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勋
泱泱中华,文化底子有多厚,万语千言说不透。比如古典小说,《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这四部名著摞起来,高不过盈尺,但如果打开扉页看进去,就会发现四部名著是四片大海,广无边际,深不见底,哪个专家学者都不好说他挖到了海里的所有宝藏。但换一个角度看,任何一个中国人,都可以从海里舀上一瓢,在太阳下把水蒸发掉,或许就能从一撮盐中品出中华文化的另一番滋味儿。
前些天看京剧《白帝城》,三国里的一个故事,猛可想到若评比四大名著金句传播度,谁能拔得头筹?恐怕非《三国演义》莫属。64万字的《三国演义》,金句洋洋洒洒,飘向中国每一个角落。家事国事天下事,大事小事你我事,几乎都可以以一句《三国演义》中名句概括之、形容之、润色之。
何为金句?除了有魅力、一句顶一万句之外,主要在于好使,好记好上口。好使才能传播广,才好活学活用。唐朝时候还没有《三国演义》,唐宣宗推崇白居易,诗曰: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行。夸张得很,但却给出了金句的标准,即包括儿童在内的各色人物嘴里都能说上两句的才是经典,是名句。
50多年前我上小学时,就从大人们老师们嘴里学到了好几个“三国金句”,比如“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们那个年级有五个班,高一个年级也是五个班,十个班男生中暗藏一个小江湖,每班都把能踢能打的封为“大将”“二将”。“将军们”的学习成绩都一般般,很少看课外书,但让人气不过的是其中的一半都是讲三国的段子手。吃过下午饭到晚自习这一个多小时里,校园里总能见到至少一个男生人堆,二三十个人聚拢一起听某个将军讲关公讲孔明,眉飞色舞,夹带动作,好像他们就是关公张飞的邻居。听过几次演讲,一众男生嘴里的三国金句自然又多了几条。
《三国演义》对于男人来说是英雄书。书中帅哥倜傥,将星如云,大多男人都会挑选三两个当做人生偶像。但是挑周瑜当偶像的少,盖因他身后留下“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金句。挑马谡的也不多,有关他的两个金句“大意失街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让男人们为他惋惜。女人虽然并不崇拜三国里的哪个将星,但对故事梗概和几个重要人物也并不陌生。我妈八十多岁的一天,冷不丁说了一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我一笑,说你也知道诸葛亮?妈说她小时候在湖南老家就看过三国戏,她说:“只要是个中国人,谁不知道诸葛亮?”
这就是了,各类戏曲里,大家可以发现三国戏比《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多得多,比如《击鼓骂曹》《蒋干盗书》《龙凤呈祥》——看过一出戏,戏里的金句就随观众传到四面八方。说到底,世人喜欢三国金句,盖因其朗朗上口,内容丰富,给人以启迪、警醒,或者娱人娱己,其乐无穷。感叹人生的,有“既生瑜,何生亮”“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有关处事谋略的,有“身在曹营心在汉”,有关英雄气概的最多,如“三英战吕布”“关公温酒斩华雄”等等。
反过来说,世人又从金句中学到了历史,学到处事尺度,有了一次读、再次读《三300出头了,哪本书比得了?是的,《水浒传》故事多,但被人传颂的金句太少。各位看官,你嘴里有多少《水浒传》的金句,恐怕想不起来太多吧。我脑海里的金句只有“上山须谨慎,三碗不过冈”“杀人者,景阳冈武松也”,而这两个所谓的金句,也并不不适合世俗的用途。
四大名著,四片大海,海面浪花飞溅,精彩纷呈,各领风骚,这里只选金句在民间影响力和传播力一个角度,所以有了《三国演义》独占鳌头的结论。然而四片大海海底又是相连的,海洋沿岸不仅仅只有中国,还有日本、朝鲜以及欧美诸国,各国被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曹操的雄谋大略倾倒,都想从《三国演义》里讨一杯羹。比如日本,曾经搞了个民众评选日本十大历史英雄人物活动,令人想不到的是曹操名列第四,诸葛亮名列第九,足见《三国演义》在日本人心里扎根之深。需要说明的是,另外八位当选者都是日本人,并没有比如拿破仑、凯撒等世界级英雄,也没有王熙凤、宋江、孙悟空等中国小说人物。
《三国演义》衍生的“华容道”,本是中国传统智力测验游戏,玩者拨动十个小木块,争取用最少的步骤让曹操逃出关公的包围圈。原本最精妙的解法要用88步,不料此游戏传到国外后引起关注,一个美国人用上了计算机,最终把解围步数减少到81步。曹操跑了,曹操笑了,“关云长义释曹孟德”这个三国金句,想必也经常在外国人嘴里出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