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贵喜
摘 要:随着生产的发展,锅炉设备日益广泛地应用现代工业的各个部门,成为工业生产中厂房和生活用房采暖、热水供应的重要热工设备之一,是工业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锅炉运行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业中厂房供暖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锅炉一旦结垢对容易导致停炉影响锅炉供暖,严重则会引发锅炉爆管事故,对锅炉的安全运行和能源消耗产生很大的影响,通过对锅炉的水质管理、加药、排污等措施,降低锅炉水垢。
关键词:锅炉结垢;水质;硬度;药剂
引言:
锅炉结垢直接影响锅炉导热能力下降,破坏锅炉水循环、燃料浪费、受热面积损坏、甚至在锅炉的压力下,炉管会发生鼓包、爆管,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停炉后还会冻裂设备,增加检修量,只有降低减少锅炉结垢,才能保证锅炉的安全和经济运作。
1、锅炉结垢产生的危害
1.1、浪费燃料
锅炉结垢时使受热面积的导热性性变差,燃料燃烧所释放的热量不能及时传递到锅水中,大量的热量被烟气带走,造成排烟温度过高,排烟若损失增加锅炉热效率降低,为保持锅炉的压力,就必须多投加燃料,提高炉堂温度,每结垢1毫米,就会浪费6%锅炉煤。
1.2、受熱面积损坏、破坏水循环
结垢后的锅炉导热性很差,它的存在使受热面的传热情况恶化,以致锅炉炉堂温度升高,金属材料因过热而使机械强度降低,与此同时管内的水循环阻力增加,破坏了正常的锅炉水循环,导致受热面鼓泡或者出现裂缝,造成爆管事故,威胁锅炉的安全运行。
1.3、采暖设备冻裂
进入冬季后,尤其北方天气极度寒冷,最低温度可达到零下40摄氏度,因锅炉结垢停炉不能正常供热时,会造成设备和采暖设备及管道结冰冻裂。
1.4、增加检修工作量
结垢后管道鼓包或者爆管漏水,需进行重新维修,重新更换管道,增加了检修的工作量,同时还增加了检修费用,而且还大大降低了锅炉的使用寿命。
2、锅炉结垢的原因
2.1管理不到位,未对锅炉工及水质化验工进行要求及管控,对水质化验流程及操作未进行培训,造成水质化验工对其操作不熟悉,化验数据偏差较大。
2.2锅炉给水水质较差,硬度较高,导致炉内形成水渣,水渣慢慢以悬浮状态存在于炉内,形成水垢。
2.3锅炉的回水近似于蒸馏水,水硬度较低,未及时对锅炉回水全部回收,进入锅炉的回水量少,补加了大量的锅炉给水,且锅炉给水水质较差,硬度较高。
2.4预防措施比较单一,只靠锅炉给水水质来保证锅炉正常运行。
2.5未按规定时间进行排污,不能及时将水渣通过排污管排出炉外,当水渣在炉内聚集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形成不同厚度的水垢。
2.6对离子交换器的树脂进行及时检查更换,一直使用,一般不受污染情况下树脂可以使用1-2年,达到一定时间后未进行更换。
2、降低锅炉的措施
2.1、编写锅炉、水处理作业指导书,明确水处理及锅炉操作人员水质化验、回水管理、锅炉排污等岗位职责及控制要点,对水处理化验工进行培训,提升水处理的操作能力。
2.2、控制给水硬度,目前锅炉使用的原水是额尔齐斯河的水,原水硬度在5-8毫克当量/升,根据水质标准,锅炉软化水的硬度小于0.03毫克当量/升。调整离子交换器工作过程时间,将反洗调整为15分钟,吸盐时间调整为55分钟,补水时间调整为5分钟,正洗时间调整为35分钟,同时要求离子交换器工作时进水压力达到0.25Mpa,每个罐处理完后,立即补加盐量保证水与工业盐在水桶内长时间溶解,同时对水质处理完的水罐取样化验,给水硬度高于水质标准值的,应重新进行处理。对正在使用合格水罐水给入锅炉的,每2小时对所给水进行取样化验,给水硬度高于水质标准值的,应立即停止使用。
2.3、蒸汽经生产设备或者采暖设备进行热交换,冷凝后的返回锅炉锅炉的水就近似于蒸馏水,最多限度的将其回收利用,不仅提高锅炉给水的水质,而且还减少锅炉给水处理的工作量。
2.4、磷酸三钠可以使锅垢自然脱落,也可以减少锅垢的形成,氢氧化钠在锅炉水中可以消除给水中的碳酸盐硬度和镁硬度,防止锅炉酸性腐蚀,在给水水箱上面制作小圆桶,下部开一个小孔安装开关,接入给水水箱里面,每班根据锅水PH值,将适量的磷酸三钠和氢氧化钠加水搅拌均匀,倒入给水水箱上面制作小圆桶内,通过小圆桶下部安装开关进行控制加药量。
2.5每班按照规定时间进行排污,每班不少于2次排污,每次排污时间不应超过30-60s。
2.6离子交换器树脂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破碎损失,使其树脂罐树脂降低,要定期补充树脂保证树脂发挥离子交换能力。
结束语:
在工业生产工对工业锅炉的运行效果对于生产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在锅炉运行中,受到实际运行管理、水质、操作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锅炉结垢的现象,也是造成锅炉出现各种安全事故和运行事故的主要原因,结垢直接影响着锅炉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通过上述措施,锅炉的结垢厚度大大减少,停炉次数大大降低,从而保证了锅炉安全、平稳的运行,增加锅炉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姚继贤 水处理及水质分析 [1987]
[2]刘弘睿 工业锅炉技术标准应用大全[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鹿道志 工业锅炉司炉教程[m]航空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