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茶叶种植户技术吸纳对其生产技术选择行为影响分析*
——以贵州省茶叶主产区茶叶种植户为例

2021-02-22 11:33王静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节约型偏向

王静

(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贵阳市,550025)

0 引言

随着贫困地区农业市场化改革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经营茶叶等高价值、特色农产品的农户作为农业生产技术的终端使用者和需求者,其生产技术选择行为呈现根据要素相对价格变动而自主决策的市场化行为。然而,由于贫困地区农业技术市场有效性较低,技术信息贫困程度较高,面对面的交互方式是农户获取生产技术和经验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这种具有地理邻近性特征的技术传播过程中,农户对农业生产技术吸纳和模仿的能力成为其生产技术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有必要就贫困地区农户技术吸纳能力对其要素诱致性生产技术选择行为的影响机理进行深入探讨。

随着20世纪90年代知识转移在组织知识管理理论的应用研究加深,技术吸纳能力在企业知识管理、技术转移等领域的研究日趋广泛。Cohen和Levintha最早提出技术吸纳能力概念。他们认为,技术吸纳能力是企业在接收新的信息知识后,对外界新的信息知识进行评价、消化以及商业化应用的能力[1]。随后众多学者不断丰富这一概念,认为技术吸纳能力是探索式、转换式和开发式学习的一种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括了对技术的获取、吸收、转换和应用等环节[2-3],从而使得个体在已有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创造以形成自身内在优势[4]。近年来,学界从微观层面主要围绕技术吸纳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开展实证研究。部分学者认为,技术吸收能力高的企业能比技术吸收能力低的企业获得更多的技术创新[5-7]和知识转移[8],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势[3],进而创造更高的企业绩效。

农户技术选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是农业技术经济领域传统的研究问题[9]。多数学者认为农户技术选择行为受到农户要素禀赋[10]、风险偏好[11]、生产条件[12]、交易成本[13]、信贷支持[14]等因素的影响,忽略了在不同生产技术环境中,农户作为技术选择主体,在技术吸纳过程中的差异性和特殊性以及由此导致的技术选择差异。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户因地域条件以及自身条件的限制,其技术吸纳能力情况更为复杂,个体之间的技术吸纳能力存在着较大差异,从而可能导致研究结论出现偏差。因此,本文基于要素诱致性技术理论,揭示在不同生产技术环境影响下,茶叶种植户技术吸纳能力对其生产技术选择行为的差异化影响。

1 理论框架及假设

基于要素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以及其技术类别分析的结论,贫困地区茶叶种植户在要素禀赋稀缺性诱致下,会形成两种技术选择偏向,即劳动节约型技术和劳动密集型技术。根据贫困地区茶叶种植户对劳动节约型技术和劳动密集型技术的获得能力、采纳能力、融合能力会直接影响到其对这两种技术的采用意愿。即茶叶种植户对劳动节约型技术的获得能力、采纳能力和融合能力提高,茶叶种植户在劳动节约型技术搜寻获取、消化试用、调整融合等环节的能力增强,使茶叶种植户对劳动节约型技术的采用意愿增强,进而茶叶种植户从事生产时的技术选择将偏向于劳动节约型技术。反之,茶叶种植户对劳动密集型技术的获得能力、采纳能力和融合能力的提高,使茶叶种植户对劳动密集型技术的采用意愿增强,进而茶叶种植户从事生产时的技术选择偏向于劳动密集型技术。同时,生产技术环境作为农业产业技术进步的主要载体,是农户技术信息的主要获取渠道[15],因而在生产技术环境中,合作社、企业、政府技术推广机构等技术供给主体通过宣传培训、政策扶持、示范指导等途径,能对茶叶种植户技术吸纳能力产生影响,进而对其生产技术选择行为产生差异化影响。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茶叶种植户技术吸纳能力在合作社的影响下对其生产技术选择行为存在显著影响。茶叶种植户参与合作社,通过建立合作生产、合作经营的合作组织形式,使其在很多方面都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状态,如技术获取渠道、技术使用经验等信息的共享。茶叶种植户通过这种组织形式,逐渐提高技术获得能力、技术采纳能力、技术融合能力等,使其整体的技术吸纳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参加合作社,茶叶种植户的技术吸纳能力偏高,茶叶种植户更乐于接受机械化这类以劳动节约型技术为支撑的集约经营管理制度,茶叶种植户生产技术选择将偏向于劳动节约型技术,而未参加合作社茶叶种植户技术吸纳能力与之相比偏低,茶叶种植户对新技术吸纳程度低,在从事生产时其技术选择将偏向于以劳动密集型技术为支撑的传统经营管理制度。因此,提出假设1。

H2:茶叶种植户技术吸纳能力在茶叶企业示范基地下对其生产技术选择行为存在显著影响。参加茶叶企业示范基地的茶叶种植户,因茶叶企业在技术方面对其进行过统一的培训或者比较有显著影响的帮助以及相对统一的要求,使得茶叶种植户在从事生产时其技术选择体系得到逐步的完善,让茶叶种植户的技术获得、技术采纳、技术融合等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茶叶种植户的技术吸纳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通过参加茶叶企业示范基地,茶叶种植户的技术吸纳能力偏高,茶叶种植户更乐于接受机械化这类以劳动节约型技术为支撑的集约经营管理制度,其生产技术选择将偏向于劳动节约型技术,而未参加茶叶企业示范基地茶叶种植户技术吸纳能力与之比较偏低,茶叶种植户生产技术选择将偏向于以劳动密集型技术为支撑的传统经营管理制度。因此,提出假设2。

H3:茶叶种植户技术吸纳能力在政府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影响下对其生产技术选择行为存在显著影响。一般而言,与没有参加政府技术推广示范基地的茶叶种植户相比较,参加政府技术推广示范基地的茶叶种植户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接受政府的帮扶,使其不论是技术获得能力,还是技术采纳能力或是技术融合能力都比未参加政府技术推广示范基地的茶叶种植户相对较高。就整体的技术吸纳能力而言,参加政府技术推广示范基地的茶叶种植户会相对高于未参加政府技术推广示范基地的茶叶种植户。当茶叶种植户技术吸纳能力偏高时,茶叶种植户更乐于接受机械化这类以劳动节约型技术为支撑的集约经营管理制度,其生产技术选择将偏向于劳动节约型技术,当茶叶种植户技术吸纳能力偏低时,茶叶种植户不善于接受新技术,其生产技术选择将偏向于以劳动密集型技术为支撑的传统经营管理制度。因此,提出假设3。

2 数据来源与变量描述

2.1 数据来源

本文以贵州省茶叶主产区湄潭县、正安县、凤冈县、镇宁县、道真县、坝固县、都匀市、独山县、大方县、黎平县、石阡、雷山县、普定县等13个县(市)的茶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848份,回收问卷848份,问卷回收率为100%,经过集中检验,剔除缺失重要指标的问卷,有效问卷为792份。问卷内容包括茶叶种植户基本情况,茶叶生产和收益情况,技术吸纳情况等。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在借鉴技术吸纳模型[16]调研工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农业生产技术特征,将茶叶种植户技术获取能力、技术采纳能力、技术融合能力的测量指标进行系统整理和归类,并采用Likert五级量表设计具体题项。同时,在预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调研情况和专家意见修正问卷,形成茶叶种植户技术吸纳能力的调查量表。

2.2 变量描述

根据理论分析,结合已有研究成果,本文从茶叶种植户技术吸纳能力特征、茶叶种植户家庭劳动力特征、茶叶种植户生产特征和生产基础设施4个向量设置了14个自变量,分析其对茶叶种植户要素诱致性技术选择行为的影响。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文借鉴王静[17]的方法,使用生产技术选择指数来反映茶叶种植户生产技术选择行为,该指数的测算公式如下。各变量赋值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分类、指标赋值及描述性统计

根据统计性描述结果(表1)可以看出,样本种植户技术选择偏向指数的均值为2.588,表明样本种植户整体偏向于采用劳动节约型技术。然而,样本种植户中选择劳动密集型技术(0<技术选择偏向指数<1)的有265户,占样本种植户的66.92%,选择劳动节约型技术(技术选择偏向指数>1)的有131户,占样本种植户的33.08%,说明样本种植户中选择劳动密集型技术的茶叶种植户仍占较大比例。同时,样本种植户技术选择偏向指数的标准差为22.26,说明样本种植户对劳动节约型技术和劳动密集型技术的选择差异较大。

此外,从测算茶叶种植户技术吸纳能力的6个指标统计分析结果来看,样本种植户愿意通过外界获取茶叶生产的新技术的均值为4.025 3,会花时间通过外界获取产业生产的新技术的均值为3.767 7,能够快速、正确地理解新技术内容的均值为3.522 7,能够快速判断新技术作用的均值为3.787 9,会花时间思考如何把原有生产和新技术更有效结合的均值为3.676 8,能根据需要对新技术进行调整改良的均值为3.681 8,这表明样本种植户技术吸纳能力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3 实证分析

3.1 技术吸纳能力因子分析

本文对设置的6个茶叶种植户技术吸纳能力指标做因子分析,将其合并为3个因子(分别表示茶叶种植户的技术获取能力、技术采纳能力和技术融合能力),并通过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和因子得分计算茶叶种植户技术吸纳能力的综合得分。经过因子分析适用性检验,KMO检验统计值为0.845,接近于1,说明变量间相关性较强,适合做因子分析。同时,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统计值为14 734.365,Bartlett球形检验显著性为0.00,说明原有变量适合做因子分析。

通过因子分析,得到因子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如表2所示。第一个特征值解释了原有6个变量总方差的69.975%,第二个特征值解释了原有6个变量总方差的11.834%,第三个特征值解释了原有6个变量总方差的7.517%,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9.362%。说明固定提取的3个公因子,其包含了原始变量89.362%以上的信息,满足了因子分析用变量子集解释变量的要求(≥70%)。

表2 观测指标解释的总方差

利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得到旋转成份矩阵(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茶叶种植户愿意通过外界获取茶叶生产新技术”和“茶叶种植户会花时间通过外界获取茶叶生产新技术”这两个变量在公因子F1上具有较高的载荷,即公因子F1与“茶叶种植户技术获取能力”指标在理论研究设置时的变量结构基本一致。同理可得其余两个公因子分别与“茶叶种植户技术采纳能力”“茶叶种植户技术融合能力”指标在理论模型设置时的变量结构基本一致。因此,因子分析结果说明本文对茶叶种植户技术吸纳能力的变量指标设置具备建构效度。

表3 旋转成份矩阵

利用回归法估计因子得分系数,形成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表4)。按照表4成份得分系数矩阵中所对应变量的权重,计算茶叶种植户技术获取能力、技术采纳能力、技术融合能力3个变量得分,用于构建实证模型。

表4 成份得分系数矩阵

最后,将合作社、企业、政府技术推广机构分为3组生产技术环境,利用茶叶种植户技术吸纳能力综合得分和茶叶种植户参加合作社、参加茶叶企业示范基地、参加政府技术推广机构示范基地的数据,分别计算合作社中茶叶种植户的技术吸纳能力、茶叶企业示范基地中茶叶种植户的技术吸纳能力、政府技术推广机构示范基地中茶叶种植户的技术吸纳能力。

3.2 估计结果分析

本文运用tobit回归方程,对前文构建的茶叶种植户生产技术选择行为理论模型进行估计检验,分析结果见表5,模型整体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

3.2.1 茶叶种植户技术吸纳能力特征

参加合作社的样本种植户,其技术吸纳能力对其技术选择偏向指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10%的显著性水平),说明参加合作社样本种植户的技术吸纳能力越强,其生产技术越偏向劳动节约型,验证假设H1。参加茶叶企业示范基地的样本种植户,其技术吸纳能力对样本种植户的生产技术选择行为并没有显著影响。主要原因可能是,参加茶叶企业示范基地的茶叶种植户对生产技术进行选择时会由于企业生产标准而受到企业较大的干预和控制,形成了相对统一的生产模式。因为生产特征趋同,导致参加茶叶企业示范基地茶叶种植户的技术吸纳能力对其生产技术选择行为没有显著影响。参加政府技术推广机构示范基的样本种植户,其技术吸纳能力对其技术选择偏向指数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10%的显著性水平),说明参加政府推广机构示范基地样本种植户的技术吸纳能力越强,其生产技术越偏向劳动密集型。这与假设H3不符合。对该估计结果的可能解释原因是,政府推广机构示范基地对茶叶生产的质量要求高,进而对茶叶种植户在施肥、采摘、茶园管护等影响茶叶品质环节的生产标准就高,茶叶种植户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劳动力才能符合政府推广机构示范基地的生产标准,所以导致参加政府推广机构示范基地的茶叶种植户中,技术吸纳能力越强,越偏向劳动密集型技术。

表5 tobit模型估计结果

3.2.2 茶叶种植户其它特征

从表5可以看出,采摘园占耕地比例对茶叶种植户技术选择偏向指数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10%的显著性水平),即样本种植户的采摘园面积占比越大,其生产技术越偏向劳动密集型技术。这说明茶叶种植户在茶叶生产中的采摘环节仍以人工为主,耗用大量的劳动力,而相应的机械技术仍然相对落后。茶园遭灾程度对样本种植户的技术选择偏向指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5%的显著性水平),说明样本种植户的遭灾程度越严重,越偏向于减少劳动投入。单位劳动力投入价格对茶叶种植户技术选择偏向指数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1%的显著性水平),单位机械价格对茶叶种植户技术选择偏向指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1%的显著性水平),该估计结果表明茶叶种植户生产技术选择行为会受到要素投入价格的影响。

4 结论与对策启示

本文基于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与方法,利用贵州省茶叶主产区茶叶种植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tobit模型,就贫困地区茶叶种植户技术吸纳对其要素诱致性生产技术选择行为影响进行分析。

1) 样本种植户技术选择偏向指数均值为2.588,表明样本种植户整体偏向于采用劳动节约型技术。然而,样本种植户中选择劳动密集型技术的占样本种植户的66.92%,选择劳动节约型技术的占样本种植户的33.08%,说明样本种植户中选择劳动密集型技术的茶叶种植户仍占较大比例。

2) 茶叶种植户技术吸纳能力在不同生产技术环境影响下,对其生产技术选择行为具有差异化影响。其中,参加合作社的样本种植户,其技术吸纳能力对其技术选择偏向指数在10%的显著性水平具有正向影响,即参加合作社样本种植户的技术吸纳能力越强,其生产技术越偏向劳动节约型;参加政府技术推广机构示范基的样本种植户,其技术吸纳能力对其技术选择偏向指数在10%的显著性水平具有负向影响,即政府技术推广机构示范基地的茶叶种植户技术吸纳能力越强,其生产技术越偏向劳动密集型;茶叶企业示范基地的茶叶种植户技术吸纳能力对其生产技术选择行为的影响不显著。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地区、非农产业领域持续并大规模转移,人工成本上升,贫困地区茶叶种植户生产技术由劳动密集型向劳动节约型转变成为现实需要。但是,贫困地区包括合作社、茶叶企业、政府技术推广机构在内的生产技术供给主体,对茶叶种植户的技术吸纳能力产生差异化影响,进而对其要素诱致性技术选择产生偏向,尤其是对劳动节约型生产技术产生了无效供给或扭曲供给。因此,贫困地区政府应注重扩大合作社规模,完善合作社对茶叶种植户劳动节约型技术交易、技术集成、技术辐射等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大劳动节约型技术补贴力度,提升政府技术推广机构的劳动节约型技术公共服务职能;完善经营利益机制,促进企业与茶叶种植户之间形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进而提高劳动节约型技术回报率,扩大茶叶种植户对劳动节约型技术的有效需求。

猜你喜欢
劳动密集型节约型偏向
8~12岁儿童抑郁与认知重评的关系:悲伤面孔注意偏向的中介作用*
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丢
碎片化培训在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探索与实践
“偏向”不是好导向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探讨
实施节约型园林绿化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生态节约型园林抚育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中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适度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