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因材施教初中化学“分层走班”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1-02-13 13:47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分层走班晚自习分组

刘 萍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江海中学 226200)

一、实行“班内留学制”,大胆尝试,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小组,让学习更有针对性

常规的教学模式,主张面向全体学生,教师的教学内容往往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只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几年毕业班教学积累的经验,加上多年的跟踪调研,笔者发现,毕业班的孩子其实对于化学学习还是有很高的渴求欲的.毕竟一年的知识相比其他学科并不算多,有些孩子并不想从一开始就放弃.但是知识总是由易到难的,渐渐地,会有部分学生就跟不上课堂进度了,有的可能就选择了放弃.于是,笔者开始在班中设定不同学习小组,根据教学能力设定学习目标,实行“班内留学制”,学生根据自己能力程度选择学习小组.这种学习方式学生觉得很新鲜.

例如,小崔同学在开始学习化学时,兴趣浓厚,化学成绩在班中名列前茅.在选择学习小组时,他给自己选择了难度较高的A组,他觉得自己的能力在这个组内绰绰有余.但是该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总是不能按要求完成任务,成绩慢慢就下滑下来.于是,小崔自动选择调配到了B组,按照老师的要求积极做有针对性地习题,成绩很快有了起色.小崔觉得自主选择学习小组让他更加乐于学习化学,当出现问题时,老师帮助他分析问题,调换学习小组,是给他学习上最大的帮助.

再例如,在进行教学课程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教师首先向学生们展示了镁、锌、铁、铜四种金属与稀盐酸的反应,并让学生在展示平台下观看现象,比较有无气泡和气泡产生的速度的快慢,从而比较出四种金属的化学活动性的强弱.而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开展不同程度的探究目的与内容,在这里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分组实验,这四种金属与稀硫酸的反应笔者则要求学生自己来动手完成.分组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中分小组做简单的演示实验或者进实验室做关于学习过的化学知识的展示或再现,是培养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对于基础性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完成演示的同时思考与比较不同金属的性质,而对于基础较为差一点的学生则更多的任务是让他们观察实验的现象,并记录下来,这样的实验课程既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展开了因材施教,是他们每个人都有了收获.

二、根据课型适时调整分组,注重实验课程的重要性

分组不是目的,分组仅仅是形式,形式是为目的服务的.分还是不分,分的方式方法不是灵机一动心血来潮并非每一节课都适合将学生进行分组,无目的分组的效果未必如预期那么好.比如有些新授课便不适宜分组,学生跟着老师记笔记一般是可以做到的,分组教学时有时还会出现纪律问题;而分组教学更适用于复习课和习题课,教师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环节和内容,让学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达到课堂要求,获得成就感,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吸引不同层级的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的聪明的学生往往会对发生的现象产生更多的思考,而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也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实验过程上,适时的调整分组,有助于学生的全面提升.

决定将学生按照学习成绩进行分层,将基础比较差的学生都放在前面,成绩较好的安排在后面,这样在课上有条件更多的关注暂时较差的学生,让他们在课上完成必须掌握力所能及的基础知识的落实,重点给他们讲解基础题;在为基础薄弱生讲解时,给较好的学生布置稍难的题,不会使他们有“不解渴”的感觉,他们也能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知识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他们彼此间竞争,为班级创造良性竞争的环境以及“人人求上进”的学习氛围.之后再由教师帮助答疑解惑,得到能力提升.笔者设计了一个趣味实验:用玻璃棒蘸氢氧化钠溶液,在白纸上写下“化学”二字,然后喷上无色酚酞,“化学”二字会变红,再喷上稀盐酸,又会变得无色.这个实验让所有的学生感觉很神奇,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就对化学产生了兴趣.而将学生置身一个情境之中,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如在学习“分子和原子”这一课时,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实验情境:笔者在教室的前排喷空气清新剂,让后面几排的基础较好的学生来回答,他们闻到了什么?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我在前面喷,后面的学生也能闻到空气清新剂的气味?”这就诱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不同的指导方式,有助于因材施教理念的贯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尝试年级大分层建班授课模式

九年级新开的化学学科,是启蒙课,知识的广度和难度都不是很大,可以将每班的分层教学向全年级逐步的推行.笔者组里的全体教师,都把晚自习安排到同一天,每次晚自习四个班的学生按照学习水平的高低优劣分到四个不同的班级里,教师则依照学生接受能力差异,准备不同内容与不同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辅导.分层后将各班的优秀生集中在一起,打消了他们课上“不解渴”的感觉,使好学生不再自我们膨胀,每节晚自习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辅导,布置些稍难的题给这些学生,扩宽学优生的学习面.在这一层次的学生间会自动形成一种良性竞争,会在自己心里暗暗地拿其他班的某个优秀生作榜样,作标杆,比如在结课考前的分层,对于九年级化学,是习题量最大且难度最大的阶段,这层次的学生们上晚自习可谓拿出十二分的力量,大家比着正确率,比着做篇子的张数.经常可以听到下课后,学生们在楼道议论,某位同学已经做到哪里,自己速度慢下来是因为哪部分做的比较慢.这样学生会在横向比较中发现自己的问题.这样一节晚自习,不可不算高效,学生们高手过招,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自己思考改正,收获比不分层上晚自习要多.但优等生并不是一直优秀着,在分层测试中,优等生基础也会出现问题,笔者会及时发现问题,单独找其订正,并且速度越快越好,以帮助他稳固优等生的位置.

酸和碱计算题一直都是学生比较头疼的地方,一是技术因素:数学基础不好,算不准,因畏难而不愿意算;二是原理问题:原理不明,方法不对,屡算屡错,失去信心.针对学生的这两大因素,经过与同组教师的沟通,反复交流研究,最终确定根据学生层次不同,分层次落实内容.首先反复落实酸碱反应的有关原理,相关数量关系的基础知识.要做到人人能讲清楚来龙去脉,不急于去计算数据.稍差的学生只掌握到找相关量,列出比例式并求解;中等学生掌握到能够列出所得溶液的溶质和溶液质量;更好的学生则要力争整题顺利求解且结果正确,并能解决更难一些的题目.几经磨合切磋演练实战,分析观察以及课下与学生的交流,发现不同层次的学生收获颇多且各有不同,比如,如何找“纯净物质量”,绝大部分学生都告诉我们:老师我们听懂了,终于听懂了!这种获得与成就感,来自学习上的幸福感,满满地洋溢在他们的脸上.

把相对较优秀的学生集中在一起,让他们更有危机意识,听课效果会更好.较差的班级里反复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目标是提高年级的整体水平.为了年级里所有的学生共同发展,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可,教师间同心协力,劲往一处使.在此基础上本着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一个也不能少”的思想,尝试将各班中基础最差的学生集中起来,为他们开小灶,精心搭配“膳食”,每节课由老师进行专项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水平,提升他们的化学学科成绩.

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好好反思自己,真正的做到与时俱进,让自己的课堂生动起来,应该多动脑筋,让化学的课堂充满着魅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战胜自己、超越自己.真正的教育是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真正有效的教育是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的教育.让每一位教师都做智慧型的教师,帮助每一名学生扬起希望的风帆,助他们成功!

猜你喜欢
分层走班晚自习分组
脸上有光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祸从口出
分组
在家晚自习vs在校晚自习
高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浅谈分层走班对英语教师的新要求
太平路中学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探索
高中必修课分层走班制背景下物理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