新的一样。听说你外婆出嫁时穿的一件好衣,是你老外婆遗下的,你外婆准备给你母亲。你们不知道这种情况了,常常要添买新的衣服,不仅要花钱,而且要出现市面上的供应紧张。书籍也是_样,书可以读几代,我小时读的书,很多是我父亲读过的。现在家里有很多书,不管你们读不读,总要爱惜收藏好,不得损坏。

谢觉哉(1884-1971),著名的“延安五老”之一,被人们尊称为谢老。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内务部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虽身居高位,但他从不以元老自居,而是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及亲属,带头树立良好家风。

这是谢觉哉1961年4月2日写给女儿谢宏、儿子谢飘等人的一封信,教育他们认真学好语文,并严格要求他们爱惜物品。信中,定定即谢觉哉的女儿谢宏:飘飘即谢觉哉的儿子谢飘:瑗,指谢瑗,原名王桂芳,谢觉哉的养女;飞飞,指谢飞,谢觉哉的儿子;列列,指谢列,谢觉哉的儿子;七七,指谢云,谢觉哉的儿子;亚霞,指谢亚霞,谢觉哉的女儿;培新,指王培新,谢觉哉妻子王定国的侄子;星明,指王星明,谢觉哉妻子王定国的外甥;莉莉,指王莉莉,谢觉哉妻子王定国的外甥女。

(本刊节选)

[本刊责任编辑偶禺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