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惠
摘要:课程游戏化可以提高幼儿的参与热情、改善课堂教学效率,更能刺激幼儿的综合能力成长,让幼儿教育工作变得更加全面和多能。为了发挥出课程游戏化教育改革的真正功效,幼儿园教师就必须开发和挖掘自身的创造性智慧,以创造性的思维和创造性的设计去开展游戏教学活动。文章特此研究了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培养幼儿园教师创造性智慧的必要性,并且指出了一些具体的培养策略,希望能够为幼儿园教师改革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背景;幼儿园教师;创造性智慧
引言:
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之下,教师必须要以创造性的智慧去开发出符合课程体系并且契合幼儿身心特点的教学游戏,这样才能让幼儿在游戏中收获到应有的成长和教育。但是,也有一些幼儿教师在落实课程游戏化的教学需求时,只是简单地将以往的幼儿游戏和课程内容进行结合。而这种拼接式教学游戏的教学效果和游戏趣味性难免大打折扣,对于幼儿的成长自然也就起不到应有的助益作用。
一、围绕课程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游戏
课程游戏化不是简单地在课程体系内嵌入一些相关的游戏内容,而是把原本的课程进行游戏化的改编,以确保课程的趣味性和教育性得到融合与升华。所以,幼儿教师必须围绕原本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去重新设计教学游戏,把原本通过讲述来呈现的教学内容改为通过让幼儿参与游戏的方式进行呈现。这样,幼儿就能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快速领悟知识。
例如,在带领幼儿认识生活常见事物及其功能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来设计一些简单的小游戏,并且用这些游戏完成教学过程。教师可以把幼儿在生活当中可能会用到的一些物品的图案都列在课件当中,然后把对应的展示其功能的动图打乱顺序以后放在物品图案的下方,组成一个连连看游戏的课件。比如,一块香皂对应的就是洗脸的功能,所以在动图当中就会呈现一个小孩正在洗脸并且脸上满是泡沫的画面。在带领幼儿进行游戏的时候,教师可以随意点击下方的动图,让幼儿观看以后去猜出对应的物品,如果幼儿猜对的话,教师只需点击物品图案就可以把二者连在一起。
二、根据游戏设计,科学投放游戏材料
在课程游戏化的改革工作当中,教师需要调整的不仅仅是教学方法和游戏内容设计,还有游戏材料的成分以及投放。教师在围绕课程设计出相应的游戏以后,也需要根据游戏的具体设计以及进行游戏的实际需要来投放相应的游戏材料,确保教师设计的游戏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同时,教师也需在投放材料时注意避免对幼儿造成限制,发挥出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带领幼儿认识自然的时候,教师其实就可以投放一些自然中收集到的游戏材料,比如树叶、枯枝等。幼儿不能对万物生而知之,所以他们需要不断地去认识这个世界。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当好引導者和介绍者的角色,带领幼儿去认识自然万物。所以,在自然课上,教师就可以带领幼儿一起使用从自然环境中收集到的材料开展一次“造物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可以随意选择教师提供的树叶、树枝、石头、小草、花朵等材料,然后用这些材料去制作出一些有趣的物品。比如,幼儿可以用不同颜色的树叶拼贴出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或者是用树枝和石头粘在一起组装成一个小汽车玩具等。
三、围绕游戏环节,重塑游戏区域环境
游戏区域环境的布置、游戏材料的投放、游戏环节的设计等内容共同组成了教学游戏活动。所以,在改变了游戏环节和游戏材料以后,幼儿教师也需对游戏区域环境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造。当然,为了确保游戏的多样性,教师也可以把游戏区域进行简单的划分,在不同区划内布置出符合游戏内容的背景环境,从而提高幼儿的游戏沉浸感。
例如,扮演类游戏对于游戏区域环境的要求较高,教师就可以根据扮演游戏的需求来设计一个小舞台或者一些模拟场景。如果幼儿想要扮演公主和骑士的话,教师就要用纸壳等材料尽量还原出一个城堡的模样,让幼儿能够在“城堡”中打败“恶龙”,拯救“公主”。如果幼儿想要扮演一个普通家庭的父母子女,那么教师也需用纸壳材料、海绵材料去制作一些“迷你家具”,让幼儿能够借助这些家具布置出一个温馨家庭的样子。这样,幼儿想要扮演任何角色都能够在这片专门划分出来的扮演区域内得到满足,幼儿的体验自然也就会得到巨大的提升和改变。
结语
综上所述,在课程游戏化的教学诉求之下,教师必须重视创造性智慧在幼儿教育工作当中的重要意义,并且主动培养和挖掘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拓展教学游戏的深度与广度。为此,幼儿教师必须保持好终身学习和不断进修的良好习惯,持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教师还需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幼儿教师的先进教学方法,进而做出教学成果上的突破和进步。这样,幼儿教师才能为幼儿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做好教学准备和教学铺垫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学燕.谈幼儿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智慧来源问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8):197.
[2]邓芹.让幼儿游戏拓展之路“永无止境”——课程游戏化中新行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研究[J].新教育,2021(35):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