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司坤
强汉、盛唐、富宋、刚明……这是近几年来网上对几个汉族大一统政权的概括。其中,唐朝又以其华夏文明的巅峰之姿,为人所津津乐道。盛唐之“盛”,究竟盛在何处?近年来,一众影视作品都试图诠释这一命题:《妖猫传》从杨贵妃与唐明皇的爱情入手,试图用一晚“大唐极乐夜”还原大唐盛世的瑰丽梦幻;《长安十二时辰》从天宝三载的某一天入手,用“长安最长的一天”这把刀,切开大唐盛世的一个横截面;而近日在湖南卫视和优酷平台播出的古装大戏《风起霓裳》则以唐朝服饰为线索,试图用唐唐服华丽的裙摆展示大唐文化飘逸的一面……展现唐代历史的影视作品不少,但要真正讲好唐朝故事,让国内外观众都能感受到大唐自信、包容、开放的文化精髓,并非易事。
“要把大唐与各国文化交融的感觉展现出来”
《风起霓裳》改编自小说《大唐明月》,与其他唐代相关作品不同的是,该剧以制衣为切入点,讲述唐高宗永徽年间,极具制衣天赋的胡女库狄琉璃与大唐名臣裴行俭之间的爱情故事。在回答为何要把制衣作为故事主线时,《风起霓裳》总制片人贾轶群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从历史上看,唐代是我们国家服饰文化比较鼎盛的一个朝代,唐代的刺绣技艺、布料染制手法,包括一种名叫“夹缬”的特殊制衣技巧(扎染的一种),都能很好地通过影像表现出来,也符合影视化改编的特点,观众会很明显直观地感受到唐朝的繁华和审美。
“唐朝衣服的华美是我们每个普通人都能感受到的,”该剧总编剧梅英菊告诉记者,现在流传下来的唐朝壁画、画卷以及唐朝出土的文物,还有我们特别熟悉的唐诗,都对唐朝服饰有很多描绘。“比如温庭筠的‘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剧中女二号武则天在《如意娘》中也写道‘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其实石榴裙就是唐朝一种特别流行的红色百褶裙。此外,在《长恨歌》《丽人行》中都有很多关于服饰的描写。”梅英菊说,唐代服饰非常具有可写性,会给编剧带来很多创作灵感。
每部以唐代为背景的影视作品,都有着不一样的大唐气象。贾轶群说,在华丽的服饰背后,观众能够看到唐代张扬、热烈、开放包容的色彩。“我们查找很多唐代壁画,它们基本上都有着色彩明亮的特征。我们这次要把大唐的辉煌、恢弘、包容,以及各国文化来到唐朝交融的感觉展现出来。”据她介绍,该剧在演员的搭配上有一半的群众演员和特约演员都是拥有少数民族血统的特型演员,“希望他们能够体现出大唐当时那种万国来朝的盛世感觉。”她还以该剧中的“胡商大会”为例,通过展现在胡商大会上来自大唐和西域各国商人进行服装设计比试的剧情,观众可以具体到细节地认识当时的大唐是如何把外国文化和自身的文化进行交融的。
“提起唐朝,大家总会想到开元盛世。我们在历史课上也了解到,唐朝在文化、艺术上的整体风格就是非常华美、璀璨的。”梅英菊说,这部剧也通过绘画、书法、音乐、美食、婚礼、年俗等多方面展现出唐代的上述特质。
唐文化,从外在到“精气神”
“我们现代人对中国历史上的两个朝代是比较感兴趣的,一个是清朝,另一个就是唐朝,这两个朝代在电视剧中也是最成型的。”谈及展现唐代历史文化的影视作品,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以电视剧《武则天》《大唐歌飞》为代表,唐朝就一直是中国电视剧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题材。近年来,大唐题材影视剧发展又与网络文化、流行小说逐渐结合起来,比如2019年播出的《长安十二时辰》。之所以如此,张颐武认为,唐代是历史上公认的中华文化最强盛、最兴盛的时期,唐代文化也是中华文化中一个很深的情结,正所谓“梦回大唐”,人们对唐代文化和唐朝社会也产生比较强烈的兴趣。
另一方面,唐代的种种特质,又使得其非常适宜与影视作品结合。张颐武指出,因为唐朝丰富、博大、开阔、广泛等特点,把大唐作为故事背景,会使得故事很受欢迎,其中可以穿插很多有意思的情节。“如果是一个很封闭的历史过程,就没法把故事写得这么有趣了。”
大唐对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来说是个魂牵梦绕的所在,唐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源头及背景。“唐朝遍地都是吸引人的传奇故事,如杨贵妃、唐明皇、唐太宗、魏征等,还有千千万万首唐诗,里面的诗意都给了我们很丰富的背景。”从这个角度看,把唐文化利用起来,对于讲故事是很好的。“中国人对盛唐气象、风物有一种追慕的情感,把这种内心里的情感通过影视剧表现出来,也是非常好的。”
大唐留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绝不仅仅是华丽的服饰和妆容,以及恢弘的长安城等外在“硬件”,更是蕴藏在这些外部形象中的开放包容、兼收并蓄、自信向上等文化精髓。如何才能通过影视作品,让观众在欣赏到唐代文化美轮美奂的“皮囊”之余,还能感受到大唐的“精气神”?张颐武认为,核心还是把故事讲好。“唐朝这个超级大帝国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吞吐万象的气概还是要通过好的故事来表现。”
“对这段历史,西方了解的还不够”
“ 如果有人能比我更早看完,有没有人能告诉我,这是幸福的结局?”这是海外评分网站MyDramaList上一位网友在《风起霓裳》评论区的留言。该剧的英文译名为《编织一个爱的故事》”,《环球时报》记者看到,该剧目前在海外平台VIKI的评分为8.3 分(满分10分)。
《风起霓裳》总发行人程晖告诉记者,这部剧目前在海外播得非常好,在YouTube 中国频道播出至今,总观看数已超336 万次,其中首集播放量超75万次、点赞数超5000次。该站目前已有英语、印尼语、土耳其语、塞尔维亚语、希腊语、意大利语、法语、波兰语、罗马尼亚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共12种语言字幕。“海外民众对中国的古装戏一直是钟爱有加,基本上每部中国的古装剧在海外,尤其这种比较轻松题材的都播得很不错。”程晖说。
贾轶群介绍,剧中有很多展现唐朝生活方式的细节,如喝茶、刺绣的方法。“我们还用整整一集的篇幅,非常详细地展现唐朝人是怎样结婚的,这些都是海外观众以前没有看到过的,但又确实发生在唐朝的一些事。”她说,这是海外尤其是欧美国家观众对于这部剧感到有趣、新鲜的地方。“希望海外的观众喜欢我们中国人这种从古至今的信念品德和价值观,希望这些东西能打动他们。”梅英菊在采访中表示。
“唐文化中的包容开阔,在海外为人们所接受,这对于我国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张颐武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当年唐朝和西域各国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文化联系,对于丝绸之路来说,唐朝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但是现在,对于这段历史,西方国家的人了解得还不够。”张颐武认为,很多西方国家的人对中国历史非常模糊,对中国的唐朝也并不太了解。“因此,讲述唐朝时期的故事,关键就在于如何突破这种文化上的隔膜,这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努力。”
在突破影视剧传播过程中的文化障碍这一问题上,张颐武谈道,我们应该照顾到海内外多方面受众的心理,要考虑到把国内外两个市场充分打通,只有这样,展现大唐历史和文化的剧才能走出去。他以翻译举例称,我们经常会在古装剧中用到一些很古雅的话,但这些词汇在翻译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对古代官衔的翻译,我们往往采取音译,这对海外受众来说就有很大的障碍。比如唐代的‘左拾遗‘右拾遗,海外的观众往往就不知道这些官职是什么意思,这就给文化交流造成很大障碍。”张颐武称,如何既保持唐朝文化的风格,又使得语言能够相对来说显得比较平实、容易翻译,这一点需要考虑到。“总体上看,唐代文化通过影视作品出海的前景还是很好的,关键是我们要下更多功夫,考虑到各种不同的市场需求,才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