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国栋
高中体育开展走班制教学基于体育教学大纲,结合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根据自身锻炼需求,选择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此教学模式将传统班级为主的组织形式打破,属于新颖的教学方式之一,相同的班级相同的课程,但是不同的小组成员。在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化的教育背景下,体育老师在走班教学方面不断尝试新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致力于为学生在体育锻炼时营造轻松自由愉快的氛围,一改原有固化模式,兼顾学生喜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选择权,也可以说走班教学是体育教育领域创新之举。本次通过对高中体育走班制教学优越性进行分析,重点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希望充分发挥走班制教学优势,为学生更好的学习体育知识、技能,体育意识的培养提供些许有价值的参考。
走班制指的是学校相同年级学生无需根据行政班班次进行上课,课程的开展侧重点以科目、学生学习水平为重要依据,原来课堂中学生重新划分,形成一个新的班级,进而共同学习体育知识。高中体育走班制教学的实施,指的是高中相同年级中的班级学生在体育课上课时间方面重新安排,同一年级学生相同时间共同上体育课。所以体育课程,会根据高中生的需求,由他们从不同教学项目中自主选择或者学习哪一体育活动。
高中体育开展走班制教学,学生无需老师强制性的管理,此时体育老师只要做好相应的引领即可。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喜好、需求,根据学校预设的范围及规定选择体育项目,一方面学生发展、个性化需求得到了满足,另一方面由于课程是自己自主选择的,就需要学生自主负责,老师适度指导。老师更多的自主权给予了学生,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理念,自己的选择要自己负责。教师有了更多的时间去钻研体育课程,进而提高自我学识,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体育运动内容。除此之外,走班制教学结合学生个体差异将班级重新划分,老师通过多种多样教学方式的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比如以往体育教学时,喜欢的学生积极参与,不喜欢的便成为了旁观者,老师在场,学生会敷衍式的活动,老师一离开便开始松散,不利于管理,安全隐患较大,而走班制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参与,学生根据喜好选择,更有利于学生体育潜能的发挥。
高中阶段的学生喜欢广交朋友,而走班制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某个班级,教学范围、对象的扩大,为学生提供了开放式人际交流平台,高中生可以有机会认识其他班级朋友,一起参加体育锻炼,相互交流体育经验,逐渐学会以及适应新伙伴的加入,共同完成同一体育活动,有利于高中生团队合作意识、良性竞争思想的培养。以往体育教学学生局限于自己班级狭小空间内,班级利益为重,极易使高中生逐渐形成小集团化思想,对于班级团结过于强调,会使得学生功利性交际较强,难以做到公平公正的看待、对待他人,走班制教学对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高非常有利,在相互学习中,汲取他人优点,找出自身不足,进而改进。
高中体育开展走班制教学需要每位体育老师都要有专业特长,能够担任相应的项目课程,但是当前很多学校并非所有的老师都是专业对口的,多数老师一人兼任多个体育项目课程,自身专业知识不足,而每个学生又有其不同的问题,此时老师难以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无法及时解决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时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而导致学生无法根据自身喜好、需求学到专业知识。体育教学中,面对的教学对象较多,老师在走班制教学中课程安排较多,很难抽出更多的时间以及精力参加专业培训、学习以及进修,长期如此,老师专业知识无法及时更新,教学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第一,高中体育课时间有限,整节课需要传授的内容却很多,既要求学生将体育运动准备做好,又要完成教学任务,而且不同学生认知及理解能力不一样,课堂教学任务很难完成。第二,走班制教学对象较多,而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的场地却较小,很多学生没有地方运动,进而影响到了体育教学质量。第三,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体育项目,刚开始兴趣很高,但是由于老师教学方法固化、单一,进而打消了学生积极性。第四,学生体育项目是自己选择的,参与兴趣较高,但是学生水平、能力存在较大差距,走班制教学时老师很难在同一课堂中兼顾到每个学生,学习进度难以统一。
高中体育教学中,高中生要想学好体育知识、技能,实现强身健体目的,充足的场地是必要的物质基础。由于体育课涉及到运动项目多,场地面积要大,这就需要学校将现有场地扩充,或者场地充分利用,要做好区域合理规划,通过运用防护栏将现有实地划分好,互不干预,同时也可以结合自身教学或者地域特点,增设体操、滑雪、田径、游泳等体育项目,例如北方学校,冬天多雪,学校可以开展滑雪运动;南方学校四季如春,可增设游泳项目。学校也可结合学生兴趣选择性开展体育活动,根据男生、女生不同身体素质设置课程,比如篮球课划分为男篮、女篮。将体育科目以后,结合上课人数安排老师。在南宁市有很多具有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例如抛绣球、1分钟速度踢毽子、男女混合踢毽传递、30米三人板鞋竞速、滚铁环、毽球(平推)等,与现代体育有效融合,进而体现体育教学的特色化。
随着高中体育开展走班制教学的步伐日益深入,教学理念及方法的转变便成为了体育老师需要关注的重点,这无形之中对体育老师专业能力提出较高要求。走班制教学的开展,体育老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比如体育老师在篮球方面比较擅长,同样也需要掌握田径、球类运行理论。但是当前很多学校80%以上的体育老师都不能满足此要求,为此学校就要不断强化体育老师学习能力,鼓励他们参与各种各样的技能培训、学习、进修,提高体育专业能力。体育老师也可借助互联网平台,收集整理与体育运动相关的视频,阅读体育项目书籍,使自身理论知识日益丰富,进而更好的指导学生运动实践;学校也可以多组织一些交流活动,为体育老师提供互动平台,在交流中相互学习,互相借鉴,共同进步,构建综合能力较强的体育走班制教学师资团队。例如可以邀请在体育方面的专家来学校演讲,将最新的教学理念,体育训练方法传授给体育老师,通过自己的成功经验,引导体育老师将先进的训练方法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在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更好的辅导学生。
当前互联网发展速度飞快,同时也为体育走班制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为此学校也可以开展线上体育教学。学校借助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体育课自选系统,进而完成运动项目的选择,学校结合不同运动选择人数进而决定班级数量,但是需要注意的重点是,学生根据喜好划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如果一类运动项目选择的高中生很少,难以拼凑为一个班级,此时就要考虑其二类选择,主要是为了确保体育走班制课程整体教学计划的完成,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了学生需求,尽可能做到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中来。例如相同年级高中生通过互联网平台选课过程中,一些高中生一类选择中是足球,选择结束以后,体育老师对选课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登记,将学生分班,根据学生专业能力划分成足球一班、二班等。分班制度下,水平差不多的学生为一班,每一个学期结束以后,通过考试的方式,根据成绩重新划分,这样更有利于体育老师开展教学活动,难度降低。
随着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提出,德育同样也是高中体育走班制教学中的重点,体育老师在将运动技巧、方法传授给学生的同时,应该引导他们通过锻炼培养体育精神,在遇到挫折、困难时有勇气、有信心战胜。体育精神能够使学生积极的面对生活、学习问题,保持持久的活力,呈现在人们面前是乐观、向上的心态。比如在篮球课程教学时,高中生都有自己熟悉的伙伴,在组队的时候他们会更倾向于选择实力强或者自己的玩伴,此时老师就要纠正学生这一看法及做法,引导他们互相帮助,不要局限于自己狭小的社交圈内,广交朋友,才能从他人身上学到更好知识,在输掉比赛时不要气馁,多总结经验,找自己优势及劣势,始终记住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德育理念的融入,不仅有利于高中生体育知识的学习,而且帮助他们学到了知识以外的精神、品质,促进了体育素养的培养。
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拥有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家。但是在高中体育传统教学时,体育老师以及学生会因高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体育课程教学以及学习方面的重视度较低,进而造成高中生体育学习严重缺失。针对此情况,高中体育开展走班制教学是非常不错的方法,充分考虑到了学生这一参与主体,教学活动、内容以及形式围绕学生设置,鼓励学生根据兴趣自主参与,促进学生体育知识的丰富,有利于培养终身体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