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峰
随着全民体育和休闲旅游的兴起以及人们对运动休闲、体验式旅游的关注,“买、逛、吃”已经不是人们旅行活动的全部。体育旅游以一种新兴业态的方式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已成为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中成长最快的细分行业。“专业式”体育和“观光式”旅游的消费趋势未来几年将逐渐被取代,“休闲式”体育逐渐成为主流。随着旅游、休闲、健康等元素融入体育产业,体育特色小镇这一新兴业态逐渐形成,也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2017年5月11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到2020年,在全国扶持建设一批体育特征鲜明、文化气息浓厚、产业集聚融合、生态环境良好、惠及人民健康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1]如今,在政策驱动下,加之全国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强劲势头,我国体育小镇已初见建设规模,有望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新价值风口。
类型 主要特征 主要案例以体育用品或设备的生产制造为基础产业型体育小镇纵向上延伸发展研发、设计、交易德清莫干山裸心体育小镇横向上与文化、科技等产业融合休闲型体育小镇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多样化的、极具参与性与体验性的 新西兰皇后镇体育休闲运动聚集为特征康体型体育小镇以体育运动为载体 奥修国际静心村以健康养生为主要目标以有影响力的单项体育赛事为核心赛事型体育小镇以与赛事相关的服务为延伸 百丈时尚体育小镇以休闲体验活动为补充 温布尔登网球小镇
2.2.1 网球特色小镇:温布尔登
温布尔登是位居英国伦敦西南部郊区的一个小镇,温网是四大满贯赛事中历史最悠久和最具声望的世界性网球赛事,又可称之为“全英草地网球锦标赛”。温网由全英俱乐部于1877年创办,每年赛事期间,现场观众累计可达30万人次,而观看电视实况转播则在5亿人次以上。除了几大主要赞助商如劳力士、汇丰,温网主赛场不接受其他商业赞助,此外,丰厚的奖金也是吸引参赛选手的一大要素。由于其产业独特,基建、旅游、餐饮等成为赛事期间小镇的主要收入来源。基建方面,球场以及训练馆的改建翻新,带动的投资额将在千万英镑以上;赛事用品方面,每年消耗网球5万余个、超过35万杯茶和咖啡、2.8吨草莓;休闲旅游方面,网球博物馆、球场是参观的重要景点,此外赛场周围还建有迷你小球场供游客休闲娱乐,帐篷露营以及房屋租赁也是旅行的重要活动,更是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温布尔登小镇依托国际大型体育赛事,打造特色体育休闲与旅游品牌,形成网球产业聚群和生态链。
2.2.2 蹦极特色小镇:新西兰皇后镇
皇后镇位于新西兰瓦卡蒂普湖北岸,是被南阿尔卑斯山环绕的一个美丽小镇,南阿尔卑斯山是新西兰最高大的山脉,是世界蹦极的发源地。皇后镇作为从单一的蹦极项目发展到户外运动的综合胜地,蹦极是南太平洋瓦努阿图的传统活动项目。同时,被誉为“探险之都”的皇后镇由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以及显著的区位优势促进了其他极限运动的发展,形成了显著的集群效应。小镇所处的南阿尔卑斯山,激流缓急,且山顶被冰川覆盖,能开展攀岩、漂流、滑雪和冰川徒步等项目。小镇还开展滑翔伞、跳伞等极限运动项目。此外,皇后镇依托当地自然资源及文化底蕴,不断开发休闲旅游、节庆度假、婚庆等深度体验产品。新西兰皇后镇在完善赛事节庆推广的基础上,做精运动品牌,融合其他运动,拓宽相关产业发展。
“大都市化”背景下,小城镇以及城市郊区作为公众一致认可的体育小镇布局地,成为城市地区与地方空间沟通的纽带,使小城镇能够与经济发达的大都市相联系,进而国家的教育、医疗、交通、就业等相关政策向小城镇倾斜。国家通过“城市契约”等相关政策推动中小城市的项目发展。此外,在小城镇体系设计上,例如德国在加强功能分区的整体规划格局,建立“多中心”格局,建设优势互补的区域城市圈,城市圈内的各个模块功能明确、协作互补,形成布局合理、城乡统筹规划的独特发展模式,避免单一区域支配性城市发展模式,减少了交通拥堵、就业困难等“城市病”。发展体育产业必须以大城市的人力资源基础为依托和载体,吸引和培育专业高精尖人才。[2]虽然政府的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可以使小镇产生一定的吸引力,但小镇能否长期保持经济活力,最终还要依靠特色产业以及与大城市的合作疏通。如英国的温布尔登小镇及西班牙的隆达小镇,则都以大城市为依托,结合自身资源优势,以体育小镇的形象而闻名世界。
自然禀赋是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立足之本,[3]历史文化资源是特色小镇的“内核”。[4]无论是以体育旅游为主的沙木尼,还是以户外运动为主的新西兰皇后镇,或是以网球赛事为主的温布尔登,其特色均源自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国外著名体育小镇不仅资源禀赋、城镇风貌协调,且拥有独特的历史积淀。根据当地的文化资源、特色产业、发展理念等进行差异化规划,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及特色产业对小镇的支撑作用,突出文化塑造与区域性文化相结合。例如,英国特别重视小镇的综合规划与建设,贯彻田园小镇设计理念,将英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小镇的规划建设中,英国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规范地域文化遗产和资源的保护。1953年,英国颁布了《历史建筑和古老纪念物保护法》,以规范城镇改造和建设。[5]因此,体育小镇建设不是重新规划发展格局、推到重来,而是在原始资源基础上进行功能划分、统筹规划。
体育小镇建设是基于构建“体育特色”为主基调的小镇发展理念。[6]通过对不同区域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模式的剖析,研究发现,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政府的管理职能、政策的引导、创新发展理念及区域发展机制。体育小镇的发展所需要的创新,是基于对传统创新理念的不断评判和分析。[7]国外体育小镇主要以体育休闲旅游业、自然生态环境、人口、生活质量为重点,各领域的综合发展离不开以创新为依托的新兴发展路径。明确的政策支持以及导向对于推动体育小镇建设至关重要。英国政府从20世纪50年代起实施乡村小镇建设,政府改变过去单一的建设中心村的做法,使村镇建设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8]政府的政策支持在小镇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激发了基层群众和民间资本的积极性。
国外体育特色小镇的成功一方面借助单项体育活动或知名体育赛事,依托资源优势,吸引群体性客户;另一方面拓宽产业链条,形成小镇的完整业态体系。新西兰皇后镇以赛事节庆推广、打造特色运动品牌为基础,融合其他元素,逐渐延伸休闲旅游产业链,冠名“新西兰最著名的户外运动天堂”。沙木尼小镇以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举办冰雪赛事和专业培训共同推动了冰雪项目的开展,带动了商业食宿等服务业的发展,使之成为著名的休闲度假胜地。登山、滑雪、阿尔卑斯山音乐节等国际赛事之下,小镇还发展了环勃朗峰超级越野赛,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越野赛事之一,为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沙木尼小镇不断开发多项体育运动,使当地居民及外来游客一年四季均可参与多样化的户外活动。基于皇后镇以及沙木尼小镇的建设经验,我国在打造以冰雪为主题的体育小镇时,应当选择具备良好冰雪条件及气候环境的资源开发地,以承办冰雪体育赛事为契机,拓展体育旅游新品牌,打造优质的冰雪体育小镇。
我国体育小镇的规划建设目前已初具规模,但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建设体育小镇更强调“体育设施”建设、强调“设施”优先。国际著名体育小镇的成功经验是,它们聚合了那些热爱运动、酷爱体育的人,是体育小镇的一个制胜法宝。体育特色小镇的核心是独特的体育产业,同时维系着这个产业的基础是具有“特色”的人。而这个“人”有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原住民,即本地人群体,小镇的人口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和专,没有高质量的人才保障,纵使区位优势再明显,普通居民也无法形成特色产业。且当地人本身对于运动的特殊热爱,对于小镇的发展而言尤为重要。另外一种群体,就是所谓的“专业游客”,这里所说的不是“大众游客”。他们并不是传统意义的观光,而是真正的体验户外运动所带来的感官刺激。此外,体育小镇的发展离不开体育消费人口作为支撑,体育小镇建设的大背景是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体育消费升级阶段。
纵观国内外,国情不同,体育小镇的发展基础和空间也有所差异。从国民传统来看,欧美国家更加倾向于小城镇的闲适生活状态,不管是看全美人口流动情况,还是欧洲国家居民分布,都热衷于向气候宜人的小城镇移居。而国内恰恰相反,我国经济目前已进入“新常态”阶段,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趋向于是大、中型城市,城市溢出效应和逆城市化较为有限,人力、产业资源必然向发达地区聚集,而不是向小城镇集中。虽然体育小镇能够增加居民收入、避免空巢化、提高城镇化率,但也应出于避免一二线中心城市人口过度集中、膨胀,引发城市病的考量,体育小镇可以在发达地区建设,但不宜紧贴、依附于中心城市。如银湖智慧体育产业基地、海宁马拉松小镇等,无一例外都是依靠大城市为核心带动小镇发展。虽然各省市的政策支持基本相同,但更多的是看各地区的市场条件和经济基础。因此,我国应以体育小镇为契机,优化城市整体空间结构,全方位促进体育小镇和中心城市的“互联互通”。
体育特色小镇涉及联动的行业门类广,需要对市场、经济、跨产业、资本等各方面统筹安排。此外,跨界融合是关键,多产业并重的体育小镇由于其深度融合不足,且缺乏合格的顶层设计,产业导入与跨界融合的框架体系不完善,导致融资招商困难,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模式脱节,赛事无法转化为旅游产出。因此,既要充实相关配套产业,也要深度嫁接其他产业,做到“体育+”的多元化和深层次,整体设计盈利模式。目前,我国对体育产品的深入研究不足,产品供给侧结构性短缺,无法满足群众的客观需求。但这也正是难得的市场空窗期,打造集观赏性、参与性、体验性为一体的高端体育产品,并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形成整个产业生态,以高粘性、低难度额设计加上体贴全面的体育运动服务,打造适合国人的体育产品以及专业化的体育运动聚集地。
体育小镇作为体育产业、区域文化和生态环境的综合体,不仅是一种新的城市空间形态,更是一种多元参与协同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国外体育小镇的成功,与国民传统、经济特点、产业链基础等多重国情的关联作用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在看到国外体育小镇成功经验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其经过几十年发展壮大的条件基础,囿于社会体制差异,且没有固定统一的建设与经营模式,因此,不能照搬国外的建设模式,在借鉴的同时更应该通过不断实践挖掘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小镇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