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市(州)域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及开发现状分析

2021-02-22 05:02朱会娇
绿色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成都平原经济区四川省

朱会娇

(四川天一学院,四川 锦竹 618200)

1 引言

四川位于我国西南内陆,地形西高东低,大致以龙门山-大凉山一线为界分为川西高原和四川盆地两大部分[1~4]。复杂多样的地貌特征,孕育了四川地区独特的自然和文化景观,造就了丰富多姿的旅游资源。但四川在现阶段全域旅游格局的背景下,旅游资源在旅游需求和布局方面呈现散而不精,多而不连的现状。

2 四川旅游资源空间分布

四川目前拥有5处世界自然遗产,4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3处世界地质公园,A级旅游景区584家,其中:5A景区12家、4A景区237家、3A景区195家、2A景区138家、1A景区2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5处,、国家级森林公园4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个,国家湿地公园29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8个、名镇31个,国家级地质公园1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9处[5]。

本文根据旅游资源的功能和景区的级别,对国家级A级旅游景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历史文化名城、名镇、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大基本类型进行空间布局进行分析。四川省各地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状况如表1所示。

续表1

为更好地体现四川省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情况,现根据四川五大经济区划分原则,将四川省划分为成都平原区、川南、川东北、攀西、川西北五大区域。

由图1知,从总量来看,成都平原区集中全省旅游资源的45%,成为全省的旅游资源富集区;其次就是川东北和川南地区,而攀西地区仅占总量的5%,川西北地区占总量的9%,旅游资源相对匮乏。由图2知,各市(州)旅游资源空间分布除核心区成都与其余市(州)存有较大差异外,其余市(州)整体均衡。

图1 各经济区旅游资源分布

图2 各布(州)旅游资源分布

综上,四川省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是总体均衡,部分地区集聚,各地特色鲜明,空间上呈现出中间多周边少、北边多南边少、东边多西边少的特征。

3 旅游市场分析

2018年,四川省旅游产业进入大发展时期,全省接待入境游客369.82万人次,同比增长10%;全省接待国内游客7.02亿人次,同比增长4.9%,其中,接待省内游客4.32亿人次,同比增长11.2%,接待省外游客2.7亿人次,同比减少3.9%。

根据2018年四川省21个市(州)旅游市场状况,对旅游人次、旅游收入进行分析,如表2所示[3]。

表2 2018年四川省21个市(州)旅游市场分析

从各经济区的旅游竞争力来看,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性。若以等级梯度来予以区分,成都平原区可划分为一级梯队,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为二级梯队,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区为三级梯队。

从各城市的旅游竞争力来看,也存在着极为明显的不均衡。由图3~6可知,旅游人次排名前八位的成都、绵阳、乐山、遂宁、泸州、宜宾、南充、广元占据了全省58%的旅游人次,66%的旅游收入;排名后八位的甘孜、阿坝、资阳、攀枝花、达州、巴中、雅安、广安仅占据了全省21%的旅游人次,18%的旅游收入。此外,成都旅游市场的竞争力远远超过其他城市,致使全省其余大部分市(州)的旅游竞争力处于劣势状态,也进一步拉低了四川省整体的旅游竞争力。

图3 旅游人次分区域构成

图4 旅游收入分区域构成

图5 旅游人次分布(州)构成

图6 旅游收入分布(州)构成

4 结语

通过查阅总结文献资料,发现四川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基本均衡,存在个别地区集聚现象,还发现四川各区域、各市(州)旅游市场差异悬殊,尤其作为四川核心区成都与周边乃至边缘区规模存在极大差异。因此,在全域旅游格局的有利环境下,应做好以成都为中心、成都平原区为主体的四川旅游发展枢纽。推进以成都为中心、北至江油、南至峨眉的“四川旅游发展核心辐射轴”一体化发展。

猜你喜欢
成都平原经济区四川省
速读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近十年成都平原经济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古蜀先民以何为食以何为居
白云:空港经济区住宅稀缺 时代龙湖·云来之城:30万首付
成都平原地区土豆早熟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中共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委名单
四川省2009年主导品种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