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00后”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创新研究

2021-02-21 08:51涂青云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1年1期
关键词:思政大学生工作

涂青云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互联网传播的大众化、媒体化、数字化趋势更加显现,大数据应运而生,其凭借数据的庞大容量、类型多样、快速处理和价值提取四大优势,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高校思政工作担负着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接班人的重任,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思政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现如今,高校面对“00后”这群“网络原住民”,思政教育工作更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因势而新,立足大数据,通过数据的收集、建立和分析,实时跟踪“00后”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理想,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

一、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00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新要求

“00后”逐渐跨入大学校园,他们将成为未来十几年大学校园里的主角,也将成为今后高校思政工作的主体对象。相比前几代人,“00后”的成长、生活环境有着明显的变化,有明显的个性特征。根据腾讯公司发布的《腾讯00后研究报告》,“00后”出生和成长于物质生活富足、阶层流动性小、社会环境安定的优越条件下,整体上更具安全感。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00后”形成了以“懂即自我、现实、包容、适应、平等、关怀”为主要特征的价值观念,他们身上具有典型的时代印记,是思想活跃、易受干扰的一代,也是可塑性强、塑造难度大的一代。将“00后”培养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优化现有的工作方式和教育体系,强化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时效与实效。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的局限性

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应对“网络原住民”的思想变化,高校纷纷投其所好,引进各种新媒体技术。大学生喜欢玩什么,高校就引进什么。同时,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也在转变,辅助媒体从传统的手写板书、PPT,转为现在的MOOC 、雨课堂、蓝墨云等。但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说却并不一定是好事,面对各式各样的新媒体,学生不知作何选择,索性可能一个都不用。此外,广泛运用新媒体也导致大量“手机党”“低头族”的出现,往往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三)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

首先,大数据冲击了传统的思政教育。海量的信息资源中确实有很多观点新颖、形式多样的正能量思政教育资源,却也不乏众多观点偏激、混乱的负面信息。大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理想信念还不够坚定,这些充满诱惑的负面信息容易导致大学生产生不良的意识形态,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其次,大数据与思政教育的融合面临技术壁垒。大数据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不仅要求思政工作者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其具备运用大数据的能力,忽视哪一方面都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再次,数据的管理和使用难题。由于大数据具有关联性,采集数据信息时会连同其他大量相关的信息一起收进数据库,数据的使用范围和去向并不能精准预测或者控制,不可避免会出现侵犯大学生隐私权的情况。最后,大数据库的开放性使大学生信息泄露,可能会被一些不法网络分子利用,损害大学生的利益。

二、大數据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新机遇

(一)推动高校思政工作的变革与创新

当前,大数据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推动着各行各业发生深刻变革。大数据影响了高校各个工作部门之间的工作模式和组织模式,改变了传统工作方式和体制运行机制,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创新和集约。同时,它也开启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全新课题,推动着思政工作从理论到方法、从方法到实践的变革。大数据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强大的原动力,提高了高校思政工作的效率,使高校思政工作始终走在时代的最前沿。

(二)提升高校思政工作的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政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政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大数据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很大帮助,灵活运用大数据,凭借大数据的极低成本可以创造出巨大的价值,大幅提高高校思政工作的效率,不断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竞争力。

(三)拓宽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路径

在大数据浪潮冲击下,高校传统思政工作弊端逐渐暴露。借助大数据,工作人员发现了传统工作模式下所忽视的内在联系。大数据可以较好地搭建起高校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化桥梁,实现彼此之间的数据开放共享,促进各种数据信息和资源的整合,加强各部门对复杂问题的分析能力和把控能力,增强高校思政工作的成效。

三、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路径探究

(一)运用大数据准确掌握学生日常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

通过建立学生数据库,搭建数据处理系统。一是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的学习时长、成绩波动、出勤率等信息数据化,分析得出学生的学习状况,让教学者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度。二是通过实时处理和分析学生日常生活留下的信息痕迹,掌握学生面临的最新生活问题和思想波动,为教育服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和准备时间。同时,通过数据变化实施精准追踪和分析研判,并反馈给教育工作者,以便教育工作者及时调整工作策略和方式方法,提升工作效率和时效性。

(二)运用大数据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协同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时代思政工作要求高校各部门协同配合,形成思政工作合力。大数据实现了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资源汇聚,打破了长久以来的信息壁垒,有效地避免了部门之间重复和烦琐的工作流程,减少了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和人力浪费;加快了各部门之间的资源整合,保障了各部门分工明确、结构清晰。另外,大数据的运用打破了管理壁垒,促进各部门间的协调合作,突破了各个部门、管理岗位、育人队伍之间的藩篱,实现了思政工作不同层级和部门间的协同合作,提升了高校思政工作的协同性。

(三)运用大数据加强高校先进模范培育工作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培育先进模范的工作对于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数据的建立为高校先进模范培育工作提供了创新路径,可以有效地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和方向性。一方面,通过数据库有针对性地向大学生推送先进榜样及事迹,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大学生向榜样看齐,树立正确的三观。另一方面,在大数据的指引下,先进模范培育工作不再“两眼一抹黑”,通过分析以往大量案例,总结经验,寻找其中的规律,针对不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充分发挥先进模范的带头作用,为国家培养出各个领域的栋梁之才。

(四)运用大数据提升高校就业服务工作成效

长久以来,就业率一直被认为是衡量一个专业好坏和考核高校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传统就业工作效果不尽如人意,究其根本,在于高校未能摸清学生的真实想法。现在,大学生倾向于去外面寻找机会,不愿意参加学校主办的招聘会,但初入社会的他们“势单力薄”,就业困难重重。通过分析数据、找寻规律,高校能够准确把握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倾向、目标企业以及就业心态等信息,并有针对性地做出工作调整,定向开展大学生心仪的企业招聘会;针对大学生的就业思想动态,及时开展就业思想教育工作;针对有就业困难的学生,针对性地提供“一对一”帮扶。相信在大数据环境下,高校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叶小青,汪政红,吴浩.大数据统计方法综述[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151-156.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J].社会主义论坛,2017(3):4-5.

[3]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1).

[4]腾讯00后研究报告[EB/OL].腾讯网,2020-03-14.http://www.rfisystem.com/client/tsa/gen00report/?channel=0528dingyuehao.

猜你喜欢
思政大学生工作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不工作,爽飞了?
大学生之歌
选工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