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焦虑与生长激素

2021-02-17 07:17主笔陈一竹
人人健康 2021年24期
关键词:生长激素儿童检测

主笔陈一竹

近年来,生长激素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家长们为了孩子们的身高,对此趋之若鹜,因此研发市场上的竞争也是日趋激烈。当代父母的育儿焦虑已经不止停留在孩子的教育上,还延伸到了孩子的身体素质上。家在山西的18 岁学生梁路(化名)向编辑部表示,自己已经打了两年多的生长激素。

梁路父母的身高均在160 厘米左右,梁路的母亲一直担心因为基因问题影响孩子的身高。她早年间从朋友那里得知测骨龄可以预判到孩子的身体发育状况,便带着孩子去市里的医院做了骨龄检测,之后就开始了“漫漫打针路”。据梁路说,自己每周都要打一针,不能中断,每月费用3500 元,截至目前,已经花费了十几万元。今年年末,梁路母亲主动给孩子停掉了两年多的生长激素注射。这几年里,她既开心又担心。开心的是,生长激素真的起了作用,梁路两年时间里长高了19 厘米。担忧的是,梁路的视力开始出现问题,在咨询了医生后得知,生长激素和视力不会有直接的关系。

但出于谨慎考虑,梁路母亲还是决定给孩子停用一段时间观察。最近,梁路母亲找到了一篇国外文献,似乎解答了她内心的部分疑惑。文献指出,人在生长发育过快的情况下,有可能引发眼轴长得过快,从而导致近视。梁路母亲认为,这两年孩子使用生长激素,有可能间接导致了孩子近视。

虽然这个结论没有科学支持,但女儿的近视让梁路母亲开始冷静下来,刚刚了解到生长激素后,便奉为救命稻草,并未深究生长激素背后所带来的其他影响。现在想想,有了些后怕。那么,生长激素到底是何方神圣?本刊带您一探究竟。

什么是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Human Growth Hormone)是由人体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由191 个氨基酸组成,能促进骨骼、内脏和全身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影响脂肪和矿物质代谢,在人体生长发育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一般情况下,生长激素是注射用人生长激素的简称(曾用名: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是通过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在氨基酸含量、序列和蛋白质结构上与人垂体生长激素完全一致。在儿科领域,采用生长激素进行替代治疗,可以明显促进儿童的身高增长。同时,生长激素在生殖领域、烧伤领域及抗衰老领域也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

如何判断是否缺乏生长激素?

儿童缺乏生长激素,表现为身材矮小。成年人如果做了垂体的手术或者放疗,也会导致生长激素缺乏。临床表现为乏力、情绪低落、睡眠质量差、腹部脂肪明显堆积、四肢肌肉减少等。患者总感觉乏力懒言,无精打采,容易感冒。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抽血检查。通过抽血,测定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水平,就能大致推测出生长激素是否缺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基本上能反映体内生长激素的水平。

生长激素是用来治疗儿童矮小症的,但儿童矮小的原因很多,例如挑食、遗传、睡眠不好等等,有时候甲减或者是慢性消耗病也会导致孩子身材瘦小,所以,孩子身材矮小不一定就是生长激素缺乏导致的,追其根本是最重要的。如果经过专业的评估检测,孩子确实是因为生长激素缺乏导致的个子矮小,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生长激素可能会起到相应的效果,而且可能缺乏得越多,效果就越显著。

孩子接受生长激素治疗前,父母需要考虑的5 件事

1.孩子多矮算矮,用什么标准来判断?

可以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的儿童生长发育参考曲线来判断孩子的发育情况。还要注意,用以制作生长曲线的孩子的数据都是健康的孩子,它仅仅是呈现出一个健康孩子的成长数据分布,并非出于低的位置就一定“不健康”。参考曲线的意义在于,如果孩子的身高和体重比同龄人轻/小很多,那么需要引起家长和医生的重视,需要认真找找原因。

2.孩子是不是缺乏生长激素?

如果生长激素刺激试验显示孩子的生长激素水平不足,那么可以和医生就“生长激素治疗”作进一步讨论了。值得注意的是,应接受生长激素水平检测的不仅仅是那些长得矮小的孩子。如果一个孩子的身高本来很正常,但突然在一段时间落后成最矮的20%的孩子,那也可能是生长激素水平不足的信号;但检测也有不准确的可能性。

3.家族身高史

主要是父母以及祖父母的身高。遗传是决定孩子身高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所以,除非非常明显地可以看出整个家族的身材都不算高,医生可能会建议孩子进行骨龄测试,即对骺板进行X 光检测。

骺板又名生长板,是一种由负责骨头增长的特殊细胞组成的软骨组织。通过X 光检测骺板的发育状况可以大致估测出孩子的成年身高。但与生长激素刺激测试一样,这项检测本身也不完美,有测不准的情况。由于检测可能不准(当然也可以试试再测一次),解读检测结果就显得更加重要了。解读医学报告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受主观因素影响。所以如果你拿到了检测结果,可以另外找一个专家,咨询一下第二意见。另外,骺板X 光检测只是另一种检测工具,只能辅助诊断,不是唯一的参考条件。

4.孩子的心理健康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临床儿科学教授艾米丽·沃尔沃德(Emily C.Walvoord)博士于2014 年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接受生长激素治疗的矮小孩子可能比身高相似且未接受治疗的同龄人更容易沮丧和退缩。研究人员认为,每日的激素注射、频繁的门诊治疗以及反复讨论身高问题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就是说,治疗有时候比不治疗更不健康。

不过,任何事情都是因人而异,当接收治疗的孩子身高逐渐回归主流身高,这个回归的过程对于一些孩子来说,可以增加自信心和自尊心。

5.生长激素治疗花费

生长激素治疗总的来说是一项昂贵的支出。目前,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患者的常用药物有粉针、水针和长效剂型。其中短效生长激素的具体治疗方案为:每周接受6~7 次生长激素替代治疗,或者按照每周每平方米体表面积12IU(4 毫克)的剂量进行静脉注射,直至骨骺线闭合。长效生长激素的推荐使用剂量为0.2 毫克/千克/次,每周皮下注射给药1次。从药品招标信息看,粉针每年的花费约1.9 万元,水针约4.2 万元,而长效剂型的开销在每年19.6万元左右。

使用生长激素一定会长个吗?

不是绝对的。很多人选择使用生长激素是因为它能够立竿见影地帮助孩子长得更快,使患者有望增加成年后的身高。然而数据显示,除严重生长激素缺乏症外,生长激素治疗的总体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研究发现,生长激素大概可以让成年身高增加2.5 厘米到7.6 厘米。这是一个平均值,是否能增加,能增加多少,还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父母的遗传基因。如果父母都比较矮小,孩子的基因决定了他个子矮小,加上本身也很健康,即使是用了生长激素也不会有格外明显的效果。

本质上看,生长激素是为了治疗缺乏生长激素导致的矮小症,而医生也会根据孩子各方面的因素去确定孩子需不需要打,并不是根据家长的意愿选择是否使用生长激素。而且生长激素对于骨骺线闭合的小朋友来说,也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如果孩子本身并没有矮小症还要随便打生长激素的话,势必会破坏他们体内本身的激素平衡。

使用生长激素有哪些副作用?

生长激素治疗的副作用发生概率较小,但并不代表不可能发生:

由于生长激素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胰岛素具有调节作用,因此接受生长激素治疗的儿童可能会存在(可逆的)高胰岛素血症。

生长激素容易导致水分滞留,所以接受治疗的儿童虽然很少得高血压,但其血压可能比以前高。由于大脑压力增加,孩子可能会头痛。

加速生长还可能导致股骨头骨骺滑脱,大腿骨上部移位。这可能会引起膝盖或髋部剧烈疼痛、跛脚,需要通过手术纠正。

生长激素可诱导胰岛素抵抗,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篇研究论文指出使用生长激素治疗可导致II型糖尿病患病率增加6 倍,且停止治疗后情况仍未好转。作者还强调应对接受治疗的儿童进行长期随访,尤其是II 型糖尿病患病风险较高的儿童。

2020 年12 月,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儿科》(JAMA Pediatrics)的一份来自瑞典的研究称,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进行重组生长激素治疗,并接受了最长25 年随访的3408 名患者,与未接受治疗但其他状况类似的50036 名患者相比,男性发生诸如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高出三分之二,女性则高出两倍。

在2020 年6 月,东京的研究也发现,生长激素会刺激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而这是造成大多数心血管事件的根本原因。

尚不清楚其他长期副作用会否在未来数年显现,但根据目前的证据,在不存在生长激素分泌不足的情况下使用生长激素可能会增加患癌症、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尽管总体风险仍然是很小的。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儿科》的一篇社论称,那些“间接证据表明的”生长激素治疗可能产生不良影响,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研究。

选择生长激素治疗还需充分了解其作用条件和个体的情况。比如对于胎龄小的个体而言,过快地赶超生长趋势可能会影响新陈代谢。

实际上,生长激素的使用是一个非常慎重的医学命题,即使患者符合使用标准,医生也需要考虑以上种种禁忌症等问题。患者一旦使用生长激素后需要定期到医院复诊,时时关注身体情况。

理性对待身高焦虑

从宏观的角度看,近些年来中国人的平均身高增长迅速。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一项覆盖全球的调查也显示,中国人变得越来越高了。在1985~2019 年这35 年间,中国男性平均身高增长将近9厘米,全世界增幅第一,中国女性的身高增幅排第三,净身高排名东亚第一。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少家长变得十分焦虑。一位临床医生透露,每天接触的病人中,前来咨询最多的不是真正的矮小症患者,而是身高介于平均值和第三百分位之间的偏低人群。对身高的焦虑恰恰来自他们。

高是否等同于优秀?这可能也是一种社会偏见。不论高或是矮,每个人都是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仅凭借身高去衡量一个人是否优秀有失偏颇。我们最终长多高,60%~70%是由基因决定的,而影响下一代身高的基因高达上百种,剩下的30%~40%是后天因素。就算是同一对父母的孩子,身高也会有差距比较大的情况。家长们应该让孩子沿着自己的轨迹健康成长。

除了用药,日常如何帮助孩子长高?

1.给孩子补充适当营养

全面均衡的营养是孩子成长的必需品,孩子平时的食物就可以提供几乎全部的营养和能量,所以不挑食是关键,没有必要去追求某一种昂贵或者稀缺的东西给孩子特地补充。

2.合理运动

运动后人体内的生长激素会自然增加,而且运动也会对骨骼的发育有促进作用。

3.睡眠充足

有研究发现,生长激素主要和睡眠时长、睡眠质量有关。只有孩子睡眠状态好,才能对孩子的身高和智力发育有正面影响。除此之外,睡眠对孩子的专注力、情绪管理能力等也会产生深远影响。

早在2019 年,新华社主办的《半月谈》就曾报道,记者蹲点发现一些医药代表整日“潜伏”于医院,穿着白大褂向家长推销生长激素。他们对家长说,孩子要想长到理想身高,就必须打生长激素。如果想要孩子稳步增高,至少要使用1 年以上。这些生长激素乱象屡禁不止,使得许多家长朋友们在这浑水中难以捕捉到真正有用的信息。

关于生长激素治疗手段,国内早就有相关使用指南,比如2013 年就曾推出《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儿科临床规范应用的建议》,2019 年国内还曾出版《身材矮小症儿童诊疗规范》。

不可否认,注射生长激素对某一类孩子、成人的作用十分明显。但是选择是否进行生长激素治疗,一定要十分谨慎,谨遵医嘱,不要盲目跟风。

猜你喜欢
生长激素儿童检测
“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检测题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德朗热综合征1例
矮小儿童可以打生长激素吗
矮小儿童可以打生长激素吗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重组人生长激素在烧伤治疗中的应用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