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经圣勇(江苏省句容市郭庄畜牧兽医站)
羊痘是由豆病毒科羊痘病毒属的羊痘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的易感动物以绵羊、山羊常见。病毒形态呈砖形或卵圆形,有囊膜,大小为170~250×300~325纳米。羊痘具有人畜共患的特性,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染给人,一般牧羊人的感染率相对较高。羊痘的发生具有季节性,以冬末、春初发生率较高,且具有继发性,死亡率为5%~50%。患病羊感染一段时间后虽然可产生终身免疫力,但恢复健康后的羊在体质较弱的情况下,易发生继发性感染,即便不发生继发性感染,羊痘治疗不及时也会对阻碍羊的健康生长,造成生长停止或诱发死亡。母羊感染易引发流产。研究羊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和预防继发性感染有着重要的意义。
羊痘根据易感动物分为绵羊痘和山羊痘。一般而言,绵羊痘与山羊痘之间互相传染的概率较低,即绵羊痘感染绵羊,山羊痘感染山羊。羊痘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接触传播。患病羊水疱破裂后水疱液接触到健康羊的受损皮肤进入机体,或水疱液、结痂块与空气粉尘、饲料混合后通过呼吸道侵入机体,均可导致感染。人接触携带病毒的饲养工具、病羊皮毛、污染的饲料等,若在其皮肤破损或呼吸道黏膜受损的情况下,可通过接触或吸入病毒发生感染。从各地流行情况来看,该病存在流行区域的差异性,一般发病区发病率为70%~90%,死亡率为5%~10%,集中流行区高于90%,接近100%,死亡率为10%~50%。
羊感染羊痘病毒后表现出丘疹、水疱、脓包、结痂等基本的皮肤及黏膜病变规律。这种病变会导致皮肤损伤、呼吸道黏膜损伤、胃内部损伤、器官及咽部黏膜损伤等。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这种损害机体组织的范围会扩大,对机体免疫系统造成破坏,进而诱发一些躯干症状的病变。羊痘在形成脓包后易发生破溃,而破溃后的组织伤口出现结痂、再破溃的现象,反复发生感染。咽喉部、器官、肝、肺、胃黏膜等部位的疱疹不断发生溃破感染时,也可诱发败血症。由此可见,羊痘的死亡与痘疹出血性溃破及反复感染有着紧密的关系。反复结痂的痘疹后期呈现黑色痘形态,可引发化脓或疽,甚至诱发深层溃疡,形成恶性感染。此时,羊机体内的阴阳之气完全被打破,阴阳、正邪不调,导致体温升高、呼吸加快、免疫力迅速降低,难免会诱发肺炎、肠炎等疾病,加速病羊的死亡。
羊痘虽有绵羊痘和山羊痘之分,但二者的临床症状相似。羊痘一般潜伏期为6~8天。患病羊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呼吸急促、食欲不振、眼睑肿胀、结膜充血、闭塞、心跳加快、流浆液性鼻、眼部分泌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此外,乳房、四肢及尾部内侧、外阴部、包皮上部、唇部、壁部、眼睑、脸颊等位置均出现红色丘疹、水疱,水疱内有液体,或呈现结痂状。水疱周围少毛或无毛,无毛部位有红色圆形斑点。部分红色斑点可发展至黄豆或蚕豆大小,触感较硬,按压时会出现褪色情况。病死羊身体呈现极度消瘦形态。剖检病死羊,可见眼部、舌面、齿龈等部位黏膜处有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丘状隆起,为单个或融合形态。肺部则见明显的炎症区域,有出血、水肿症状,表面分布有灰白色较硬结节,大小如豌豆或纽扣。伴随气管、支气管血样泡沫液体,整体表现出肺部组织弹性较差。肝部呈现乳白色痘疹,有脂肪肝性病变。
羊痘临床诊断应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等,做出综合性诊断。通过与养殖户交流,了解羊的发病情况。临床观察精神状态、采食量、体温、呼吸、脉搏、眼睛、口鼻特征,以及是否有少毛或无毛现象。对病死羊剖检,观察尸体、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胸腔、心脏、肝肾等部位。呼吸系统主要侧鼻重咽、气管、支气管、肺部的症状。消化系统侧重口腔、食管、胃部、肠道的情况。根据病羊的临床症状和剖检情况,初步作出判断。有条件的可通过对病灶位置采集样本,进行实验室确诊。
1.辨证治疗及中草药用药。根据羊痘形成的胃肠道、部分脏器、气管、咽喉黏膜及皮肤的病理变化,采用辨证用药的治疗方法。羊痘病症是典型湿热毒气引发的机体正邪、阴阳失衡的症状,中医可采取清热解毒、解表化湿、扶正祛邪的治疗方法。
一是内服法。方法一:在羊痘发病初期,水疱或疱疹未发生破溃的情况下,用元参15克、桔梗10克、荆芥10克、防风8克、山栀子12克、牛蒡子12克、西河柳8克、黄芩10克、甘草6克、蝉蜕8克、金银花15克、连翘12克、霜桑叶8克,煎汤灌服,每日两次,连续给药5~7天。方法二:葛根15克、紫草15克、苍术15克、黄柏各15克、黄连9克、黄芩9克、银花9克、连翘9克、当归9克、川芎9克、甘草9克、升麻12克、桔梗9克、山豆根12克,捣碎后加水煎熬约10分钟,再加入绿豆10克、白糖30克,继续煎熬30~40分钟。将煎好的汤药灌服给患病羊,每日一次,连续给药3~5天。方法三:在患病羊皮肤水疱已发生溃破、流脓的情况时,以蒲公英20克、连翘15克、黄柏6克、黄芪9克,煎汤后灌服,每日3次,连续给药3~5天;在溃破部位已结痂;产生痂皮时,可改用沙参6克、寸冬6克、桑叶3克、扁豆6克、花粉3克、玉竹6克、甘草3克,煎汤灌服,每日两次,连续给药5~7天。方法四:当患处未发生溃破时,使用葛根9克、金银花9克、连翘9克、大青叶9克、桔梗6克、浙贝母6克、紫草6克、升麻3克、生甘草3克,煎汤后灌服,每日两次,连续给药3~5天;发生患处溃破流痘液或流脓水时,改用黄柏45克、黄连3克、连翘12克、黄芪6克、栀子6克,煎汤灌服,每日两次,连续给药4~5天。
二是外用法。在患处发生反复感染时,可用艾叶30克、防风30克、连翘30克、金银花30克、贯众30克,煎水晾温后清洗患处,每日3~4次,连续用药直至患处结痂开始剥落;当患处有水疱时,可先用无菌针头挑破水疱挤出脓水,清理患处后再用药水反复清洗,直到患处结痂、完全剥离,恢复至相对自然的状态。
2.疫苗预防。在疫区,应及时采取免疫接种的预防措施,用羊痘鸡胚弱化活疫苗0.5毫升/只,在羊尾根部皮下注射。免疫生效时间为4~6天,免疫有效期为1年。
3.西药用药。方法一:采用0.1%高锰酸钾溶液+3%来苏儿溶液清洗病羊患处,自然晾干后在患处涂抹碘酊或紫药水、硼酸软膏、硫磺软膏、四环素软膏、红霉素软膏、碘甘油等药物。同时,按照每次80万~160万国际单位给患病羊肌内注射青霉素,每日两次,连续用药5天;或用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10~20毫升肌内注射,每日两次,连续用药5天。方法二:皮下注射免疫血清,每日10~25毫升,隔日再注射一次,共注射两次。同时,用蘑菇和白糖按照10∶1的比例,加约15~20倍水煎汤后为病羊灌服,如蘑菇30克、白糖3克、水500克,此用量大约可供20~30只羊用量,灌服蘑菇水后再灌饮清水,连续给药5天。
4.其他治疗配合措施。羊痘的治疗,应配合科学的免疫预防和卫生及饲养管理,严格执行隔离、消毒与检疫工作,规范尸体的无害化处理等措施。在治疗的同时,还应控制好传染源、传播途径,将健康羊与患病羊分离饲养管理。引种羊的隔离时间应不少于1个月。一旦发现患病羊,羊舍内的垫草、用具及其他可能损伤羊皮肤或造成传染的工具,应全部更换,并对羊舍内外彻底消毒,加强寄生虫、有害病原菌的监测,预防羊痘传播及其他病原菌感染,以免加剧患病羊机体组织器官的破坏。
综上所述,患病羊的死亡是水疱疹继发性感染导致皮肤组织、黏膜及脏腑器官损伤及反复继发性感染所致。继发性感染会导致羊免疫力降低,自身难以抵抗其他病原菌的侵入。由于机体损伤严重,可能会伴随白血症、多系统炎症等问题,导致机体失衡,身体越来越消瘦,最终诱发全身性病变。中西医结合的关键在于控制羊痘病毒繁殖后对机体的损伤,通过采取对症疗法对羊机体进行干预,标本同时施治,一边免疫接种羊痘疫苗,控制羊痘病毒的感染,以红霉素软膏等药物控制皮肤感染,一边通过中药调理,改善体内黏膜炎症和热毒,解表祛邪、内外兼治。在控制水疱疹继发性感染之后,再对病羊虚弱、食欲不振、血气不足等症状进行对症用药,调理机体阴阳正邪之气,使机体恢复平衡状态,从而预防继发性感染的同时促进病羊痊愈,并改善羊的机体免疫力,提高自身对疾病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