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雪
摘要:中国当代书法的发展是多元化的,但是我们对于书法研究要做到回归学术、回归本体,对多样化多风格的书坛更要理性面对,客观的甄别现代书法的特点,不断进行对各个流派与艺术风格的探索。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提高鉴赏作品的能力,夯实书法基础,从笔法、字法、章法、墨法、创作理念,艺术感染力等方面进行探索性的研究,使我国血脉纯正的书法艺术之大道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书法理论;书法创作;传统
前言:
当代书法在传统书法中继承,步入新时代的书法艺术的开始了一个新的起点。书法的传播与创新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两者相辅相成,传播是创新的条件,创新是传播的延伸。纵观中国书法发展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书法艺术经过了多次的完善与创新,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认识到它,并且对这种书法形式进行模仿和创新,使其不断完善,成熟,最终使其形成一套系统的书法形式。但是当代书法的发展仍然需要文化传统的支持,需要书法大家的传承与创新。
一、书法艺术在当代创新的探索
(一)书法理论创新
长期以来,艺术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创新,在每一个时代,创新所包含的内在涵义都有着自身的时代特征。然而现在很多所谓的创新,纯粹只是以求新、求怪、求异为原则,这种原则,只会导致书法创新不讲形法,又不讲韵法,随心所欲的改变字体结构,为了创新而创新,随性书写,导致观赏者对创作者产生反感,无法了解其想要对外界表达何种意境。“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才能在创作中进行更好的创新。但是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大部分书法创作者在创新过程中,忽略了传统,过于强调形式上的创新,但是也有部分创作者过于推崇古人,导致自身的作品比较古板,从而使作品失去活力,缺乏了时代感。自近代以来,书法美学在确立了自身地位的基础上,引起了现代书法美学的一种变革,书法理论处于停滞不前的一种情况,只是对书法的现时代的一种情况和书法的实际意义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没有建立自己的系统的理论体系。
明朝和清朝这两个时期是中国书法理论的形成与改造发展时期,这两个时间阶段也是我国书法理论继承传统与发展改革的一个黄金阶段,虽然说书法理论有了新的创新,但是绝大部分的明清书法理论都受到了中国传统理论的影响,从而不能特别详细的说明书法理论的内涵,但是清朝晚期的碑学进步思潮是一次促进书法理论发展的新的历史突破,在继承传统和创新书法理论的影响下,我国书法理论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历史发展时期,像清朝末年康有为作的作品《广艺舟双楫》,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历史书法理论的殿军。然而,就现代的书法家的理论著作而言,大多数著作与以前的著作基本相同,略无新意可言。
书法的理论研究同时也是值得人们反思的一门学问,书法的理论研究如要打破一成不变的一种方式,就须要建立多元化的研究方法,联系我国书法现状,从而揭示我国当前书法发展理论中所存在的问题,制定一套符合新时代思想和理论价值观的书法理论体系, 能够将书法审美的个性特征准确全面地展现出来。在当代书法理论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理论和批评创作之间的积极联系,同时,当代书法理论作为一个支撑点,也起着构建书法健康体系的作用。
(二)当代书法创作
书法创作艺术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传统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书法家们不断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书法形式,并且使他们不断得到发展,形成一套系统的、成熟的书法风格。
在现代书法中,书法家们创作的时候更加注重对于墨法的运用。现代书法作品形式比古代书法作品形式更为多样,并且与那时相比有了很大进步发展,外观的形式有扇面,横幅等。书法的继承和发展是艺术可以得到发展进步的必然经历,现代书法的创新与进步,离不开书法艺术的本质,离不开时代的审美心理,书法的发展应当在这样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二、从案例分析书法的内容、方法、形式创新
(一)从毛体诗词说开去———书法内容的创新
我国开国领导人毛泽东同志不仅在政治上、军事上有着杰出的才能,同时在诗歌、书法方面也有着非常高的造诣,创作了诸多耳熟能详的作品,如《七律·长征》、《沁园春·长沙》以及《沁园春·雪》等等,这些作品集诗词与书法于一身,形成了极具个人特征的“毛体诗词”,我们在欣赏这些作品的过程中,不仅会被诗词的内容所打动,还会被他书法中所包含的豪迈之气所折服。例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等等,通过书法与内容的完美结合,让人感受到历史洪流的波澜壮阔。倘若毛泽东同志没有那么丰富的人生经历,怎么可能写出这类震撼人心的文字?从本质上来讲,“书法”中的“书”不单单是写的意思,笔者认为其中也涵盖了书写的内容,某种程度上,这一部分的重要性更高。徐利明曾表示:“书法作品所表达出的意境、形式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诗文、词句所选择文字。”
(二)从“哪吒拆骨”说开去———书法方法的创新
书法顾名思义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书”,一部分为“法”。法是什么呢?法指的就是法度、方法。笔者认为,法度要尽可能的保留,而方法要进行相应的创新。董其昌在其《画禅室随笔·论书法》中表示:“哪吒拆骨还父,拆肉还母,若别无骨肉,说甚虚空粉碎显露全身”。他还认为,要充分借鉴古代书法大家的字形,并在达到一定水平时脱离出去,形成自己的独特的风格。董其昌对于书法的这一观点对于后世书法的发展以及创新具有比较深远的影响。
(三)从中央电视台“水墨舞”的角度—書法形式的创新
中央电视台曾经制作过一部名为《水墨舞》的艺术电影,它通过声音,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将音乐,舞蹈和书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艺术效果比较出色,在播出以后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在此之后,央视还制作了该电影的续集,对人物的产生到现代书法的生存状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其属于艺术浪漫史的类型之一,集知识,艺术性和趣味于一身,极大地扩展了书法表达的艺术空间。它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被视为创新的典范。在心理学中,存在“远距离联想”的概念。我认为它可以应用于书法创作。这种“距离”不是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而是本质和意义上的距离,即将与风,马,牛无关的事物关联起来,并将它们组合在一起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将这种“创造性心理学原理”应用于书法形式的创新,我们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突破。
1.书法表演的多样性。例如,舞蹈,音乐,绘画和书法的结合,以及将舞蹈,音乐和绘画的美结合到书法中,可以创建一个独特的,人文主义的和审美的“书法综合艺术派对”。另一个例子便是制作一部以书法,诗歌和自然风景为主题的电视故事片,它将使僵化和单一的书法立体化,生动化。电视电影《一代风骚》通过电视综合艺术的方式完全展现了毛主席的书法,效果甚妙。
2.书法装裱的时尚化。在时代不断发展与进步的背景下,人们生活环境的需求也发是了变化,因此,我们要对装裱形式进行相应的创新,积极应用新型包装形式与材料来进行书法作品的包装。
3.书法传播的媒体化。现如今,信息化已经成为了时代的趋势,艺术交流的方式也不时发生变化。过去,书法作品主要是人际交流,后来又是展览。为了实现书法作品的更快,更广泛的传播和交流,我们应该学习使用新媒体来传播书法作品,例如启动电视书法专栏和频道,举办在线书法展览,制作书法视听产品等。使书法与当代人的生活和习惯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促进书法的时空扩展和生命力。
三、当代书法传统的把握
(一)书法传统的延伸
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传统文化的作用不容忽视,其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并以接近真理的规律实现自我扩展,比如,王羲之传承钟繇到现代仍然非常著名,这是历史对书法名家的一种检验,这些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对传统书法的回归和真理的崇拜,是传统的延伸。所谓延伸,指的是后人不断从传统书法中吸取优秀的理论知识以及书法特色,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传统也会由于这种继承而发扬光大。
书法是一种极具个性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包含的品质以及规律均能够利用它的传承,在整体、局部或不同的层面上得到反映。书法传统的内涵与形式都是有张力的,能够伴随着的历史长河发展去变化,书法的传统是可以随着历史的发展进行自我改造进步,一种书法的新的形式风格出现是对原来的书法风格的继承与发展,对于原来风格基礎上的创新,就是对艺术的创新,如果这种创新进步未达到我们这个时代社会历史的认可,那么它就会被我们的历史潮流所淘汰,换而言之,经受过社会检验的创新才是可以在时代上生存,为时代所用的创新。
(二)书法传统的传承
现代书法不能去否定传统书法,而是要在传统书法的基础之上进行针对性的创新,从而创造出最符合现代美学的书法形式,传统书法的规律与当时特定的技术文化水平相适应,而在今天,我们创造出来的书法艺术也应与时代相统一,在艺术形式多元化、书法形式个性化的今天,我们在进行书法创作的过程中,要给予传统书法足够的尊重,吸取其优点,摒弃其缺点,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当代书法,从而掀起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书法潮流。同时,我们应该把书法作为一种传统艺术来对待,对其保有一颗敬畏之心,从而更好地去理解传统,获得更多与传统艺术有关的文化知识,如果了解到了传统艺术的奥义,我们将更好地让人们正确的参与书法创作,使书法的形势与内容都得到正确的发展,使我国的书法艺术得到更好的创新。
总结
创新是各种艺术的通则。创新不仅是书法的生命力,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在未来的发展阶段,我们要始终围绕创新来达成书法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目标,开辟书法的新境界和空间,开创书法的新高峰。
参考文献:
[1]刁艳阳. 试论书法惠民的创新——以”福至运来江苏省千名书法家送万福进万家”活动为例[J]. 大众文艺, 2020, 000(008):23-24.
[2]李亢. 书法创新中的条件影响与对策[J].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0(1):133-135.
[3]代静. 浅谈当代书法创新之路[J]. 大众文艺:学术版, 2012.
[4]章剑华. 中国书法的现代构建[J].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