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婷(通讯作者) 汪月琴 缪 宁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天津 301811)
随着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21世纪的大学生投资消费观与之前大相径庭,因此理财观也因不同的投资消费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互联网理财产品呈现出多样化、开放化、低门槛特点,这吸引了当代大学生们积极参与投资理财。但由于监管不到位,许多包含骗局的理财产品为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带来一定的风险。大学生理财行为与其理财意识密切相关,因而,研究大学生理财意识及其影响因素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针对大学生理财意识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
此次问卷调查针对安徽省五所高校有安徽大学(综合类)、安徽农业大学(农林类)、安徽工程大学(工科类),安徽财经大学(财经类)及合肥学院(师范类),共发放调查问卷350份,收回有效问卷300份,有效回答率为85.71%。问卷主要从大学生的性别、年龄、所学专业、购买理财渠道、理财方式、消费投资习惯、风险意识等方面来剖析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理财意识,并通过构建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对象覆盖所学专业有经管类、工科类、教育类、医学类等,其中大一学生占比5.33%,大二学生占比17%,大三学生占比23.33%,大四毕业生占比54.33%。根据问卷显示,47%的大学生在学期间参与过理财活动,这说明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环境的变化,对理财产品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大学生购买理财产品人数呈现逐年替增趋势。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购买过理财产品的人数占比47%,其中使用股票类、保险类、基金类产品的人数占比较高。这说明大学生对理财产品有一定了解,同时,理财产品的多样化促进了大学生购买理财的积极性,也使他们面临着各种未知的投资风险。部分学生对于高风险理财产品的参与程度,也显示出他们对各种投资风险的认知欠缺,这也是导致大学生理财风险意识不够强烈的原因之一。
大学生获得理财产品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电视,网络等线上媒体为主,50%以上的同学认为大学期间购买理财产品对个人消费模式有一定的影响,合理的消费和投资可以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对未来社会工作生活提供更好的财富规划。互联网金融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理财方式,大部分学生在学期间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每个月靠父母给出稳定的收入,部分收入有盈余后才会进行投资理财,其特点为金额小、无规律,无普遍性。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接触理财的机会越来越多,理财意识也越来越强烈,理财产品功能的逐渐完善也加强了大学生对理财产品的信任感。问卷结果中94.33%的大学生普遍认为购买理财产品一直或偶尔存在风险,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购买理财存在风险和风险种类有初步的认知了解。但只有47.67%的大学生对于自己购买的理财产品有比较清晰的认知,而42.33%的大学生对于购买的理财产品是不完全清楚。这样的结果表明大学生对所购买的产品缺乏深入了解,特别是对产品风险,并且对理财的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和实际操作经验相对不足,导致大学生理财风险意识不够强烈。
为了进一步研究大学生理财意识的影响因素,本文采用SPSS构建模型,根据因子分析法来找出主要成分因子。
根据问卷结果,我们将选取的变量进行了赋值,将理财的风险包括违约风险、信息不对称风险、欺诈风险、信用风险等和校园理财氛围以及家庭理财氛围等八项内容设为自变量Xi(其中i=1,2,3,4,5,6,7,8)。
因自变量较多,为了更好的判断各因子之间是否存在强相关关系,进而验证数据可否利用相关因子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根据表1可见,KMO 和 Bartlett 的因子相关性检验,此次KMO为0.658,且sig值小于0.05,KMO检验用于检查变量间的偏相关性,取值在0~1之间,数值越大表示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越强,可进行因子分析。通过方差解释可以看出,提取三个公因子其特征值的累积贡献率能达到55.83%,这说明三个因子基本覆盖了原始变量较多信息,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因子分析的结果较显著。碎石图被用来显示每个因素的重要性。我们根据碎石图呈现出来的特征根排列从大到小的因素,前三个因素位于陡坡之上是常见因素,后五个因素则较为平缓,与方差解释表所得结论保持一致。
表1 因子相关性检验
因子载荷是各因子在各变量上的载荷,即各因子对各变量的影响度。确定了因子分析所需要的公共因子数量,从分析结果来看各因子的意义不是很明显,为使因子载荷矩阵中的系数更加显著,可以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使因子和原始变量间的关系重新分配,旋转后因子的意义更加明确。旋转后我们得到第一个公因子表明理财产品有风险,在欺诈风险、信息不对称风险、违约风险、信用风险四个变量上有较大负荷,因此称之“风险因子”,第二个公因子表明大学生理财意识与校园理财氛围浓烈有关,因此称之为“校园影响因子”,第三个因子表明家庭理财氛围也与大学生理财意识有关,因此称之为“家庭影响因子”。
三个因子可由主要因素近似表达如下:
F1=0.721X1+0.710X2+0.704X3+0.596X4
F2=0.814X5+0.804X6
F3=0.825X7+0.553X8
通过因子分析,我们得出三个主成分因子对大学生理财意识产生影响,将其设置成为自变量,而体现大学生的理财意识是通过学生是否购买过理财产品,若没有购买过说明学生并没有理财意识或者理财意识不够强烈,若购买了理财产品,就需要通过数据分析大学生的理财意识是否完善,因此将大学生是否购买理财产品作为因变量做进一步分析。
选取因变量与自变量后,根据表2可得到本文所求模型公式为:
表2 多元回归模型结果表
Y=F+0.316F1+0.203F2-0.176F3
从表3中的数据显示,模型的复相关性R为0.415,样本决定系数R2为0.173,调整后的决定性系数R2为0.164。最后,我们对模型的显著性进行检验,采用的是F检验的方法,我们可以看出该模型对应的F值为20.584,对应的显著性sig为0.00小于0.05,说明本文所建立的回归方程有效。
表3 模型汇总及检验
结合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风险因子、家庭氛围因子和学校氛围因子较为完整的解释了影响大学生理财意识的因素,理财意识与三个因子之间呈正相关关系。风险偏好越高,理财意识就越明显。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任何理财产品都或多或少存在风险,包括上述所提的欺诈风险、信息不对称风险等,大学生在购买理财产品的同时已对所存在的风险有初步了解,但仍会选择购买收益高,风险大的理财产品,生活费来源中自己赚钱所占比例越高,其购买理财产品的积极性越高。家庭氛围与大学生理财意识呈正相关关系。大学生购买理财产品的费用全部来源于家庭,而父母是家庭的主要成员,子女依赖于父母,父母的可支配收入越高,家庭理财氛围越浓郁并感染着他们,而生活费的高低也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理财意识。校园氛围与大学生理财意识呈正相关关系。高校设立理财科目,开设理财模拟课程,会使学生对于购买理财产品更加积极和自信,所以校园理财氛围越浓郁,学生参与理财意识越强烈。
互联网经济时代下,大学生通过网络渠道接触到越来越多的理财信息,但多数学生没有专业的理财知识,且家庭理财氛围相对薄弱,学校对于投资理财教育观念未能及时更新,导致大学生缺少实际理财操作能力,理财风险意识不强,理财知识薄弱,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现代大学生多数都具有一定的金融知识,但对金融风险的认知度偏低,不能有效识别和规避风险,缺乏理财风险意识。因此,应从以下几个角度寻求解决之道。
从大学生角度,应加强理财知识系统性学习,不断提升自身投资理财素养,同时要树立正确理财观念,适度投资,理性投资。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当代大学生面对铺天盖地的理财宣传和层出不穷的消费软件,对资金和产品的时间价值、利率高低、投资风险、信用价值等信息未能及时了解,缺乏自身的主观判断能力。首先,大学生应提升自身金融知识和专业素养,了解各类金融风险,加强自身风险意识。其次,大学生可以适量参与投资理财活动或参加学校开设的模拟理财活动,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升自身的金融实践能力。最后,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强化个人能力,提升自身投资素养外还需及时了解理财产品,并根据自身经济和风险承担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产品,提高自身对金融产品的风险敏感度。
从家庭角度,大学生父母对理财的重视程度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子女,面对种类繁多利率偏高的理财产品,要理智投资。父母在家庭中要发挥良好的带头作用,通过合理的规划带领孩子共同参与理财活动,逐渐地让孩子认识和了解理财。大学生父母应利用闲暇时间多关注金融知识书籍和理财讲座,提升自身投资素养的同时应正确地引导大学生接触理财、认识理财、参与理财,掌握基本的金融风险知识和理财常识,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价值观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从学校角度,首先,高校应加大理财教育经费的投入,在已有的理财实训软件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理财软件的研发及应用,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相结合。其次,还可以在校开展大学生理财竞赛,即可丰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又可提升大学生的金融理财意识,为大学生未来进入社会做好理财知识准备工作。最后,各大高校可以与金融企业、专业从业人员合作,定期组织校外企业参观和开展理财相关的专题讲座,将最新的理财知识和热点普及给在校的大学生,加强学生理财风险认知。
从社会角度,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理财已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社会对理财的关注度也逐渐提高,但是由于大学生理财无普遍性,导致政府对大学生理财活动的关注度偏低。一是政府应针对金融机构加强监管,设置专属部门管理并监督大学生理财活动,建立管理机制,特别是要设计针对大学生群体购买理财产品的风险预警系统。二是政府或金融监管部门应通过媒体或网络及时向公众传播金融知识和理性的理财观念,使社会公众和在校大学生知晓非理性理财观念所带来的潜在风险与危害,增强在校大学生和其家庭的风险意识,让学生养成理性的理财观念。三是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强大学生理财活动的关注度,与高校合作共同推出大学生理财指导手册,正确引导学生合理理财,加强金融风险意识教育。四是大学生与工作者身份不一样,这就决定了其产品的选择会有区别,因此要做到“对症下药”,金融机构在金融产品设计中,应根据大学生的特性,开发设计适合于大学生的产品。大学生金融产品首先要满足资金门槛低、准入灵活、持有时间短、操作简单、信息披露透明的特点。在满足上述特点后,根据大学生不同的风险偏好,开发多种类型的金融产品。五是金融机构应进行合规管理,防止大学生个人信息泄露。鉴于在调查问卷中反映的第三方财务个人信息容易被泄露,金融机构缺乏针对大学生信息泄露管理机制。针对此问题,金融机构在未来的生活中,要符合政府、社会的要求,建立针对大学生信息披露管理系统,不可泄露客户的个人信息,严加保护大学生的各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