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馨蔚
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际合作倡议。7年多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政策沟通持续深化,设施联通成效明显,贸易畅通提质增效,资金融通稳步推进,民心相通日趋紧密。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在各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际贸易大幅萎缩的背景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克服疫情影响,互利合作,逆势前行,展现出强劲韧性和旺盛活力。上市公司坚持科学防疫、有序复工,高质量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通过保障基础供应,推进重大项目落地,与东道国人民守望相助,合作抗疫,努力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20年全国上市公司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于2020年12月20日在深圳举办。此次论坛以“携手应对挑战,合作促进共赢”为主题,围绕“开展全球抗疫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共建数字丝绸之路”“提升国际合作水平,构建新发展格局”“强化国际产业协同,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四项议题展开研讨。
支持上市公司发挥“头雁效应”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徐乐江表示,希望广大上市公司坚定发展信心,积极拓展国际视野,主动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抓住发展机遇,在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势产能合作的同时,主动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坚持合规共赢,自觉遵守所在国法律和国际规则,尊重当地宗教文化和风俗习惯,坚持绿色发展、共享发展。
中国贸促会会长高燕表示,资金融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资本市场在资金融通方面更发挥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增量财富的来源,是中国企业的优秀代表,更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亲历者、参与者和受益者。对于如何促进上市公司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她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争取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拓展开放多元的合作领域,三是搭建务实有效的服务平台,四是提升资金融通的支撑作用。中国贸促会愿深化后疫情时期“一带一路”务实合作,支持上市公司继续在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头雁”作用。
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曦表示,广东省作为“一带一路”战略枢纽,充分发挥对外开放和多层次资本市场优势,大力推动上市公司参与“一带一路”建设。2020年上半年,广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实现进出口7649.2亿元,占全省外贸进出口的25%。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上市公司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广东将进一步发挥对外开放优势,全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广大上市公司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优越的服务和保障。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表示,尽管我国上市公司群体在推动“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上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处于全球共抗新冠肺炎疫情、探索世界经济复苏道路的重要阶段,这也对上市公司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上市公司要在不断提高运营质量、创新质量的同时,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把中国倡议真正变成国际共识。
展示成绩、引领创新、推动合作
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秉持绿色、开放、廉洁理念,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促进共同发展。
此前举办的发布会上,中国贸促会贸易投资促进部部长冯耀祥表示,上市公司是中国企业的优秀代表和中国经济的支柱力量,是实体经济的“基本盘”、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助推器”,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主力军。新发展格局下,“一带一路”建设为上市公司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论坛全面展现中国上市公司在疫情期间坚持开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为各国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坚强支撑的成绩和经验,推动上市公司坚持互利共赢,为将“一带一路”打造成团结应对挑战的合作之路、维护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进经济社会恢复的复苏之路、释放发展潜力的增长之路贡献更多力量。
中非发展基金、巴基斯坦驻广州总领事馆、菲律宾工商会等机构负责人,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科研机构,中国外运、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国信证券、亚信集团、渣打银行、中非泰达、顺丰、金山、小米、传音、中海运、比亚迪等公司的负责人在全体会议上发言交流,讲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亲身实践,为疫情防控新常态下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建言献策。
链接 深圳为上市公司提供土壤
40年的发展让深圳实现了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40年里,深圳企业积极创新、锐意进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创造中国资本市场的多个第一。1983年,深圳市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发行了中国第一张股票“深宝安”;1987年,全国第一家经批准的证券公司——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正式成立;199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开始试营业,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营业的证券交易所;2004年,中小企业板开板,第一批8家公司在深交所上市交易;2009年,创业板开市,第一批28家公司在深交所挂牌上市,登陆资本市场;2019年,深圳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额度、净利润额度均居全国第一;2020年,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第一批18家上市公司在深交所集中亮相。
“这些‘第一的背后,是各类市场主体发展的过程,是各个伟大企业崛起的传奇。”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吴优称。
40年来,深圳资本市场体系不断丰富,市場规模显著扩大。目前,形成了以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为体系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截至2020年10月14日,深圳境内外上市企业总数达461家,总市值合计超19万亿元,仅次于北京,排名全国第二位。这些上市公司中境外收入比重达50%以上的企业有44家,占比10.89%;境外收入比重处于30%—50%的企业有26家,占比6.44%;境外收入比重处于10%—30%的有60家,占比14.85%;比重超过10%的企业共有130家,占比32.18%。
吴优认为:“眼下,要将GDP总量、地均产出、人均GDP等指标提升至国际性城市水平,就必须利用更多资源,借力资本市场正是其中一条重要渠道。”
上市公司的数量是观察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它不仅能反映当地经济发展活力和财富创造水平,也能展现出城市资源配置能力及未来发展潜力。吴优指出,深圳身负“双区”建设和成为全球标杆城市的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就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舟”,以上市公司为“橹”,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务实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