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传鹏(山东省平邑县金银花实验学校)
散文,是和小说、戏剧、诗歌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感悟的一种文体。散文素有“美女”之称,在或清新隽永或朴实无华的文字中透露出作者的人生智慧,因而近年来成为全国各地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一个重头戏。但读完一篇好的散文,有的同学往往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不明白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要表达一个怎样的中心。因此,散文要读,也要会读。其实,读懂一篇好的散文并不难。
1.能够了解散文这一文学样式。
2.在通读散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对散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4.在散文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欣赏散文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如何掌握散文阅读的要领和解题技巧?其方法为:
阅读叙事性散文,必须掌握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变性质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可以说,对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对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
叙事散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阅读时,应注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等),研究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穿情节。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总之,凡能贯穿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读起来整体感更强。
抒情散文着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都包含在字里行间。抒情散文常常抒写作者的感情历程,表达心灵之声,因此,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搏。即使是叙事散文,由于文中所写的人物大多是作者所接触的、有交往的,有的甚至是休戚相关、患难与共的莫逆之交,因而也常常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中融入作者深切而独特的情感。
就是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散文的抒情,总是在叙事、咏物的基础上进行,常说的见物思情就是这个道理。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认识,即思想的升华。它传达着作者的心声,给人以启迪,仔细品味,都富有一定的生活哲理,尤其是借物抒情之作,在阅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透过关键词句(段)去体味作者所寄寓的道理。抒情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隐含在以下诸方面:①文中的警句;②篇末的结束语;③神话、传说、典故的类比;④象征;⑤“物”的形象。
例.(2021年湖北省恩施州)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的题。
给我妈尝尝
⊙ 严 明
①前年春天,爸住了一段时间医院,回到家后,我问妈:“我能不能出去一段时间?”我妈说:“去吧,肯定没问题。”我打算跟合肥的张亮从定远出发,开车去甘肃拍照。走的时候我跟卧床的爸辞行,妈帮我喊他:“严明要去甘肃了,过些天就回来!”“哦……”愣了一会儿,他又补了一句,“带点好吃的。”话刚说完我妈就笑了,说:“你牙都没有了,能吃什么?”妈说的是实情,缺牙外加病重,爸已经只能吃我妈做的小馄饨了。其实爸的那句话没说全,隐藏了后半句,就是“给你妈尝尝”。
②妈妈的人生是极简的,她绝不会主动消费去尝鲜、吃稀奇,也无吃零食的习惯。回想起来,我也没给爸妈买过什么,买得最多的好像是茶叶。
③几个月前,我在外地讲课,临走时收到礼品,一箱石榴。纸箱外印有硕大的彩色石榴图片,还有“怀远石榴”几个大字,看着亲切。我从小就知道,石榴是怀远老家的特产,不过没有吃过的印象,大概是因为没在它成熟的季节回去过。石榴花我是见过的,钟形的花裂为六瓣。蕊在其中,艳丽异常。它有个坚实的底托,那就是孕有果实的地方。
④我不是一个喜欢花花草草的人,但石榴花是个例外。以前有首民歌,唱“石榴花一样的阿娜尔罕”,我曾好奇,石榴花一样的女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新疆也有石榴花?
⑤我妈说过,她嫁过去那会儿什么都缺,什么好东西都没吃过,坐月子才能吃一点红糖水泡馓子。我把奶瓶里的奶喝完了,还哭闹,她就把我平放在床上,将奶瓶垂直对着我的嘴,依靠地心引力的帮助让我获得最后
几滴奶……
⑥不多想,能在第三地见到怀远石榴也是意外,我不想再坚持严控行李重量的习惯了,我要把它们带回家,给我妈尝尝。
⑦回到家后,妈妈很欣喜,拿出几个石榴送给邻居,笑呵呵地回来,再拿出一个,坐在门前开始品尝。我也吃了,果真很甜,水分特别足,籽儿很小,一大把入得口中,稍一抿嘴,果粒即破。然后,就可以像喝饮料一般饮下那些汁水。在整个吃石榴的过程中,妈妈都很沉默,她每递给我一块我也不推让。想必是因为产地的关系,母子的这场分食异常平静,平静得有些肃穆。我心里清楚,这奇异的果实是那片土地所出,如今爸爸正长眠在那片土地下。
⑧妈妈上一次吃怀远石榴,很有可能是在她刚嫁过去的时候,或是在生我的时候。
⑨那时,她才二十多岁。那时候,她是石榴花一样的女子。
(选自《读者》2021年第6期)
1.分析文章以“给我妈尝尝”为题的好处。
2.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在结构上有哪些作用?
3.文章第⑦段使用“肃穆”一词,有哪些原因?
4.请你阅读全文,概括“妈妈”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解析】本文开篇写爸的那句话没说全,藏了后半句,就是“给你妈尝尝”。记叙了妈妈的人生是极简的;她嫁过去那会儿什么都缺,什么好东西都没吃过等事情。表现了母亲的坚强和伟大,突出父亲和“我”对母亲的爱。
1题考查标题作用分析。在文章的第一段中其实爸的那句话没说全,藏了后半句,就是“给你妈尝尝”,第六段中“我”不想再坚持严控行李重量的习惯了,“我”要把它们带回家,给“我”妈尝尝,都出现了“给你妈尝尝”,倒数第二段中“妈妈上一次吃怀远石榴”也是写妈妈吃东西的内容,所以文章以“给我妈尝尝”为题起到线索的作用,贯穿全文,使结构完整。第一段中是父亲让“我”带点好吃的,实是带给母亲尝尝的;第六段中是“我”自己要带石榴回来给母亲尝尝的,所以以“给我妈尝尝”为题起到衬托人物形象的作用,突出父亲和“我”对母亲的爱。结合“妈妈的人生是极简的,她绝不会主动消费去尝鲜、吃稀奇,也无吃零食的习惯。回想起来,我也没给爸妈买过什么,买得最多的好像是茶叶”“我妈说过,她嫁过去那会儿什么都缺,什么好东西都没吃过,坐月子才能吃一点红糖水泡馓子。我把奶瓶里的奶喝完了,还哭闹,她就把我平放在床上,将奶瓶垂直对着我的嘴,依靠地心引力的帮助让我获得最后几滴奶”这两处的描写,可知母亲是一个很节俭的人,为了家庭操劳了一生,父亲和儿子都想着带好吃的给母亲吃,所以以“给我妈尝尝”为题突出了母亲的坚强和伟大。
2题考查段落结构的作用。“石榴花一样的女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这句话出现在文章的第五段中,用一个问句表现“我”对“石榴花一样的女子”的好奇,承接了上文中“我不是一个喜欢花花草草的人,但石榴花是个例外。以前有首民歌,唱‘石榴花一样的阿娜尔罕’,我曾好奇”的描写。下文写道“我妈说过,她嫁过去那会儿什么都缺,什么好东西都没吃过,坐月子才能吃一点红糖水泡馓子。我把奶瓶里的奶喝完了,还哭闹,她就把我平放在床上,将奶瓶垂直对着我的嘴,依靠地心引力的帮助让我获得最后几滴奶”,最后写道“那时候,她是石榴花一样的女子”,表现了母亲就是像石榴一样坚强的女子,回答了上文的疑问,所以还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
3题考查理解词语的含义。本题要求分析使用“肃穆”一词的原因,原因在第七段中。由“在整个吃石榴的过程中,妈妈都很沉默,她每递给我一块我也不推让。想必是因为产地的关系,母子的这场分食异常平静,平静得有些肃穆”,可知是因为石榴是怀远老家的特产,母子沉浸在对家乡的怀念之中。由“我心里清楚,这奇异的果实是那片土地所出,如今爸爸正长眠在那片土地下”,可知怀远家乡的石榴引起了母子对父亲的思念,母子沉浸在对父亲的怀念之中。
4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由“妈妈的人生是极简的,她绝不会主动消费去尝鲜、吃稀奇,也无吃零食的习惯”,可概括为:勤俭节约。由“我妈说过,她嫁过去那会儿什么都缺,什么好东西都没吃过,坐月子才能吃一点红糖水泡馓子。我把奶瓶里的奶喝完了,还哭闹,她就把我平放在床上,将奶瓶垂直对着我的嘴,依靠地心引力的帮助让我获得最后几滴奶”,可概括为:安于贫穷,坚强。由“回到家后,妈妈很欣喜,拿出几个石榴送给邻居,笑呵呵地回来,拿出一个,坐在门前开始品尝”,概括为:善良、热心。由“在整个吃石榴的过程中,妈妈都很沉默,她每递给我一块我也不推让”,可概括为:疼爱孩子。
1.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衬托人物形象,突出父亲和儿子对母亲的爱;突出小说的主题,表现母亲的坚强和伟大。2.承上启下,承接了上文“我”对“石榴花一样的阿娜尔罕”的好奇,引出下文母亲就是“石榴花一样的女子”,回答了上文的疑问。3.母子沉浸在对家乡的怀念之中;母子沉浸在对父亲的怀念之中。4.勤俭节约;安于贫穷,坚强;善良热心;疼爱孩子。
1.理清脉络。散文“形散神聚”,阅读散文要找出文章的线索,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及段落之间的关系,为答题做好准备。根据线索在文章中时隐时现、反复出现的特点,可以找出文章的线索。人、事、物品、景色以及人物的情感变化都可以是文章的线索。写作顺序一般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文章材料的安排就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的。 理清段落层次要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句,如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
2.聚焦景物。散文一般都是借助一定的景和物来抒发情感、表达感悟的。阅读散文要聚焦描写景物的段落,从外形、色彩、质地、光泽、声音等不同的角度去寻找景物的自然属性,从景物存在的环境、作者的评论等方面分析出景物的精神属性,从而概括出景物的特点及蕴含在景物之中的历史文化内涵,乃至折射的精神品质。
3.品味语言。品味语言包括词语的品味、句子含义的理解、赏析句子的妙处和文章的语言特色等。品味词语可以先解释词语的意思,注意词语的语境义,然后思考该词语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怎样的情感。理解句子含义要抓句中的关键词,理解它的语境义、比喻义、引申义、言外之意等,根据语境,联系上下文与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主旨来理解。答题时既要写出句子的字面意思,又要写出深层含义。赏析句子可以从修辞或描写方法或表达方式或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等角度结合语境来分析其所写的内容、表达的情感。散文的语言或粗犷,或豪放,或柔美隽丽,或清淡平实……体味文章语言特色时可以从这些语言风格中去选择。
4.揣摩情感。包括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领会文章的主旨,探寻作品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可以关注标题,聚焦开头结尾,寻找直接或者间接点明文章主旨的抒情议论的句子,或者是蕴含丰富哲理的句子,联系背景理解。
5.分析手法。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对比、衬托、用典、动静结合、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卒章显志等,答题时先要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然后结合具体的内容分析其作用。比如对比手法,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乡夜稻香
⊙ 刘从进
吃过晚饭,来到下吴村。天刚擦黑,村民们悠闲地坐在村口的亭子里、溪边的石凳上,拉家常、说年成——稻子又熟了!
走过门前小溪,前面是一片三百多亩的水稻田。田野静悄悄,夜的薄幕在缓缓拉起。成片的晚稻叶青穗黄,稻叶吹着软的风,带着整片田野这边摇过来、那边晃过去。成熟的水稻田组成了乡村美好夜晚的一部分。
稻香是一种什么样的香?那是一种清清淡淡、让人安宁的香。它不是单纯的谷粒的香,而是伴着泥土的芬芳、山水的甘洌,包含了茎秆、稻叶、稻花的气味,带着阳光的明媚和母乳的馨甜,是土地最深处的味道。
稻香是养育我们的第一缕香。
每年的秋天,我都要在稻田边睡几个晚上。现在的田野铺了水泥路,找一块干净地面把草席铺下,就可以躺下来。身子淹没在稻浪下,找不见了。夜,淡青色,毛茸茸的,香气一阵阵弥漫,浮动在身体的周围。此刻不只是鼻子,整个身体都浸着蓬松的稻香。揽过田边一串沉甸甸的稻穗,细细数着那带芒的稻粒。正值谷粒灌浆期,仿佛能感受到它在手掌中带着呼吸般突突地膨大。
夜的最外层是湫水山上猫头鹰的叫声,咕哇咕哇的。稻田里,偶尔虫鸣,一切显得那么寂静和幽深。这样安详地躺着,似睡非睡。风缕缕飘香,摩挲得稻穗沙沙响。
我正静静地将这田野欣赏,忽见前面的豇豆架下钻出一星莹亮的光,照着一片稻田,又照向田边的水沟。光亮晃到我的身上,又收回了。
我走过去,原来是一位老农戴着头灯在水沟里捞小鱼。他为自己的头灯照到我而有点过意不去,说:我来放田水的,顺便捞几条小鱼给孙子看看。孙子在城里,没见过稻田里的小鱼。我心头生出柔软,乡下的爷爷多贴心啊!但我猜,他也是顺便来田里闻稻香、看稻熟的。在水稻快成熟时,经常有老农站在田头端详。秋天里,乡村的时间全藏在一片稻田里秘不示人。
我也拿手机的光亮照着身边的水沟。沟水清浅,能见到底下褐黄色的软泥。蓦地,我发现了水沟里丰富的生活。那里有好几种小鱼,细细长长的;还有泥鳅、龙虾和田螺,在水里悠游、悬停或爬行、匍匐。见有光亮照来,扭身钻到泥里,搅起一团浑水,如同放出阵阵烟雾,把自己藏起来,藏在哪里连自己都不知道了。不知从何时起,稻田的环境又这么好了。一下子想起儿时沿着稻田赤脚追蜻蜓的往事。
乡村的大地上,总有一片稻田供阳光的影子跳舞,给南风唱山歌,让小鱼嬉戏,让河流纳凉,给秋虫歇夜,令离人思念。
我出身农家,上的是农校。刚工作那会儿,天天跟水稻打交道,在田头穿梭,看水稻长势,调查病虫害发生情况,收割前还要数稻穗、估产量。我最喜欢的是咬着稻粒检查它的成熟度,新鲜的稻粒里有乳汁的香。
从乡村走来的人,记忆总是停留在少年的田垄上,停在那一缕稻香上。到现在,每年的秋天,我总有那么几天待在稻田边。早些年还喜欢在乡间徒步,总是坐在田垄上一边看水稻生长一边吃午饭,闻着阡陌那边飘过来的炊烟。
夜不停地筛下来,天凉了。忍不住又用手机的光去照这水稻,发现稻子的剑叶上渗出了细细的水珠,晶莹地闪动着珍珠似的光,探头探脑,像守望的哨兵。它们值班来了,让这稻谷放心安睡。
这是一片比秋天还要大的稻田,飘着一缕比泥土还要香的稻香。稻香飘过小溪,弥漫在静谧的村庄上空,煨熟了一村的睡眠。
(选自《经典文摘》 2021年第9期)
1.文章第一段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2.阅读文章,请你填写文章的主要故事情节。
夜睡稻田边→_____ → →田间回忆多。
3.请你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稻香是一种什么样的香?那是一种清清淡淡、让人安宁的香。(从修辞角度)
(2)乡村的大地上,总有一片稻田供阳光的影子跳舞,给南风唱山歌,让小鱼嬉戏,让河流纳凉,给秋虫歇夜,令离人思念。 (从修辞角度)
4.作者在写作时,运用了多种手法,请你任选一种手法,简要分析。
5.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1.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引出村民谈论稻子的丰收,照应文章的题目。2.老农捕小鱼、水中生态好。3.(1)本句运用了设问修辞,除能引起注意外,还能启发读者思考稻香是一种什么味道,表达了作者对夜晚农村稻田的喜爱之情。(2)本句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句中的“跳舞”“唱山歌”“嬉戏”“纳凉”“歇夜”一系列的动词,把稻田人格化,稻田犹如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稻田的动态美,表达了作者对稻田的喜爱和赞美之情。4.文章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如“稻田里,偶尔虫鸣,一切显得那么寂静和幽深”,作者运用稻田的昆虫的鸣叫,衬托出夜晚田野的寂静,表达了作者对夜晚田间环境的喜爱之情。5.本文作者通过对夜晚田野稻田香味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田野的热爱,以及对农村生活的怀念之情。
朝 露
⊙ 杨占广
夏天早起的人是有福气的,可以看到朝露。朝露,这个词真好,好在哪儿,说不清,道不明,看到了就会觉得万物美好,而你我都在其中。
夏天的清晨是特别美好的。我一直不喜欢夏天,太热,太忙,有限的记忆里,麦收、插秧,中考、高考,这些身体和心理上备受煎熬的事情都发生于夏天。夏天阳光炽热,颜色泛滥,风狂雨骤,暴烈,喧嚣。但夏天的清晨不是这样的,在烈日未来之前,有着难得的温婉和平静。
幼时我常随舅爹晨起。他壮年时是生产队的养牛工,等到老了还有养牛的习惯,所以夏季天色微亮时就会起床去割草。
东方的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天空呈现出薄薄的灰色,一切都很安静,风若有若无,植物静默不动,叫了一整夜的鸣虫还在酣睡,水面上升起轻纱一样的雾气,鲫鱼弹离水面,画出银白的波纹,龙虾悬浮在芦苇根部,虾虎鱼仿佛印在青石板上。
这时候走在乡间的小土路上,要行在中间才好,不至于湿了衣衫鞋裤。可是舅爹在前面走,我在后面偏偏贴着路边行。那些草木的表面都有了肥肥的湿润感,显示出春天时抽枝散叶的新生颜色。
露水还改变了天地万物的气味。行在夏天清晨的田野中,鼻息里,全是植物的甜香,混合着泥土特有的味道,对了,如果是在河边,还有漫漶的水腥味儿。
露水最美的样子,还是当地平线衔住一半太阳的时候,温度略有升高,人声开始喧哗,露水凝于叶端,成为珠状,长时间地欲滴未滴,有着最透明的晶莹质感。特别是叶片颀长的那些草木,露珠更是漂亮。
譬如狗尾巴草上的,你用指尖轻触露珠底端,它整个就落了下来,在你的指上融化,让人有品尝的欲望。更多的时候,男孩子们一脚扫过路边草木,露珠尽落,叶底的青蛙、甲虫、蜻蜓这些小生物四散而逃。我也曾多次捉弄舅爹,他行于前,我瞅准他旁边的一棵小树,跃起狠踹树干然后疾速跑开,那露珠顿时纷落成一阵小雨,洒落在舅爹的光头上和旱烟袋上,他愣了一会儿然后大笑,我也大笑。
牛草很快就割好了,要轻拿轻放,以免甩掉了露水。老年人都说露水是天赐的,是宝物,舅爹就会念叨“秦始皇炼长生不老丹都要用到露水哩”。夏天是农忙时节,牛的消耗很大,被露水润泽过的草料,据说可以让牛更健壮。也有乡邻会去收集露水,以此浸散药丸的粉末,若有人眼部不适,会在次日晨起用菖蒲上的露珠来擦拭眼角。《本草纲目》记载,露水被称为“天水”,甘、平,无毒。
大美之物,往往易逝,这是世间颠扑不破的道理。所以,固然雄才大略如曹操,也难免慨叹一番:“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等到太阳跃出地平线,鸟鸣蝉嘶,露水很快也就遁迹了,仿佛一场朦胧的梦境即刻消退,大地重回炎热濡湿之中,农人们埋首于阡陌纵横。
朝露也只陪伴夏季,一旦秋至,立刻凝露为霜,尾随而来的就是飒飒凉意了,不仅是自然界,人的内心好像也会突然间多出一点寒。你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但还是要感谢朝露呀,一看到它们,就该有珍惜的意思在里面。知道易逝去,所以要持有一颗悲悯心,这悲悯里,既有当下的珍惜,也有别后的随缘——在漫漫人生路上,总会有朝露般的自然奇观,也会有朝露般的因缘际会。
(选自《人民周刊》2021年第9期)
1.文章第一段交代了哪些内容?其作用是什么?
2.文章第二段作者在写法上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好处?
3.请你赏析文章画线语段。
4.作者运用了诗句有什么好处?
5.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1.文章第一段交代了朝露发生的时间,以及作者对朝露特有的情感。2.作者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一开始说不喜欢夏天,接着又写夏季清晨的美丽景象,引出下文对朝露的叙述。3.本段是环境描写,作者运用了视觉、听觉描写,写出了夏季早上独有的美景,作者抓住了动物动态突出了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夏季早上的喜欢和赞美之情。4.不仅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更增添了文章可读性,表达了作者对露水独有的喜欢之情。5.文章的最后一段有深化文章中心作用,作者由朝露存在的时间短,联想到了人生美好时光易逝,提醒人们珍惜美好时光。总结全文,照应了文章开头,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草原八月末
⊙ 梁 衡
朋友们总说,草原上最好的季节是七八月,一望无际的碧草如毡如毯,上面盛开着数不清的五彩缤纷的花,如繁星在天,如落英在水,风过时草浪轻翻,花光闪烁,那景色是何等的迷人。但是不巧,我总赶不上这个季节,今年上草原时,又是八月之末了。
驱车上了草原,从围场县出发,翻过山,穿过茫茫林海,过一界河,刚才在山下沟谷中所感受的峰回路转和在林海里感觉到的绿浪滔天,一下都被甩到另一个世界上,天地顿时开阔得好像连自己的五脏六腑也不复存在。两边也有山,但都变成缓缓的土坡,随着地形的起伏,草场一会儿是一个浅碗,一会儿是一个大盘。草色已经转黄了,在阳光下泛着金光。由于地形的变换和车子的移动,那金色的光带在草面上掠来飘去,像水面闪闪的亮波,又像一匹大绸缎上的反光。草并不深,刚可没脚脖子,但难得的平整,就如一只无形的大手用推剪剪过一般。看着这些,你突然会感到自己身体的四壁已豁然散开,所有的烦恼连同所有的雄心、理想都一下逸散得无影无踪。你已经被融化在这透明的天地间。
车子在缓缓地滑行,除了车轮与草的摩擦声,便什么也听不到了。我们像闯入了一个外星世界,这里只有颜色没有声音。草一丝不动,因此你也无法联想到风的运动。停车下地,我又疑是回到了中世纪。放眼尽量地望,细细地寻,不见一个人,于是那群牛羊也不像是人世之物了。我努力想用眼睛找出一点声音。牛羊在缓缓地移动,它们不时抬起头看我们几眼,或甩一下尾,像是无声电影里的动物。仿佛连空气也没有了,周围的世界竟是这样空明。
这偌大的草原又难得的干净,干净得连杂色都没有。这草本是一色的翠绿,说黄就一色的黄,像是冥冥中有谁在统一发号施令。树是成片的林子,却整齐得像一块刚切割过的蛋糕,摆成或方或长的几何图形。一色桦木,雪白的树干,上面覆着黛绿的树冠。远望一片林子就如黄呢毯上的一道三色麻将牌,或几块积木,偶有几株单生的树,插在那里,像白袜绿裙的少女,亭亭玉立。蓝天之下干净得就剩下了黄绿、雪白、黛绿这三种层次。我奇怪这树与草场之间竟没有一丝的过渡,不见丛生的灌木、蓬蒿,连矮一些的小树也没有,冒出草毯的就是如墙如堵的树,而且整齐得像公园里常修剪的柏树墙。眼前这种异样的整齐美、装饰美,倒使我怀疑不在自然中。
在这个大浅盘的最低处是一片水,当地叫泡子,其实就是一个小湖。当年康熙帝的舅父曾带兵在此与阴谋勾结沙俄叛国的噶尔丹部决一死战,并为国捐躯。因此这地名就叫将军泡子。水极清,也像凝固了一样,连倒影的云朵也纹丝不动。对岸有石山,鲜红色,说是将士的血凝成。历史的活剧已成隔世渺茫的传说。我遥望对岸的红山、水中的白云,觉得这泡子是一块凝入了历史影子的透明琥珀,或一块凝有三叶虫的化石。往昔岁月的深沉和眼前大自然的纯真使我陶醉。历史只有在静思默想中才能感悟,有谁会在车水马龙的街市发思古之幽情?这空旷、静谧、水草连天、蓝天无垠的草原,教人真想长啸一声念天地之悠悠,想大呼一声魂兮归来。教人灵犀一点想到光阴的飞逝,想到天地人间的久长。
我们将返回时,主人还在惋惜未能见到草原上千姿百态的花。我说,看花易,看这草原的纯真难。感谢上帝的安排,阴差阳错,我们在花已尽、雪未落、草原这位小姐换装的一刹那见到了她不遮不掩的真美。正如观众在剧场里欣赏舞台上浓妆长袖的美人是一种美,画家在画室里欣赏裸立于窗前晨曦中的模特又是一种美。两种都是艺术美,但后者是一种更纯更深的展示着灵性的美。这种美不可多得也无法搬上舞台,它不但要有上帝特造的极少数的标准的模特,还要有特定的环境和时刻,更重要的还要有能生美感共鸣的欣赏者。这几者一刹那的交汇,才可能迸发出如电光石火般震颤人心的美。这时自然美的韵律便与你的心律共振,你就可与自然对话交流了。
呜呼!草原八月末。我一步三回头地离开那块神秘的草地,将要翻过山口时又停下来伫立良久。明年这时还能再来吗?我的草原!
(选自《烂漫难收,如青春时候》)
1.文章开头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好处?
2.文章描写了八月末草原景色的哪些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请你赏析文章画线句子。
4.文章写“将军泡子”的来历,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文章的结尾,作者把八月末的草原称为“我的草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作者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文章这样写为下文突出八月末无花草原的另一种大美、真美做铺垫。2.作者描写了八月草原的开阔宁静、干净纯真之美;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赞美、留恋之情。3.文章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反问修辞,引起读者的思考,启发读者思考,要获得深刻而独特的历史感悟需要远离喧嚣。4.文章写“将军泡子”来历的作用:一是丰富文章内容,突出草原历史的凝重和岁月的深沉;二是从描绘草原景色转向抒写个人感悟,巧妙将景、情、理融为一体。5.文章通过对八月草原的浓墨重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草原浓浓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