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实验小学 刘 亚
托尔斯泰认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对作文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常无从下手。因此要在趣味上下功夫,帮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本节课,教师的教学语言也是充满趣味的。示范实验前,作神秘状:“见证奇迹的时刻就要到了!”学生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了老师的身上。老师在示范实验过程中,倒粉时:“老师要把粉倒进去了!”“真倒了!”“猜猜看,会发生什么情况?”好奇心使学生一门心思想快点看到结果。示范实验后,学生想看看粉末究竟变成了什么,师:“这么神奇一幕,还是留给同学们自己去发现吧!”学生做完实验后,老师:“好玩吗?”像伙伴一样的话语,引得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神奇变化”。学生每一次“说”完后,老师的评价语也生动有趣:“你的眼睛真亮!”“你不仅说出了实验的变化,还说出了心情的变化,真了不起!”“看来,你的心情变化也很大啊!”……教师的语言具有趣味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课堂气氛更加愉悦、欢快,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去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发展语言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我做了一项次小实验”,因此,情境的设置均围绕“实验”展开。课前,分小组、摆放实验器材;开课后,认识器材、了解实验程序;实验过程中,分工合作,操作、观察、记录;实验结束后,思考、讨论。整个过程,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要求进行。学生在情境中,不是“玩玩而已”,而是认真观察、体验,保证下一步的写作“有话可写”。
观察体验环节如果是无序的,学生感知、收集素材的难度会加大。为了保障学生“做实验”时有序有效,本节课采取“引入实验、教师示范、学生实验”三步开展活动。“引入实验”的目的是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到“实验”中,包含认识实验器材、猜测实验结果等;“教师示范”意在演示实验程序,为学生有序完成实验做准备,包含教师演示、学生回顾实验步骤等;“学生实验”是最重要的一步,分工明确、相互合作,既保证课堂调控的有效性,又保证了“实验”的效果。
在观察体验环节,师生的有效参与,既能营造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又能及时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将课堂效果最大化。本节课,老师与学生的参与是有效的。教师示范前,针对神秘粉状物,让学生先摸一摸,猜一猜;教师示范时引导学生注意看、说一说。做实验时,先让学生把实验顺序说清楚,再在组内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及时巡视协助。整个观察体验环节,教师示范清晰,学生完成实验的步骤正确有序,实验效果理想。因此,学生习作指导课中的观察体验环节,师生的有效参与能保证“写作素材”的清晰完整,也是为达成“写清楚”的目标服务的。
学生习作都会有“难点”,这恰恰也是习作指导课最需要解决的“重点”。只有在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帮助他们,教给他们方法,才能真正达到“写清楚”的目标。本次习作要求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写清楚“实验过程”(看到的),第二层次为写写“实验过程中的心情、有趣的发现”(想到的)。学生习作的“难点”正是“抓住实验顺序和实验变化,写清楚实验过程”。
本节课,为了帮助学生理清实验顺序,主要采取“老师先引,学生再做”,分三步呈现:老师示范实验步骤,学生了解顺序,先看再说;学生做实验,巩固顺序,先想再做;提供连接词,助力写出顺序,先说再写。理清顺序不仅是本次习作的要求,也是三年级习作“写清楚”的重要一步。
第一,梳理变化“点”。学生做完实验,沉浸在惊奇之中时,抛出问题“最神奇的是什么”,直指“实验变化”。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很快梳理出实验过程中变化的“点”。第二,不同视角聊变化。仅仅梳理变化“点”,学生一定意犹未尽。每位学生都是参与者,分工不同,视角不同、观察到的一定有区别。此时,学生互相补充,使“实验变化”越来越清晰。第三,延伸“变化”,写写心情及发现。学生的心情及发现是随着实验过程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每个学生在“聊实验变化”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从实验的变化聊到了到心情的变化及自己的发现。由“看到的、听到的……”写到“想到的”,是三年级“写清楚”的重要策略,这样的指导,让学生写作时既有话可写,也避免了写作时的千篇一律。
本环节安排学生结合梳理出的“变化点”,再次有序地说一说实验变化、心情变化,是一次系列化的语言统整,对三年级学生是有难度的。因此,我们先安排小组合作,组内相互补充,老师随机参与讨论;再进行汇报,老师给予适当的帮助与示范。由碎片化的、单线条的“议”到最后的语言统整,是三年级习作指导最重要的一环,这种高层次的“说”,又有助于学生在写作中更有条理,更完整地表达,才能真正“写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