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的“鱼”与“渔”

2021-02-18 01:15张宝文龙雨丹高凯
广东园林 2021年6期
关键词:古典园林

张宝文 龙雨丹 高凯

摘要:“鱼”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具有重要作用并被广泛应用,与其相关的“渔”也以不同形式隐含于古典园林之中,目前缺少两者相关的系统研究。对鱼类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应用的历史沿革进行概括,并从观赏娱乐对象、文化寓意、生态功能、意境营造、放生对象等方面研究了鱼在古典园林中的作用及应用方式。继而从造园主题、舫等园林建筑营建、沧浪意象的造景主题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渔。最后,对古典园林中鱼和渔的内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风景园林;古典园林;鱼;渔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21)06-0046-03

收稿日期:2021-04-13

修回日期:2021-06-16

Abstract: A variety of fishes were used in Chinese traditional gardens due to their important functions while fishing was also applied indirectly in different kinds of ways. However, the research about fish and fishing is absent at present. The important functions and application ways were studied from the aspects of ornamental and entertainment functions, cultural meaning, ecological functions,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freeing captive animals based on analyzing the application history of fish in Chinese traditional gardens. Then fishing in traditional gardens was researched from the aspects of garden theme, garden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theme. Lastly the connotation analysis of fish and fishing in traditional gardens was completed.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raditional garden; Fish; Fishing

中國古典园林是以山、水、植物、建筑为四大基本要素的自然风景式园林[1],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和宝贵遗产。鱼等动物作为造园要素在中国古典园林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相关的“渔”也被以不同形式应用于园林营造之中。目前学界尚缺少关于鱼和渔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应用的系统研究。

1鱼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历史及作用

1.1应用历史

《诗经·大雅》的灵台篇记载:“王在灵沼,于牣鱼跃。”在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鱼作为一类常见水生生物出现在园林之中,其主要功能为生产食用、祭祀祈福等,如上林苑昆明池中“养鱼以给诸陵祭祀,余付长安厨”。从转折期的魏晋南北朝开始,鱼在园林中的功能开始转向观赏娱乐、游憩审美、陶冶情操等。同时,伴随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兴盛,鱼被应用于寺观园林放生池的方式也开始出现并流行。在古典园林全盛期的唐代,鱼被广泛养育作为观赏之用,宋代已出现用杂交法培育出的金鱼[2~4]。明清时期,鱼类在园林中的应用更为广泛,造景手法更加多样,文化寓意及意境营造等更为丰富,其艺术水准达到高峰,并出现大量关于观赏鱼培育、鉴赏等方面的著作,如明代文震亨的《长物志》中卷四《禽鱼》、明代黄省曾的《养鱼经》、明代张谦德的《朱砂鱼谱》、清代句曲山农等撰绘的《金鱼图谱》等。

1.2作用

1.2.1观赏娱乐对象

中国古典园林“无水不园”“无水不鱼”,鱼依托于水成为古典园林中的重要观赏和娱乐对象。皇家园林水体面积广阔,多在靠近湖岸处结合园林建筑等设置观鱼、赏鱼的景点。江南私家园林多以水池为中心建造,池鱼色彩缤纷,摆动鳍尾,任意遨游,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池水的单调,又能使池水动中有静、动静结合。鱼类还连同莲Nelumbo nucifera、睡莲Nymphaea tetragona等水生植物以及假山石等共同形成靓丽景观(图1),极大增加了园林景观的趣味性与多样性。此外,鱼还出现在因兴建水利、疏浚工程、灌田养鱼等而筑堤建亭形成的公共园林之中[5]。结合我国丰富传统文化,中国古典园林中形成众多以观鱼、赏鱼、喂鱼、钓鱼为主题的著名景点,如圆明园的“坦坦荡荡”、避暑山庄的“知鱼矶”、留园的“濠濮亭”、沧浪亭的“观鱼处”、寄畅园的“知鱼槛”、杭州西湖十景之“花港观鱼”、扬州瘦西湖的“钓鱼台”等。

游鱼因其姿态灵动、色彩缤纷、以动衬静、悠闲可人,成为重要艺术审美对象[6]。在中国古典园林后期,园主人还会组织各种鱼类鉴赏、比赛等的娱乐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园主人的日常娱乐生活,而且具备一定社会交往功能。

1.2.2美好文化寓意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水的崇拜、对鱼的崇拜,古典园林中的鱼与水成为吉庆有余、物阜民丰、源源财富的象征和寄托。如因为“莲”与“连”的谐音、“鱼”与“余”的谐音,园池中的观赏鱼常与莲、睡莲组合应用,以此表达“连年有余”的美好文化寓意。又因“鱼”和“玉”同音,“塘”与“堂”同音,古典园林水塘放鱼也寓意“金玉满堂”。除此之外,古典园林中还应用以鱼为题材的地面铺装、装饰图案、石雕作品、诗词牌匾等,进一步表达美好寓意和吉祥意愿,作为鱼在古典园林中的间接应用方式。

1.2.3 生态功能

不论是皇家园林将自然真山真水的园林化利用,或是江南私家园林将天然山水风景提炼升华至小尺度庭院空间之中,水景的营造始终是中国古典园林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园林之水要在形、声、色、动静、意境、特色等方面达到良好的美学效果和艺术境地,保持良好的水体生态环境是重要的前提。鱼类以水体中的藻类、游虫、蚊蝇虫卵等为食,能净化水体,并促进流动,增氧曝气,对于保持水体的洁净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鱼类还能丰富生物链,促进生态循环,构建良好的水生态系统,在古典园林水体景观中具有重要生态功能。

1.2.4意境营造

鱼在古典园林中最为著名的意境营造方式是“知鱼之乐”。“知鱼之乐”出自《庄子·秋水》中“濠梁之辩”,表达了古人智慧、洒脱、隐逸的精神境界,也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为常见的意境营造主题之一。如颐和园的知鱼桥、圆明园“坦坦荡荡”中的知鱼亭、寄畅园的知鱼槛、避暑山庄的知鱼矶、香山静宜园见心斋的知鱼亭、豫园的鱼乐榭、沧浪亭的观鱼处(原名濠上观)、留园的濠濮亭和冠云台“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的匾额等等。这些景点中的灵动、优美的游鱼,结合点题、建筑等方式,创造深远意境。

1.2.5寺观园林中的放生对象

伴随佛教、道教盛行,寺观园林在魏晋南北朝及唐代逐渐形成并日臻完善。放生即把捕获的小动物放掉,体现了古人保护自然、爱护生命的文化传统和敬神祈福、积德行善的美好心愿。放生活动古已有之,佛教传入、兴盛之后,持续、广泛的放生习俗逐渐形成。放生池既是极具宗教意义的设施,又是寺观园林中水体景观的主要形式。鱼作为最常见的放生对象被香客放养于放生池中,既传承佛教教义、祈求神灵护佑,也丰富了寺观园林的水体景观。因“鱼昼夜未尝合目,亦欲修行者昼夜忘寐,以至于道”,敲击木鱼,有不寐的自警之意,也是修行者心静如水的体现。同时,在佛学中,鱼是有慧眼的,于污水中能保持眼神清澈,洞悉环境,隐喻修行能洞察世事,寻求心灵的解脱和豁达[7]。因此,寺观园林中的鱼类对修身养性、传承教义、氛围营造等也具有一定作用。

2渔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

2.1作为古典园林的造园主题

江南私家园林的一些园主人出身文人、满腹经纶,但往往仕途上不得志,退而寄情山水、向往隐逸,“却不能致身岩下,与木石居(李渔《闲情偶寄》)”,因此在繁华的城市中建造“城市山林”,营建一方心灵的乐土。隐逸恬淡、寒江独钓的渔翁也就成为了这些园主人推崇的对象,以渔翁作为造园主题和命名方式也成为园主人托物言志的方式。例如苏州网师园,“网师”是苏州人对渔夫的尊称[8],网师园原为南宋侍郎史正志退居苏州时所筑的私家园林,因府中藏书万卷,故名“万卷堂”,对门造花圃,号“渔隐”。后废,清代乾隆年间,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得并重建,取名“网师小筑”。1940年,何亚农购得此园,恢复“网师园”旧名①。网师园几经更迭,但“网师渔隐”的造园主题始终得到传承,体现了网师园的独特文化底蕴。

2.2相关古典园林建筑营建

依水而居是人类选择生存环境的重要原则,渔猎活动也是人类生存、生产、生活的重要方式和内容。船是江南水乡的交通工具和生产工具,渔是江南水乡的生计方式。或宦或商的园主人富甲一方、衣食无忧,不再需要通过划船打鱼的方式谋生,但仍然怀念渔猎的生活经历。舫即船的变型,这种园林建筑小品即是园主人对江南水乡捕鱼生活的怀念,是重塑渔猎生活方式的意境营造。舫又称舸、舻、不系舟、旱船等,“形与舟类,筑于水滨,往往一部高起,有若楼船,为园林中最富兴趣之建筑物”[9]。舫身一般位于水中,使人有身临其中、荡漾于水中之感,可供游玩、设宴、观赏水景等。因此,舫是江南私家园林独特而重要的园林建筑,如苏州拙政园的香洲(图2)、退思园的闹红一舸、可园的坐春舻、耦园的藤花舫、狮子林的石舫、怡园的畫舫斋等。

舫在寓意联想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庄子以“泛若不系之舟”来比喻人生的自由超脱,舫就成了古代文人雅士隐逸江湖、不受羁绊、怡然自乐的象征,也代表了园主人对洒脱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除此之外,与渔相关的码头也被应用至古典园林之中,如苏州耦园的码头等。

2.3“沧浪意象”的造景主题

《楚辞·渔父》中渔父对屈原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世之清浊皆坦然接受的沧浪意象,深度传达园主人的复杂心态,高度符合园主人的摇摆心境,也抚慰了园主人不愿同流合污、郁郁不得志的心痛。因此,沧浪意象成为古典园林中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的重要造园、造景主题,如苏州名园沧浪亭、网师园濯缨水阁等。深入剖析而言,沧浪意象其实质蕴含园主人审时度势、避世隐居、清高自守的“渔隐”心境。

3鱼与渔的内涵分析

鱼是水中的常见生物,也是重要食物来源,鱼类正是通过水和生产这两方面进入早期园林。此时古典园林中的鱼类并非出于营园目的。伴随生产力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丰裕,鱼的观赏娱乐价值成为其存在于古典园林中的主要依据,并衍生出文化寓意、宗教信仰、意境营造等更深层次的价值体现。这些都使得鱼类成为中国古典园林中重要的元素。渔本义为捕鱼,其涉及捕鱼的人、器具、生活方式等内容,也被应用至古典园林之中,是鱼文化景观的延伸和拓展。鱼在古典园林中的应用是可见的、有形的、直接的,多属于物质层面,偏重传统审美中俗的意味。但与其相关的渔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出现是隐含的、无形的、间接的,多属于文化层面的应用,偏重传统审美中雅的意味(表1)。渔出现于古典园林主要基于两个方面:1)对划船捕鱼生活的怀念,在园林之中设置相关建筑小品等以重现水乡渔猎生活的场景及意境;2)对“渔隐”的推崇、向往、抒怀等,将其引入造景、造园之中。

4结语

鱼作为古典园林中的动物要素之一,以其活泼灵动、充满生机的形象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占据特殊地位。与此相关的渔也以不同形式融入古典园林之中。但从风景园林学科时代性与前沿性的角度分析,鱼在古典园林中多是作为观赏、娱乐的禁锢对象而存在,渔也存在一定的隐逸消极色彩,这都不符合当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代背景,和创建积极向上的园林景观的时代趋势。因此,将鱼等动物应用至当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时,不仅应注重其观赏娱乐等功能,更应贯彻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理念,将保护生物多样性、动物福利、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及栖息地、保证动物的自由活动及迁徙等融入规划设计方案之中。同时,可以将渔乡文化通过“物”“事”“意”等方面引入园林,唤醒游客悠远的乡愁记忆,引起游客的场所依恋和情感共鸣。

注:图片均为作者自摄

参考文献:

[1] 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 陈伟明. 明清时期观赏鱼的养育与鉴赏[J]. 农业考古,1999(1):291-294.

[3] 贾珺. 圆明园中的观鱼型景观[J]. 装饰,2011(6):54-58.

[4] 殷嘉远,唐娜,彭尽晖. 金鱼品系演化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关系探究[J]. 山东林业科技,2020,50(6):72-77.

[5] 黎映欣,杨尚其,方舒丽,等. 浅析岭南古典园林造园艺术——以江南园林为比较[J]. 广东园林,2016,38(4):37-40.

[6] 杨宏烈. 岭南园林动物景观艺术的审美特征[J]. 风景园林,2017,24(7):117-124.

[7] 朱励,周俊良. 苏州园林中的鱼文化[J]. 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10): 79-80.

[8] 董则奉,关文灵,李东徽,等. 网师园中的“鱼”及其象征意义[J].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1,26(4):356-360.

[9] 童寯. 江南园林志[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作者简介:

张宝文/1995年生/女/云南曲靖人/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昆明 650500)/在读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龙雨丹/1997年生/女/贵州安顺人/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昆明 650500)/在读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通信作者)高凯/1981年生/男/山东潍坊人/博士/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昆明 650500)/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E-mail: kmgk@kust.edu.cn

猜你喜欢
古典园林
爱宠(古典油画)
《园林》
“百戏之祖”:昆曲里的古典传承
在园林里遇见自己
中国古典园林简史
中国园林“缀玉集”
古典名画神配文,第一幅就笑了,哈哈
轻古典风
园林雕塑小品创作偶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