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渺
中国最新的出口集装箱运输指数创下历史新高,集装箱供应短缺,截至2020年11月上旬,中国集装箱港口全球12条航线的现货和合约货运价,中国集装箱货运指数(CCFI)的平均水平为1411.98。自2020年5月下旬以来,CCFI已上涨近70%。
事实上,这主要归功于中国出口的快速增长。近日,商务部公布了最新的外贸进出口数据。整个2020年11月,中国外贸出口1.8万亿元,增长了14.9%,延续了此前长达10个月的外贸复苏态势。
“放在全球贸易深度衰退的大背景下看,目前我国的外贸数据已经是较为亮眼的成绩了。”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杨长湧分析。
集装箱供不应求
天津港一家集装箱公司技术部副经理李晓辉表示,集装箱从未像现在这样抢手。受疫情影响,这个位于中国北方的大型航运枢纽,2020年年初集装箱吞吐量下降,但从2020年5月份吞吐量开始增长。2020年前11个月,吞吐量同比增长6.1%,达1710万标准箱。
2020年11月初,包括上海、宁波在内的8个主要航运中心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3.1%。其中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增长11.5%。结果是,集装箱制造商一直在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工作以满足需求。有分析师称,中国大部分出口产品都是通过集装箱海运的。港口日益繁忙、集装箱供应短缺,是在发出积极信号,表明中国的外贸在逐步升温。由于一系列恢复生产的刺激措施,中国是首批从疫情中反弹的制造业大国之一,中国公司已收到许多国际订单。
一方面,出口大幅上涨说明中国国内的产能已经恢复,能按时向海外地区完成交付;但另一方面,突然暴涨的国际市场需求,也让不少外贸企业陷入了一点小“麻烦”。
近几个月来,缺箱、爆舱、摇号订舱等前所未见的现象频频曝出,中国每出口3个集装箱只能返回1个,海运费在半年之内激增数倍,使得不少外贸生意的利润变得稀薄。
物流企业为找不到箱子发愁,而比物流企业压力更大的是中国港口。全球集装箱交易平台Container xChange数据显示,2020年第49周(11月12—28日),青岛港和上海港的40英尺集装箱CAx(集装箱可用指数)已分别降至0.21和0.03,均创两年来最低值。
CAx指数可以量化全球主要港口的集装箱可用性。根据Container xChange的定义,CAx超过0.5说明该港口的集装箱设备有剩余,而低于0.5时则表示设备不足。在2018年同期,青岛港和上海港的CAx指数分别为0.62和0.48。2020年2月,两港口的这一数值最高点分别为0.70和0.66。
多位外贸和物流行业人士表示,国内这种大范围缺箱现象近年来罕见。“中国集装箱堆存费相对较低,往年通常年初空箱会在中国积压,年底会出现集装箱偏紧的情况,但都是短暂且局部的,从未有过像2020年这样大范围集装箱短缺情况,目前,集装箱的短缺已影响了全球供应链。”
国际物流服务平台运去哪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周诗豪表示,缺箱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欧洲、美国、拉丁美洲等地疫情较为严重,中国的集装箱货物出口到这些区域后,因港口封锁或者人员短缺等原因,空箱无法及时运回;二是中国作为疫情控制较好的地区,率先复工复产,出口货运量不断增加,外贸顺差也越来越高,世界更加依赖中国制造。“相当于国内集装箱需求增多、供给减少,导致了现在集装箱的短缺。”他说。
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集装箱协会)在2020年11月发布的《产业链企业稳外贸行动倡议》中表示,港口卸空旧箱是我国出口用箱的主要供应源。中国出口用集装箱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满足,一是港口卸货之后的卸空旧箱,二是中国造箱企业的新造箱。集装箱的买家主要有三大类,一是船舶公司,二是集装箱租赁企业,三是国内铁路和物流企业。据统计,通常港口卸空旧箱的存箱规模大约在400万标准箱,新造集装箱的存箱规模占比10%—20%,每年中国造箱企业总产销量在200万至300万标准箱。
集装箱协会认为,疫情导致海外空箱滞留严重,降低集装箱周转效率,这是目前我国出口集装箱需求紧缺的主要原因。
“上半年没订单发愁,下半年订单来了没船、没箱子更发愁。”浙江宏升玩具生产厂销售经理王开说。
此外,运价飞涨推升成本,专注外贸生意的扬州曙光牙刷厂厂长屠新业也在为以后的订单担心:“外贸货主与订货商签订协议,运价通常包含在报价内。运价上漲意味着买家的采购成本增加,摊薄了其销售利润,可能会影响后续订单。”
据英国《劳氏日报》报道,太平洋航线东西向运量的不平衡使设备短缺愈发严重,当前北美的进口箱占据全球海运箱增量的绝大部分,而北美的出口却在走弱。报道称,在正常情况下,东西向航线运量的失衡通常会造成亚洲地区每月约250万标准箱的逆差,这个缺口由来自其他地区的空箱来填补。但2020年10月,这一数字飙升至340万标准箱,意味着设备缺口达到了近100万标准箱。
作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供应商中集集团在2020年10月底的一份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称:“目前我司集装箱订单已经排至2021年春节前后。”从目前判断,至少“缺箱”局面会持续一段时间,2021年全年情况也并不明朗。
多管齐下,做好两手准备
2020年12月,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关于外贸物流问题,由于受疫情影响,目前全球多国都面临相似的难题,运力供需不匹配是运价上涨的直接原因,集装箱周转不畅等因素间接推高了航运成本、降低了物流效率。
“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推动加大运力投放,支持加快集装箱回运,提高运转效率,支持集装箱制造企业扩大产能,同时加大对市场监管的力度,努力稳定市场价格,为外贸平稳发展提供有力的物流支撑。”高峰表示。
面对这个情况,不少外贸型企业都在做两手准备,一边尽力满足海外需求,另一边就积极开拓国内市场,保证企业的经营利润。
比如很多外贸企业,2020年纷纷转向本土市场,借助新电商平台拼多多的新品牌计划,构建全新的线上销售体系。
以摩飞为例,作为近两年小家电领域的网红品牌,无论是锅具,还是其他小家电,都凭借高颜值和实用性,吸引了不少消费者。摩飞通过大数据赋能,精准研发一系列新品,在疫情期间依然逆势增长,国内市场的拓展,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国际市场的损失。
友多作为一家拥有较强制造能力的代工企业,在疫情发生后选择走上电商化道路。自主研发、生产的母婴消毒用品2020年7月初才正式上线,到2020年9月单月销量已经接近100万元。
有专家建议,眼下全球贸易中风波不断,除了疫情反复以外,还有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逐渐抬头。此时中国外贸企业响应国家号召,选择深耕本土市场,无疑是抵御风险的最佳途径。而且,这也是让更多普通人了解国货,推动中国制造打响自主品牌的绝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