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理论内涵及实现方式

2021-02-13 06:49贾烈英
关键词:大国外交特色

贾烈英

(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 100083)

2014年11月28—29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首次提出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之后中国各界人士围绕着习近平的讲话展开了丰富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活动。实际上,新中国自成立以来,一直是个大国,而且进行着有中国特色的外交活动。在历史上,中国长期也是大国甚至是主导性大国,但在东西方秩序的碰撞中,跌落成了“东亚病夫”,不再被人视为大国,一度面临亡国亡种的危险。但历经几代人浴血奋斗,前赴后继,中国变成一个了正常国家,最近又再次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此时,习近平谈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既是对世界历史经验的总结,更是对新型国际关系的展望;既是中国政府的政治宣示,也是中国学者应予解释、回答的学术命题。

习近平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思想,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当今国际关系理论和外交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洞察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深刻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前提下,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出发点,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义制高点,为中国外交的光明前景指明了方向和路径。那么,大国外交应是什么样的?中国特色是什么?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对于中国和世界意味着什么?其实现的方式应该是什么?本文力图围绕着这些问题展开一些初步的思考。

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内涵与意义

随着2010年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中日关系恶化和中美关系紧张加剧,学界关于中国大国外交的思考逐渐深入,有关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结盟还是不结盟的争论日趋热烈。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是一个重要的学术概念,关于其内涵、本质、世界意义都有待于深入挖掘和对比研究,下面首先将国内学者的一些代表性观点梳理分类,以利于我们对本文主题的理解。

1.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内涵。中国特色是一个当下中国出现频率极高的政治概念,甚至也用来指称一些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现象。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这份文件标志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概念的首次出现,并正式进入党的文件。之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词在历次党代会的报告中屡屡出现。强调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味着它既不同于国外的社会主义模式,也不同于中国之前实行的社会主义模式。中国特色虽然有邓小平的个人烙印,但之后它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代名词,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努力方向。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主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王存刚认为“中国特色外交理论”这一概念缘起于周恩来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的“外交学中国化”这一重大命题。[2]217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准确内涵,国内学者进行了不同的解读。郑永年认为,中国过去是大国小外交。自2010年初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外交似乎显现出一种人们称之为大国小外交的特色。无论是领袖外交还是外交官的一般性外交,方方面面都好像在疲于奔命,但鲜有丰硕成果。中国外交的各个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国际压力”[3]193。王帆认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基于中国作为大国而展开的外交,而不是针对大国的外交,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强国外交。[4]这抓住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核心特征。秦亚青认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集中反映了中国的世界秩序观、国际责任观和国家利益观[5],提出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主要来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6]。赵可金从外交布局的角度,梳理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时代的表现。他认为,政党外交、人大外交、政协外交、军队外交、地方外交和人民团体外交越来越成为中国立体化外交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力量。[7]李志永和袁正清则从新中国长时段的外交类型演变,界定了大国外交的中国特色,即在经历了致力于生存的革命外交与致力于国内发展的发展外交之后,中国正迎来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外交新阶段。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中国特色”在于:这是一条告别传统大国主义、强权政治的大国外交之路,而致力于自身和平发展的同时促进和谐世界的新型大国外交之路。[8]王栋和朱晓凡认为,习近平提出了兼具“使命意识”“时代精神”“创新思维”和“战略意识”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9]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提高,中国的外交转型不可避免。阎学通更早时提出,从韬光养晦变成奋发有为,这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个重大变化,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中国的外交政策正在发生着方向性的根本变化。[10]

2.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本质。关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本质,学界有很多不同的描述,笔者认为,其本质是党对外交的集中领导,它首先是习近平的理念,其次是政府的政策,最后是完整的思想与理论体系。杨洁篪国务委员明确指出了中国外交权力的归属,即要始终坚持外交大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全方位统筹协调,确保党中央对外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得到有力贯彻执行。[11]张清敏清晰地描述了党领导下的中国外交制度的内容。他指出,国家外交制度以党的领导为核心,这是中国外交最突出特色。中国的外交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外交制度,中国外交首先是执政党的外交。[12]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充分说明了党领导的重要性。四项基本原则中最核心的一条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四个意识”是为加强党的绝对领导,对于每个党员干部和组织的自觉要求。外交领域也不例外,如果九龙治水,形不成合力,中国外交将苍白无力,这也是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的目的所在。当今中国国内治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是史无先例的,深化改革需要有打破体制内多年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团,中国“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进入冲刺阶段;世界格局也在深刻调整中,战后国际秩序面临着一些国家的挑战。这都需要有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和高效合理的外交制度,因为这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14亿中国人民的福祉。

3.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中国定位。中国是谁?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这是中国的国家身份问题。国家对自己身份的定位,将决定国家利益和国家行为。实际上,近代以来,中国一直被身份问题所折磨。从天朝大国,到半殖民地,到新中国成立,变成一个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家,再到地区性大国。对应于国际社会的关系,中国的国家身份也一直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从总的趋势看,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中国的自我身份定位是一个具有比较明显革命性的体制外国家;20世纪70年代则具有一定的游离性;20世纪80年代之后则表现出明显的体系内负责任大国的特征。[13]

当前中国给自己的定位是全球性强国,这体现了一个崛起大国的自信和自尊。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最新数字,2019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为15万亿美元,美国为21万亿美元,日本5万亿美元。[14]中国经济规模为日本的3倍,美国的70%。中国人民确实已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越来越具有大国尊严和自豪感。相应地,在国际层面的交往上,中国应该越来越有大国样态。郑永年认为,从精神层面来说,大国外交最为关键的是确立自信。大国没有自信,就不会有大外交。[3]197

4.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世界意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不光对于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至关重要,对于世界和平和人类的命运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将从中国道路中受到启发和鼓舞,探索一条不同于欧美的现代化之路。同时,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也是对强权政治、国强必霸逻辑的超越,将引领世界走出大国政治的悲剧。构建新型国家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有机的统一,是主权和人权、国本和人本的统一,站在人类和平和发展的高度,负起大国的使命,使得中国站在了国际道义的制高点,中国外交有了鲜明的人类价值取向。

2012年以来,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此王毅外长有一个精辟的总结,他说,5年来的外交实践和成就证明,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有信心、有能力建设好自己的国家,而且有信心、有能力带动各国共同发展;不仅能够为人类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提供中国智慧,也能够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新的路径。这些才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最本质,也是最有意义的成果。[15]

从以上简单分析可以看出,学者们都在从不同的维度阐释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既是新中国外交战略进化的结果,更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一定时空的运筹帷幄和对当下中国国家身份和外交本质的精确把握。

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实践经验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思想和理论也体现在丰富的中国外交实践中。自2012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处变不惊,沉着自信,对内猛药去疴,苦练内功;对外化危为机,广结善缘,表现出了非凡的战略定力、高超的领导才能和宽广的全球眼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的初步实践可以总结如下:

1.高举多边旗帜,走进世界舞台中央。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国内外形势并不平静。国际上美国军事战略重心转向亚太,欧洲继续深陷金融危机之中不能自拔,中东北非持续动荡,日本政府公然挑战战后国际秩序,宣布“购买”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及其附近岛屿,中日关系全面恶化。在国内,中国经济受世界经济萧条的拖累,8年来首次调低经济增长预期;反腐败形势严峻,一大批高官受到党纪国法严处。在这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关键时刻,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天降大任,万众瞩目,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和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率领14亿人的国度走向何方?

从梁家河走出的习近平不负众望。他向国民吹响了实现中国梦的号角,向世界描绘了中国梦、非洲梦和世界梦的关系及其蓝图;他高举多边合作的旗帜,为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奔走呐喊,联合国里中国声音一再响起,“一带一路”、中国捐助、中国维和士兵、金砖银行与亚投行,一份份厚重的公共产品让人眼花缭乱,彰显了中国确实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同时中国与各种国际组织、区域组织的合作程度不断提升,中国自己在当今国际制度供给不足的地方,以合作共赢的精神,不断补充、编织、创新,成为战后世界秩序的真正维护者,当今全球治理的重要贡献方。

2.亲诚惠容周边,构建命运共同体。任何一个世界性大国都要有一个稳固的后院,否则崛起就无从谈起。处理好与邻居的关系,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千秋大业。2013年10月,中国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围绕周边外交的最高级别会议,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顶层设计,它标志着在中国的总体外交中,周边外交分量的提升。习近平强调,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把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

因为有了正确的方针,中国同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加深,中国和东盟关系进入了升级版,解决朝鲜半岛问题中国坚持半岛无核化与停和机制转换的“双轨并行”思路不动摇,中国在东海、南海、洞朗、加勒万河谷事关主权的斗争中,表现得有理、有利、有节;中国释放的极大善意换来了国际社会和有关国家的积极回应,中国的周边外交有惊无险,柳暗花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也率先在周边国家落地开花。

3.对话结伴大国,倡导新型国际关系。大国如何相处一直是世界史上的一个难题。西方学者津津乐道于大国政治的悲剧,各式各样的陷阱,简单地说就是守成国与崛起国必有一战。这种冲突性思维过去确实酿成了无数的国家间战争,而中国的崛起将为国际关系带来一种新的模式。2013年,在中美两国元首会晤时,习近平提出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他用三句话概括了其内涵:一是不冲突、不对抗;二是相互尊重;三是合作共赢。之后这种新兴大国关系模式超越中美关系,成为指导处理大国关系的一种新的理念。中国坚持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化解了美国新总统上台带来的震荡,中美关系暂时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而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对于其他大国乃至世界的走向具有示范作用,中国文化的合作性、关系性、整体性为世界政治的进化走出了一条新路。中国外交以其先进性、开拓性和稳定性证伪国强必霸的虚幻,引领世界走向合作共赢,崛起的中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与人权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4.坚持南南、南北合作,朋友遍天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平与发展依旧是当今世界的潮流,是民心所向。发展中国家身份使得中国自然成为沟通南南合作与南北合作的桥梁,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得中国经验为北方集团和南方国家共同重视。中国在联合国系统中是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在金砖国家、亚投行、丝路基金中更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提升发展中国家的生存质量和发展水平,中非合作论坛、中阿论坛、中拉论坛、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亚信会议等大量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合作机制的并行运转,进一步深化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基础。

同时,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制度性合作也日趋完善。在二十国集团(G20)、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7+1”机制、亚太经合组织、上合组织、中日韩合作、东亚峰会、东盟地区论坛以及联合国系统里,中国都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动南北合作。习近平每年都接待大量的外国领导人、出访很多国家,在许多国际组织的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首脑外交已经成为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最显著的特点和最活跃的形式。得道多助,我们的朋友圈将越来越大。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走在了理论的前面。其实施的核心是两个构建,即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中,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是通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路径。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实质,就是要走出一条国与国交往的新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辟道路、积累条件。[11]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现方式的再思考

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提出时间只有6年,无论是实践经验还是理论思考都还不够成熟,需要政府与民众的进一步配合和内化。面对未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进一步的实施贯彻中,应该秉持如下要点:

1.大国外交关键是有大国意识。有大国的禀赋不一定真的能扮演大国角色。国际关系史上不乏人多、地广、资源丰富的国度,或者任人宰割,或者默默无闻,没有对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东亚病夫、西亚病夫就是突出的例子。但是今天,中国这头温和的狮子醒了,中国有了真正的大国意识,不再像旧中国那样跪着办外交(一度夜郎自大,躺着办外交,要别人跪着办外交),或者闷声发财、息事宁人的低调外交,现在是挺起头来,站着办外交。观念的改变将带来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外交也需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卑不亢,敢于发声。

(1)大国意识首先是决策者有大国意识。决策者是一国内政外交的设计师,决定国家的战略走向和国民的精神面貌。大国意识不是盲目冒进,更不是永远韬光养晦,而是基于实力和理性判断基础上的自信。当前中国的结伴而不结盟、对话而不对抗、不惹事也不怕事的外交彰显了中国的大国意识。

(2)大国意识需要在国民身上得以体现。这要求对国民进行大国教育,培养国民的大国意识,培养有大国意识的外交官群体。媒体和学校负有特殊的责任。要矫正国民的受害者心理,减少崇洋媚外,或者自大的民族主义、狂热的爱国主义、极端的排外主义、大国沙文主义。历史教育不能灌输过多的屈辱和仇恨,而应培养国民清逸大勇、潇洒坦荡的君子人格。

外交官群体的大国意识尤为重要,他们是国家外交政策的执行者,其人类情怀、国际视野和勇于担当缺一不可。因此,外交官的选拔、任用和培训要多元化、经常化。目前中国外交的担子越来越重,外交官的人数和待遇都应该有大幅度的提高,以使中国的外交更从容,中国的外交官更自信。

2.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多层内涵。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是联通中国梦与世界梦的桥梁,也是理解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一把钥匙。对于其中的丰富内涵、逻辑关系、学理营养,需要假以时日不断地潜心研究。有了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就相当于有了拉卡托斯说的进步的研究纲领,将催生大量的新知识、新理论和新事实。

(1)概念层面。“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作为一个当前中国外交的核心概念,就像英国学派的“国际社会”,美国学者的“霸权”一样,将成为引领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的风向标。它将是新时代超越旧时代的信号,有了这个硬核作为新理论新思想的奠基,后人可以从历史和空间的角度,重新设计思想和行动的方向。学者可以据此发展辅助带,提出丰富的假设,为外交实践提供更多的菜单,为外交学和外交理论贡献更多的新知识。

(2)政策层面。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首先是理念,然后成为政策,在丰富的实践中产生完整的理论。2012年以来,习近平亲力亲为,展示了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政策。在元首外交的带领下,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在各个领域全方位展开,这包括了内部调整外交机制,建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召开外事工作会议和周边外交工作会议;外部与世界各种力量建立伙伴关系;提出与顺利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习近平和外国领导人频繁互动,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外国对中国的了解,引领着中国大国外交的顺利展开。

(3)理论层面。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作为理论体系体现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论述中,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外交思想中。2014年9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出版发行。目前,第1卷已经出版了24个语种27个版本,累计发行超过660万册,创造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著作发行量的新纪录。[16]这足以见习近平思想的影响力。在该书中,从第11—15部分习近平都在阐发外交方面的思想,包括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做好周边外交工作、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积极参与多边事务等重要内容。2017年11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出版发行,其中包括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合作共赢;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专题。2020年7月,《习近平治国理政》第3卷出版发行,提出了历史交汇期如何推进大国外交的战略与策略。这些内容都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4)制度层面。它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党的领导至关重要。外交是内政的延伸,大国外交的起点是党的谋划和布局,落脚点是强化党的执政基础,服务于两个一百年。所有的外交外事单位,都要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四个意识”,贯彻党的意志。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成立,外交部内的机构调整和改革,领域外交的作用的加强,都是党的正确领导的具体体现。中国外交决策机制在政党外交、军事外交、气候外交、反腐外交、金融外交、公共外交、海洋外交、网络外交和卫生救援外交等领域的改革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大国外交工作的开展。[17]

3.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是弱国外交,而是强国外交。说起弱国,不必然与弱外交划等号,古今中外历史上不乏弱国,通过巧妙的外交维护甚至扩大了国家利益的例子。从某种程度上,弱国更需要外交,说弱国无外交是一种误区。大国也可能出现弱外交,比如清政府刚开始与西欧国家互动时,连外交的概念都没有,后来是被迫打开国门后,外交上处于被动应付;而同样被迫开放的日本,痛定思痛,发奋学习西方,频繁开展外交活动,走上了脱亚入欧的旅程。

强国外交在世界历史上的情形也有多种。崛起的德国既有俾斯麦式的审慎的强国外交,也有纳粹式的战略欺骗,以大欺小,强行吞并,历史证明法西斯式的强国外交走不通。英帝国、美帝国也是强国外交,他们的基础是殖民主义、自由贸易、制度霸权。二战后的英法外交以二流实力,扮演了一流角色,虽然得益于它们丰厚的历史遗产,但也和它们外交艺术的高水平发挥密不可分。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告别了过去的弱国外交,也超越了大国瘸腿外交,是世界强国外交的升级版。当前的中国外交既有实力的基础,更兼具自信自尊的胸怀。它体现为敢于斗争,恰到好处的妥协,站在弱小国家一边,站在道义的制高点,顺应时代的潮流。它不是旧式的强权政治,而是具有人类命运关照的全球化时代的新式大国外交。

4.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是革命外交,而是维护国际秩序的外交。革命外交在历史上有多种不同的表现。比如16、17世纪的宗教革命外交;18世纪法国的雅各宾式的外交;“十月革命”后的俄式外交;伊朗的伊斯兰革命外交等。每一种革命后的政权,不被国际所承认,对内对外都有一个争取被承认的过程。它将以一种特有的革命形式甚至斗争开展外交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受到西方国家的封锁,所以中国对于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而言,是体系外国家,中国为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展开了22年不知疲倦的斗争,与现存国际体系的对抗是革命外交的特征。而从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积极地融入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体系,联合国的绝大多数成员国都与中国建交,中国成为维护现存国际秩序的重要力量。当前中国不像某些国家所说的是改变现状的国家,是修正主义国家,要另起炉灶,中国更没有输出意识形态。中国领导人已经在多种场合公开呼吁支持以联合国为核心的战后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中国重申对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领导作用。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是仅仅服务于国内发展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外交,而是建设世界和平和引领全球发展的外交。虽然新中国被公认为是一个大国,但一直慎用大国一词,不想把自己等同于传统的殖民大国或者霸权国,或者欺负中小国家的大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扮演大国角色的方式是改变自己,影响世界;顺应国际体系的变迁,应对外部压力,改善、提高国际地位,扩大国际影响。[18]中国想一心一意谋发展,引进急需的资金、技术和市场,尽量在外交上采取低姿态,化解崛起面临的压力、误解和敌意。银河号事件、炸馆撞击事件,安理会的弃权投票、外交部就一些外国有损我主权展开的频繁抗议和收到国民寄钙片现象,充分表现了中国外交的忍辱负重。

当前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把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作为自己的三大历史任务。要完成这3项任务,再单纯地靠韬光养晦,一心一意谋自己的经济发展,而没有对自己全球伙伴关系的经营,没有对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现在来看已经很不现实。当今全球的和平与发展密不可分,中国的繁荣统一与全球的和平发展也不能割裂开来,所以第3项历史任务在中国国家战略中的比重日趋提高。这也是中国外交转型的深层原因。

中国将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人民的利益交汇点,一以贯之地秉持“人类为体,全球为用”的理念,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自己不懈的努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实现形式应该以多边为主,双边为辅。中国应该高度重视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的作用。

外交形式与传统、国力与国际地位联系在一起。在世界历史的大舞台上,单边主义、多边主义频频上演。中国过去深受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所害,对八国联军式的多边外交有痛苦的记忆,对大国沙文主义也深恶痛绝,所以一直偏爱双边外交。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与全球性问题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中国对提供公共产品日趋积极,这从中国提供维和人数的剧增以及大幅度提高联合国会费比例可见一斑。实际上,中国对国际组织的态度有支持、改良和创建3种,比如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它们互为补充,体现了中国建设性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中国之所以高举多边的旗帜,这是因为:首先,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日益密切,世界问题和中国问题之间的边界日渐模糊;其次,中国有了能力和观念自觉主动引领多边主义;再次,多边主义的合法性高,可以减少彼此猜忌,降低互动成本。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更多诉诸多边的形式。可以预见的是,有了中国的强力支持,联合国将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联合国在中国的外交布局中也会变得更加重要。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它立足于新的时代判断,超越了过去的中国外交和一般意义上的大国政治和强国外交。它要构建一种新的国家间关系和人类间关系,称它为世界政治的关系理论也不为过。第一,它有现实主义的基础。它重视国家利益、国际力量对比和大国协调,强调和平、安全、繁荣、开放与清洁的有机统一。第二,它有理性主义的元素。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认为现存秩序需要维护,现存制度应该改良,缺失的制度可以弥补。第三,它有全球主义的理想。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支持全球贸易、全球化,关心人类的共同命运,关照的单位既有国家,也有共同体,这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解放全人类的伟大理想一脉相承。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实施将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需要发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力、有力的制度支撑以及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

猜你喜欢
大国外交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吐槽大国
多想记住你的脸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大国气象
完美的特色党建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