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应对大学生迷茫问题策略探析

2021-02-24 04:04:19齐晶李德全秦晓梅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8期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

齐晶 李德全 秦晓梅

摘要:迷茫是大学生的常态,也是大学的必修课,为什么感到迷茫、怎样克服迷茫是每个大学生都可能遇到的问题。作为辅导员,应该分阶段全面解析其内在原因,做到提前预防,对症下药,及时发现治疗。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迷茫

一、大学生迷茫症的分类

根据迷茫的原因,可以分为适应不良性迷茫、认知偏差性迷茫、目标缺失性迷茫和心理焦虑性迷茫四个方面。其中大一主要表现为适应不良性迷茫。学生容易对自己的学业要求降低,对大学生活感到无所适从,随着人际方面挫败感增多,甚至会导致出现人际矛盾、逃课厌学、上网成瘾等不良现象的恶性循环。大二主要表现为认知偏差性迷茫,这个阶段学生如果对知我、对专业认知不清,则会使个人心理、行为偏离正常倾向,影响对事物的判断和决定,无法理性做出选择;大三主要表现为目标缺失性迷茫。容易出现理想虚化、目标缺失、难以自律等问题,导致学生自我怀疑、挫折不断、意志消沉、破罐破摔,甚至荒废学业和未来;大四是心理成熟期,这个阶段学生心智不断健全以应对社会挑战,但是面对学业、就业以及感情压力,有的学生陷入毕业前的焦虑,这种焦虑不但让对学生的学业和就业造成被动,对个性的完善和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二、应对大学生迷茫症的措施

(一)适应不良性迷茫

1.做“专”新生入学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是整个大学阶段教育的起点,对于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适应大学生活、消解迷茫心理有深远的意义。新生入学教育是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课程体系,包括大学观、理想信念、行为规范、心理健康、安全防范、人际关系、职业生涯等多项内容,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以及优质师资力量的不足,新生入学教育质量良莠不齐,缺乏专业水准。因此要加强新生入学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力度,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辅导员专业特长建设多个辅导员教研团队,各团队专门负责某方面内容的授课。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新生入学教育的专业性,能够有效应对大一的入学迷茫心理。

2.做“细”人际交往教育

大学的人际关系问题是导致学生迷茫的突出问题。人际关系是发展变化的,因此,辅导员应该细分不同阶段不同问题,在学生大一到大四年级的不同阶段予以不同方面的重点关注和引导。针对大一的人际依赖期,辅导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班集体活动,增进情感交流和主人翁意识,为大学四年的人际相处奠定良好的基础;大二是人际磨合期,辅导员要关注人际矛盾的变化,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区分,有针对性的单独化解并寻找契机开展整体教育;大三学生进入人际独立期,此时辅导员应该帮助学生学会经营人际关系,并密切关注人际依赖同学的心理状态,化解他们的孤独情绪;大四即将面临毕业分离,人际关系进入回归期,辅导员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引导学生树立成熟的人际观念,并且帮助学生区分校园人际关系与社会人际关系区别,掌握不同环境下人际相处技巧,帮助学生优化个性心理品质。

(二)认知偏差性迷茫

1.做“宽”专业认同教育

专业认同缺失是造成大学新生迷茫的直接原因。学生专业认同缺失,就不会积极了解与专业有关的信息,不会主动去匹配人才市场对专业能力的需求,便会失去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高校的专业认同教育主要来自于专业教师开展的专业介绍,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可以广泛挖掘和整合多方面资源,比如建立校外学业导师制,聘请优秀的校友担任校外学业导师,定期开展就业、创业讲座;同时,适当邀请一些其他相关行业的人跟大学生交流、分享,构建大学生对不同职业的多元化体验感受。

2.做“早”生涯规划教育

针对大一新生,要着重引导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除了大学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外,辅导员要通过入学教育、主题班会等方式持续性地带领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与此同时,要将择业与就业指导关口提前,帮助学生尽早了解社会所需的职业技能,引导学生提前做好充足准备;教育学生正确的看待就业,消除激烈就业竞争形式下的恐慌迷茫心理。

(三)目标缺失性迷茫

1.做“真”理想信念教育

就目前而言,從事理想信念教育的主体中部分人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难以做到“真学、真懂、真信”,有些思政工作者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时无法用深入人心的理论解学生的思想之渴,这就加剧了教育客体的迷茫与困惑。高校应该把理想信念教育和大学生个人实际需求、专业特点、大学生职业规划以及青年人责任担当、国家社会所需紧密结合起来,摒弃绝对的理论化和单纯的功利化。辅导员要深入学习相关理论,增强自己的育人底气,通过对学生这一特殊主体的全面掌握,来规划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内容,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2.做“精”目标教育

要将目标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结合起来,既要鼓励学生有高远的理想,又要引导学生树立具有阶段性、方向性和精确性的个人目标,并激励学生通过努力实现阶段性目标,为理想的达成注入动力;将目标教育与时间管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掌握如番茄工作法、四象限法等精细的时间管理方法,在树立目标的同时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做到自律,提高目标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将目标教育与阶段性反馈相结合,通过定期PPT汇报、个人总结、学期反馈等方式持续性、精准化跟踪目标实施过程,引导学生定期反观自我,及时调整方向。

(四)心理焦虑性迷茫

1.做“常”心理健康教育

迷茫是源自内心的矛盾,在这种矛盾状态下,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等方面容易处处碰壁,且脆弱的内心常常不能承受这些状况,如若这种状态得不到缓解,容易引发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常态化进行。辅导员可以开展经常性的心理交流,比如可以开展辅导员约茶、辅导员午餐时间等每日活动,让较为难得的师生交流变成“家常便饭”,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拉近与学生的关系,这样不但可以深入了解学生,不设限地为学生提供各方面的指导。

2.做“长”学业发展教育

对于大学生的学业发展,有些高校以帮助学生完成学业为目标,采取的是考试前指导、落后生帮扶为主要内容的“临时突击”模式,这种方式虽解决了当下的现实问题,却对于学生长远的学业发展益处不大。因此,有必要根据学生特点建立精准化、个性化、长效化的学业发展计划,突出学业咨询、学业帮扶、学业提升三个功能,以学生个体与团体为单位,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朋辈功能和校友资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搭建“教学相长”的学业发展平台,保证学业发展教育真正落地。

猜你喜欢
辅导员大学生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3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新大学生之歌
北方音乐(2017年7期)2017-05-16 00:32:46
辅导员工作理念转变与研究型辅导员的成长
文学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36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58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中国火炬(2010年9期)2010-07-25 11:4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