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调查与建议

2021-02-21 08:44高立李灿荣王浩邱济沧黄思敏
新西部 2021年1期
关键词:西安市问卷西安

高立 李灿荣 王浩 邱济沧 黄思敏

问卷调查显示,西安人民群众对自我生活状况评价较高,西安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涉及的内容和领域十分广泛,既有硬需要的升级,也有软需要的拓展。应全面理解西安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容,扎实做好西安人民群众的各项民生工作,尽力满足西安人民群众精神方面需要。

人人都渴望生活美好,美好生活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与话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终极价值目标。人类正是在美好生活的引领下才不断发展进步,正是将对美好生活的渴求付诸于实践,社会才不断前进。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才能有力地促进社会更加和谐发展。政府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具体体现就是关注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会议中都谈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问题,这充分显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研究此问题,不仅是实现现代化的强国目标的要求,也是实现人全面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一种触手可及的有血有肉的现实生活状态,要想找到实现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途径,就必须搞清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追求是什么,了解制约人民群众实现美好生活需要实现的因素有哪些。

对象和方法

1、设计:以西安人民群众为调查对象的抽样调查。

2、对象:不同性别、职业、年龄、受教育程度的西安人民群众1200名,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1187份,有效问卷率98.9%。

3、方法:采用自编的《西安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调查问卷》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问卷是在参照前人的调研问卷基础上,通过大量访谈,形成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结构的初步认识后编写的。问卷编写后,我们先进行小范围试测,在试测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再次修改后形成最终问卷。最终问卷共包括14题。1-6题是被试的人口学特征调查;7、10题是被试对美好生活需要的认知,11题是被试对自己生活状况的评价;8、12题是被试认为影响美好生活的因素,9、13、14题是被试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4、数据处理:问卷回收后,对问卷严格筛选,对合格问卷进行编码,将有效调查数据输入计算机,运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一般情况

有效问卷中,男性312人,占有效调研总数的26.28%。女性875人,占有效调研总数的73.72%;18-35周岁的青年人867人,占有效调研总数的73.04%;35-60周岁的中年人168人,占有效调研总数的14.15%;60岁以上的老年人152人,占有效调研总数的12.81% ;受过高中(包括中专)及以下教育的被调查者262人,占有效调研总数22.07%;大专及以上学历的925人,占有效调研总数的77.93%;在校在岗者944人,占有效调研总数的79.53%;下岗、失业、待业、离退休的243人,占调查问卷的20.47%;未婚750人,占有效调研总数的63.18%;已婚380人,占有效调研总数的32.01%;离异20人,占有效调研总数的1.68%;丧偶37人,占有效调研总数的3.12%。

2、西安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认知现状

提起美好生活需要,31.93%的西安人民群众最先想到的是亲情、爱情、团圆、温馨、陪伴等家庭关系方面的内容;25.27%的被试最先想到的是有房、有车、富有等和经济有关的内容;20.47%的被试最先想到的是稳定、小康、公平 、安居乐业、社会保障等国家社会层面的内容;15.67%的被试最先想到的是事业、工作、理想等个人发展方面的内容;6.66%的被试最先想到的是阳光、绿色、环保等和环境有关的内容。

85.93%的西安人民群众认为家庭和睦、人际关系融洽的生活是美好生活;78.77%的西安人民群众认为平安健康的生活是美好生活;69.65%的西安人民群众认为事业成功、个人发展前景良好的生活是美好生活;63.86%的西安人民群众认为收入丰厚、有房有车的生活是美好生活;54.68%的西安人民群众认为社会公平和谐的生活是美好生活;53.75%的西安人民群众认为自然环境好的生活是美好生活,等等。

3、西安人民群众对自身美好生活的体验

调查显示,西安人民群众觉得自己的生活状况非常符合自己理解的“美好生活”的被试仅占被调查对象的4.8%,认为比较符合的占28.56%,一般的占46.08%;不太符合的占17.02%,很不符合的占3.54%。總体来说,西安人民群众对自己生活状况的评价达到中等及以上评价的占79.44%,仅有20.56%的被试对自己生活状况较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

4、影响西安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因素

西安人民群众心目中与美好生活相关的因素排在前三位的是:经济条件好,生活有保障、家庭和睦、平安健康。

一半以上的西安人民群众认为就业、教育、健康状况、医疗、住房、收入、生态环境、家庭关系等均是影响美好生活的因素。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就业、教育、健康状况。

5、西安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情况

西安人民认为最能体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因素依次是: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83.32%);社会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80.62%);人们能够享受更多的权益保障(78.43%);自然环境美化(64.53%)等。

西安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依次是:注重医疗保障,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高教育水平,保障教育公平;解决就业问题;保障食品安全;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完善养老制度。

西安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幸福的家庭、健康、成功的事业。西安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涉及的内容和领域十分广泛,人民的新期待不仅有硬需要的升级,也有软需要的拓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符合人类需要的基本发展规律,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讨论

从调查结果看,西安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体验评价较高;西安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包含对美好物质生活的需要,还包含对美好精神生活的需要,对美好社会生活的需要,对美好政治生活的需要,对美好生态的需要。而且,家庭关系和国家社会维度的重要性更高。西安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涉及的内容和领域十分广泛,既有硬需要的升级,也有软需要的拓展。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一极,也是新时期我们国家发展的主要任务。[1]对于西安市而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西安市发展的主要任务。研究中发现,虽然西安人民群众对自己生活状况的评价总体较高,但期望能够实现更加美好的生活。西安人民群众希望解决的问题依次是:注重医疗保障,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高教育水平,保障教育公平;解决就业问题;保障食品安全;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完善养老制度。

建议

鉴于以上研究,西安应加快研究与制定各项规划,建立健全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增强西安市的综合实力。根据研究结论,我们提出以下提升西安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对策与建议:

1、全面理解西安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容

调查表明,西安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理解与需要是全方位的,不仅包含个人物质层面,还包含家庭和人际关系层面、国家和社会环境层面。

鉴于此,西安市委、市政府必须宽泛全面地理解西安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容,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西安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理解是全面的。在关注西安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满足梯度时,除了考虑满足西安人民群众关切的民生需要,家庭关系、国家和社会环境的改善也是西安人民群众重要的需要,帮助西安人民群众营造美好的家庭氛围、舒适的社会环境也是十分重要的。

2、扎实做好西安人民群众的各项民生工作

马克思说:“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2]物质性需要是人类基本的需要。

虽然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西安市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方面已大有改善,大都过上了吃穿不愁、住行无忧的日子。然而,目前人民群众期盼在生活质量上进一步提升,因此,还需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解决群众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尽力满足西安人民群众对美好物质生活的需要。

第一,要不断提高西安人民群众的整体收入水平。殷实的物质基础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备前提与衡量人民生活幸福与否的重要指标。较高的可支配收入意味着人民拥有较宽泛的消费能力,不仅能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而且还能稳定地拉动经济增长。[3]西安市需要通过富民强市来提升市民幸福感、获得感、满意感。

第二,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经济生活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西安必须具备完善的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才能有效促进经济快速上轨。[4]聚力西安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做出周密计划、扎实推进。

第三,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要把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建立健全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从根本上改变看病难、出行难、养老难、住房难等问题。

第四,促进充分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就业就是稳民心。西安市必须把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一方面可以参照国外的做法,如:加强立法、加大财政直接投入,减税、低息贷款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扩大就业渠道。另一方面,结合西安市的具体特点与产业布局,下力气深挖线下潜力,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尽可能地培育出新的就业增长点。此外,落实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创造就业岗位,大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开展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全面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市民特别是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5]

第五,建立房地产市场的长效发展机制。安居才能乐业。访谈中,不少市民反映西安市的房价增长过快,房价过高给自己带来的很大压力。居高不下的房价,影响了人民美好生活的质量。

第六,关心弱势群体。从思想和技能上去关心,努力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最低生活保障的覆盖面,并加大社会保障政策的执行力度,完善发展社会保险体系, 特别是要不断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关系到城市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险种,从而使弱势群体的权利和利益得到保障,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建设美丽西安、宜居西安。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文明建设既是政治问题,也是与民生相关的重大社会问题。纳生态文明建设于西安建设的总体布局之中,进一步注重环境保护,防止环境恶化,改善西安市的空气质量,充分突出生态文明的重要作用与地位十分重要。

3、尽力满足西安人民群众精神方面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随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演进与转化,精神文化的地位日益凸显与提高,没有精神生活美好生活便成了无源之水。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层次与内涵也在相应提高与丰富。美好生活的重要前提是人要全面發展,而人要全面发展必须要有精神文化生活作为指针,精神生活是人民生活的重要维度与内容之一。

首先,要抓好抓实教育。针对西安教育当前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坚持问题导向,科学研究预判,系统地提出促进西安教育实现现代化和“追赶超越”的具体改革举措与创新办法。进一步提高工作执行力,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育办学的软硬件水平,建立优质的教育体系,大力推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化等等,用实际行动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需求,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其次,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作为西安的“朝阳产业”,发展文化产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保证文化产业正确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精神生活需求,促进高质量发展。[6]西安市要注重營造城市文化氛围,加强城市特色和城市品位的建设,加强文化建设,开展诸如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节庆文化等市民之间自娱自乐的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繁荣文化产业。

再次,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心安才有民安,民安才有国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应在宏观层次上营造健康社会,中观层次上培育和塑造健康社区、行业和领域;微观层次上培育个体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群体和群际和谐。[7]

结语

提高美好生活感受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各方面的努力配合才能使西安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中,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迈出更加坚实和有力的前进步伐。带领西安人民群众实现美好生活、满足西安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西安市政府的奋斗目标。我们深信,西安市政府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衡量政府工作的重要标尺,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8]全面深入地把握西安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把西安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西安市的奋斗目标,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在倡导社会公平、完善政务公开、推动环境保护、推进科教兴市、增进人际交往、注重自身素质的基本思想指导下,出台的政策必将更接地气、干部必然更具情怀、城市必定更有温度,西安市必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西安市民生活幸福感、满意感、获得感必将越来越强,人民群众的物质需要、精神文化需要等必将更好地得到满足,新时代西安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必将到来。

参考文献

[1]钟震山.十九大以来关于“美好生活需要”的文献综述[J].法制与社会,2020(12):245-24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58.

[3]贾永娟. 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9.

[4]刘晓蓉.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研究[D].西北大学,2011.

[5]林悦.郑州市市民幸福感调查研究[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7(03):90-93.

[6]颜晓峰.满足人民美好精神生活需要的高质量发展[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01):1-5.

[7]王俊秀.从心理健康到幸福社会.[N]光明日报,2019-1-18(理论版)

[8]刘焕明,周冰倩.新时代美好生活的丰富内涵与实现路径[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9(02):28-33.

作者简介

高 立 西安财经学院统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物理学

李灿荣 西安文理学院

王 浩 西安财经学院

邱济沧 西安财经学院

黄思敏 西安财经学院

猜你喜欢
西安市问卷西安
THE NEW STRATEGIES OF ENGLISH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THE NEW STRATEGIES OF ENGLISH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123的几种说法
西安市检察院依法对白雪山案提起公诉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西安国际幸福城
西安国旅推出“台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