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珍
一天吃罢晚饭,我给儿子悠悠剥了一根香蕉,他吃了一口便放在茶几上到一边玩儿去了。我以为他不吃了,就随手拿起香蕉吃掉了。谁知过了一会儿,他回来找他的香蕉。得知被我吃掉了,他大声哭喊:“我要吃,还给我。”还扑上来抠我的嘴,非要我给他吐出来。
我跟他讲道理:“妈妈已经吃到肚里了,吐不出来了。”他哭闹不休,坚持要我还他香蕉。婆婆剥了根新的给他他也不要。
儿子刚3岁,近来似乎有些反常,不像以前乖巧听话,越来越执拗,不听劝,不讲理。他这是怎么了?我满心疑惑。
为解开疑惑,我上网搜索相关信息,这才知道,原来儿子的变化属于正常现象——他任性、不讲理,并不是故意捣蛋或跟我作对,而是因为进入了一个成长关键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开始萌芽。心理学家把孩子2~5岁期间出现的逆反行为称为“第一反抗期”。美国著名亲子作家约翰·罗斯蒙德还专门就此写了一本书《可怕的两岁》。这个时期的孩子通常表现出以下特点:认定的秩序动不得、爱和父母对着干、情绪不稳定、脾气倔。
幼教专家认为,孩子的这些“反常行为”是促进他们各项能力发展的心理动力,家长需要更加耐心、智慧地加以应对。首先,家长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即使孩子情绪激动,父母也不能被孩子带偏了。应保持理性,接纳孩子,而不是威胁、吓唬孩子,强迫孩子听话。其次,当孩子发脾气时,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对孩子而言,父母的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能让孩子知道父母无条件地爱他,这份安全感会化解他内心的焦虑与不安。而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倔强不接受拥抱的孩子,父母不妨陪在他身边,等他哭累了,倒杯水温和地递给他,继续陪着他,用最大的耐心守护他,直到他情绪平复。再次,多与孩子共情。孩子的事无小事。丢了一颗小石子,对孩子来说可能就跟大人丢了钱夹一样严重。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安慰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孩子会更愿意和大人沟通。最后,选择时机跟孩子讲道理。经过一番安抚,孩子的情绪平复后,父母可以试着和孩子讲道理。要以孩子熟悉的人或事为例证,比如孩子听过的故事中的人物,也可以把道理融入自己编的小故事中讲给孩子听。这样孩子才会理解、明白父母的意思,进而接受道理。但有的孩子思维单一,性格执拗,激动情绪很难平复,家长就需另想对策,可以考虑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用孩子更感兴趣的事物来吸引他,从而让他放弃原来的不正当要求。比如孩子刚吃完一个冰激凌,哭闹着要再吃一个,家长就可以采取注意力转移法,用孩子特别喜欢的一个玩具来吸引他,或者提议和他做一個有趣的游戏。当孩子被更有趣的事物吸引,就会忘掉之前的不正当要求。
但有一点需谨记:要始终坚持原则,对有违原则的事要温柔而坚定地制止。比如孩子坚持要穿某件衣服、要帮妈妈扫地,就属于合理要求,应尊重孩子,以保护孩子刚刚萌芽的独立意识。但对于孩子不正当的要求,再哭闹也不能满足;错误的行为,更要温柔而坚定地制止。
【编辑:冯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