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程类学术期刊影响力提升途径研究*
——基于办刊要素视角

2021-02-22 10:32刘昊一凌小燕张进龙乔璐谢铭露朱冰高雅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办刊影响力学术期刊

刘昊一,凌小燕,张进龙,乔璐,谢铭露,朱冰,高雅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南京市,210014)

0 引言

为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创新,提升学术期刊办刊能力和影响力,从2006年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等项目陆续实施。同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增设“期刊奖”,将社科期刊和科技期刊纳入到全国“百强报刊”评审推荐活动中[1]。2019年8月5日,中国科协、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指出要科学编制重点建设期刊目录,做精做强一批基础和传统优势领域期刊,开启新一轮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的征程[2-4]。2020年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指标使用、破除“唯论文”不良导向的措施先后出台。这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推动了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系列项目实施同时,随之而来的期刊分级目录都是学科极小范围内的顶尖期刊入选,部分处于学科非顶尖排序的科技期刊发展面临发展尴尬境地,市场化程度不高、办刊手段传统、稿源质量下降等问题形成环环相扣的闭环,导致期刊对高质量论文的吸引力不足,影响期刊影响力的提升。目前我国学术期刊已超过5 000种,学术期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结合基础统计数据,通过问卷调研,分析我国农业工程类学术期刊现状,从期刊定位、办刊模式等办刊要素和学术导向方面探索学术期刊影响力提升途径。

1 现状分析

在统计数据基础上,课题组就期刊基本情况、稿件与审稿情况、编辑出版方式等方面设置了调研问卷,共收回103份,基本情况如下。本次调研中学术类期刊占29.13%,技术类期刊占16.5%,科普类期刊占14.56%,综合指导类期刊占16.5%,检索类期刊占23.3%。男性占调研对象总数的44.66%,女性占55.34%;年龄在30岁以下的占23.3%,30~45岁的占28.16%,45~60岁的占21.36%,60岁以上的占27.18%;学历为大专的占15.53%,本科占20.39%,硕士占28.16%,博士占35.92%;以编辑相关工作为专职的占52.43%,兼职占47.57%;调研对象中职务为主编的占10.68%,社长占12.62%,副主编占7.77%,责任编辑占13.59%,校对占7.77%,编务占13.59%,经营人员占7.77%,其他职务占11.65%;初级职称占16.5%,中级占28.16%,高级占34.95%,其他职称占20.39%;并且还调研了其专业背景与期刊所在学科是否相关,相关的占比达43.69%,不相关的占56.31%;可以看出本次调研对象男女比例相差不大,年龄在30岁以上居多,学历以本科及以上居多,占84.47%,兼职和专职比例相差不大,调研对象职位均衡,职称以中高级居多,专业相关与否比例相差不大。以学术类期刊为主的同时还其他类型期刊进行展开调研,调研对象范围较为全面且具有针对性。《中国农机化学报》目前共有9名在职人员,其中男性4名,占44.44%,女性5名,占比55.56%;年龄在30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无,30~45岁的占66.67%,45~60岁的占33.33%;学历大专和本科无,硕士7名,占77.78%,博士2名,占22.22%;均为专职人员,主编1名,社长1名,副主编1名,其余6名负责其他编校等工作;高级职称3名,占33.33%,初级职称6名,占66.67%;所学专业均与《中国农机化学报》期刊所在学科背景相关。

1.1 管理体制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20版》统计的农业工程类学术期刊有19本,图1所示为19本农业工程类学术期刊主管单位和主办单位情况。主管单位为国家正部级单位的有6本,主管单位为地方政府机关单位或政府组成部门的有4本,主管单位为科研机构的有2本,主管单位为社会团体的有5本,主管单位为企业的有2本,部分单位主管多本期刊。主办单位仅有1个的有9本期刊,主办单位为2个的有7本期刊,主办单位为3个的有1本期刊,主办单位为4个的有2本期刊,联合主办呈现多样化形式,如社会团体和企业联合主办,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大学以及科研机构联合主办等。

从办刊单位调研数据来看(图2),科研单位办刊占比最高,达30.1%,其次是高校办刊,占比为22.33%,这两种方式已超过50%,出版集团办刊占14.56%,行业学会/协会办刊占17.48%,合作办刊占15.53%;《中国农机化学报》属于科研单位办刊。

(a) 主管单位占比情况

图2 调研对象办刊单位

1.2 办刊模式

为了发展编委办刊模式,对以下五个方面展开调研。

一是审稿方式,如图3(a)所示,审稿方式以全部同行评议占比最高,达36.89%,其次是部分编辑部审稿+部分同行评议审稿方式,占24.27%,全部由编辑部审稿方式最少,占16.5%;《中国农机化学报》属于部分编辑部审稿,部分同行评议。

(a) 审稿方式

二是每篇文章的审稿专家数量,如图3(b)所示,每篇文章审稿专家为2位的最多,占31.07%,其次是1位审稿专家28.16%;《中国农机化学报》在审稿方面采用四审制,由编辑进行初审,专家复审,专家外审,主编终审,共有3位审稿专家。

三是编委会作用体现方面,如图3(c)所示,28.16%的认为在组稿方面有作用,31.07%认为在审稿方面有作用,24.27%认为在投稿方面有作用,34.95%认为对期刊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方面有作用,33.01%认为在提高期刊知名度方面也有作用,28.16%认为在其他方面还有作用。四是编委会在提升期刊质量发挥作用方面,如图3(d)所示,有49.52%的调研对象认为编委会在期刊质量提升方面作用不大或几乎没作用,31.07%的认为有一定的作用,仅有19.42%的认为作用很大。五是编辑部与编委会建立长效沟通机制方面,如图3(e)所示,37.86%的认为本编辑部与编委会已经建立了长效沟通机制,37.86%还在计划中,还有24.27%则是完全没有建立。

1.3 办刊要素

1) 办刊历史分析。从图4调研数据可知,本次调研对象的创刊历史以20~50年的最多,占调研对象总数的43.7%,80年以上的占14.56%,10年以下的占13.59%,既调研了新创期刊,还调研了历史悠久期刊;《中国农机化学报》1957年创刊,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

图4 调研对象创刊历史

2) 期刊文种分析。从图5调研数据可知,本次调研对象中全部为中文的占14.56%,全部为英文的占19.42%,中英文合刊的占23.3%,以中文为主,有英文摘要的占比最高(24.27%),其他类型的占18.45%;《中国农机化学报》也是采用此种形式。

3) 出版周期分析。从图6调研数据可知,本次调研对象出版周期以双月居多(26.21%),其次为月刊(15.53%),在1个月以内出版的(周刊、旬刊以及半月刊)占26.22%,2个月及以上出版的占44.66%;为提高出版时效性,2017年《中国农机化学报》由双月刊调整为月刊。图7所示为19本农业工程类学术期刊的出版周期情况,仅有2本期刊为半月刊,双月刊有5本,其余12本均为月刊。

图5 调研期刊文种

4) 稿源数量与质量。从图8调研数据可知,本次调研对象年收稿量分布较为均匀,500篇以下的收稿量占比最多,为23.3%,500~1 500篇的占17.48%,1 500~2 000篇的占20.39%,2 500~3 000 篇的占17.48%,3 500篇以上占21.36%;稿件利用率为10%~25%的占19.42%,25%~50%的占比最高,达30.1%,50%~75%的占14.56%;75%以上的占23.3%;30.01%的调研对象对稿源质量很不满意,25.24%的调研对象对稿源质量基本满意或不太满意,25.24%的调研对象对稿源质量基本满意,仅有16.5%的期刊对稿源质量很满意;《中国农机化学报》收稿量在500~1 500篇之间,稿件利用率为25%~50%。

图6 调研对象出版周期

图7 农业工程类学术期刊出版周期

(a) 年收稿量

5) 传播和办刊手段。从图9调研数据可知,仍有16.5%的调研对象是传统纸媒出版方式,纸媒+国内数据库平台出版方式最多,占31.07%,纸媒+国际国内数据库平台出版占25.24%,纸媒+独立网站/App出版方式最低占11.65%,仅有电子刊物出版占15.53%。除传统纸媒出版外,又以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最多,占46.6%,自主数据库出版占28.16%,网站形式出版占27.18%,手机App首发出版占28.16%。

调研发现,47.57%调研对象采编系统已经建立,尚有52.43%还未建立;30.1%的调研对象是编辑部排版,22.33%是专业排版公司排版,24.27%是印刷厂排版,还有23.3%采用其他方式排版。从图10调研数据可知,33.98%的调研对象开通了独立网站,35.92%开通了微信公众号,30.1%的是拥有独立的App,但是仍然有31.07%独立网站或微信公众号或App均没有,而在有独立网站或微信公众号或App的有42.72%没有专人负责或由责编兼职,32.04%有专职人员负责,25.24%采用外包方式,网站或公众号用户数量在1000人次以下的占29.13%,1 000~3 000人次占24.27%,3 000~5 000人次占25.24%,5000人次以上的仅25.24%。

(a) 出版方式

(a) 期刊传播方式

6) 编辑素质。针对编辑素质,共调研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提高编辑专业素质的措施:从图11调研数据可知,走进科研一线占比为16.5%,参加学术活动占24.27%,参加相关培训占26.21%,另有33.01%采取其他措施。二是编辑部每年安排编辑参加学术会议人次:从图11调研数据可知,10.68%的调研对象表示没有1人参加过学术会议,72.82%的有安排1~5人参加过相关学术会议,16.5%以上的安排了5人以上参加。

图11 调研对象编辑部每年安排编辑参加学术会议人次

1.4 农业工程类学术期刊影响力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20版》统计数据,可得出如图12所示的农业工程类学术期刊和农业基础科学类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CI值分布情况,影响力指数CI值最高的达1 414.214,其次是851.469,最低的为0.400,与其他学科相比,如农业基础科学类,农业工程类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CI值在50以下的有10本期刊,农业基础科学类学术期刊仅有一本,并且该学科期刊影响力指数CI值多集中在200~1 000。

复合类他引影响因子在2以上的有2本,1~2之间的有3本,0.5~1之间的有3本,其余11本期刊复合类影响因子在0.5以下;复合类5年影响因子在3以上的有2本,1~3之间的有5本,0.5~1之间的有1本,其余10本期刊复合类影响因子在0.5以下。期刊综合总被引在10 000以上的有2本期刊,1 000~5 000 之间的有6本,其余11本在700以下。期刊综合类影响因子在2以上的有2本,1~2之间的有2本,0.5~1之间的有4本,0.2~0.3之间的有3本,其余8本期刊复合类影响因子在0.2以下;期刊综合类他引影响因子在1以上的有2本,0.5~1之间的有6本,0.1~0.2之间的有5本,其余6本期刊复合类影响因子在0.1以下;期刊综合类5年影响因子在1以上的有4本,0.5~1之间的有3本,0.2~0.5之间的有2本,0.1~0.2之间的有5本,其余4本期刊复合类影响因子在0.1以下。最高2本期刊的可被引文献量均高于1 000,其余17本均在1 000以下,500~1 000的有3本,100~500的有12本,0~100的有2本;可被引文献比在0.9以上的有11本,其余8本均在0.9以下,最低的仅0.26;基金论文比在0.9~1之间的有7本,0.8~0.9之间的有1本,0.5~0.6之间的有2本,其余8本在0.5以下,最低的仅为0.07;平均引文数最高的仅有34,平均引文数10以上的有9本,其余10本低于10;引用期刊数均值为830,在均值以上的有8本期刊;被引期刊数均值为580,在均值以上的有7本期刊;他引总引比最高为1;web即年下载率均值为86.74,在均值以上的仅有4本期刊;总下载量均值为21.10万次,在均值以上的有6本期刊。

(a) 农业工程类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CI值分布

目前农业工程类学术期刊中被EI/SCI收录的有2本,北大核心收录8本,CSCD收录4本,科技核心收录7本。此外根据调研数据可知,多数期刊包括《中国农机化学报》的国际发行范围在10个国家以下,占29.13%;42.72%的调研对象被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收录,43.69%的被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被其他国内检索系统收录的占42.72%;调研对象中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占27.18%,北大核心期刊占32.04%,SCI占22.33%,CSCI占24.27%,其他占29.13%;获奖方面,有31.07%的获得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百种重点期刊奖),28.16%的获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奖(特别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其他占40.78%。

图13 调研对象国内检索系统收录情况

1.5 《中国农机化学报》期刊影响力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数据得出如图14所示的2015—2019年《中国农机化学报》期刊影响力指标变化图。《中国农机化学报》载文量与可被引文献量呈波动形式,并在2016年达到最高值,2017—2018年略有下降,但是在2019年采取措施后迅速回升。与农业工程类学术期刊相比,《中国农机化学报》的基金论文比远高于均值0.55,保持在0.85以上。《中国农机化学报》下载量和被引频次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19年迅速上升。《中国农机化学报》复合即年指标总体是上升趋势,2015—2017年比农业工程类学术期刊均值略低,但在2018—2019年超越了均值,尤其是2019年远远高于均值。《中国农机化学报》综合即年指标总体也是上升趋势,2015—2016年略低于农业工程类学术期刊均值,但在2017年已达到均值,随后2018—2019年就呈现直线上升趋势,且远高于均值。《中国农机化学报》复合影响因子和综合影响因子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19年直线上升,且远高于农业工程类学术期刊均值。《中国农机化学报》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国际他引影响因子也呈现上升趋势,但是目前还都低于农业工程类学术期刊均值。

(a) 2015—2019年《中国农机化学报》载文量与可被引文献量变化图

2 存在问题

发展学术期刊对于我国促进科学交流和维护知识产权有着十分重要意义[5],学术期刊作为传播观念与信息的重要载体,其质量与水平是影响期刊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性决定因素。目前我国期刊的总体表现为起步较晚、数量较多但资源分散,学术影响力整体不高,传播手段和管理体制比较滞后,总体上期刊的发展越来越滞后于科学研究的发展,期刊的竞争力日趋下降[6],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期刊管理体制易造成期刊资源分散

目前我国期刊管理体制是按单个期刊且属地化管理,各期刊有各自的主管单位、主办单位[5]。仅仅是农业工程类学术期刊,其主管单位就有多种性质(图1);主办单位更是多样化,既有由国家正部级单位、社会团体、企业等单独主办的情况,也有由大学、社会团体、企业以及科研机构等多个主办单位联合的情况,从图2调研数据也可看出主办单位的多样化。主管主办单位多,可能会造成期刊主管归属错位,既可能多头管理,有可能没有管理,同时期刊出版管理属地化也容易出现各地各行业重复办刊的现象,造成期刊资源分散。《中国农机化学报》是由国家正部级单位主管,1个主办单位,其编辑部共出版了三本期刊:《中国农机化学报》《中国农业机械化年鉴》《智能化农业装备学报》。与国外的一个出版社集团主办上百种甚至上千种期刊相比[6-7],规模相差比较大。

2.2 编委办刊模式不够完善

办好学术期刊离不开以专业科技科研人员为主体的编委的指导,编委多为学科首席、专家、教授等,对学科有深刻理解,对科研人员需要信息获取有把握,可以在编委会上提出学术发展方向、年度出版重点及方向等,能推荐更高水平论文,能推荐高水平人才,壮大作者群等等,对提升期刊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上述调研数据显示(图3),调研对象均认为编委会可以发挥较多方面的作用,但是调研对象普遍认为编辑委员会在提升期刊质量方面的作用不大或几乎没作用,编辑部和编辑委员会之间目前尚未建立长效沟通机制,编辑委员会的作用如学术导向、高质量选题组稿、期刊管理发展、学术会议举办、继续教育培训等学术活动和扩大期刊影响力等都没有发挥出来,当前编委会办刊模式在农业工程学术期刊中更多的仅是一种形式存在。

2.3 办刊要素亟待强化

1) 出版周期长。目前农业工程类学术期刊仅有2本期刊为半月刊(图7),其余17本期刊出版周期均在1个月或2个月,且调研数据显示(图6),多数调研对象表示其出版周期在1个月及以上,稿件从投稿至录用需要一定的时间,加上出版周期的限制,文章时效性无法保证,最新研究成果得不到快速传播。

2) 传播和办刊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图9调研数据显示,目前部分期刊还采用传统纸媒出版方式,超过半数的调研对象表示还不具备采编系统,且大多调研对象表示数字化出版形式仍以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为主,仅有小部分调研对象是自主数字化出版形式,与国外期刊的数字化出版程度相比差距大。图10调研数据显示,近1/3的调研对象表示不具有独立网站、微信公众号和App,其余调研对象表示即使是已经拥有相应的独立网站、微信公众号或App,其用户数量和更新周期等均不理想,大部分的用户数量在5 000人次以下,更新周期以不定期居多。此外还有很大一部分调研对象表示还未实现全文向读者免费开放获取,阻碍了科研成果的传播。为了实现期刊的广泛传播和出版,《中国农机化学报》于2019年采用在线审稿系统,开通了独立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但是用户数量还不够理想,更新周期也是以不定期为主。

3) 缺乏高质量稿件。上述调研数据显示(图8),期刊年收稿量500篇以下最多,稿件利用率以25%~50%最多,甚至有近1/4的调研对象表示稿件利用率高达75%以上,收稿量低,只能提高稿件利用率,稿件质量降低,期刊影响力随之下降,收稿量更低;也有一部分调研对象的收稿量大,但是稿件质量低,未达到期刊收录标准,甚至有些期刊的稿件利用率已低于10%。同时,调研对象中有半数以上的对稿源质量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中国农机化学报》年收稿量在500~1500篇,稿件利用率为25%~50%,同样的存在稿件收稿量低,但是利用率相对高的情况,对期刊影响力的各项指标也有影响。

4) 编辑素质未得到大幅度提升。此外还对编辑素质进行了调研(图11),调研对象表示他们会采用走进科研一线,参加学术活动,参加相关培训以及其他方式来提高编辑专业素质,但是仍有部分调研对象表示未曾安排参加学术会议等,仅有少数调研对象表示参加学术会议等人次在5人以上,这与编辑部门人员数量相关,但也从侧面反映仍有部分期刊还不是很重视编辑专业素质提高的重要性。

本次调研中有少数调研对象表示其创刊历史达80年(图5),期刊成立时间长既能拥有优秀的办刊经验也会拥有固定的作者群等,但是固定的办刊模式也有可能难以转变,从而跟不上时代发展,如超过一半的尚未采用采编系统,部分仍采用传统纸媒出版,约1/3的还没有独立网站或微信公众号或App等信息化手段。此外仍有部分调研对象还采用全中文形式出版,且发行范围在10个国家以下,这些均制约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发展。

2.4 学术导向作用发挥不够

当前纳入《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20版》统计的农业工程学术期刊数量少仅有19本,而发文需求量大,期刊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所以即使退稿量大,也能筛选出质量较高、内容较好的稿件。在这种环境下,期刊编辑部往往会安于现状,缺乏对编辑业务研究和学习的热情,只是机械地完成编辑任务。缺乏与作者、读者的交流和沟通,无法了解读者的需求与科研人员的研究进展,无法有针对性地调整期刊栏目等。长此以往,期刊学术创新不足、质量把关不严、内容引领作用不强,会极大地影响期刊的知名度以及影响力。

2.5 期刊影响力不够

图12统计数据显示,农业工程类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CI值普遍低于农业基础科学类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CI值,农业工程类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CI值在100以上的仅有8本,远低于农业基础科学类,且只有2本期刊《农业工程学报》和《农业机械学报》被同时收录,《中国农机化学报》属于北大核心期刊;同时调研数据也显示(图14),仍有过半调研对象表示还未被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或其他数据库收录。图13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农机化学报》在2018—2019年各项指标虽然都有所提升,除国际影响力指标外基本都达到了学科均值,但是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和国际他引影响因子与学科均值相差很大,这都表明了期刊的影响力尤其是国际影响力还比较低。

3 建议与措施

3.1 找准期刊定位,发扬期刊特色

《中国农机化学报》创刊于1957年,当时刊名《南方农业机械化研究通讯》,公开发行。由于历史原因中途停刊。1981年复刊,刊名为《南方农机化》。在复刊的基础上,1984年改刊名为《中国农机化》。为适应农业科技创新要求,填补我国农业机械化学科学术期刊的空白,2013年改刊名为《中国农机化学报》,为我国农机化领域搭建权威学术理论研讨平台,致力于我国农业机械化领域“化”的理论研讨,宣传党和国家农机化方针政策,探索、研究农机化发展理论,记载我国农机化科学事实、数据、理论、技术、方法、构思和假设,展现我国农机化科学技术发展动态,反映我国农机化学术研究历史、创新历程以及我国农机化发展的历史进程,用学术理论支撑我国农业机械化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研究,支撑我国农机化学术水平的提高。据统计,自从2013年开始变更了刊名,来稿量大幅提高,并且发现来稿的单位也由以前的“农业学院,农机推广站、鉴定站”等变为更多的是农业相关重点高校投稿。并且影响因子与基金论文比也有大幅提升。当学术期刊的平台提升了,随之而来会吸引更多,更优质的稿件,同时,通过更优质稿件的刊登,可以更好的把握科技前沿,更好的为读者,作者服务,为农机行业的科技创新提供思路。所以学术期刊一定需要紧跟形势,随时调整自己的定位与方向,更好的为我国的科技发展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3.2 建立并完善编委办刊模式

审稿是把关论文政治性,先进性,价值性的重要过程,所以审稿人需要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才能保证期刊的较高水平,组稿策划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期刊学术水平的质量,编委多为学科首席、专家、教授等,对学科有深刻理解,能够评审论文是否适合期刊发表,能够把握读者感兴趣的方向,能够培养推荐作者,壮大作者群等。此外还可以通过与编委之间的紧密联系,借助编委在学科的重要地位来宣传期刊,从而与行业内其他期刊交流合作,不同系列、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刊物之间均存在自己的特色与亮点,要改变传统各自为营的发展状态,通过资源的整合和互补尽快在行业内形成集群效应,不仅促使学术期刊个体发展,还会带动学术期刊的整体水平,最终更好的为国家科研事业,学科建设服务。《中国农机化学报》2019年筹建新的编委会,2020年在青岛世博城会议中心举办《中国农机化学报》《智能化农业装备学报(中英文)》编委会暨新时期农业装备类期刊发展研讨会,为建立编委会办刊模式,探索编委会学术导向作用途径,建立期刊学术导向机制,保障办刊水平,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打下基础。

3.3 充分发挥期刊学术导向作用途径

学术期刊作为学术成果的传播载体,是科学交流的重要平台。学术期刊特有的评价和引导功能,在科研的研究方向、学科发展、方法运用以及创新意识等方面要具有引导和促进作用,在匡正学术风气、提升研究水准,促进科学交流等方面都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与科研工作息息相关的学术期刊在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中不仅发挥着支撑作用,也是其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术期刊的发展势必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与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学术期刊应充分发挥自身引领科学发展、促进科技创新的学术导向作用,这对学术期刊未来的发展和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均有重要且积极的意义[8]。学术期刊要想起到足够好的导向作用,提升期刊影响力,采编人员除了要搞好对科技创新的报道、选题策划、组稿、鉴审、选择以及加工等环节,还应该时刻把握最新科研进展,必须密切关注本行业的前沿研究,学术动态,政策导向等等,一定要有深厚的知识积累与信息敏锐度,对有效作者以及高质量作者进行跟踪,建立联系,以便及时发现其研究动态,刊发较新并且高质量文章。

1) 及时创办中英文新刊。创办高水平英文期刊是保护国家知识产权的需要,也是我国学术期刊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国家大力支持英文学术期刊发展的环境下,应紧紧把握国际化和英文期刊发展趋势,提升期刊国际话语权[6]。2018年,中国农机化学报编辑部紧紧抓住智能农机的研究热点,着手创办新刊,最终于2019年批复同意创刊,《智能化农机装备学报》顺应时代热点,应运而生。当前中国的学术期刊面临的问题是大量优秀英文稿件外流,纷纷发往国际期刊,为解决稿源外流问题,吸引国际优秀论文在中国刊发,加大与国际农机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此刊为中英文期刊,可以借鉴国外的好的发展经验,给予国内研究学者以新的灵感,帮助国内学者与国外学者的思想碰撞,推动学术的快速发展。

2) 及时开辟热点栏目。《中国农机化学报》一直以来密切关注国家农机化方向的政策与热点,围绕宜机化改造发表10余篇优秀文章,2017年发表刘小伟调研员《“改地适机”是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治本之策》;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发表20余篇优秀文章,2019年发表张桃林副部长《在2019年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围绕2020年新冠疫情发表《新冠疫情防控中农机合作社的作用与疫情影响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江苏农业机械化的影响研究》等;2019年发表《国内首台水稻长秧龄大苗同步开沟插秧机试验成功》新闻稿等,及时研究热点问题,充分发挥期刊的热点导向作用。2017年,农业部关于印发《“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指出“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技术,催生智慧农业和智能装备产业异军突起”。同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发布《“跨越2030”农业科技发展战略》中指出“部署十二项重大科技创新任务;争取在纳米农药、分子设计育种、智慧农业技术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当前,智慧农业与智能装备产业都是农机装备中的未来发展趋势与研究重点热点,以往的农机比较偏向于农业机械的机械设计,改进与试验,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农机的智能化也是顺势而为。并且当前的老龄化严重,农村目前留下的更多是老人和孩子,谁来种地的问题,可以利用农机的智能化作为一个解决方案。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引导科研人员重视智慧农业与智能农机装备的研究,《中国农机化学报》编辑部主动调整了栏目,增加了“农业智能化研究”栏目,从创建此栏目开始,每期刊登的此栏目稿件数约占总稿件数的15%左右,并且此领域的来稿数目逐渐增多,说明科研院所与高校也逐步开始向智慧农业方向做深入研究。

3) 加强选题策划与组稿。学术期刊必须建立自己的品牌,凸显自己的特色,才能扩大在学术界和期刊界的影响,促进学术交流,发挥传播科学发现和先进技术的功能。以质量为本,内容为王,刊载具创新性的高水平学术成果,立足“三个面向”的战略方向,发展农业工程学科,繁荣农业工程学术,搭建国内外农业工程学术交流平台,培养农业工程科技人才,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建设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服务,为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服务。为更好地宣传报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成果,结合国家的政策导向策划“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专题,助力农业绿色发展,围绕该主题向相关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单位征集优秀稿件。

4) 强化互动,吸引高级人才投稿,提升水平导向。学术期刊还应当发挥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功能。中文学术期刊是许多研究生和青年科研人员开始学术生涯时发表第一篇学术论文的地方。通过第一篇论文的撰写、送审、修改、校对、再修改,到最后发表,年轻作者可以收获经验和信心,了解同行评议的论文发表机制,为未来的科研生涯打下基础。期刊编辑应当保持耐心与热心,帮助年轻作者成长,一方面确保论文的质量,另一方面在未来可以向有潜力的作者争取到高水平的稿件。据调查,期刊被引频次排名靠前的论文中大多数为博士研究生的文章,在被引频次靠前的青年科研工作者的论文中大多数也都有博士学位。因此,博士研究生以上的青年学者是中文学术期刊高质量论文的最重要稿源,向他们约稿,既可以更贴近学科发展趋势,也能进一步提高期刊整体的学术质量。

3.4 围绕办刊要素,提升期刊影响力

1) 加强编辑队伍建设。编辑素质由政治素质、业务素质、道德素质等共同构成。编辑素质的高低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术导向的正误、效果的强弱[9]。(1)政治素质。作为社会主义学术期刊的编辑,必须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与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敏感性[9]。《中国农机化》杂志社共有9名在职人员,其中,9人均为党员。在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积极的参与党支部的各项活动与支部学习,提高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政治观。(2)业务素质。要进行有效的学术水准导向和学术热点导向,则要求编辑站在学术研究的前沿,把握时代的气息,有较高的鉴别判断力、洞察预测力;要进行学术争鸣导向,则要求编辑树立争鸣观念,有胆有识,善于鉴别并敢于发表那些坚持正确政治路线而观点独到、言之有理、持之有据的争鸣论文[9]。《中国农机化学报》编辑部人员9人中,其中,3人为行业专家,均为研究员职称。6人为农业机械化专业相关的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职称。其中,编辑人员的行业基础知识储备足够,并且《中国农机化学报》的主办单位为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本研究所是农业机械领域的国家队,囊括了各个专业领域的岗位专家,经常开展学术交流,有大型学术讲座或者学术会议时,编辑部人员也积极参与。编辑部人员还主动发挥编研结合,也积极争取与农业机械化或者期刊方向的研究项目。同时在编辑水平方向,编辑部人员积极参与期刊协会主办的各项学术期刊的培训班,提升编辑的业务能力。(3)道德素质。要进行正确的学术风气导向和学术道德导向,则要求编辑首先必须具有严谨求实、认真负责、坚持原则、不询私情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9]。

2) 缩短出版周期。学术期刊的出版过程需经过审稿,修改,编校加工,其过程复杂严谨,所以从作者投稿到发表所需周期较长,这样会导致文章发表时的时效性欠缺,削弱了其价值。2016年,《中国农机化学报》在提升了稿件数量,稿件质量的情况下,遇到了传统期刊时效性的普遍问题,由于《中国农机化学报》是双月刊,正常录用的论文发表周期基本上需要1年时间,为保障学术成果的时效性,更好发挥学术期刊的学术导向作用,2017年中国农机化学报编辑部决定将《中国农机化学报》由双月刊变为单月刊,缩短论文出版周期,目前作者从来稿到发表基本能保障在半年的时效性,使科研人员更快的接收到农机化领域新发展新知识。

3) 提升期刊专业水平。当前传统审稿效率低无法满足投稿人员需求,采编系统不仅能提高审稿效率,提升投稿人员满意度,还可以对投稿人员以及编委会专家等投稿审稿情况进行分析,为期刊发展提供客观数据。一般期刊审稿实行四审制,校稿实行四校制,严格把关论文质量。其中摘要作为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让读者在最短时间内了解整篇论文,英文摘要更是中文科技期刊进行国际交流、提高国际展示度的重要媒介和窗口,且长摘要更能引起国内外学术同行的关注和引用[10],已有部分中文期刊开始尝试中英文长摘要,要求英文800~1000字,提高期刊影响力,被美国EI和荷兰Scopus收录。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从2012年年底开始启动了“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项目,以此来发挥国内期刊更大的引领和导向作用[11-12]。

4) 加强出版与传播信息化建设。期刊出版与传播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期刊核心竞争力,便于作者读者及时获取新知识,更好地服务科研。加强学术期刊的网站、微信公众号和采编系统建设,使读者作者可以通过网站、微信平台和采编系统进行文章阅读与下载,作者可以在线投稿、查看审稿进程、上传修改稿等,编辑实时通过平台审阅稿件,推送优质、热点文章与评述,使学术动态、热点内容得到高效传播。以网络首发模式提高论文公开并被检索的速度,提升传播时效性,加快学术交流与互动,提升学术期刊对学术研究的引领作用。未来学术期刊要尽量实现增强出版,如网页和微信增强出版,印制论文二维码,读者通过扫描二维码查看到本篇文章的附加信息,如试验信息,数据分析过程等扩展内容,使学者之间可以更好的互动交流,更直观深入了解科研环境,科研创新等。

5 结论

为了提升农业工程类学术期刊办刊能力和影响力,结合统计数据与问卷调查数据对期刊基本情况、期刊稿件与审稿情况、期刊编辑出版方式、编辑专业素质、期刊影响力和学术导向等展开分析,从期刊定位、办刊模式、办刊要素和学术导向等方面探索学术期刊影响力提升途径。

1) 统计数据表明:农业工程类期刊主管单位和主办单位多样化,以国家正部级单位主管的占比最高,达31.58%,主办单位仅有1个的占47.4%,月刊最多,占65%。调研数据表明:调研对象以科研单位办刊居多,占30.1%,其次为高校办刊,占22.33%,其余还包括出版集团办刊,行业学会/协会办刊,合作办刊等多种办刊模式;年收稿量以500篇以下最多,稿件利用率以25%~50%最多,传统纸媒出版模式占16.5%,纸媒+国内数据库平台传播较多,占31.07%;超过50%的对稿源质量不满意,49.52%的认为编委目前发挥的作用不大,62.14%的还未与编委建立联系,31.07%的还没有开通独立网站/微信公众号或App,即使开通了,用户数量和更新周期等也不理想;国际他引影响总被引频次和国际他引影响因子均较低,国际影响力还不行。

2) 研究表明当前农业工程类学术期刊还存在以下问题:管理体制易造成期刊资源分散;编委办刊模式不够完善;办刊要素亟待强化,如出版周期长、传播和办刊技术手段相对落后、缺乏高质量稿件、编辑素质未得到大幅度提升等;学术导向作用发挥不够;期刊影响力不够。提出今后农业工程类学术期刊的发展方向:要找准期刊定位,发扬期刊特色;建立并完善编委办刊模式;充分发挥期刊学术导向作用途径——及时创办中英文新刊,开辟热点栏目,加强选题策划与组稿强化互动,吸引高级人才投稿;围绕办刊要素,从编辑队伍建设、出版周期、期刊专业水平、出版与传播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升期刊影响力。

猜你喜欢
办刊影响力学术期刊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天才影响力
论蒙古语内部期刊办刊难题及解决方法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