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提出,2020—2030年部分地区0~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要在基线基础上下降80%。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营养健康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孩子们长高了,营养缺乏病的发生率下降了。但同时,儿童青少年的健康也面临一些新问题,例如“小胖墩”明显增加。
近日,国家卫健委、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发布《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希望能通过该方案积极防控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降低成年期肥胖、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过早发生的风险。
《实施方案》针对全国和各地区设置了防控目标:其中,以2002—2017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为基线,2020—2030年0~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要在基线基础上下降70%。
10月30日,专家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建议,家庭和学校应保持儿童青少年膳食平衡,减少煎、炸等烹调方式,控制油、盐、糖的使用量,同时让儿童青少年保持足够的运动量,并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如今,我国儿童青少年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加之课业负担重、电子产品普及等因素,儿童青少年营养不均衡、缺乏运动等问题广泛存在,超重肥胖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肥胖是一种由多因素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遗传因素在肥胖的发生中约占15%,环境占25%,其余的决定因素与生活方式有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青少年的饮食结构中,主食吃得少、荤菜吃得多,再加上运动量小,这些都会助推超重肥胖的发生。
如果儿童青少年期超重肥胖增长趋势得不到有效遏制,超重肥胖将极大影响我国年轻一代的身体素质。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会引发各种代谢性疾病,例如糖尿病、生殖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脂肪肝、高尿酸血症及痛风、高血压等疾病。另外,肥胖还可能导致儿童青少年出现脊柱弯曲、膝关节内弯,“中老年疾病”年轻化以及性功能障碍等问题,严重肥胖甚至会引发猝死。
有证据表明,1/3的超重青少年会在成年以后发生肥胖,2/3的肥胖青少年在成年以后会发生肥胖。马向华介绍,儿童青少年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如果不加以纠正,他们成年后各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这将给我国慢性病防控工作带来巨大压力,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超重和肥胖,也会导致儿童青少年的运动素质下降,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下降,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肥胖的同学有时会受到排挤,导致自卑、不合群等问题,影响心理健康。
根据各地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现状,此次发布的《实施方案》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分为12个高流行水平地区、11个中流行水平地区、8个低流行水平地区。按照要求,2020—2030年,高流行水平地区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线基础上下降80%,中流行水平地区的这一数字要下降70%,低流行水平地区下降60%。
《实施方案》提出,应从家庭、学校、医疗卫生机构、政府四方面强化责任。比如父母及看护人应充分发挥作用,包括帮助儿童养成科学饮食行为,减少煎、炸等烹调方式,控制油、盐、糖的使用量,避免提供不健康食物,减少在外就餐。同时培养儿童积极身体活动习惯,减少儿童使用电子屏幕产品时间,保证睡眠时间,并做好儿童青少年体重及生长发育监测。
对于学校来说,应维持儿童青少年健康体重,包括办好营养与健康课堂,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指导能力,有计划地做好膳食营养知识宣传教育工作。除此之外,还应改善学校食物供给,避免提供高糖、高脂、高盐等食物,落实中小学、幼儿园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对学生餐的营养与安全进行监督。
学校和家长应该起到监督、引导的作用,帮助儿童青少年树立健康饮食习惯。许多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要了解肥胖和强壮不是一个概念,“小胖墩”并不可爱。应该控制孩子食物量和种类,避免儿童青少年养成吃零食的习惯,减少儿童青少年摄入高油脂高能量食物,减少叫外卖、宵夜的频率,防止暴饮暴食。”儿童青少年最好不喝各种饮料,无论是含糖的、还是糖的代用品饮料,因为各种无热卡的糖的代用品,虽然不提供能量,但其中的一些物质,可能会干扰肠道菌群,导致糖尿病和肥胖的发生。
儿童青少年应注意平衡膳食,保证食物选择多样化,注意荤素、粗细搭配,主食以谷类为主,每餐应该有米饭、馒头、面条等主食,增加全谷物和杂豆类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还要保持足量饮水,每天饮水800~1400毫升,首选白开水,要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保证每餐提供的蔬菜大约占全部食物量的一半,多吃深色蔬菜;天天吃水果,餐前餐后均可提供水果替代零食。”可以适量吃水产品、畜禽肉、蛋奶和豆制品,选择能量含量低、蛋白质等营养素含量相对较高的食物,如鱼、虾、瘦牛肉、去皮禽类、鸡蛋、牛奶和豆制品等,不吃肥肉和油炸食品。
管住嘴还要迈开腿,多位专家表示,学校和家长应尽量为儿童青少年提供运动的时间。长期以来,不少学校的体育课被占用,体育课没有开足开齐,有的虽然开了,但担心孩子遭受意外伤害,运动强度也不够,有的甚至拆除了体育器械。只要运动,小的运动损伤就在所难免,不能因噎废食。
如何保证孩子们的运动时间,《实施方案》给出目标:各地各校要保证学生在校身体活动时间,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师不得“拖堂”或提前上课。在正常的天气情况下,保证幼儿园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中小学生每天在校内,中等及以上强度身体活动时间达到1小时以上,保证每周至少3小时高强度身体活动。
此外,《实施方案》指出,医疗卫生机构应优化体重管理服务,包括加强孕期体重管理、加强儿童青少年体重管理、加强肥胖儿童干预等。对于政府来说,应当加强支持体重管理的环境建设,包括加强肥胖防控知识技能普及、强化食物营销管理、完善儿童青少年体育设施等。
《实施方案》显示,国家卫健委将同有关部门制定监测评估办法,适时组织开展监测评估,促进工作落实。各级卫生健康部门、教育部门需定期组织开展儿童青少年营养与健康监测和学生体质监测,科学评价防控进展与效果。
营造好的减肥氛围,需要社会各界一同努力。“例如高糖高脂的饮食不在学校周围售卖,相关的电视广告要避开儿童收看的时间,增加小区周边健身设施密度。”
学校和家长需要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状况,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问题,给予恰当疏导,避免因压力过大,而导致压力性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