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盈利
(原阳县人民医院普外胸外科,河南 新乡 453500)
收集2018 年2 月至2019 年11 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胃穿孔患者84 例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腹腔镜穿孔缝合术,42例)和对照组(经腹胃大部切除术,42 例)。对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进行分析,以探讨腹腔镜穿孔缝合术与经腹胃大部切除术对急性胃穿孔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检查并确诊,患者凝血功能正常,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正常,无认知功能或精神障碍,患者均知情本研究并同意翻阅临床资料,该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胃癌穿孔者、手术不耐受者;临床资料不全者。观察组中男23 例,女19 例;年龄26~59 岁,平均(41.67±5.20)岁;胃溃疡病史1~3 年,平均(1.16±0.38)年。对照组中男25 例,女17 例;年龄25~59岁,平均(41.49±5.13)岁;胃溃疡病史0.8~3 年,平均(1.14±0.37)年。统计学比较上述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经腹胃大部切除术治疗,具体步骤如下:患者呈仰卧位,采用全麻后行气管插管,选择右侧上腹直肌做10~15cm 切口,作为穿孔部位,进入腹腔后,探查胃穿孔病灶位置大小等情况,对其穿孔灶周围渗液、食物残留物等行常规清洁,楔形切除溃疡组织后行冷冻处理,快速送至病理检查,随后使用切割器行胃组织大部分切除术,根据患者穿孔的部位、病灶及其周围组织情况,行胃空肠吻合术、胃十二指肠吻合术。最后常规缝合切口,留置引流管,给予其抗生素、抑酸等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穿孔缝合术治疗,具体步骤如下:患者呈仰卧位,采用全身麻醉后气管插管,建立气腹,压力13~15mmHg,分别于左、右锁骨中线肋骨缘下、脐部上方1cm 处做操作孔,置入5mm、10mm、10mmTrocar;将鞘管插入脐部,并置入腹腔镜,探查患者发病部位、穿孔具体实际情况;同时清理腹腔中脓液、内容物,随后确定穿孔边缘的正常组织后,根据穿孔大小,于穿孔边缘5~8mm 左右,行全层间断缝合(使用4 号丝线),大网膜覆盖修补穿孔,最后清理腹腔中的剩余内容物,并置入引流管,行常规治疗措施,如胃肠减压、抗生素治疗等。
1.3 观察指标: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术中出血量。于术前、术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液3mL,常规分离血清,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胃泌素(GAS)水平。应用visick 分级评估患者术后复发情况,Ⅰ级:胃肠营养状况良好,未出现临床症状;Ⅱ级:胃肠道功能较好,未出现胃溃疡症状;Ⅲ级: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Ⅳ级:出现复发性胃溃疡。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围术期指标:较对照组比,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围术期指标 (±s)
表1 围术期指标 (±s)
术中出血量(mL)观察组 42 13.58±4.71 15.57±4.31 32.29±5.14 28.26±3.17对照组 42 18.62±4.90 22.96±4.27 36.80±5.46 40.82±5.09 t 值 4.806 7.894 3.898 13.575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组别 n 肠鸣音恢复时间(h)肛门排气时间(h)排便时间(h)
2.2 GAS 水平:治疗前,两组GAS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AS 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GAS 水平 (±s)
表2 GAS 水平 (±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观察组 42 18.52±5.14 24.43±2.30 6.802 <0.001对照组 42 t 值 18.24±5.05 20.55±2.28 2.702 0.008 0.252 7.764 P 值 0.802 <0.001
2.3 术后复发率:观察组出现Ⅰ级1 例,Ⅱ级1例,总复发率为4.76%;对照组出现Ⅰ级3 例,Ⅱ级3例,Ⅲ级1 例,Ⅳ级1 例,总复发率为19.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7,P=0.043)。
本研究中,较对照组比,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短,观察组GAS 较对照组高,术中出血量少且术后复发率低,该研究结果与黄志敏[2]等人的结果类似,提示相较于经腹胃大部切除术,对急性胃穿孔患者行腹腔镜穿孔缝合术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复发率,利于患者预后。腹腔镜穿孔缝合术是于腹腔镜下行手术,可清晰的观察病灶组织,探查腹腔具体情况,明确穿孔大小、位置等情况,增加手术精准度,选择适宜的套管,可有效处理穿孔与流进腹腔内胃液、炎症渗出物等,减少发生感染风险与漏诊现象,保证手术成功率[3]。腹腔镜操作可避免暴露腹腔内脏器,对其他脏器影响较小,保证消化道完整,有效预防腹腔粘连现象的发生;不会刺激胃肠道动力;进而提高GAS 水平,减少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同时该术式手术切口较小,美观的同时,减少出血量,减轻疼痛程度,利于术后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利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复发率[4]。为确保治疗效果,需注意应先楔形切除溃疡后,行缝合术;患者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后,需行常规抗溃疡治疗,按时行胃镜检查,查看溃疡情况。该研究显示腹腔镜穿孔缝合术是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性较高,利于促进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在符合手术指征基础上,可作为治疗急性胃穿孔的首选术式。
综上所述,相较于经腹胃大部切除术,对急性胃穿孔患者行腹腔镜穿孔缝合术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