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龙,章 静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阅读马列经典著作从中明确前进方向、吸收思想智慧、凝聚精神力量的历史。《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作为经典著作中传播最广泛和最具国际性的著作,更是武装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毛泽东说:“《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每阅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1]9邓小平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2]382习近平说:“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3]的确,《宣言》作为第一部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经典著作,其中蕴含的斗争精神、批判精神和革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正是在《宣言》基本精神的感召下,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由此走上了革命道路。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角度看,阅读作为传播的重要环节,是传播的前提与基础,研究《宣言》在中国的传播,应引入阅读的视域。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之际,从动因、方法与效用3个维度考察中国共产党人阅读《共产党宣言》的过程,有助于拓展《共产党宣言》的研究空间,也能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阅读《宣言》,运用《宣言》蕴含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实践,提供有益启迪和借鉴。
阅读行为是由阅读动因促成的。早期共产党人阅读《宣言》,其动因大致可分为3个方面。
直面现实问题的理论具有鲜活生命力。《宣言》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科学而彻底的理论,故而能为早期共产党人提供科学指南。朱德表达了类似观点,在他看来,“这部经典著作讲的是一些根本问题,如阶级斗争问题、民族与国家问题、家庭与妇女问题等等,都讲得很清楚。现在许多问题讲来讲去,总是要请教马克思、恩格斯,总得看《宣言》是如何讲的”[4]334。朱德此言道出了《宣言》理论深刻而丰富,回答了诸多关涉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
事实上,早期共产党人在面对人生信仰选择问题时,也时常求诸《宣言》。青年刘少奇在面对入不入党的问题时,通过阅读《宣言》找到了答案。他说:“通过反复阅读《宣言》,从中了解共产党的目的与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最后参加共产党,准备献身于党的事业。”[5]32-33瞿秋白则从阅读《宣言》中找到了精神信仰,并开始致力于研究与宣传马克思主义。他说:“最近,我读了俄文版的《共产党宣言》,又读了一些先生(指李大钊——引者注)和独秀先生介绍苏俄的文章,我对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学说很有兴趣。我想,医治中华民族的痼疾,使之走上新生之路,这恐怕是唯一一贴灵丹妙药了。”[6]56刘、瞿二人的思想变化历程,诠释了早期共产党人选择阅读《宣言》的动因。
当既有的理论无法解决现实困境之时,早期共产党人不得不寻找更科学的理论。1921年,聂荣臻在比利时勤工俭学,本寄希望于“实业救国”,而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许多与之前设想不一样的问题,在思想迷茫困顿之际接触到马列主义,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等在欧洲常见的著作,极大地促进了其思想进步。[7]26在阅读中,他充分吸收《宣言》中的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到只有建立劳工专政、实行社会主义,才能够拯救中国,并开始一面与刘伯坚等探讨社会主义革命,一面通过各种报刊关注国内政治问题,开始走上革命道路。相较于其他主义与学说,《宣言》中的社会主义思想等更为先进,因而对苦于寻找先进理论的聂荣臻来说,这时阅读《宣言》可谓久旱逢甘霖,并开始致力于社会主义革命事业。
由此可见,无论是在回答社会发展根本问题还是在主义选择、价值实现问题上,《宣言》都为早期共产党人提供了行动与理论指南,使其找到了科学解决之法。
在阅读《宣言》之前,早期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是一种感性认识与朦胧的情感。阳翰笙在回忆自己的革命经历时提到,在与陈毅的交往中对社会主义革命有一些了解,从而更加向往共产主义与共产党,陈毅借给他的第一本书就是《共产党宣言》。[8]14又如,刘瑞龙在回忆中提及自己初读《宣言》时的感受:“一次我看望表姐葛季膺时,在她的桌上,偶然看到这本书,翻了几页,虽未看懂内容,但已为其中从未见过的别开生面的用语所吸引,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开始想探索在欧洲大陆徘徊的怪物——共产主义”[8]127。正是这种对《宣言》抱有一定的期待与好奇,甚至向往的感性认识,促使阳、刘二人进一步阅读《宣言》以增进了解。
在阅读了解《宣言》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理论水平不高,对《宣言》中的思想理论把握不清,但出于对共产主义的朴素向往与其他先进共产党人的鼓励指导,早期共产党人仍坚定革命道路。以陈养山为例,他在回忆1924年在武昌与恽代英会面并请教他时说:“由于当时我们店员组织的人都不了解马克思主义,对《共产党宣言》也看不很懂,甚至什么是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知道得很少”[8]30。在恽代英的引导下,陈养山的困惑得到解决,发出质朴的感慨:“经过和代英同志的会见,我得到极大的鼓舞和力量。知道应该做怎样一个人,懂了一些起码的革命道理,明确了某些基本问题,对前途充满了信心”[8]30。
除了怀着对共产主义朴素之情而阅读,更多的是被马克思主义真理魅力吸引,是理性思考下的阅读选择。一位曾和朱德在一起听课的中国留学生回忆:“有次我去他家,还看见过他在读《共产党宣言》。他常说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只有走共产主义的道路。他虽没有说自己是党员,但我们都知道他是。”[9]65在阅读之后,朱德在思想和行为上也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此外,吴化之在《我们的师表》中回忆道:1921年恽代英、林育南等人在谈论共存社成立之前,大部分青年已经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列主义书籍,并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对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等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意识到革命就意味着准备流血牺牲。当时在恽代英和多数社员的思想中能用和平手段达到变革社会的目的,能减少流血牺牲最好。[8]122-123但后来的革命形势发展让他们不得不在革命与流血之间做出抉择。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在阅读《宣言》后,明知加入革命存在流血牺牲的可能,仍走上革命的道路,这无疑是经过理性思考抉择的结果。
无论是对《宣言》感性认识或是理性认识,都促使早期共产党人学习与宣传马克思主义,对于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出身的共产党人而言,追求革命的真理与理想价值的实现才是最重要的。恽代英在反复研读《宣言》后,世界观发生转变,以办报的方式积极宣传马列主义。大革命时期,恽代英在其主编的《中国青年》上发表大量推荐、评介《共产党宣言》《阶级争斗》《唯物史观解说》等文章,宣传马列主义,引领广大青年走上革命道路。[10]365而青年邓子恢与大多数有志青年知识分子一样,希望能找到富国强民的道路以实现人生抱负。1920年,他看了无政府主义书籍,向往无政府主义,后来看了《宣言》乃信仰共产主义。1922年看了《向导》周报,知道中国有共产党组织,曾写信给陈独秀,要求入党,未获答复。[11]41923年的邓子恢在创办完《岩声》后,再次细读《宣言》,在阅读中发现资本主义剥削压榨人的真相,于是写下《恐怖的生活》一文,希望能揭露资本主义的伪善以警醒世人。恽、邓为代表的早期共产党人,在阅读《宣言》中将共产主义理想与个人理想结合,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魅力转化为革命的具体实践,在革命中实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由上可知,早期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真理魅力的感召下,怀着对共产主义感性认识和舍我其谁的革命信仰阅读《宣言》,从而将《宣言》真理的魅力与个人理想抱负结合起来,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
受当时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影响而阅读《宣言》。1920年,毛泽东在北京组织驱张活动期间,与李大钊等交往频繁,在他们的影响下,对布尔什维主义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开始阅读《宣言》等马克思主义书刊。在阅读到《宣言》时,被其中的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等学说震撼,在思想上对以往所信仰的温和改良主义产生了怀疑。1920年3月,他写到:“老实说,现在我于种种主义,种种学说,都还没有得到一个比较明了的概念,想从译本及时贤所作的报章杂志,将古今中外的学说剌(刺)取精华,使他们各构成一个明了的概念”[12]482。同年,毛泽东前往上海,拜访陈独秀,这时的陈独秀已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他向毛泽东坦陈自己对以《宣言》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毛泽东同斯诺谈话时说:“我第二次到上海去的时候,曾经和陈独秀讨论我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在我一生中可能是关键性的这个时期,陈独秀表明自己信仰的那些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3]41当时,毛泽东与陈独秀读过的唯一一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皆为《共产党宣言》。可见当时他们所讨论的书籍正是《宣言》。在李、陈二人的影响下,毛泽东的思想迅速向马克思主义靠近。
再看这一时期毛泽东的实践经历。如1920年11月,毛泽东参加新民学会组织的和平示威游行,遇到警察镇压,“在这以后,我越来越相信只有通过群众的行动确立起来的群众政治权力,才能保证有力的改革的实现”[13]39。这次运动,使毛泽东在现实中感受到《宣言》中所描述的暴力革命、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重要性,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当时陈、李二人在全国青年中的声望,毛泽东在二人的影响下阅读了《宣言》,而在实践经历中印证《宣言》的科学性之后,坚定了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受学生领袖的影响而阅读《宣言》。蔡和森在国内时就十分关注苏俄的情况,到了法国开始翻译《宣言》,并将其用小字报形式贴在当时留法中国学生教室的墙壁、书柜上,对中国留学青年解释、讲解。成仿吾回忆道,当时留法的中国青年所能读到的《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著作都是由蔡和森同志从法文翻译过来的。[14]41由于蔡和森思想未受无政府主义的影响,并且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高于其他留学生,在蒙达尼公学教室开会时,为了使其他人摒弃无政府主义思想,蔡和森多次讲解与争论。“在争论中,和森同志坚持马列主义原则,批判了无政府主义,论据充分,言语通俗,令人折服,乐于接受……不少同志摈弃了无政府主义思想,接受了马列主义理论,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15]35通过争论,许多留法青年的世界观发生转变,开始信仰马列主义,走上革命道路。会后,为了研究社会问题,在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努力学习阅读《宣言》等马列经典著作。萧三回忆道:“在学习和斗争中,使我们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至今,对这些法文版、红封皮、页码未裁开的经典著作感到亲切。”[14]48
受信仰马克思主义老师的影响而阅读《宣言》。王一知在回忆时提到,1922年她在上海平民女校学习,学校经常请陈独秀、陈望道、沈雁冰、邵力子等人来讲课。当时的学生十分向往社会主义的苏联。刘少奇从莫斯科学习回来后,也到平民女校来讲过课,并设立了马列主义研究室,王一知是常到会参加学习的学生。“我在刘少奇同志的指导下,学习了《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学习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知识,学习了俄国在列宁领导下首先取得适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革命道理。刘少奇同志介绍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6]9
在阅读《共产党宣言》过程中,不少共产党人是受亲友的影响与指导阅读《宣言》。杨尚昆回忆自己最初接触马克思主义的经历时说,1924年YC①1924年由吴玉章、杨闇公、郭祖劼、傅双无等人组织的马克思主义团体在当时杨尚昆家中(成都娘娘街庙24号)成立,当时这群人并不知道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中国青年共产党的英文缩写)在他家里成立,放寒假回家,四哥杨闇公介绍他参加他们的读书会,“记得读的第一本书是《欧洲社会主义思想史》,虽然不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但我从书里开始知道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初步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学说”[17]10。此后,便经常从这群人那里听到革命的道理。后来,杨闇公介绍他阅读《共产党宣言》《新青年》等书刊。[17]10而在阅读过程中也因《宣言》的理论难读懂而求教于他人。杨尚昆回忆道:“我因为年纪小,阅读《共产党宣言》还有一定困难,常常要请四哥解答问题。他离开成都后,我便写信求教,他总是热情地给我回信。后来,我在他的日记中发现有这样的记载:‘午间,与五弟等一信,指示他进行方略,读书的捷径,对于主义研究所得的,全数告他,免他走歧路。’”[17]111925年初,杨尚昆到重庆等待筹集去上海学习的费用,在杨闇公的指导下阅读革命书籍并参加革命活动。在杨闇公的影响下,他们一家出了6个共产党员,杨尚昆也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由上可知,早期共产党人多受社会关系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而阅读《宣言》,并且在阅读中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走上革命道路。
文本阅读需要借助一定的阅读方法。正如恩格斯所言:“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8]664早期共产党人采用问题导向式阅读、集体式阅读与个人阅读结合、整体阅读与重点阅读结合、比较式阅读等方法阅读《宣言》,在阅读过程中逐渐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找到革命道路。
早期共产党人在阅读《宣言》时,注重从实际问题出发进行阅读,围绕中国发展的实际问题,在阅读中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这一时期的进步知识青年面对中国往何处去,选择哪种主义,内心充满了迷茫。1919年的向警予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已经有了新的追求,她在与友人的信中已意识到社会改造需要奋斗与牺牲,但当时她仍未摆脱教育救国的影响,并且还没有机会系统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对中国究竟实行俄式无产阶级革命,还是实行法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问题,尚且不是很明确。1920年,怀揣着“为革命,为根本改造中国作准备”信念的向警予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每天从早到晚苦练法语,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仅用几个月读完了法文版的《共产党宣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著作。[19]49在阅读《宣言》中,向警予找到了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并且与蔡和森等在留法学生群体中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与此经历相似的刘少奇,1920年在等待赴俄国勤工俭学时,则围绕中国革命问题和个人是否入党的问题而阅读《宣言》。萧劲光回忆当时刘少奇的学习情况时说:“少奇同志几乎没有个人爱好,从不闲聊天,也不随便上街,我们不住在一起,但看见他的时候,多是在学习俄文,阅读《共产党宣言》,思考着中国革命问题。”[5]25后来,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的刘少奇在考虑是否入党问题时,也从阅读《宣言》中找到了答案。
此外,带着问题阅读《宣言》也是毛泽东的方法。毛泽东读的第一本马列著作是《共产党宣言》。从1920年接触《宣言》开始,毛泽东总会阅读《宣言》。他自己曾说阅读《宣言》不下百次。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直到毛泽东逝世,带着实际问题阅读《宣言》是毛泽东的主要阅读方法。
以向、刘、毛为代表的早期共产党人在面对中国革命道路选择与入党等问题时,采用阅读《宣言》的方法,明确了只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才能救中国,并确立了个人的革命理想。
早期共产党人依托各类学会,采取开读书会的形式进行阅读。五四时期新民学会读书会批评了中国人传统的“关门研究法”,提倡与志同道合的人组织读书会,进行共同研究。[20]51在阅读《共产党宣言》时采取的阅读方法是共同研究与分门研究的方法,即“在校会员采取共同研究及分门研究两个方法,以主义为纲,以书报为目,分别阅读,互相交换”[20]625。少年中国社会主义研究会则采取开会讨论、通信讨论、公开讨论方法。讨论的内容有阶级战争、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和无产阶级专政。[21]同样,1923年创办的奇山书社也经常召开讨论会,其中就包括对《宣言》的学习。[22]27当时奇山书社的成员大多数还不是社会主义者,但是他们有感于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同时也受到各种思潮学说的影响,因此每次讨论会上各抒己见,慷慨陈词,气氛非常热烈。各类学会以各种形式对《宣言》进行集体阅读,不仅反映出当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状况,同时也映射出当时青年群体对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革命激情。
此种革命激情同样体现在早期留学生群体中,勤工俭学的青年学生非常注重集体阅读,以开各类学习会、读书会的形式加强对《宣言》的学习。1920年留法的新民学会会员蔡和森、向警予等13人及工学励进会会员共20余人,在蒙达尼男子公学开会5天。会上,蔡和森把自己从法文中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抄成纸片,贴在开会教室的墙上,向大家讲解。[23]1 046同样,中共留德组哥廷根小组每周三的学习会或座谈会,学习讨论《共产党宣言》等著作。在学习中,组员对阅读的书目写了多本读书笔记,凡读过的书,大多写满了批注;在讨论中,经常结合中国的实际和自己的深刻体会,来帮助年轻党员加深对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认识,使他们更加坚信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够拯救中国。
而在国内,在妇女同胞中也出现各类马克思主义的讨论会与读书会。1922年,董必武领导湖北省女师运动取得胜利。在这场斗争中,为培养学生积极分子组织了“武汉妇女读书会”和讨论会,学习《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书籍。在对女师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启蒙的同时,引导她们学思结合,深入了解工人现实的生活状况,使一批女革命青年由此走上革命道路。袁溥之后来在《回忆董老师》一文中说:“董师就是这样春风化雨,滋润我们头脑里新思想的幼苗,把我们的思想门窗打开。”[24]108
除了学会、留学生群体、个人等发起的集体阅读行为外,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在国内外大会上均有提及《宣言》或对《宣言》思想进行宣传。1921年7月21日,张太雷出席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上讨论东方问题时提到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中国共产党把《苏维埃俄国》、布哈林的《共产党纲领》和一套《社会主义者袖珍丛书》译成了中文。这套丛书中最先译成中文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导言》”[25]25。1922年“五一节”广州召开全国劳动大会时,李达发表了《对于全国劳动大会的希望》一文,热情歌颂大会的召开“是中国劳动界破天荒的举动,与1864年万国劳动者的大会有同样重要的意义”[26]9。他简明通俗地宣传了《共产党宣言》和第一国际宣言的基本思想。可见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对《宣言》的重视程度有增无减。
在阅读过程中,早期共产党人往往根据实际需要对《宣言》内容采取整体阅读与重点阅读相结合的方法。以毛泽东为例,1919年,他在北大图书馆作助理员。次年黎锦熙来看他,发现其正在阅读《国民》杂志上的《共产党宣言》,毛泽东便热情地向他推荐这篇宣言,并希望黎锦熙能“精读”。[27]83当时毛泽东阅读到的仅是《宣言》的第一章,该章提出了阶级战争、暴力革命的手段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虽然当时的毛泽东还尚未接受这些思想,但马克思主义显然已经引起了他的高度关注。
周恩来在阅读《宣言》时,学思结合,喜欢在重点处圈点勾画。1920年的法国,社会矛盾尖锐,共产主义运动日趋高涨。因而周恩来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十分容易接触到马列主义书籍,并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他在阅读的时候,认真地画重线、写眉批、记笔记。现在保留下来的周恩来当年读过的《卡尔·马克思的生平与教导》一书,他在马克思关于发现现代社会中阶级存在与阶级斗争的论述的话语下面画了着重线。[28]62可见,当时周恩来对于阶级与阶级斗争十分关注。
同样对《宣言》中“阶级”格外关注的李达,1926年撰写《现代社会学》时,为区分阶级与身份的关系,援引《宣言》中的论述,提到“马克思于所著《共产党宣言》,曾引罗马贵族与平民中世领主与农奴之斗争为阶级斗争之例证,似乎以法律上身份之关系,判定阶级之区别者然”[29]119。可见其在阅读《宣言》时,对《宣言》中的阶级十分关注,并且将法律上的身份关系作为判定阶级区别。
由此可见,早期共产党人在阅读《宣言》时,将整体阅读与部分阅读结合起来,有所侧重地关注《宣言》中的重要概念与理论,虽然对于某些概念,如“阶级”概念认识尚不正确,但从侧面反映出这一时期共产党人已经开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关注与研究。
早期共产党人通过对《宣言》思想与其他主义进行比较阅读,从而确立马克思主义信念。五卅运动后,陈云经同事介绍,常到上海通讯图书馆去读书,在那里读到了马克思主义书籍和其他进步书籍。据他自己说,在那个时候“还看不懂”,在阅读中感到“这些书看来它的道理比三民主义更好”。[30]36他开始“了解了必须要改造社会,才能解放人类”的道理。他在罢工斗争实践和刻苦阅读革命书籍中,进行比较衡量,思想发生重大转变,1925年陈云加入中国共产党。而后近1年的时间,陈云潜心阅读《共产党宣言》等马列著作,其理论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30]37
同样在对各种主义进行对比后,才选择马克思主义的还有周恩来。1921年周恩来到法国后,将“研究主义”放在第一位。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一到欧洲,便“对于一切主义开始推求比较”[28]62。在对各种主义了解后,并且对欧洲工人运动与社会现状了解之后,研读了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等大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最终确定了共产主义信仰。1946年周恩来与记者曾敏之谈话时提到:到法国后博览群书,初期读《克鲁泡特金自传》,颇信无政府主义。而后认识到无政府主义走不通,转向读《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书籍,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且为记者提笔赠言:“人是应该有理想的,没有理想的生活会变成盲目。到人民中去生活,才能取得经验,学习到本事,这就是生活实践的意义”[31]679。
早期共产党人在阅读《宣言》时,将理论与中国现实进行对比阅读,深刻揭示了近代劳苦工农被剥削压迫的现状。1923年邓子恢再次细读《共产党宣言》,在阅读中将《宣言》描述欧洲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剥削压榨的状况,与19世纪20年代的中国工人、农民受剥削压榨的现状进行对比,发现了一个充满剥削压榨、阶级斗争的恐怖世界并在近代中国的现实发展中得到印证,感到愤慨,于是写下《恐怖的生活》一文,既是对《共产党宣言》作诠释,更为重要的是揭露当时中国资产阶级伪善的面纱,呼吁世人觉醒起来反抗剥削与压迫。
此外,早期共产党人通过对《宣言》原文与译本的对比阅读,来更准确地把握原文思想。成仿吾曾回忆蔡和森当初在法国翻译《宣言》时,十分重视根据德文原文进行翻译,并且对青年译者提出要能懂外语,才能读懂原文。“我们现在的青年同志不仅学自然科学的要很好学习外语,就是学社会科学的也要很好学习外语,以便从外文原著完整地准确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14]42
综上,早期共产党人在将《宣言》与其他主义比较阅读中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将《宣言》与近代中国社会现实比较阅读中,揭示了近代中国落后的现状;在将《宣言》原文与译本的比较阅读中,更准确地把握《宣言》的思想。
阅读方法决定阅读效用。通过对《宣言》的阅读,早期共产党人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中国革命纲领的确立起了重要作用。
在阅读《宣言》过程中,早期共产党人思想观念发生改变,逐渐确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邓子恢在阅读《宣言》后感觉到:“看了共产党宣言,感到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中国只有走这条路才行,这就放弃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确定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22]25瞿秋白曾经信仰托尔斯泰无政府主义,在阅读《宣言》后,内心因其丰富的内涵而十分激动,在对《宣言》理论的赞叹中对《宣言》进行了反复的阅读,并选择了共产主义。[6]52此外,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蔡和森、瞿秋白等为代表的早期共产党人皆是在受《宣言》影响后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
通过阅读《宣言》,早期共产党人从中获得精神力量,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当时和刘少奇赴俄留学的一些中国学员情绪低落,有的甚至提出退学。而刘少奇等大部分学员在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后,政治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始终保持乐观、饱满的精神状态。[5]321921年,聂荣臻在比利时勤工俭学期间,深感当初“实业救国”不现实,在思想激烈冲突之际接触到马列主义,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国家与革命》等常见的著作。在阅读中,他开始意识到,只有建立劳工专政,实行社会主义才能能够拯救国家。[7]26在沙罗瓦劳动大学补习班上课时,他经常和刘伯坚等讨论社会主义革命,在此过程中聂荣臻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
早期共产党人一经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便为之奋斗终生,以周恩来、朱德、彭真为例。1920年,22岁的周恩来在赴欧洲之前读过《共产党宣言》。周恩来后来说到,五四运动后的一个时期,“在国内曾看到《共产党宣言》,在法国又开始读到《阶级斗争》(考茨基)与《共产主义宣言》,这些著作对我影响很大”[32]22。此后,周恩来多次读《宣言》并一直关心《宣言》第1个中译本的情况。1975年,罹患癌症的周恩来抱病参加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会议期间见到陈望道,关切地问:“《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有没有找到?”陈望道摇了摇头。周恩来叹道:“这是马列老祖宗在我们中国的第一本经典著作啊!找不到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心病啊!”[33]7由此可见周恩来对《宣言》的重视程度。
朱德在德国入党后才第1次读《宣言》,此后他读《宣言》的次数最多、时间最长。1976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中文“新译本”送中央领导审阅,已经90岁的朱德仍坚持一口气读完《宣言》,并提出登门拜访主持翻译工作的成仿吾。在朱德读到《宣言》时,彭真才刚入读太原省立一中,在入读不久参与山西教育界反校长斗争,结识了贺昌等进步青年。在贺昌的影响下,彭真加入青年学会,并开始阅读《共产主义ABC》《资本论入门》《共产党宣言》等书刊,走向革命道路。[34]25直到1994年,已经92岁高龄的彭真为了能够阅读英文版的《宣言》开始学习英语。他一面请外孙女、护士做英语老师,一面戴上助听器和老花镜,看着复印放大的英语材料学习。当被问到为何要学习英语时,他说,当初就是因为看了《共产党宣言》后才投身共产主义事业的。[35]104然而遗憾的是,彭真直到去世也未看到《宣言》英文版。可见,从《宣言》中汲取的精神信念一直影响朱、彭二人,直至去世。
此外,毛泽东、恽代英、刘志丹、董必武、彭德怀、贺龙等都是在《宣言》的启蒙之下,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成为其终身践行者。
阅读《宣言》影响了一批青年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壮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力量,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以李大钊为代表的留学海外的知识分子,在国外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并成为其积极的宣传者。李大钊在日本留学期间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在十月革命后深入地研究与宣传马克思主义,影响了包括毛泽东、瞿秋白、高一涵等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曾提到:他在李大钊手下担任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曾经迅速朝着马克思主义方向发展。[36]35不难发现早期共产党人在阅读《宣言》后,便自觉承担起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任务,以扩大其在中国的影响力。
在阅读了《宣言》后,早期共产党人深受其理论魅力的感召,积极介绍给身边人,进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杨殷虽家境殷实,却对共产主义情有独钟。一次有两个地下党员到他工作的机关“西汇关盐务稽核处”躲雨,看到他正在打瞌睡,脚边落下一本没看完的《共产党宣言》。两人感到惊奇时,他醒了。杨殷当时不知他俩是党员,指着书津津有味地说:“这书写得挺好!写书的人,一个姓马,一个姓恩,说将来的社会,不能有压迫、剥削,我劝二位好好读读,中国将来也得走这条路!”[37]114第二天,怕他们忘了,还特地叫人把书送给他们。
早期共产党人创办各类型的研究学会、报刊、进步社团,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李大钊在北大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毛泽东、蔡和森等发起的新民学会,邓子恢创办的奇山书社、改造社等,都有组织地阅读、介绍《宣言》的活动,并积极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而相关的报刊有上百种刊物以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宗旨。如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开辟“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系统阐释马克思主义。此外,《国民日报》《天义报》《星期评论》《建设》等报刊均有关于《宣言》的评介文章,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除了在宣传马克思主义中传播马克思主义,早期共产党人还在批判反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中传播马克思主义。1919年张太雷组织了中国最早的一个大学生小组——社会改造社。在一次公开辩论会上,张太雷运用《宣言》中基本原理,用马克思的原话向听众说明罗素关于“智力无产阶级”的领导权的提法的不正确性。[16]173这是他第一次在公开辩论场合揭示罗素主张的错误,赢得了听众的支持。这次辩论促使张太雷所在的大学生小组开始研究中国工人问题。以张太雷为代表的早期共产党人在阅读《宣言》后,将《宣言》中的基本理论运用于斗争实践中,并且在斗争实践中不断深入地研究中国的现实问题,以进一步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与实践斗争经验。
由于早期共产党人阅读《宣言》的动因是为了解决现实中革命问题,是将其作为改变国家命运的武器来学习,因此,尽管他们对理论的认识不够全面与深刻,但一旦掌握了理论,便积极地投身革命实践,传播推广到群众中去。1925年冬,李大钊领导内蒙古人民成立了工农兵大同盟。他为大家讲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道理,分析国内外形势,使其逐渐认清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关系、内蒙古民族解放斗争和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斗争的关系。[36]195在李大钊的指导下,内蒙古革命工作才开始走向正确的道路。这是早期共产党人注重将理论与群众结合、与实践结合的例证。
而在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之后,早期共产党人则更加注重将传播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研究与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进行批判。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过程中,早期共产党人意识到需要一个系统而全面的纲领来表达中国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因此,1920年由上海党组织起草的《中国共产党宣言》诞生,其中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新社会的理想,消灭私有制、阶级的主张,开展阶级斗争,组织一个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等。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宣言》的基本主张深受《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是《宣言》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充分继承发展了《宣言》中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公有制等思想。具体而言,明确提出消灭私有制,社会共有,承认无产阶级专政,坚持阶级斗争,消灭阶级,推翻资本主义政权等。实际上,这是《宣言》思想正式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也是早期共产党人通过阅读后的理论提取、理论创造。
综上分析,早期共产党人在阅读《宣言》时有自身的阅读动因、阅读方法与阅读效用。其中阅读动因是进行阅读的前提与基础,阅读方法决定了阅读的效用,而阅读效用又反作用于阅读动因,三者交互作用,勾勒了早期共产党人阅读《宣言》的概貌。从阅读的动因、方法与效用3个维度来考察早期共产党人阅读《宣言》的过程,不仅能较为完整地把握《宣言》对早期共产党人思想与行为的塑造,而且在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关于学习的历史经验,贯彻党中央关于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学习要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等方面,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