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桥
45岁的李先生,是湖南省长沙市人,患糖尿病8年有余,血糖一直控制得很好。近日,李先生突然感觉肚脐上方隐隐作痛,自以为是吃坏了肚子,便买了一些治疗胃炎的口服药服用。但次日并未好转,测体温却达38.5℃。到医院经肝脏B超检查,确诊为肝脓肿。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而肝脓肿是细菌、阿米巴原虫等多种微生物引起的肝臟化脓性病变。
细菌性肝脓肿是继发于肝实质内细菌感染的炎性反应所引起的局灶性脓液聚集。细菌性肝脓肿的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较为常见。
阿米巴原虫导致肝脓肿的过程是当人们吞食了被阿米巴包囊污染的食物或饮水等,经胃液消化,阿米巴包囊在肠道内释放原虫,原虫大量繁殖后侵犯结肠黏膜形成溃疡,常见于盲肠、升结肠等处。寄生于结肠黏膜的阿米巴原虫分泌溶组织酶,消化溶解肠壁上的小静脉后,原虫侵入静脉,随静脉血流进入肝脏。部分存活原虫在肝内繁殖,溶解肝组织而形成脓肿。
还有一些原因不明的肝脓肿被称为隐源性肝脓肿,可能与肝内已存在的隐匿病变有关。当机体抵抗力减弱时,病原菌会在肝内繁殖,发生肝脓肿。
肝脓肿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白细胞浓度升高及高C反应蛋白等不典型感染。如得不到及时治疗,病情随时可能加重,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肝脓肿与糖尿病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但糖尿病患者存在难以改变的代谢障碍及抵抗力减低,细菌侵入机体易造成全身化脓性感染。一旦细菌流入肝脏,在肝内繁殖就会导致细菌性肝脓肿。细菌性肝脓肿在糖尿病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病率,且远远高出非糖尿病者。
研究表明,年龄增大、败血症、肺结核、糖化血红蛋白、低蛋白血症均为糖尿病肝脓肿的相关因素。性别、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胆道感染、肝功能异常则与糖尿病肝脓肿无关。
糖尿病患者因常合并血管和神经病变,会导致疼痛敏感性下降,局部症状、体征不典型,加之伴有其他系统病患,很容易掩盖细菌性肝脓肿病情,早期易漏诊。
因此,临床上对于糖尿病合并反复发热的患者,要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并考虑患有肝脓肿的可能。
诊断明确后,应给予积极抗感染治疗。患病早期行脓肿穿刺引流,辅以局部抗生素治疗可以起到缩短病程、提高预后的效果。
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好,长期处于高糖状态,吞噬细胞的趋化作用、吞噬作用以及杀菌功能会受损,因此必须控制好血糖,才能预防肝脓肿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