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海军兵力结构未来发展方向分析

2021-02-22 03:23柳正华
军事文摘 2021年1期
关键词:兵力美海军舰艇

柳正华

2020年10月6日,美国国防部长马克·埃斯珀在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举行的线上讨论会推出了“战斗部队2045”计划,提出美海军在2035年达到355艘舰艇的规模,并在2045年达到500艘舰艇的规模(包括有人舰艇与无人舰艇),并大致提出了各类舰艇的规模目标。相关观点和看法透视出美海军兵力结构调整思路,本次调整将对未来美海军装备建设产生重大影响。

相关背景情况

战略对手从地区性力量转向中俄等大国对手。冷战结束后,俄罗斯海军迅速衰落,美海军获得了无可匹敌的制海权。美国认识到发生全球战争的可能性减小,而地区紧张局势加剧。在这种背景下,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国家军事戰略从“全球防御”转为“地区防御”,美海军随之将作战对象从苏联海军调整为地区性力量、所谓的无赖国家等。

随着世界格局的演变,特别是中国海上力量的迅速崛起,美海军较早的意识到其主要对手正在转变为中国海军,并在军事能力建设上做出调整。2016年发布的《维持海上优势的规划》1.0版、2017年5月发布《未来海军》白皮书,将“中俄两大国”列为美海军面临的主要威胁。在特朗普政府明确“大国竞争”战略后,美海军发布的战略规划文件都对此做出了积极响应,如《维持海上优势的规划》2.0版提出“美海军是阻止中国和俄罗斯控制欧亚大陆边缘及其邻近海域的关键力量”等论调。

战略主旨从“由海向陆”调整为制海对陆并重。20世纪90年代,美海军从“大洋战略”转向“由海向陆”战略,主旨是发挥海军可以全球抵达的独特优势,对世界热点重点地区实施威慑,对危机事件从海上投送火力和兵力,重点建设能控制全球海岸线两侧500千米的作战能力。

2017年,美海军水面部队司令部发布《水面部队战略》文件,率先倡议美海军应从“由海向陆”战略转向“重回制海”战略,以遏制中国海军对美国及其盟友利益的威胁与胁迫。指出美海军夺取制海权并不意味着要始终控制所有海域,而是必要时在足够长的时间内对关键海区实施局部控制。2017年5月,美海军作战部发布《未来海军》白皮书,从海军顶层首次确认,其战略正式从“由海向陆”转向制海对陆并重,并将制海作为首要使命;提出海军要能在敌方岸基火力范围外的远海实施舰队对舰队的作战,并能承受陆基远程反舰导弹的威胁,还能在火力多样且密集的敌方近海地区展开军事行动,实施对陆作战。强调在保持对陆作战能力的同时,全面提高制海作战能力。

作战思想从传统的集中兵力转变为分布式作战。传统上,美海军强调大编队行动。平时,以航母打击群、远征打击群为核心的大编队分散部署于不同区域实施海上控制;战时,多个大编队在战场集中展开遂行作战任务。

时任美国防部长埃斯珀

在新形势下,美海军提出了“分布式海上作战”概念,核心思想是采用多种编成形式分散部署实施海区控制,包括航母打击群、远征打击群、水面作战群等。战时则综合运用广泛分布在战区内不同地域、不同战域(海、海军陆战队、空、网络、电磁频谱、太空等)、不同平台上的战力,遂行对海打击,形成和维持制海能力,兵力无需向战场集中,可有效提升兵力运用的灵活性、快速性。海上力量强调增强舰艇以反舰能力为核心的攻防能力。

提升装备规模是建设的核心方向。海军作战部在《未来海军》白皮书中明确提出,将扩大舰艇规模作为装备建设的核心任务,确保海基战略核威慑的有效性,更新空中制海力量,全面提升舰艇常规作战能力,发展新质作战能力等。扩大舰艇规模方面,2016年底强敌海军完成的海军《兵力结构评估》将未来骨干舰艇规模目标从原定的308艘增至355艘,该目标得到《2018财年国防授权法》的批准。事实上,2016年的评估,最初提出美海军需要653艘舰艇,但为了保持舰艇规模与资源保障之间的平衡,最终将舰艇规模目标需求缩减至355艘。

在特朗普政府《国家安全战略》《国家防务战略》提出“大国竞争”战略思想后,美国海军又面临新的作战形势,势必需要对未来兵力结构作出调整。因此美国海军2019年初即开始着手《综合兵力结构评估》报告的制定,该评估将综合考虑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作战需求。该评估报告最初计划2019年12月份完成,但最后推迟。美海军2020年初向国防部提交《综合兵力结构评估》报告后,国防部长不认可该评估结果,在指示国防部相关部门对报告进行审查的同时,也同步开展海军兵力需求分析工作。此次国防部长提出的相关舰艇规模目标,很可能是国防部相关机构的研究成果,也将很大程度代表了未来海军兵力结构的发展方向。

兵力结构将发生重大调整

攻击型核潜艇规模目标大幅增加。埃斯珀提到,海军的当务之急是建立一支规模更大,能力更强的潜艇部队。文件中写道:“通过研究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即需要快速壮大潜艇部队,要增加至70~80艘。潜艇是未来强国冲突中生存性最强,打击力最大的平台。海军必须优先发展潜艇,保障每年度建造3艘弗吉尼亚级潜艇”。

根据2019年《30年造舰计划》中,2021财年后年均采购2艘攻击型核潜艇,至2035年可达到54艘的规模,至2045年可达到63艘的规模。根据国防部长每年3艘的采购速度,美海军2035年、2045年将分别可达到69、88艘的规模,基本可实现目标。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单艇成本30余亿美元,而海军年度造舰预算仅200亿美元出头,增加1艘艇的建造,会对造舰预算构成较为沉重的负担。

美海军F-35B舰载型战斗机

发展中型航母作为大型航母的补充。埃斯珀表示,核动力航母仍然是美国“最强大的威慑力量”。但海军也需仔细考虑支持短距起飞和垂直起降飞机的中型航母,如类似于可搭载10余架F-35B舰载机的美国级。中型航母执行日常任务和低烈度对抗任务,腾出大型航母来执行高烈度对抗任务。并明确提出海军应研究核动力航母与中型航母高低搭配形式,海军需要8~11艘核动力航母和6艘中型航母。

中型航母可能是美海军重要发展方向。第一,中型航母的发展论调由来已久。2017年11月11日,美国参众两院武装部队委员会联合通过2018财年国防授权法案,其中一项重要提議是拨款3000万美元开展中型航母(美国称为light aircraft carrier-CVL,直译为“轻型航母”,但从满载排水量4~6万吨级看,应属中型航母)初步方案设计。此后,美国海军与海军陆战队于2017年首次提出“闪电航母”概念,即通过在两栖攻击舰上部署约20架F-35B战斗机,增强作战能力。这可视为海军对国会要求的响应。2019年10月,45000吨级的美国号两栖攻击舰开展了为期两周的“闪电航母”概念作战演练,成功验证了F-35B战斗机出动架次率、飞行甲板保障作业、战术数据链通信、多舰协同控制等性能。2019年10月30日,海军部长斯宾塞在传统基金会举行的圆桌会议上表示,他考虑接受海军陆战队司令发展“闪电航母”的意见。第二,多家智库研究也提出了发展中型航母的意见。国防部根据2016财年《国防授权法》要求,组织海军内部小组、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米特研究中心相互独立地开展了海军兵力结构研究,三家机构于2017年提出了2030年海军兵力结构构想,其中前两者分别提出了发展3艘、10艘中型航母的建议。

美海军大西洋舰队分布式作战训练中心

综合来看,中型航母造价与运行维护费用相对便宜,可遂行部署任务与中低烈度对抗任务,可较好的分担大型核动力航母的部分工作,且符合当前美海军“分布式海上作战”的思想,因此发展的可能性较高。

大型核动力航母可能短期内不会下降。根据埃斯珀的观点,大型核动力航母可能维持8~11艘的规模。根据大型核动力航母的服役现状及美国政府对大型核动力航母的依赖、以及高昂的造价,预计较长时间内很可能维持11艘的水平,未来逐步下降。在2019年《30年造舰计划》中,美国海军即提出提前退役杜鲁门号航母的建议,以腾出资金发展其他先进装备,但该方案随即被特朗普政府直接否决。

核动力航母是美国海军数十年的海上作战核心,一旦爆发冲突,美国领导人最先问的是“最近的核动力航母在哪里”。美国国内对核动力航母作战能力的高度认同及1艘数十亿乃至上百亿美元的建造成本,也使得其很难提前退役。

大中型水面舰构成可能发生较大调整。埃斯珀表示,海军应维持60~70艘中型水面战舰。他虽未明确提出大型水面舰艇的数量,但在国防部长办公室4月份披露的研究建议中,即提出大型水面舰维持80~90艘的规模目标。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在2020年1月发布的《向决策为中心的水面舰队转型报告》中提出的规模目标:将大型水面舰规模从104艘降至78艘,中型水面舰维持52艘不变,但发展96艘2000吨级可搭载少量人员的“可选无人舰”;在哈德逊研究所2020年6月发布的《美海军2045年部队结构规划》中也提出,大型水面舰77艘、中型水面舰52艘的规模目标,并提出发展91艘可选无人舰作为水面主战舰的补充,两智库的观点高度一致,也与埃斯珀的观点基本相似。

两栖舰艇大幅增加。2019年7月,美海军陆战队发布《司令部规划指南》提出,除两栖攻击舰、两栖船坞运输舰等大型两栖舰外,还可能发展中型两栖舰、远征海上基地、远征快速运输舰、基于商船改进的两栖舰、无人水面舰等,构建更灵活、更经济的两栖舰队,适应不同的作战需求。

从美国海军的发展规划看,可能更多的是发展中型两栖舰,大型两栖舰基本维持稳定。在2021财年预算申请中,美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提出发展新一代中型两栖舰,要求能支持远征前进基地作战(EABO)及分布式海上作战概念。根据预算审查文件,该舰可能基于澳大利亚的一种船坞登陆舰设计,是一型尾部登陆舰,将与登陆艇一样执行抢滩登陆,卸载相关装备和车辆。

无人舰艇可能成为海军兵力结构重要构成。埃斯珀提到,美海军未来将大量投资建设无人平台或者有人/无人两用平台,数量在140~240艘之间,并表示“无人舰艇人力和费用成本相对较低,但能执行从补给和侦察到布雷和导弹打击等多种任务,能极大增强海军舰艇攻防能力”。

海军2020年初提出的《综合兵力结构评估》报告中提出,未来兵力结构将包括435艘舰艇,其中45艘为大中型无人舰艇。无人系统必将成为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并成为美海军兵力结构的主要构成之一。事实上,美海军已着手多型无人舰艇的发展,计划在未来5年采购10艘2000吨级的大型无人舰,12艘超大/大型多任务无人潜航器,近200艘中小型制式反水雷艇、ISR无人潜航器,数十架航母载无人加油机、广域海上监视无人机等。

美国海军新奥尔良号船坞登陆舰正在接受补给

哥伦比亚级核潜艇

舰队兵力结构调整的原因

实施“分布式海上作战”思想需要更大规模的舰艇。在新战略下,美海军正大力推进“分布式海上作战”概念,要求众多海上编队分散部署,对关键海域实施控制,战时战区的各种力量可协同远程对战场目标实施打击,以强化制海作战能力。但根据“355”舰艇规模目标,在编入航母打击群、远征打击群后,水面主战舰数量所剩无几,难以组建大量水面作战群实施分布式作战。因此根据新的战略需求及作战思想,制定新的、规模更大的兵力结构目标,成为了当前的重点。

实现当前的“355”规模目标存在现实困难。美国国会预算署根据2018年发布的《30年造舰计划》估算,海军平均每年造舰投入需达到289亿美元,比海军估算的高1/3;与2018财年海军199亿美元的造舰预算申请相比,高出44.5%,与2019财年申请的219亿美元相比,高出31.9%;与过去30年平均造舰投入相比,高出80%;与过去6年的平均造舰投入相比,高出50%。从以上数據可看出,美国海军实现新的造舰计划需要保持较高投入,而这面临较大难度。美国防部长表示,未来几年国防预算可能基本维持不变,舰艇采购经费也难有实质性增长。未来10年将开始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的批量建造,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每年将会占用25~30%的造舰经费,将进一步加剧造舰经费紧张的局面。此外,即使实现了355艘的舰艇规模目标,舰艇运行维护和人员费用也将随之大幅增长。正如海军部长莫德里所说,“如果预算上限基本保持不变,这种规模增长是海军根本无法承受的”。

新的兵力结构体现的是预算支持水平和舰艇规模需求之间的综合平衡。如何在预算支持水平和舰艇规模需求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是美海军兵力设计的核心问题,也是反复斟酌的难点。预算支持水平难以大幅增加,而要求扩大舰艇规模的情况下,美海军只能另辟蹊径,一是降低造价昂贵的大型水面舰的规模,建造造价相对便宜的中型舰艇,通过“高低搭配”的形式,既满足作战需求,又降低舰艇建造与维护成本。二是通过大力发展无人舰艇,辅助有人舰艇执行任务,解放出部分有人舰艇遂行更重要的使命任务,或者有人-无人舰艇组成小型编队部署,作为“分布式海上作战”的重要节点。

责任编辑:彭振忠

猜你喜欢
兵力美海军舰艇
美军兵力设计及作战概念跟踪
试论兵力投入对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影响
海军舰艇前往演戏海域
小鸟的攻击 ——达里尔(美 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