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晴
2021年1月1日这天,6岁的林小软早上一睁开眼,就“噔噔噔”地跑到哥哥林小团的房间,兴奋地冲着哥哥大喊了一声:“元旦快乐!”上初二的林小团迷迷糊糊地在床上翻了个身,嘟囔了一句:“哎呀,你把我吵醒了。”他一边说,一边起床穿衣服。
“哥哥,这个节日为什么叫‘圆蛋啊?它是一个圆圆的蛋,可以吃吗?”林小软扑闪着大眼睛,捏着林小团的衣角,使劲摇着。林小团笑着说:“是‘元旦,不是‘圆蛋,等你识字就知道啦。至于为什么叫元旦呢,我们语文老师还真讲过。”
一 年 之 首
在甲骨文里,“元”有开始、第一的意思,“元日”就是新年的第一天。至于“旦”字,是天亮了的意思。《说文解字》里说,“日”是太阳,“一”是大地,组合在一起就成了“旦”字,意思是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也就是早晨的意思。那么,“元旦”二字合在一起,是指新年的第一个早晨。
元旦的起源
林小团穿好鞋子,走去洗漱。林小软在原地闷头想了一会儿,又追上了哥哥,问道:“我现在知道元旦是什么意思了,那是谁提出来过这个节日的呢?我要好好感谢他。”
“那你要穿越到很久很久之前啦。”林小团边刷牙边回答,“有人说,是‘五帝之一的颛顼规定了一年从元旦开始。也有人说,元旦是尧舜时期定下的。相传尧在位时特别勤劳,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深受广大百姓的爱戴,但他的儿子实在不成器,所以他就没把帝位传给儿子,而是传给了舜。尧对舜说:‘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给像你这样德才兼备的人,这样我死后才可以安心。后来舜听从尧的话,把帝位传给了治水有功的禹。尧死后,人们把舜祭祀天地和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也就是‘元旦。”
林小团用毛巾擦干脸,回到房间翻出一本书,对林小软说:“你看,元旦这个词,最早是在《晋书》中出现的:‘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意思是颛顼把每年第一个月的第一天定为元旦,也就是正月初一这一天。还有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里也有写:‘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称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意思是说,正月初一是元旦,是一年的开始。”
古今元旦不一样
“那我看春晚的时候,听主持人说,春节是一年的开始。可是春节和元旦又不是同一天,到底哪天才是一年的开始呢?”林小软歪着头,一脸迷惑。
“哈哈,这就涉及历法的问题了,其实我也一直搞不太明白。咱们还是去问妈妈吧。”林小团牵着林小软,去书房找妈妈。
妈妈正在书房看书,听了两个孩子的问题,她放下书,拿起桌上的台历,微笑着说:“你们看,台历上的每一天都有两个日期,一大一小,大的是公历,也叫阳历;小的是农历,也叫夏历。农历是中国传统的纪年方法,相传颛顼时代就开始用农历纪年,农历正月初一就叫元旦。但之后夏、商、周、秦、汉的元旦日期也并不一样,据《史记》记载,‘元旦在夏代是正月初一,在商代是十二月初一,在西周是十一月初一,在秦代是十月初一。汉武帝的时候才又把正月初一作为元旦,此后的2000多年都是如此。”
妈妈指向台历上大大的“1”,说道:“而公历呢,则是西方纪年的一种方式,直到近代才传入我国。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时,当时的领导者觉得使用国际通用的公历会比较方便,于是保留了农历,将农历正月初一改称‘春节,而公历1月1日则称为‘元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时候,延用了中华民国对这两个节日的规定。所以,我们现在既要过‘元旦,又要过‘春节!”
古代元旦做什么
听了妈妈的讲解,林小团若有所思地总结道:“我明白了,现在的春节,其实在古时候就叫‘元旦。而现在的元旦,是100多年前新设定出来的节日。”林小软高兴地拍起手来:“真开心,我们可以过两个节日。原来关于元旦有这么多的知识,但我以前就知道放假和吃好吃的。”
妈妈一扬眉毛,说:“是啊,虽然元旦和春节在今天不是同一个节日,但古代元旦的很多习俗还是保留了下来。小软,你不是背过王安石的《元日》吗?里面怎么说的来着?”
林小软低着头想了一会儿,磕磕巴巴地背了出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更具此画一张图边上还有老妈
“知道什么意思吗?”妈妈期待地问道。林小软天真地摇了摇头。林小团笑着说:“我知道,屠苏是一种酒,桃就是桃符,和我们今天的春联一样。这首诗讲的就是新年到来,家家户户放鞭炮、畅饮屠苏酒、贴春联的场景。”
“还有啊,古代的皇帝都在元旦这一天举行祭祀活动,比如祭诸神、祭先祖。老百姓呢,则有贴春联、写福字、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等众多娱乐欢庆活动。而且,古代元旦的饮食也丰富多彩,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在南朝过元旦时,湖北一带的人互相祝贺之后,会喝花椒和柏树叶酿的酒、桃树叶煮的汤,还会吃大蒜和藥丸,再生吃一个鸡蛋——要吃的东西可真多啊!”妈妈在一旁补充道。
“但是,现在的元旦就没那么多活动了。”林小软像只泄了气的小皮球,嘟着嘴躺在沙发上。
“别难过,今天早上给你们做了好吃的!”妈妈笑眯眯地往厨房走去。
林小软和林小团异口同声地问道:“什么好吃的?”
“吃饺子喽!”厨房里传来了爸爸愉快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