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屹民
坂本一成的建筑之所以会被贴上“晦涩”“难懂”之类的标签,显然是同他试图与极端相对化所保持的暧昧立场不无关系。极端的一方来自于概念的自律,它确立着建筑内在秩序的结构;而另一方则是源自于现实的他律,它赋予了建筑外在形式的修辞。结构主宰的建筑,将成为意志表现的载体。修辞充斥的建筑,会沦为手法堆砌的饰物。无论是秩序的结构还是形式的修辞,任何的极端化都有可能导致建筑陷于偏颇之中。并且,建筑师在概念与现实两者之间的立场,也是衡量其建筑观的一把标尺。
区别于老师篠原一男通过结构与修辞的“分割”来形成对立的“激突”,坂本一成通过结构与修辞的“纠葛”来形成连续的“暧昧”。锐利的边缘、强烈的对比、完形的几何……都被坂本一成从篠原一男的对立中,以“反聚焦”的方式蜕变成另一个充满着中性色彩的“连续”的世界。
即便是在其被认为最受篠原一男影响的处女作“散田之家”中,尽管烙着“白之家”四方平面及中心架构的印记,但是象征唤起的激扬、箱体与传统外壳的对比、结构与墙面的反差……“白之家”充斥的种种对立表象被布满着木纹肌理的均质所弱化。连同透着朦胧光线的窗扇,“散田之家”显露着一副不露声色的表情。
40年之后的改建,似乎给“散田之家”罩上了一份更加朦胧的色彩。这种朦胧升华的感觉或许来自于对边界的暧昧。或者说,40年前挣扎于“零度意义”(Zero Meaning)的结构暧昧,被扩散到更宽泛的边界之中了。主人家庭人口的变动而导致的扩建部分,显然打破了原先封闭的内外“箱体”,时过境迁的变化解构了“箱体”的边界,它将内与外的通道用一种并不清晰的方式接驳在一起。与此同时,另一处的边界来自于物质意义上的操作。包括中央“芯柱”在内的木质材料表面,都被刷上了一层透明的白漆,若隐若现的木质肌理,与白色的罩面形成了一种相互缠绕的纠结(Entangle)之余,却也模糊了不同物件之间的隔阂,整个空间都被透明的白色笼罩,空间的进退与层次在若有若无之间游移。
在第二作的“水无濑的町家”中,凸显的中心架构被淡化为一束横梁,中心性被坡顶的轴向所取代。平面的几何在与基地的对应中变为有机,内部箱体也回避着来自坡顶的秩序。但是嵌入的楼梯与走道轴向的回应,却在有意无意间缓和着“套匣”(Box in Box)之间的对立关系。
尽管,坂本一成试图通过被剥离意义后的“干空间”来呈现对于使用者而言的非支配性的存在,但对立产生的等级却似乎成为了逼近“零度意义”的障碍。于是在“代田的町家”中,并置的空间开始企图抹平“套匣”的等级性。自“水无濑的町家”开始出现的两坡顶,被冠以“家形”而粉墨登场。然而,正当其在被完美的正面性所强调的同时,轴向性却在进深方向上被“外室”切断。由此,等级性的消灭意味着空间独立性的提升。伴随着贯穿的视线,外部的街景被灌入。尽管有着传统町屋窄面宽与长进深的形制,但在“代田的町家”内部,却洋溢着令人意外的扁平感。
在“南湖的家”和“坂田山附的家”中,被轴向组织的内部空间与清晰的“家型”坡顶之间展露出些许契合的意图,并将这种“一体空间”与坡顶间的默契,在形式上获得了保证。与此同时,格构的墙面与阶梯的楼面却表现出另一种由界面连续所产生的,游离于轴向秩序之外的连续。
“今宿的家”的吊顶无疑在内部隔绝了来自上部坡顶对下部空间的控制。上部与下部、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对立,通过在建筑表皮上支撑着坡顶的结构柱以突兀地介入门窗开口部的形式,呈现出意欲缓和建筑内侧对立的意图。
相对而言,“祖师谷的家”显现出的异样缘于结构对象的置换。坡顶的片断化宣告了轴向秩序解体的开始。内部空间黑下、白上的水平色带取代坡顶,成为串联起内部空间各要素之间的作为结构的另一条纽带。
从“Project KO”开始,“自由架构与覆盖”彻底瓦解了坡顶的轴向秩序。曾经在“今宿的家”中摇曳于墙体与门窗洞之间的柱子,在这里已经全然挣脱了墙体而独立。不同于“散田之家”中心柱的象征性,“自由架构与覆盖”的柱网呈正交网格型排布,表达出一种均质化的意图。作为坂本一成作品序列中少见的未建项目,“Project KO”的抽象形式放大了从“家形(型)”到“自由架构与覆盖”之间坂本一成在思考层面的转变。随着坡顶被细分为多折边拱顶,规整柱网与上部自由的斜撑组合成为支撑结构,封闭的边界被从支撑结构中解放出的独立墙体定义为开放,并置的空间被柱网的均质导向连续的整体。显然,片断、开放、整体,这些从现实的对应而出现的要素由简入繁的转变,都在试图以“混沌”的“障眼法”,掩饰着存在于空间之中由柱网形成的正交秩序。“Project KO”与同一时期伊东丰雄的“Silver Hut”,显然在概念与形式的操作上有着惊人的类似。共通的片断、开放与非完形的形式语言,都指向了由“未完成”的“临时性”所引发的“自由”。在某种程度上,未完成的“Project KO”或许是对“未完成”概念的另一番诠释吧。
“House F”是“自由架构与覆盖”概念的空间形式。规整的工字钢柱网支起长短不一的斜撑,上面架着折边的拱曲屋面。内部的起居与外部的院落限定在这一架构之中,院落与内部空间交错的咬合并没有顺应柱网的控制。顺着架空的起居空间下侧,沿着内院迂回地进入住宅的流线,显然是刻意地建立起街道与住宅之间的连续。并且阶梯的楼板似乎是楼梯的延续,竭力地模糊着室内与外部之间的界线。起居空间的斜撑、屋顶、阶梯状的楼板以及夹在从支撑结构中解放出来的墙面与屋面间的,横向连续且时高时窄的条窗带,一切目之所及的空间要素都以貌似随意的布置,掩饰着对周边环境过滤视线后的精心摄入。尽管依然规整的四棵柱子矗立在起居空间之中,但网格的秩序却被消融在与环境的连续之中。
“House SA”取消了柱网建构的秩序,通过坡地条件及使用要求的结合,连续的阶梯状楼板形成的“螺旋”成为了展开空间构成的结构。在内部,几乎所有场所与要素都被吸附于大屋顶所形成的“一体空间”之中。然而,屋顶没有进一步强化“螺旋”的企图,而是对应大跨结构性能上的要求,采用了折板的形式。南向放置的光伏板、自街道斜坡延伸而来的内部台阶、置满饰物与器具的搁架以及满窗摄入的南向景色等,现实的生活场景逼退着空间自律的秩序。由此,自环境而来的形式投射在被卷入“螺旋”的同时,也在肢解着“螺旋”的控制。
位于繁华商业地区的商住混合建筑“QUICO神宫前”,尽管在功能上与“House SA”不同,但两者在本质上都采用了相同的“螺旋”概念与现实相互“纠葛”的方式。只不过受限于狭小的场地,“QUICO神宫前”中的“螺旋”被压缩为错层上叠的楼板与置于中部的楼梯相结合的构成。由日照控制线直接形态化的尖坡屋顶,界定了建筑的外壳。斜坡顶上挣扎着透出的窗口,刺破了光滑的白色表皮,展露出概念与现实间相互“纠葛”的表情。
在“Hut T”中,作为支撑结构的搁架沿着内部挑空的墙壁延伸至外侧悬挑的屋架。它依然以“螺旋”的曲折方式从竖向的支撑蔓延到横向的覆盖,从而得以将内部尺度不一的空间一直延续向外部的平台。透明、轻盈的物质形式,通过柔软的架构回应了环抱着场地的自然。
与之类似的是同样面对山林坡地的“Hut AO”中,坚守的“螺旋”以动线的方式展开,从地下室一直延伸至屋顶平台。局促的用地并没有限制内部空间在南北两侧导入最大化的外部环境,籍此使得“Hut AO”以不可思议的透明俘获了超越物理局限的开敞。
“水无濑的别栋”,是对将近40年前“水无濑的町家”的扩建。以老建筑朝向院子一侧的凸窗顶面高度为基准,沿着内院连续设置的雨棚,不仅柔化了别栋入口处地面与内院场地之间的间断,齐平的高度同时吸收了被抬高的榻榻米、走道、玄关这些空间与老建筑起居空间在不同尺度上的差异。新与旧,及以不同方式所展开的行为,在以内院为媒介的过渡之中被连续在一起。
作为独栋商品住宅区的“Com mon Cit y星田”、政府廉租公寓的“熊本市营讬麻住宅区”,以及商品公寓的“慕张海滨城Patios 4号街”,因各自的开发与使用主体等制度不同,从而导致了它们之间“作为财产的住宅”与“作为使用的住宅”的差别,并以空间组合层面上被固化的“类型”来作为差别化的各自标签。这些作为标签的“类型”,进而成为了制约空间的内在结构。具体而言,“Common City星田”的独家院栋、“熊本市营讬麻住宅区”的板式紧凑楼栋以及“慕张海滨城Patios 4号街”围合街坊式楼栋,都是由各自不同的“类型”所衍生的空间形态。集合住宅的所有制属性将“个体”(Private)与“公共”(Public)之间的关联,随着“共同”(Common)的置入而被撕裂,进而形成了游离于社会现实之外的“个体”孤岛,与“集合住宅”的聚居性形成了巨大讽刺的反差。因此,破除既有的这些“类型”,才有可能刺破“共同”的包围圈,来重新实现将“个体”与“公共”的接驳。于是,被外部视线穿越的私家院落,被道路贯通的板式公寓,被街巷渗入的街坊花园,这些直逼“个体”边界的“公共”介入,都成为了坂本一成试图挑战“类型”底线的尝试。
1 南湖的家轴测图
2 今宿的家轴测图
3 Hut T 轴测图
“小型集合单元与岛状规划”,是在上述这些尝试的基础上提出的概念。它通过大幅度压缩“共同”的疆域,来强化“公共”与“个体”的连续。“Egota House”与“慕尼黑工作联盟集合住宅项目”通过小体量单元的分置,彻底将街道导入住区中。在与城市的贴近中,不仅住栋内部随之呈现出与既往“类型”在空间格局上的变化,并且住栋的小型单元也通过形态上的相似性,形成了区别于周边环境的在住区尺度上的连续。空间、体量、环境在自小到大的不同尺度上,形成了住区与城市各自连续之间相“纠葛”的复杂缠绕。
“横琴科学城三期城市设计”秉承了“小型集合单元与岛状规划”理念,办公楼栋以展开最大的视线为根本目标,并由此将楼栋之间的城市空间得以激活。双重天际线的理念,不仅考虑了高层的城市效果,还充分尊重了城市公共空间应有的权利。
“东工大藏前会馆”尽管是由大学的校门、办公、会议、商业等公共用途形成的复合设施,但“小型集合单元与岛状规划”在这里仍然被证明是适用的。通过将小体量的分置来引入城市要素,“东工大藏前会馆”取得了与“Egota House”完全不同的空间感受。小型单元界面上完全由透明玻璃所形成的开放性,是造成这种不同的关键。面向车站的入口广场与引自住宅区的商业街,将“东工大藏前会馆”从底层到二层以不同的空间尺度立体地贯通起来。透明的界面将内外不同的空间与场所在视线上形成了交错的连续叠加,进而成功地模糊了物质上的形式边界。
“宇土市网津小学校”所面对的“类型”与周边环境都不同于以往,以班级为单元的学校类型是其基本的空间结构。空旷坦荡的乡野环境环绕着用地,由轻薄的弧形拱覆盖的教室单元在东西向的错动,不仅减弱了规整排布的网格关系,还由于顶部弧形拱的交错形成了高侧窗,从而使各个教室单元获得了双侧采光及通风的环境改善。随着弧形拱向上抬升的高敞,伴随掺合了光线与微风的场所感,在一侧出挑深远的屋檐摄进的自然之中被不自觉地唤起。毫无疑问,弧形拱在这里被赋予了确立与消解“类型”的双重性。
“佐贺县牙科医师会馆”由一个单层的报告厅和一栋五层的办公楼组成,横向的挑檐是这座建筑物外观上最为明显的形式要素。它们不仅将两栋单体整合在一起,水平向拉长的线条将建筑物的高度无限地压缩,楼层也因此变得模糊,并由此激活了与街道的连续性。
“东钱湖教育论坛大师创作室”面对被雷同规划的三个立方体,坂本一成通过置入公共性的使用来获得刺破通往个性表现的阻隔。三个不同的工作室在各自获得了使用的“类型”之后,公共与私密之间的“纠结”开始缠绕出一面面各不相同的表情。当坡道、楼梯、搁架、挑空……各种熟悉的空间语汇被编织在一起,随着室外时断时续映入的湖畔、绿景以及周围建筑的片影,这些空间变得熟悉而又陌生、亲近而又新鲜。同样,刺破建筑表皮的是那些闪烁着金属光泽的,些许带着“佐贺县牙科医师会馆”那令人印象深刻挑檐影子的铝制遮阳板。它们纤细得犹如纸片一般漂浮在建筑物的四周,忽然间让这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躯体失去了应有的重量感。在山坡最顶端的位置,这三栋建筑似乎多了几分不同于周边风景的灵动,同时建筑群落的中心性也被重塑起来。
4 散田的共同住宅轴测图
5 祖师谷的家轴测图
6 Egota House A 轴测图
“常州工学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尽管位于新校区的一隅,却是学校与城市之间关系最为密切的桥梁。因此,这座需要容纳外籍教师、留学生及社会访客等不同人员住宿与会议的设施被设定了双重的身份——作为学校的社会形象与作为社会的学校窗口。建筑物在总体布局中面向城市界面长向展开,展现了作为学校形象的开放表情。由此依据朝向、住宿人群的滞留要求,以及景观绿轴的尽端位置等,形成了竖向对比型的S状布局。为了与周边学校建筑取得呼应,住宿单元的阳台成为联系学校要素的重要形态。由此,双重身份的界定引导出建筑物的构成与修辞,并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化作为建筑形式的语言,既卸去了社会的“油腻”,又弥补了学校设施的简陋。在这里,没有手法化的忸怩与宣泄,却真切地平添了一份知性的气质。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文献库项目”的设计,可以视作为坂本将整体与局部的“纠结”来塑造空间的一种尝试。在被称为“书之谷”的7m大空间内,峡谷状层叠的书架将阅读场所区隔成一块块被书架围合在不同高度的场地,它们之间通过5%的缓坡相连接,形成了犹如街道一般整体的同时,峡谷般的眺望视线又能将这些独立的场所纳入整体的组合之中。
“阿那亚艺术中心项目”与其说是建筑,更不如说是一个“技术化的屋盖”所衍生的建筑装置。作为公共性极高的室内广场,为了对应各式各样庆典活动以及人群聚集的需求,凸起的屋架内集约了结构、照明设备等,在引入光线的同时,也通过高度的变化隐约地区分着下部的大空间。人工的、自然的、建筑的、装置的、外部的、内部的等各种要素,可以在这里自如地聚散。建筑如同是一处屋盖般的倒置舞台,随时准备承载来自人群的活力。
以一贯缜密的思考保持着与个人化形式之间的距离,煞费苦心的推敲却以宛若自然的形式表现。坂本一成始终以“刻意”相对化的立场,使得他的概念能够一直避免被形式所俘获,这或许是坂本一成思考中极为有限的“对立”吧。从“箱体”“家形(型)”“架构与覆盖”到“小型集合单元与岛状规划”“建筑(局部)与城市(整体)的连续”,从“形”到“型”的演进之中,不断抽象的概念收获了更加开放与多样的形式自由。伴随着空间结构中“形”的褪去,更加抽象的“型”释放出柔软与透明。而与此相对的是,来源于现实的尺度、场地、材质、结构、覆盖、社会、制度……,这些具象的建筑“原型”却又是不可或缺的,它们被坂本一成视作避免陷入另一种抽象极端的武器。
不可否认,坂本一成的建筑中始终充斥着由抽象与具象相叠加的两义性,它们是由概念与现实之间随时可能分崩离析的脆弱平衡与僵持所形成的紧张感所赋予的。如同走钢丝般的惊险与小心翼翼,在他看来是禁锢住突兀的手段。坂本一成的“连续性”,或许就是这样一幅风景——在紧张关系的空间之中去俘获身体的感知,在持续思考的反复之中去捕捉建筑的进行时。
7 东工大藏前会馆轴测图
8 宇土市网津小学校轴测图
9 佐贺县牙科医师会馆轴测图
图片来源
1-10Atelier and I 坂本一成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