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博物馆分众化教育的实践探索
——以中国茶叶博物馆为例

2021-02-15 01:31
茶叶 2021年4期
关键词:茶艺茶文化杭州

方 颖

(中国茶叶博物馆,杭州 310013)

1 博物馆分众化教育的理念

博物馆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博物馆在新时代下扮演的角色,不再只是一个以收藏、保护、展示为主要功能的机构。对博物馆功能和作用的再思考成为重要议题。如何有效地开展多元的、不同阶层的文化教育与传播,是博物馆的使命和责任。

少年智则中国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博物馆的核心受众群体。2015年颁布的《博物馆条例》明确指出,博物馆应当根据自身特点、条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社会教育和社会服务活动。因此,教育是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更是博物馆社会服务的首要职责。但是目前国内博物馆教育长期以来存在一个共同问题, 即以基本陈列展览为核心,对不同的受教育群体尤其是青少年的分众教育差异化不够,往往采用统一的教育模式,没有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教育背景的青少年因材施教,难以满足来博物馆参观学习的受众多层次差异化的文化需求。因此,如何依托分众教育理念,实行差异化的教育模式成为博物馆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1970年,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创造了“分众”(demassification)这个词,此后立即获得了广泛关注。“分众化”是媒体用语,指受众从原来的大众转变为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群体[1]。传播中的分众是指“传播主体对不同对象用不同方法传递不同的内容”[2],其中分众对象“并不是同质的孤立个人的集合,而是具备了社会多样性的人群”[3]。

传播中的分众理论要坚持差异化原则,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要实行多样化的载体和手段,满足不同的需求。博物馆作为非学校教育环境下开展教育工作的代表性场所,与学校教育的最大区别是参观者能够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除了教育资源的不同,博物馆的教育方式、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都是与学校及媒体的说教式间接经验有所区别[4]。

目前,全国展示宣传茶文化的博物馆有200多家,茶文化博物馆宣传和教育茶文化是学校素质教育资源的有效补充,茶文化博物馆有较充分的茶文化教育资源。然而,目前大多数茶文化博物馆只是简单的陈列茶文化的展板及展品,没有营造出茶文化教育的环境和氛围,教育职能发挥不透彻,缺乏深层次的茶文化博物馆教育理念。近年来,作为专题性博物馆的中国茶叶博物馆面向自己的观众和群体,开展了一系列茶文化分众体验教育实践。

中国茶叶博物馆坐落于杭州西子湖畔,是我国茶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

在全国馆校合作兴起的大背景下,中国茶叶博物馆一直十分重视分众化教育的研究和推广工作。早在2008年,杭州市就率全国之先,制定出台《杭州市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行动计划》,建立了博物馆与教育部门的共建机制。“第二课堂”作为分众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成为全国文明办向全国推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杭州经验。从2014年起,浙江省文物局连续3年承担国家文物局“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试点”工作,探索博物馆分众教育的基本模式,推进馆校合作长效机制的建设,提升博物馆教育课程的研发能力和实施能力。中国茶叶博物馆是杭州市较早开展博物馆分众主题教育活动的博物馆之一。多年的实践运营,通过41所学校的长期合作,探索出新的教育资源载体和模式。我们从幼儿、青少年、特殊群体、志愿者等群体出发,根据不同的文化水平,设计了5项分众化教育项目,取得了满意效果。

2 茶艺分众化教育的设计

中国茶叶博物馆的茶艺分众化教育项目以优化教学质量为目标,融合体验教育理念,根据受众的不同年龄进行划分,制定不同形式的茶艺教学方案。针对来自不同地区、年龄、性别的茶艺学习者设置不同层次的学习课程和博物馆活动是博物馆开启新思考、探索新模式内涵的体现。目前,“中国茶人之家”评选活动、“茶都伢儿快乐学茶”夏令营活动、“中学生创意茶艺”教育课程、“牛牛习茶社”等均已成为中国茶叶博物馆分众化教育的重要品牌项目。

2.1 亲子体验式茶艺培训

亲子体验式茶艺培训主要针对6周岁以下的幼儿群体。幼儿群体更倾向于具体动手实践的体验活动,比如亲子采茶,认识茶叶的基本形态;亲子炒茶,了解绿茶制作的基本过程等。

未成年人跟父母一起参观博物馆,一同体验中华茶艺,不仅可以提高未成年人对茶文化的认知和了解,培养未成年人对茶艺的兴趣,还鼓励未成年人与家长们一起动手参与,感受茶文化的无穷乐趣。

2.2 半专业式茶文化教育

半专业式茶艺培训主要针对6周岁以上儿童群体的茶艺教学。目前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开展的主要有“茶都伢儿快乐学茶——少儿茶艺夏令营”及“牛牛习茶社”。

“茶都伢儿快乐学茶——少儿茶艺夏令营”主要内容涵盖了茶文化理论学习、六大茶类品鉴、不同茶器的茶艺操作课程等。少儿茶艺夏令营采用小班化教学,还配合《盛世清尚——宋代茶文化展》,精心设计了“穿越千年,做一回宋代小茶人”主题趣味活动,让小茶人们带着问题去参观学习和思考。

“牛牛习茶社”则是以年度规划课程体系的少儿茶艺教学。“牛牛习茶社”一年安排有八次少儿茶艺课程,上课时间选在24节气里分别和茶相配的时令节气,比如清明喝绿茶,小寒泡蜡梅花茶,让小朋友跟着时令认识最地道的中国茶。具体的课程有:茶艺礼仪实践、西湖龙井茶采摘、炒制及冲泡学习、红茶壶泡法、荷花茶制作、手制柑普茶、窨制蜡梅花茶、打抹茶等少儿茶艺课;还有像扎风筝、画扇面、泥塑纸模制作、做糖桂花、蜡染、画沙画等手工课程,另外还有茶树认养、爬树摘果等贴近大自然的教育体验活动,让茶文化教育与自然科学教育相结合。

2.3 专业式茶艺培训

专业式茶艺培训主要是针对有茶艺表演需求的青少年。针对青少年,目前的主要做法是帮助学校组建校园茶艺队及“中学生创意茶艺”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意茶艺课的教学内容有:“一片冰 心在玉壶”、“茶史溯源”、“茶叶加工与制作”、“茶与健康”、“饮茶的择水与择器”、“中国当代茶艺”、“中国茶艺与文学艺术”、“中学生创意茶艺”。该项目荣获了“全省十佳青少年教育课程优秀教学设计奖”。

2.4 特殊青少年茶文化教育

关心弱势群体,关爱特殊儿童。茶文化推广活动实施以来,针对孩子们的特殊情况,特别是对于留守儿童、流浪儿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失足青少年、边缘儿童等心理上缺乏关爱的未成年人。如何让特殊青少年从茶文化中感受到简单的快乐,我馆制定了“美味调制奶茶”和“拓印茶画”两大课程。操作简单、形式活泼,参与度高,得到了特殊青少年的热烈欢迎。此外,我馆与浙江省最早的一所智障儿童教育学校——杭州市健康实验学校达成馆校共建,并且先后多次走进天成教育集团下属的民工子弟小学开展茶文化活动。“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形式,让特殊青少年体验到丰富有趣的茶文化,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2.5 志愿者免费茶艺培训

开展了面向杭州市中小学青年志愿者的免费茶艺培训,每年暑假开办一期精品班。课程内容由理论课、实践操作课组成。志愿者茶艺培训班特别强化了实践操作的部分,通过绿茶茶艺及壶泡乌龙茶茶艺或盖碗泡花茶茶艺让青年志愿者们对科学饮茶、健康品茶有了较为全面的认知。青年志愿者免费茶艺培训教学十分接地气,不少志愿者更成为了学校茶艺第二课堂的骨干。

此外,“中国茶人之家”评选活动从最初杭州地区的选拔扩展到了如今的全国海选;比赛形式不断创新提升,从最初单纯茶艺的PK,发展到了现今茶席、茶艺、花道、香道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比拼。“中国茶人之家”中“家”的概念早已非传统意义上以亲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家”,而是以茶结缘、以茶会友、共叙茶情的茶友之“家”。“中国茶人之家”活动的进程中会有相应的茶艺培训,主要针对各年龄段青少年茶艺爱好组合的培训。

3 茶艺分众化教育的实践效果

中国茶叶博物馆的分众茶艺教育项目,在普及茶文化知识,展示传统茶文化魅力的同时,注重形式创新与内容创新,以不同受众自身体验与感受为中心。如牛牛习茶社将自然科学教育的理念融入到教学中去,寓教于乐,在大自然中释放孩子们的天性;青少年茶艺培训中配合开展形式多样的茶文化互动体验如品茗、斗茶、茶谜有奖竞猜等主题活动;志愿者茶艺培训中注重茶艺教学的内涵与外延,在教学中融入心理学的具身化体验;对于特殊青少年教育,为他们量身打造了一系列的动手活动如:茶画拓印、茶饮调制等,生动有趣,形式活泼,体现了人文关怀,深受特殊青少年的喜欢。总之,分众茶艺教育项目让青少年群体体验到亲和力强、细致周到的博物馆服务。同时,把茶作为一个媒介,在茶文化爱好者之间搭起了一个交流及相互转化的平台,将茶融入美好生活,让茶文化的种子在青少年的心中得以萌芽,让青少年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表1展示了中国茶叶博物馆分众化教育的效果。

表1 中国茶叶博物馆分众化课程建设一览表

中国茶叶博物馆的分众化茶艺教育项目自实施以来,共开展茶艺培训418期,直接培训人数158177 人次。与41所学校建立了馆校共建关系;帮助杭州安吉路实验学校、杭州西子湖小学、杭州大成实验学校、杭州金沙小学、杭州江南实验学校、杭州滨江第一小学、杭州崇文实验小学、杭州转塘小学、浙工大附属学校、杭州西湖教育集团、浙大附属高中、杭州西湖高中、杭州第七中学、杭州余杭太阳中学、杭州长河高级中学、杭州十四高级中学、杭州文海教育集团、杭州开元商贸职业高中、杭州三墩中学、杭州保俶塔实验学校等20余所中小学建立了校园茶艺队;每年设计开发2个新的教育项目。

茶博物馆需要让不同阶层和行业、不同教育背景的观众共同享受茶文化的教育资源,博物馆要迎接观众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多样性的挑战。设计茶博物馆的分众化教育,不再只是一句口号,一个概念,而是茶博物馆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从而打造更为丰富的教育项目和文化品牌。分众化教育的优势不同于传统的单一教育模式,针对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和不同接受能力,对其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弥补了传统博物馆单一教学中由于观众接受水平差异而造成的教学效果不理想,达到每位观众都能接收“因人施教”的基本目的。

经过调查比较,中国茶叶博物馆分众化茶艺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参与人数近乎直线上升。这说明博物馆的分众化教育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是博物馆教育的重要创新。

图1 2017年—2019年分众化茶艺培训人数变化

4 分众化教育的反思

中国茶叶博物馆的分众化教育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获得了一些经验,但是在回顾梳理中我们也注意到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以及可改进的空间。

1.完善分众化课程体系。目前中国茶叶博物馆只建设了分众化教育的局部课程,尚未做出分众化教育全面而系统的课程体系。短期的培训可以短时间内激发起青少年对茶文化的兴趣和热情,但是要让更多学生了解茶文化知识,弘扬茶道精神,需要一套完整的教学课程和长效机制,包括茶文化历史沿革,茶的分类加工,茶器具介绍,茶与健康,茶与艺术,现场讲解冲泡训练,茶艺解说操练,茶艺礼仪等方面培训,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形成多套完整的课程,由资深茶文化专家教授、茶艺师、讲解员按照分众化系统课程根据不同对象作具体指导,组织茶文化培训系统考核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和内容,使分众化教育更加行之有效。

2.教材建设。任何门类的教育都需要一整套完善的教材体系,分众教育同样需要配套的教材体系。现阶段中国茶叶博物馆与浙大附中合作开发推荐的中学生教材《中学生创意茶艺》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应该设置不同的系列教材,做到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这对博物馆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3.回归生活。博物馆教育最终是要回归生活,不仅要让学生把学校教育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也要让学生把博物馆中学到的知识也运用到生活中,学会茶艺冲泡、客来敬茶,学会用茶知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等。中国茶叶博物馆的茶课程如何回归生活,还需要不断开拓、创新、丰富传播媒介,除了现阶段热门的抖音公众号、微信公众号、微博、朋友圈等形式,还要与时俱进,利用更多的媒介去传播分众教育课程。

总之,如何实现博物馆分众化教育发展是博物馆教育工作人员亟待努力的方向[5-8]。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今天,中国茶叶博物馆将继续利用多年来教育科研成果,在整合本馆丰富、多元的教育实践资源基础上,进一步与国内外同行探讨交流、开拓思路、探索创新,充分利用我馆茶文化主题“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优势,拓展分众化教育实践范围,实现博物馆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猜你喜欢
茶艺茶文化杭州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校园茶艺飘香
试析茶艺表演中舞蹈元素的文化表达
办好茶艺技能大赛推动茶艺教学发展
杭州院子
杭州旧影
从德昂族茶文化的现状看少小民族茶文化的发展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