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书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思考

2021-02-13 12:51叶尔克西叶尔肯别克王孝如马立新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家书纲要

叶尔克西·叶尔肯别克,王孝如,马立新

(伊犁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伊宁 835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铸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1]革命文化凝结着众多革命前辈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的艰辛历程。红色家书是革命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能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料。将红色家书融入“纲要”课教学,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能够赢得民心的历史原因,促使大学生更直观地领略到革命先辈们为追求真理而勇敢抗争的崇高精神,推动大学生传承革命文化和红色基因,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因此,有必要将红色家书融入“纲要”课教学之中,激发大学生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造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红色家书的基本内涵

“家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文学、史学、美学、书法、礼仪等元素于一体,承载着十分厚重的历史和文化信息。”[2]红色家书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精神遗产和思想财富。红色家书映射出革命、建设、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各界先进人士的执着信念、坚强意志以及对国家的情怀。它不只是中华民族的传家宝,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历史见证。

红色家书不仅传递了革命先辈对亲朋好友的牵挂与思念,还表达了革命先辈顽强不屈、勇于斗争、敢于胜利、为美好未来而奋斗终生的国家情怀与社会主义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3]红色家书见证了革命、建设、改革时期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最艰难的时刻抛头颅洒热血去追求和捍卫真理的初心和使命,也真实地记录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追求幸福而勇敢抗争的奋斗历史。因此,透过红色家书所反映的先辈们真实的内心世界,大学生可以更真切地体悟到:革命先辈也是跟我们一样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普通人;不同的是,他们为了拯救中国、建设中国、发展中国而前赴后继、抛洒热血。因此,红色家书有助于大学生汲取精神营养、凝聚正能量,引导大学生走出小天地、走向大格局,帮助他们认清肩负的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二、红色家书融入“纲要”课教学的价值

将红色家书融入“纲要”课教学,可为摈弃历史虚无主义影响提供有益借鉴,为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鲜活材料,为提升教学实效性提供有力支撑。

(一)为摈弃历史虚无主义影响提供有益借鉴

历史虚无主义是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之一。它以“重新评价历史”为名, “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4]。比如,“把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视为误入歧途;在所谓‘告别革命’的基础上否定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割裂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5]。这样的错误思潮不仅给社会带来无法挽回的消极影响,也阻碍了大学生对历史的全面认识和正确理解,同时对实现“纲要”课的教学目标来说也是极其不利的。

红色家书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锐利武器。红色家书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育人资源。红色家书所反映的红色革命事迹与故事,不仅能促动大学生深刻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也能促使红色基因、革命精神深入青年大学生内心,激发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崇高敬意,提升其对革命先辈们真实经历的认同感。比如,在讲授《纲要》教材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时,对于有些学者提出的“近代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阻碍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观点,可引用1926年沈志昂给妻子写的家书片段来揭露帝国主义侵略者与中国封建统治者的勾结给近代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现在的中国,是受国际帝国主义者蹂躏了如此地步,军阀之压迫人民,学阀之压迫学生,资本家压迫无产阶级,旧礼教压迫男女青年,旧家庭陷害子女,种种地目不忍睹的惨状,使我时时心惊肉跳。”[6]红色家书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去领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都是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目标而奋斗。革命亲历者和见证者的家书,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党情和国情,强化自身的使命担当,增强其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的自信心。

(二)为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鲜活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心有所信,方能行远。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更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7]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促使大学生奋发前进的动力,也应是大学生行为方向始终不变的主线。“纲要”课作为高校四大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它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8]“纲要”课是一门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本质的课程。红色家书蕴含着无数革命先辈英勇奋斗的爱国情怀、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它是无数革命先辈们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因此,将其融入“纲要”课教学,可以促使大学生深入了解先辈们的英雄事迹,促使他们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那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深刻感受革命先辈们为救国家于危亡、救人民于水火而投身革命的高尚品质,进而铭记那段艰苦的革命历史,加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坚定其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比如,在讲授“七七事变”时,可融入1937年韩雅兰给父母写的家书片段。“儿已受够了痛苦,儿不能这样消沉下去,自己毁灭自己。儿应走的道路,光明的有真理的道路,儿要改造不合理的社会而奋斗……请大人想想,张乃器、沈钧儒他们都是起来挽救国家,儿受家庭社会的养育一场,怎能坐视不顾?……想大人看现在全国人民抗日的热情,也许不再生儿之气。儿现在所走的爱国之路,想必能得到社会人士的谅解的。”[9]46借上述家书讲授“七七事变”后中国军民顽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英雄事迹,以及当时的中国社会像韩雅兰一样的无数革命青年为追求理想无所畏惧的心路历程,从而促使大学生明确自身肩负的历史任务,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并以此来绽放自己独特的人生。

(三)为提升教学实效性提供有力支撑

“纲要”课是通过历史事实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主要“围绕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性这个主题,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四个选择’;深刻理解中国近现代的国情和国史这一历史之因和‘四个选择’这一历史之果之间的必然联系”[10]。“纲要”课以历史叙事方式来阐述理论,具有理论性较强、知识量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形象、直观、生动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来阐明历史逻辑。这就要求教师要提升“纲要”课教学实效性,将历史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营造支持和接纳的课堂气氛,才能确保“纲要”课成为有趣又有用的课。红色家书作为“纲要”课的教学资源,具有形象生动、教育形式丰富、与时俱进等多种优势,不仅能增强“纲要”课教学的创新活力,也能凸显该课程的教学重点。因此,“纲要”课教师在梳理“一个主题、两个了解、四个选择”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红色家书资源,将其融入“纲要”课教学,以革命先辈书信来启迪现实,扩展大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得到诸多启发;强化大学生记忆中模糊的历史事件,让历史人物变得更加清晰,从而避免教学内容抽象、死板、空洞,增强其说服力和感染力;推动学生感受历史意境,领会历史真谛,增强教学实效性。

三、红色家书融入“纲要”课教学的路径

将红色家书有效融入“纲要”课教学,需要依托红色家书完善讲课内容,运用红色家书拓展实践活动,借助网络新媒体扩大红色家书的影响力。充分挖掘红色家书中的思政育人资源,才能让“纲要”课教学取得实质性成效。

(一)依托红色家书丰富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与主导性作用。“纲要”课是以历史叙事方式针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之一,其教学目标是引导大学生了解和认识“四史”、人民的“四大选择”,增强“四个自信”,从而进一步增强理想信念和强化使命担当。要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纲要”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史论结合,注重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唯有如此,才能避免知识讲授简单枯燥。红色家书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革命精神,能够为大学生全面地认识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提供丰富史料和全新视角。“纲要”课教师要充分利用红色家书的教学资源,将其融入教学过程。

一是将红色家书片段作为史料佐证教材观点,提升“纲要”课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讲授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推动国共合作,主张建立、坚持和发展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可融入1937年钟士灯给父母写的家书片段。“大家都是为着抗日的,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庭,为着自己的未来做事。不过,现在说起到达北方,实行国共合作、释放一切政治犯,联合了许多抗日友军……”[11]这封家书可以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形成,认识到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坚持以民族大义为重,呼吁全国同胞、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的抗战精神,领悟中国共产党对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做的努力和所处的主导性地位。同时,引导学生“明确历史与人民的‘四个选择’,学会探究历史知识的方式,增强认识和分析历史的能力”[12],从而促进大学生对“纲要”课教学内容和学习要求的全面把握。

二是将红色家书与教材当中的历史事件相结合,提升“纲要”课教学的针对性。例如,在讲授“大革命的准备与进行”时,可融入1927年袁国平给母亲写的家书片段。“斯时,余在第十一军政治部服务,也奉命出发鄂西,抗御强寇,此行也愿意拼热血头颅,战死沙场以搏一快,他日儿若成仁取义,以此照死别之纪念……”[13]从这封家书中可以看出,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帝国主义虎视鹰瞵,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的生活饱受屈辱。在这样的山河破碎、国力孱弱的情势下,像袁国平一样无数的共产党人拥有甘为革命拼热血头颅的豪情壮志、为革命事业甘愿慷慨赴死的大无畏精神。在讲“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时,可融入1979年汤钦训给弟弟汤文藻写的家书片段:“只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扎扎实实,我们的事业是很有信心,很有希望的。”[9]305以此给学生讲清楚: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改革开放不仅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更是发展和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经之路。通过红色家书深化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引导学生肩负起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伟大使命。总之,将这些带有历史温度的红色家书适时融入“纲要”课教学,既可以凸显它在“纲要”课教学中的激励作用,又能更好地提升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针对性。

(二)运用红色家书拓展实践活动

实践教学是“纲要”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文件指出:“本科思政课总学分为16,专科总学分为8,要严格落实学时、学分,从本科思政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政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14]“纲要”课教师可以将红色家书融入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小组讨论、朗诵表演等课堂内外的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认识历史必然性,认识“四个选择”,深化对革命精神的认识,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一是开展课堂内实践活动。首先,“纲要”课教师除了讲授理论知识之外,还要提前给学生布置阅读红色家书的作业,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学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网络等查阅相关资料,再在课堂上预留出4—6分钟时间让学生展示。这不仅能直接地震撼他们的灵魂,还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纲要”课学习效果自然也能得到提高。其次,利用特殊的纪念日,将红色家书融入实践教学活动中。如借助建党纪念日、国家公祭日、抗战胜利纪念日、“9·18”事变纪念日、五四运动纪念日等重要纪念日,开展有关红色家书的朗诵、演讲、书法比赛等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提升红色家书的传播效率,而且可以提升青年学生对红色家书资源的获得效率,从而增强教学的实效性。”[15]

二是开展课堂外实践活动。将红色家书有效地融入“纲要”课实践教学,需要给学生提供“实践体验和行为体验”教育。所谓的“实践体验”教育是通过设计一种以红色家书为主题的革命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某种氛围下有亲临其境的感受,心灵受到震撼,从而增加学生对历史的鲜活认知,实现自我教育。“行为体验”教育主要是在“纲要”课教师的指导下,以红色家书相关内容为题材,开展拍摄微视频、编排音乐舞蹈、品读红色家书、研习书法等活动,并选取优秀作品在课堂上分享和讨论,以此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悟家书作者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品质,接受红色教育和革命文化熏陶。

(三)借助网络新媒体提升红色家书的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责任感和吸引力。”[16]这对“纲要”课线上教学水平、创新教育载体和高质量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纲要”课教师借助互联网新媒体,将红色家书融入“纲要”课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要将红色家书融入新媒体。当今时代互联网新媒体不仅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场所”,也成为推动时代发展的“主角”之一。同样,在教育领域之中互联网新媒体也成为不可缺少的主要技术手段。新时代高校大学生作为活跃群体,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通过新媒体大学生可以获取或接触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同时,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利用新媒体创建公众号或红色家书专题学习网站传播红色家书的内容。例如,利用微信微博公众号、校园网等渠道向学生推送与“纲要”课衔接的有关红色家书的音乐、小视频、专题报道、纪录片等。这不仅有助于勾起学生课后继续学习的兴趣,也能较好地发挥红色家书在“纲要”课教学中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另外,要通过推送红色家书写作背景、家书作者生平事迹、与红色家书相关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等文章和视频,引导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或观看推送的文章或视频,并写出心得体会、读后感,加深其对红色家书内涵的理解,增强教育内容的趣味性,以动听、感人的方式来激发大学生学习“纲要”课的浓厚兴趣。

二是要注重推送内容的贴近性和多样性。首先,红色家书融入“纲要”课教学平台推送内容时,需要立足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贴近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内容,并与通俗易懂的教学形式与方法相结合;要挖掘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和内涵,推动“纲要”课知识入耳入脑入心,启发他们把握历史规律,厘清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关系,从而准确地构建大学生的历史和政治认知。其次,高校大学生,尤其是大一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的重要阶段,他们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很容易受到互联网的不良影响。因此,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观念的基础上,要重视推送的红色家书形式的多样性。比如,将与“纲要”课教学衔接的红色家书中的内容以图片融合文字的形式、甚至是动漫等方式呈现,让理论教学变得更鲜活更生动。

总之,将红色家书融入“纲要”课教学中,有助于把握好“纲要”课教学方向,有效实现“纲要”课的教学目标,从而实现良好育人效果。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历史担当,唤起大学生的感恩体验和思想共鸣,促使他们将学到的“纲要”课知识内化成自身素养。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家书纲要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
清晨忆家书
一封家书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重读“红色家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一封迟到15年的家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