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晓丽
摘 要:在书法拓展性课程长时间的教学中,不难从平时练习作业中发现书法功底差不多的三类学生,临创转换后的书法作品分别呈现出三种层次:临创无形、临创无章、临创无神。临创转换是指从临摹到创作的一种能力,即在临摹字帖过程中学会用笔、掌握结构收放、关注整体变化,并且熟练运用所学到的笔法、结构和整体章法布局等知识与技能进行迁移和创作的综合能力。笔者追溯三类学生的学习过程,针对学生临创转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书法教学中提升学生临创转换能力的策略,从而提高书法拓展性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为书法拓展性课程活动和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借鉴。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探讨分析如何在书法拓展性课程中提升学生临创转换能力。
关键词:书法拓展性课程 临创转换 相关策略
一、小学生书法拓展性课程现状
笔者从事学生书法拓展性课程教学20余年,发现临创转换不足的问题最为普遍,学生难以从临帖顺利过渡到创作,甚至临摹基本功优秀的学生的表现也不可言状。书法拓展性课程为学生提供学习平台的同时,根据学生的作品风格与水平层次排比也对推动书法教育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力。根据过往的比赛作品加以分析,小学生书法拓展性课程现状并不容乐观,基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临创无形:单纯的集字创作都做不到位,作品没有临摹的痕迹,毫无出处;临创无章:集字创作能够完成,但是无法运用临摹作品的章法,字虽像,但毫无章法;临创无神:能够简单地做到字与章法高度统一,但缺少对临帖的理解,作品整体死板。如图一到图三是基本现状最直观的表现。
二、小学生书法拓展性课程现状原因分析
1.炫技:过分关注技能,忽视书法审美过于追求结构的精致,忽略作品的通篇考量,在章法和气息上毫无原帖风貌,虽可大致看出作品出处,却仅得原帖皮毛,实属基本功的炫技,忽视书法审美中最重要的一点是通篇的格调与气息。
如图4为《韭花帖》原帖,图5为学生临创作品。《韭花帖》为唐末杨凝式所书,通篇风神简静、端庄温雅,用笔一丝不苟,以精严的技巧表达出含蓄内在的文人之气。再看学生的仿作,显然学生基本功扎实、结构精巧、线条流畅,但入笔收笔略显做作,章法收放实属夸张,过分炫技。
2.苛同:刻意强调模仿,忽视内涵理解集字创作是学生在临摹和创作的过程中运用较广的手法,容易上手,但这也导致新的问题出现,刻意强调模仿,忽视内涵理解。
如图6为《胆巴碑》局部图,图7为学生临摹作品,图8为学生临创作品,以上三图从笔法、字法、墨法、章法都几近相似。不难看出,赵孟頫的字具有典雅醇和、秀逸清丽之貌。再看学生仿作,虽不能要求过高,但基本的碑帖气息缺失,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需要灌输基本的内涵表现理念。
3.追星:盲目跟随名家,忽视自我成长
这里所指的名家是当代名家,他们通过一生的学习而领悟出属于自身的书法风格,特征明显,初临容易细研难,但学生们把它当成是学书的一条捷径,缺少自己感悟书法的过程。
图9—10为学生临创作品。东坡先生说到:“笔突千管,墨磨万锭”。学书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积跬步至千里。不难从学生作品中可以看出两个典型的问题:一是审美还未成熟,还未定标以前,盲目追随名家,未学肤受,影响了整个学书生涯;二是思想惰性,想通过捷径进行临创,忽视了厚积而薄发、滴水之石穿的道理。
三、提升小学生书法拓展性课程临创转换能力的意义
1.临创转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法文化
王羲之说:“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即便是书圣,也是从钟繇、张芝等先辈们的书法中先传承再发展。临创转换要求的是先学习古碑经典书作、书论、书法史,再将其运用到创作中去。因为书法的文化可以从书中大量的获取,但是亲身实践才知道其中的易难,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2.临创转换让学生更快地提升书法技能
书法技能包括字法、笔法、墨法。这三个大点都是学生在大量临摹过程中积攒的。书法的临创转换是学生最快提升书法技能的练习,将原碑帖的点画特征运用到创作中,熟悉运用的规律和技巧,不断地尝试新的组合,领悟创作者的运用初衷,更快地提升书法技能。
3.临创转换让学生更优得实现自我成长
临创转换过程是痛苦的,不断地试错,不断地否定自己,也不断地成长。“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书法的临创,就是锻炼心性,再不断地碰壁中静下心重整思绪再创作。当一幅满意的临创转换作品终于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是自我鼓励和认可,然后更加珍惜努力成果,对学生未来的成长是正向的。
四、提升小学生书法拓展性课程临创转换能力实践策略
(一)临中激创:认知书法文化,孕育临创萌芽
1.走进书法世界,激发学生临创兴趣
书法拓展性课程的存在是促进和激发书法创作的灵感源泉之一。老师在课堂组织书法游戏、书法竞答、书法调研等与之相关的技能以外的趣味辅助调动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间接刺激临创的思路。还可以如图11的拓展性课程学生研讨,在老师的引导下,让书法拓展性课程活跃起来,学生的临创想法分享,作品的天马行空思路,拓展性课程的思维碰撞是刺激学生临创最好的环境。
初学书法学生认知有限,是需要老师引导参观书法展厅的学习与欣赏,近距离观察古人的作品,潜移默化地吸收古人作品中的气息与格调、用笔与章法。通过各个名家的作品讲解,了解不一样的书法发展方向,多参观正规的大型现代名家展览和书法博物馆,很大程度影响着学生的创作激情和创作思维。
2.浸润书法文化,培养学生理解文化
让学生了解书法历史,寻找临创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传输书法历史故事、名人事跡、书风形成故事会在很大程度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创作。学生在初学阶段毕竟会有迷茫期,书法的千姿百态让学生应接不暇,学生的主动性是需要引导和肯定的,在不同的书法环境,不同的周边环境下,学生所迸发出的新思维也会不同。学习前人在书法的理解和整理让学生在书法的探索上少走许多弯路,使学生能够感悟更多的书法流派,再结合自身的特点,更能激发学生创作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