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鑫龙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中,海绵城市的理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海绵城市是我国城市化建设现代改革过程中延伸出的城市发展概念,并且成为大部分城市发展改革的主要方向。将海绵城市作为基础,在进行城市化发展的优化改造过中,政府部门需要时刻关注城市建设的进度,保证城市化建设能够达到相应的效果。市政道路的排水设计,既是城市道路建设的关键部分,也是市政排水工程的核心内容。只有足够重视市政道路的排水设计,强化其在市政工程建设中的作用,才能够保证海绵城市理念的实际应用效果,促进城市化建设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工程;给排水设计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项目数量逐年增多。为了确保城市只有良好的排水能力,必须对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加以重視。由于城市新旧城区的地下设施建设时期不同,所使用的管材、施工技术也有较大差距,因此加大了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的设计难度。如果不能掌握地下施工环境,了解原有给排水管网分布情况以及其他系统管网的分布,就会影响施工质量,甚至发生施工安全问题,最终建成的给排水管网也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排水效果。近年来,在创建生态城市的倡导下,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引入海绵城市这一理念,不仅可以提高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的排水性能,达到治理城市内涝问题的目的,而且通过新的给排水系统结构,能够提高对雨水的利用率,从而为市民营造更加舒适的城市环境。
1海绵城市理念概述
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建设或改造过程中为其赋予海绵属性,有效应对自然环境带来的变化。比如,在遇到强降雨天气时,可以通过渗水、吸水与蓄水等过程实现对雨水的处理,又能在干旱季节把存储的雨水排放出来加以利用。对于海绵城市建设,必须高度遵守生态优先的基本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进行深度融合,在切实保证城市防洪排涝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对城市雨水的渗透、蓄水、净化等处理,促进地下水资源的有效补给,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能够实现城市环境的优化与改善,保护自然环境。此外,还可以对地下水、地表水与自然降水等不同类型水资源展开统筹处理,实现给水、排水等各项系统的协调、配合运行,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海绵城市的作用与价值。
2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市政给排水设计的重要性
2.1调整区域给排水现状
随着城市居住人口数量的稳定增长,给排水管网服务压力也在持续增长,如何建立更加优质的给排水管网,缓解现有管网工作压力也是目前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可以在降水天气(包括降雨、降雪等)时对雨水资源进行采集和存储,这些采集到的水资源可以作为园林绿化用水、清洗设施用水进行再次利用,不仅可以减轻排水系统的服务压力,还可以减少给水系统供水量,起到节约水资源的作用。例如,沿着市政道路选择低洼处设置集水井,可以将降水天气带来的多余水资源暂存在集水井中,通过静置、明矾沉淀等方法将水资源进行简单处理。这些水资源可以作为绿化用水再次使用,具备良好的推广价值。
2.2优化生态环境
近些年,我国社会经济水平迅速提升,但也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在该时代背景下,人们开始意识到改善环境污染的重要性。海绵城市理念的优化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现阶段,我国政府大力宣传海绵城市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作为支持,促进海绵城市理念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此举既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还能够达到缓解城市生态环境污染的效果,对于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2.3提高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度
城镇化的建设发展,带来大量新增城市居民,在城市承载力有限的条件下,新增人口的涌入给城镇基础设施带来考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排水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应充分考虑这个问题。市政排水设施应考虑城市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对人口数量和居住特点进行统计分析,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市政排水的合理规划。海绵城市的发展思路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地利用城市空间,提高城市空间的使用效率。
3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给排水设计要点
3.1路面及结构内部排水的设计要点
城市道路与排水系统设计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很多城市道路排水不
畅,造成严重积水,严重影响城市交通出行。因此,对于市政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应统筹全局考虑路面结构与配套排水设施的匹配合理,路面宽度坡度与雨水汇集口的相关设计应具科学合理,确保雨水季节路面积水有效排放。当路面宽度较小,不利于排水时,可以设计单侧坡度实现雨水排放。在路面设计中,对道路路面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有利于道路积水的排放,同时,可以控制和预防路面裂缝现象。在对路面结构进行优化时,需要考虑路面的实际坡度,以免影响道路的内部结构。此外,在道路中央隔离带渗水位置处设计纵向盲沟,同时还需要设计排水管和集水井,利用盲沟收集雨水,并通过集水井和排水管进行排放,增强对雨水的收集、排放效果。
3.2渗透塘的设计要点
该部分设计以前置渗透塘为主。具体而言,可以从渗透池着手,优化附属设施设计,包括沉砂池等。借助前置附属设计,在满足污染物处理的同时可有效促进水体改善,具有良好的抗洪防汛功能。但是如果建设区域为寒冷环境则需要配合融雪剂使用。基于渗透塘设计,要求应保持低于1︰3比例完成边坡坡度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应重点做好溢流问题控制,结合原有排水管系统,落实溢流路径规划工作,另外,在施工过程中
应在施工现场醒目位置处摆放标识,提高安保管控水平,要求排空应在24h内完成。
3.3绿化带的设计要点
(1)雨水收集。一般情况下会在路面之下的15~20cm的位置处进行下凹式绿化带的设计,设置溢流式雨水口,保障雨水口高度能够略高于绿化带种植土最低处15~20cm,使其能够更均匀分布。通过透水路面以及地表径流的作用,使雨水于绿化带雨水口处实现提前汇集。(2)水体过滤。需要按照种植土、砾石层以及渗透管的结构顺序达到雨水过滤的效果,渗入地下后对地下水水体的补给。
3.4道路附属设施的排水设计
在对附属设施进行排水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贯彻科学化设计理念。第一点,需要规范路缘石的设计,常见的路缘石结构被划分为平缘石和立缘石两种主要类型。平缘石要求路缘石与周围的地面处于同一水平线状态,在设计平缘石的同时强化路面排水功能的设计,能够有效预防市政道路出现积水问题。而在立缘石的设计中,则需要强化变量控制的原则,从根本上改善市政道路的排水系统。第二点,则是需要在设计市政道路排水的同时,对路肩边沟部位进行合理的设计和相应的排水处理,在保证道路美观性的同时,避免排水装置堵塞的情况,尽可能同步提升水体净化以及排水工作的整体效果。第三点,在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按照实践需求,对道路两侧的草沟结构进行科学性的优化设计,通过草沟结构的完善,强化道路部分雨水的排放和输送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理应用海绵城市理念能够切实保障市政道路的雨水排放效果,对于市政道路整体的持续平稳运行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关设计人员应加强对其的重视,并积极将海绵城市元素落实在设计的各个环节当中,充分展现出其对于提升道路整体排水及景观效果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于健.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排水设计思考[J].城市建筑,2020,17(33):171-173.
[2]刘芳利.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与施工要点分析[J].城市住宅,2020,27(3):240-241.
[3]付林.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砖瓦世界,2020(4):205
[4]廖春玲.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分析[J].四川水泥,2020(7):19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