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广慧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对于培养综合素质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作为贯串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科,是现阶段教育领域新课改的重要目标.数学教学改革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本文基于初中数学教学进行研究分析,针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教学发展的有效途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
【关键词】数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引言:数学是抽象性学科,对于逻辑思维有较高的要求,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一定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是学会现有的知识就足够,还需要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挖掘和拓展,再通过创造力创造出新的学习价值.在学习过程中,创新思维对于提升学生各项学习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够重视,使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具备创新能力,让其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创新,提升数学成绩.
一、培养初中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义
初中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打好基础后,开始初步提升思维的重要阶段.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逐步形成,并形成自己的认知能力,建立正确的意识.在教学活动中,有效的方法对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学生在初次尝试自我思维创新之后,会通过逻辑思维对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运用.现阶段,我国初中教育事业要注重的是学生自身的能力发展,而不是将目光单纯地放在成绩上.然而,多数学校依旧片面地看待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并未有效落实.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培养创新思维的新途径,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推动教学改革事业的发展.
二、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尽管教育部对于各中学提出教育改革,但是从本质来说,教育体制改革并非短期能够完成,而是要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不断探究,最后形成完善的教学模式.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依旧有待加强.在初中教学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未能得到充分发展,使其本身的创新能力无法充分的体现.笔者对国内现阶段的教学活动进行了分析,发现有以下几点不足.
(一)学习方法不合理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初中教学中,有些学生对数学非常执着,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学习数学,但是成绩依旧不理想.这类学生因为学习方法不合理,严重浪费了自己的时间,阻碍了自己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开始迷茫,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比较笨学不会,最后丧失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初中生都有上述的情况,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自己埋头苦干的学习方式不但无法提升数学成绩,反而使学习过程受阻,使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受到影响.
在教育部推行学生素质教育改革之前,大多数学校的教学模式一直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本身就比较难懂,又长期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所以形成了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师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认知不够到位,也积极奉行应试教育理念进行教学,导致学生的压力不断增加,大量的数学知识给学生灌输进来,并没起到一点作用.因此,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开展有效的数学教学课堂,针对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和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学习的整体水平.
(二)教师仍沿用传统教学方法
当前初中教学中,教师虽然根据新课改要求努力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但是传统思维依旧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内容,导致学生无法对数学学习提起兴趣,课堂教学效率并不高.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始终是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为学生讲解,学生表现得非常被动,难以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习的主动性[1].教师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受到压制,无法有效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导致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三)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思考的动力
因为教师未能将学生从被动的地位中转变过来,所以教学呈现的模式像小鸟等待鸟妈妈的喂食一样.学生习惯了教师的授课模式,产生过度依赖教师的现象,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使自身的创新思维受到禁锢.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更适应教师直接将知识教给自己,不愿意再去自主思考,对于数学缺乏探索的兴趣.从教育角度来看,这是因为教学评估体系不完善,教师的不正确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压制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无法独立思考,遇到问题的时候更愿意等待教师将现成的知识“喂”给自己,这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贴合实际开展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需要先抛出一个吸引学生兴趣的点,学生的兴趣被提起来,自然就愿意充分地去思考.教师应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有趣的小实验,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后,能够有效地利用知识进行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进一步对知识进行探索,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概率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如果直接讲授知识点,学生根本不愿意认真听.教师可以将知识简要讲述一遍,然后对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利用所学的知识对班级里的一些事件进行概率分析.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班级里有42个人,下课之后每个人走出教室迈出第一步的脚是左脚还是右脚?”“同学全部迈出同一只脚的概率有多大?”“假如反复三次这个过程,能保证概率值相同吗?”教师提出问题后,能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学生收集数据,自己根据概率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将概率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加深了学生对概率知识的印象,使学生了解了知识内涵的同时能够把知识有效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注重对学生思维的锻炼
1.直觉思维.
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直觉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能够通过逻辑思维的推理获得结果.推导的过程可以促进学生直观思维的发展,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快速地应用直觉思维来解决问题,并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方程组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日常列方程用到的公式进行归纳,使学生在掌握公式的同时,能够发现公式之间的相似之处,并找到规律,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便于日后遇到问题时可以主动思考并解决问题.
2.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发散性思维需要学生能够充分理解问题,从根本上掌握问题如何解决,而并非只是表面理解,避免后续考试时同样性质的问题换了数据或者稍微做出改变,学生又不知该如何下手了.发散性思维要求学生真正掌握相关问题的解答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找到其他问题的解答途径.数学教学中也并非所有问题都能采用发散性思维,但是对于一些多解法的问题,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不怕出错,敢于利用所学知识大胆创新思考[3].
例如,在方程的计算中,对于未知数需要设定数值为x,以方便求值.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两个连续奇数的乘积为232,求两个数.”学生很快能想到的就是将其中一个数值设定为x,另一个数值为x+2或者x-2.从方程的角度来看,数值是未知的,需要通过建立方程求解,而解答方式明显不止一种.教师可以将接下来的创新思维活跃时间交给学生,学生会根据最初构想的解决方法联想到其他的解决方法,如问题中数值设置为2x+1,2x-1也同样能得出答案.这个过程锻炼的就是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问题是固定的,但是解决方式并不是固定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思考,有不怕出错的精神.
再如,教师在教学三角形中位线的知识时,会涉及证明角相等、线段平行的问题.在解题过程中,对于不好探究的线段,可以作出辅助线,利用辅助线证明三角形中不同的角大小相同,从而得出要证明的结论.学生通常会就近选择画辅助线而获得解题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其他角度作出辅助线,一样可以证明角度、线段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答案.多角度分析问题有助于学生充分的思考,培养发散性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基于实践找寻答案
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敢于发问,在对问题的探索中创新思维能力,并找寻答案.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能力,而且对于学生求知欲的培养也有推动作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敢于质疑的态度.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实践,通过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来解决学生的疑惑,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深入的了解.
例如,对于三角形内角和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问题:“不管边长如何变化,三角形内角和的值都不会变化吗?”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一张卡纸,让学生自己动手任意做出一个三角形,并使用量角器测量出三个内角的角度,从而计算出内角和是180°.学生会带着问题进行探究,通过多次的实践得到:三角形无论如何变化,只要还是三角形,其内角和就是不变的.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问题进行探索获得的答案会记忆得更加深刻.
(四)通过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兴趣是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催化剂,不基于兴趣,学生无法投入到学习中来.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照搬教材上的知识,没有互动,学生难以产生兴趣.现阶段,教师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并和同学积极讨论,充分发挥其创新思维.
例如,从“三个方向看”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若直接讲述视图,则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现代化教学中,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物体的三视图,还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多个正方体堆积的物体,让学生猜测其三视图的样子.教师也可以通过展示三视图,让学生猜测还原后的物体是什么样.这样展示出来的教学内容学生会记忆得更加深刻.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数学教学的短片或动画,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图形的形成过程,使得学生对学习数学更加感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五)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从本质上来说,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的培养离不开教学环境.优质的教学环境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想象空间,实现教学革新的目标[4].因此,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教学氛围的烘托下,能够充分提升创新思维能力,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就要和学生多交流、多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课堂上,教师对于学生不会的地方不要急于批评,应该温柔地鼓励学生再想想,或者引导式地一点一点带动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一问题不要急于直接讲解,应该留给学生互相探讨的机会.学生通过互相探讨能够加强沟通,提高思维能力,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结论:综上所述,对于初中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始终存在于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主动转变教学观念,为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做出积极引导,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利用各种途径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发散思维,提升创新能力.此外,师生之间还应构建良好的关系,共同努力进步.
【参考文献】
[1]楊成芬.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路径[N].贵州民族报,2020-08-12(B03).
[2]林子安.造氛围、搭平台、蓄动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路径探究[J].华夏教师,2020(15):20-21.
[3]杨英.试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才智,2020(14):95.
[4]童卫红.初中数学教学创新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2):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