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赜与运用:对分课堂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场域分析*

2021-02-21 10:24代向伟
体育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模式课程

代向伟 凌 媛

探赜与运用:对分课堂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场域分析*

代向伟 凌 媛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随着“一流”课程和“金课”建设的有序进阶,高校课程改革的步伐愈加增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亦是如此。本文以教学改革为抓手,探索对分课堂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互联网热度,学术研究关注度和教学改革实操度。得出:立足对分课堂关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互联网热度不够;立足对分课堂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学术研究关注度不减,且呈增长态势;立足对分课堂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操应用度势不可挡,教学成果呈现出创新成金之势。

对分课堂;高校体育教学;场域分析

“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教育强国”战略的相继提出,昭示着体育人才培养的责任和意义。推动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是锚定人才培养不放松、坚持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2018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指出深化高校本科教育教育改革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坚持以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为中心,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和能力,注重以课堂改革为推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课堂教学高质量发展[1]。2019年10月,教育部相继颁布了《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和《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指出高校要合理科学增加学生投入学习的时间,提高自主学习时间比例,引导学生多读书、深思考、善提问、勤实践[2]。政策法规的出台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指出了方向,规划了蓝图。探索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方法成为落实党中央关于高等教育指示的实践思考。对分课堂融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成为新的探索方向,分析不同场域对该研究主题关注度成为有效融合对分课堂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理论前沿阵地,利于科学开展研究,便于高效指导改革实践。

1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PAD)产生的基础与内涵解读

1.1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产生的基础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创始人为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张学新基于对讲授式和讨论式课堂的深度研究,在对比分析了两种基础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他认为讲授式教学依旧是当今高校教学主要模式,它突出了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组织形式。但在后工业社会,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应具有自主性,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课堂应该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讨论式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引导,通过教师案例引导,学生讨论,教师总结三个过程完成。讨论式教学需要学生在课下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这势必会需要时间作保障。而中国高等教育采用学分制,学生每学期的课程较多,恐怕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做好每一门课程,这就会导致一部分课程的讨论不能有效的开展。基于传统教学的课堂讲授和学生学习的分离现状,讨论式教学把过多时间用在讨论上的弊端,张教授提出了融入讲授和讨论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价值,具体实施方法比较适合中国学校的学习现状[3]。

1.2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解读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师生共为教学的主体,从理念上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从时间纬度把教学过程分为三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因此对分课堂也可简称为PAD课堂[4]。由图1可知,对分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有严格的时序性,首先是教师的精讲留白式讲授,其次,学生课后通过亮考帮学习模式对学习内容进行内化吸收,最后,进入第二次课的讨论环节,讨论环节既有讨论又有讲授,实现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它既非纯粹“以教师为中心”,也非纯粹“以学生为中心”,而是整合两大理念,适合中国教育现实、本土特色鲜明的中庸课堂。

图1 PAD教学模式结构图

讲授部分主要讲解章节框架结构、重点、难点;包括一些具有启发性的知识点和具有引导性的部分。对于详细的知识点不做具体展开。让学生从整体上对要进行学习的知识进行把握。内化吸收环节主要体现在课后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的内化和吸收。这个内化和吸收的过程有一周的时间进行,讨论环节是在第二周的课堂上进行。这里的讨论和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讨论有所区别,首先是四人一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的内容是自己作业的完成情况,把未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解答,这被称为小组讨论。小组讨论之后便是班级讨论,讨论的内容是小组讨论未能解决的问题。班级讨论首先采用自愿的方式,对自愿站起来进行展示的同学给予平时加分鼓励。如果自愿展示人数不过则采取教师抽查的方式,并不是抽查小组的代表,而是抽查个人,任何人都有抽到的机会。这意味着大家都要主动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对小组讨论的问题有清晰的认识。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的前提是作业的科学布置。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强调作业的难度根据自己的能力而定,打破传统一刀切的模式。根据完成并提交作业的质量进行打分。提交一次3分、中等4分、优秀5分,所以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完成的作业进行完成。

2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国内推广与网络关注度

2014年9月,“对分课堂”专题宣传网站(www.duifen.org)正式面世,在网络上开始进行推广,一线教师开始尝试这种教学模式:2014年秋季学期,全国40多所学校70多位教师在80多门课程教学中使用对分课堂,从高中、中专到专科学校,从本科生到硕士研究生,140多个班级6000多名学生体验对分课堂[5]。截至2020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对分课堂教育创新联盟已对国内12所大、中、小学进行了“对分课堂示范校”授牌,建立了40余个对分课堂教研基地,指导创办对分课堂工作室38个,开展学术讲座600余场,遍布全国20余个省份,千余名高校教师在使用对分课堂。对分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曾获得2017年复旦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年全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学创新典型案例、2018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荣誉称号[6]。另外,为了解互联网对对分课堂的关注程度和范围,课题组利用大数据词云平台,以“对分课堂”为关键词,对该关键词进行了长尾词检索,并生成了词云图(如图2),词云图中长尾词字体越大代表该词的词频越高,分析此图可以发现,“教学模式”、“教学”、“研究”、“教学设计”、“张学新”这些词出现的频率非常之高,也说明了互联网对“对分课堂”的关注突出了该教学模式本身具有的教学改革特征。同时,也反映出互联网立足对分课堂关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热度并非很高,透视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力度和热度还有待提升。

图2 对分课堂长尾词检索词云图

(长尾关键词:指网站上的非目标关键词但与目标关键词相关的也可以带来搜索流量的组合型关键词。)

3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学术文献梳理

3.1 对分课堂学术研究态势分析

截至2020年11月17日,以“对分课堂”为题名在中国知网检索出1298篇文章,其中期刊文章1246篇文章,硕士论文52篇;以“体育”“体”“运动”为题名在结果中检索,共检索出21篇文章,3篇作者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1篇硕士论文。如图3和图4所示,以对分课堂为主题的相关研究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表明教学改革研究者对该教学模式的关注度日渐高涨,更进一步反映出该教学模式的价值和效益认可度逐年增加。

图3 对分课堂硕士论文发文量及年份分布

(文献总数:52篇;检索条件:年between(2016,2020)并且(题名=中英文扩展(对分课堂))(精确匹配),专辑导航:全部;数据库:博硕士学位论文 跨库检索)

图4 对分课堂期刊论文发文量及年份分布

(文献总数:1246篇;检索条件:年between(2016,2020)并且(题名=对分课堂 或者 title=中英文扩展(对分课堂))(精确匹配),专辑导航:全部;数据库:学术期刊 跨库检索)

3.2 对分课堂融入高校体育教学文献分析

截至2020年11月17日,以“对分课堂”和“体育”关键词为题名在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三大数据库进行检索,共检索到33篇文章,如表所示,其中硕士论文3篇,期刊论文27篇,会议论文3篇。

表1 应用对分课堂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成果表(单位:篇)

3.2.1学术文献之课程性质解读:全覆盖

从文献研究对象的课程性质进行分析发现,共有15篇立足高校体育专业课程进行研究,其中9篇文献是关于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的研究,3篇文献是关于高校体育专业技术课的研究,另外3篇是有关高校体育专业课的研究,如姚志辉(2020)把对分课堂运用到三个年级篮球术科课中后得出结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适合篮球术科课的教学,但要有区别的使用,使用的时间上要有所控制;对学生首先是引导、要求,再到常态化的学习过程[7]。以大学公共体育课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共有11篇,其中明确指出研究对象是高职公共体育课的文献有6篇,另外5篇仅指明是研究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研究,陈静(2020)认为,啦啦操授课教师应克服困难制作视频,开展网络教学;切实提升教学能力,提升自身的啦啦操表演和编创能力,增强对分课堂讨论的管控和引导;鼓励团队合作学习和参加大赛,以赛促训,让学生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学;对于遇到的学习问题进行课堂讨论,提高课堂讨论的质量[8]。3篇硕士论文的研究对象课程性质分别是体育专业研究生理论课改革研究、大学体育专业理论课研究和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最后1篇是关于体育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研究,该文献并非本研究的关注点,在此不再赘述。由此可知,结合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成果主要以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和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为主,高校体育专业技术课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成果较少。

3.2.2学术文献之研究方法梳理:多样性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研究成果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实验对比法,二是经验总结法,三是对文献资料法。在对文献进行分析时发现,大部分作者都是高校体育教师,他们拥有便利的教学改革平台,可以把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直接应用到自己的课程当中,通过把该教学模式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后,总结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形成相对应的理论研究成果,因此该类研究成果多数来源于对于教师改革实践经验的总结。代向伟(2018)认为对分课堂可以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9]。另外,实验对比法多出现在硕士论文的研究成果中,三篇硕士论文全部采用了实验对比法,通过设计实验过程,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形成有利于研究目的的研究成果。例如,刘如(2018)对实验班与对照班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学习兴趣的实验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其P值均小于0.05,实验班数据优于对照班,认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很明显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学习兴趣水平[10]。最后,文献资料法多用于该类研究文献的综述研究,立足前人的研究基础,从文献中探索该类的研究进展,对该类研究呈现的同类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形成具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3.2.3学术文献之研究范式分析:单一性

通过对文献进行研读发现,对分课堂融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呈现课程全覆盖特征,遍及高校公共体育课、体育专业技术课和体育专业理论课。同时也表现出研究范式较为单一的问题,社会行为研究范式是被采用的主要研究范式,表现在以行为科学的方法论为代表,强调对个人的社会行为进行客观精确地分析,主张用经验的或实证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通过对人的外部行为进行经验观察,认识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11]。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对于改革研究的成果评价多是对学生课堂行为表现进行描述,从而探析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产生的效果。同时,对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研究较为匮乏,因此在对教学改革效果评价方面多为主观判断,缺少定量分析。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成为下一步该研究领域需要攻克的另一重点难题。

4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窥探

4.1 改革中探寻“对分之花”,实操中结出“创新之果”

2016年9月,体育学院6位首批受训教师在贵阳参加了中国原创课堂教学新方法——对分课堂实践教学培训班。学成归来,6位教师立刻把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与自己所授课程结合起来,对分课堂第一次出现在学院的课堂上。2017年至2018年,体育学院又先后派出2批近20名教师参加了对分课堂实践教学培训班,每一位参训教师返校后立刻整理学习材料,并把该教学模式运用到课程教学中。2018年4月至5月,体育学院接连开展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观摩课”和“对分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成为体育学院教师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2018年和2020年,体育学院教师代表依托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获得学校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1次,三等奖1次,该教学模式也受到大赛评委专家的一致好评。2018年至2020年,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学院、学校和省级师范生技能竞赛,共获得校级师范生技能竞赛一等奖2人次,三等奖1人次,省级三等奖1人次。体育学院18级硕士研究生以对分课堂和体育教学为主题完成了题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的硕士毕业论文[12]。

4.2 创新线上平台形式,丰富线下课堂内容

体育学院理论课任课教师在2016—2017第一学期的《体育休闲学》《社区体育》《体育人文社会学》等多门理论课程同时采用了该教学模式。并在对分课堂网络教学平台“对分易”上建立了网络资源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如图5所示,课程功能区包含了完成授课所需要的基本功能,首先班级学生通过扫码加入到该课程中,然后在班级学生功能区可以查看学生的姓名和学号;课程资源区可以上传跟本课程有关的资源,格式包含了图片、视频、文档、链接等;作业和微信消息区可以实现与学生的课下互动,而且非常便捷。例如:考勤区对于大班上课的班级非常实用,以100名学生为例,采用对分易考勤只需要20秒钟的时间就能完整班级全员的考勤,而采用传统点名式考勤,则需要3到4分钟的时间,所以对分易考勤大大缩短了考勤时间,节约了课堂宝贵时间。

图5 对分易教学平台功能区分布

4.3 玩转对分课堂模式,共享优质课堂资源

该教学模式在本校课堂上的使用,为本校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更是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创新的一次尝试。通过对上课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发现,对于敢于改革的教师来讲,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改变传统的一言堂教学,实现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教学过程。教师能够从教科书中解放出来,可以针对学生提出的具体问题给出解决思路供学生参考。对于不愿改革的教师而言,对分课堂成为抱怨的对象,主要原因在于对分课堂需要教师在课下阅读大量的书籍和资料来回答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各种问题,改变了传统课堂上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的模式,不适应,不主动,超额课时量等原因导致教师对该教学模式才生抵触情绪,艾安丽(2019)认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受到热捧是因为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教科研结合,还可以减轻师生负担;而通过教学实践与反思,发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着使教师工作实际负担加重等问题,对此,提出强化教师课程改革理念,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组建“对分课堂”教学团队,创新“对分课堂”体育理论教学模式等[13]。

5 结语

课程改革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前沿阵地,也是培养高质量体育人才的最后一道关口。探索融入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一种创新,同样也是一种尝试,无论从文献回顾抑或是实践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态势和改革实效都将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继续推进并进一步强化的方向。融入对分课堂模式的高校体育教学日渐突显出学生主动的一面,教师轻松的一面,课堂生动的一面,成绩显著的一面。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EB/OL].[2018-10-0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87.html.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EB/OL].[2019-10-0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10/t20191011_402759.html.

[3]张学新.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12):2-3.

[4]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

[5]张学新.对分课堂:一种新的教学法[EB/OL].[2016-08-30].https://forum.enetedu.com/Notice/Info?id=2849.

[6]高海燕,对分课堂的简介[EB/OL].[2019-06-14].https://www.jljsyx.cn/notice/notice-detail.shtml?noticeID=21402.

[7] 姚志辉,罗玲.对分课堂在篮球术科课教学中的运用与反思[J].武术研究,2020,5(1):130-132.

[8]陈静.对分课堂模式下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教学改革研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37(3):145-148.

[9]代向伟等.“对分课堂”在体育专业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与探析[J].体育科技,2018,39(1):122-123.

[10]刘如,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影响体育专业研究生理论课学习效果的实验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8.

[11]百度百科.社会学研究范式[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0%94%E7%A9%B6%E8%8C%83%E5%BC%8F/821731?fr=aladdin.

[12]谭正坤.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黔南民族师范学院,2018.

[13]艾安丽.体育理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热现象的冷思考[J].韶关学院学报,2019,40(8):76-79.

Exploration and Application: Field Analysis of the Integration of Seperate Classroom into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DAI Xiangwei, etal.

( Qiannan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Dunyun 558000, Guizhou, China)

基金项目:1.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体育旅游示范区建设背景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融合研究》(2019183);2.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基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的体育专业理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2018xjg0528)。

代向伟(1986—)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改革,学校体育学,体育社会学。

凌媛(1987—),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改革。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模式课程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们的“体育梦”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