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劈波行 精神聚人心

2021-02-13 16:29洪敏华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1年11期
关键词:红船建党革命

我们为什么要把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及以后斗争中展示出的革命精神,称为要永远弘扬光大的“红船精神”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红船精神”的定义

1921年8月初的一天,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小船上完成了最后议程,以毛泽东、李达、董必武为代表的13名参会党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选举产生了党中央的领导机构——中央局,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诞生。“红船”因此而得名。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红船精神”在共产党建立之初就已经存在。首次用理论形态对这一理念加以概括,是在2005年。那一年的6月21日,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光明日报》发表《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一文,正式提出并系统论述了“红船精神”的科学概念——“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显然,“红船精神”首先是指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前后,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以及由党领导的广大群众开展一系列早期活动而形成的革命精神与理念,也就是从中共“一大”的“上海—南湖会议”体现出的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

共产党人领导的中国革命,正是从这艘“红船”起航。她既不同于以往历史上出现的无数次农民起义,也有别于鸦片战争后在中国发生的一场场资产阶级改良与革命活动,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并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组成部分的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因此,从实质上看,不断发展光大的“红船精神”,更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波澜壮阔斗争中所保持和发扬的宝贵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

二、“红船精神”的历史逻辑

鸦片战争之后80年的历史进程,中国社会始终都存在着为解决“中国向何处去”而展开的理论探求和道路选择。历史表明,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推行有限改良的資产阶级维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努力,这些不同道路的尝试,在近代中国都没有走通。

布尔什维克党人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把目光投向了俄国,他们找到马克思主义唤醒了中国民众——“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到,无产阶级只有建立自己的革命政党,才能产生自觉的阶级行动,才能保证社会革命获得胜利。李大钊提出,只有使“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让“劳工阶级、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反抗富权阶级、资本阶级”,最终实现改造中国社会的目的。陈独秀也认为,为了求得解放,工人必须加强团结,组织工会、建立共产党,认为“除了中国劳动者联合起来组织革命团体,改变生产制度,是无法挽救的”。毛泽东指出,要实现改造中国的目的,就要“确立一个改造的基础,如蔡和森所主张的共产党”。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实践中,从创办《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各种进步社团的出现,到“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再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纲领”,以及建党初期共产党领导的新式农民运动、青年运动与妇女运动,无不彰显了首创精神。

酝酿建党的过程,不断遭到反动派的干扰和破坏。中共“一大”在白色恐怖中的上海召开,后又及时转至嘉兴,最终在南湖红船上完成了党的创建。党在成立时仅有50多位党员,正是因为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才敢于同强大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各种反动势力坚持斗争,并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立即在全国各地开展工农运动,推动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掀起大革命高潮,并积极参加北伐战争,在“二七惨案”“五卅惨案”“马日事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所表现出了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面对反动派的屠杀(仅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就有2.6万名共产党员被杀害),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被征服,更没有退缩、没有屈服,而是在绝境中奋起,在南昌城头打响了武装反抗的第一枪,进而在坚持井冈山的浴血奋战中,艰难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这些都体现了在南湖起航的红船所体现的“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中国共产党在“红船”诞生之时起,明确地把“为人民服务”的核心价值观作为党的最根本标志,并在长期斗争中逐渐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中共一大纲领还明确提出了把工人农民组织起来、发动起来,用革命真理带领工农大众为自己翻身解放而斗争的思想;党在这一时期还提出了要搞“民主联合战线”以战胜强大敌人的统一战线思想。即便在共产党自身处境极为艰难的情况下,她都始终毫不犹豫地站在广大民众的一边。他们为了争取人民解放和人民利益,而抛头颅、洒热血,无私奉献,英勇斗争,从而“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最终在天安门广场升起了新中国庄严的五星红旗。这些伟大的历史功绩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决非为了少数人的私利,而是代表了广大工农大众的利益,彰显了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总之,近现代中国“红船”在艰难远航中体现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从横向上相辅相成,三者有机统一于共产党人改造中国、发展中国的实践,是中国共产党的事业长期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永远发扬光大“红船精神”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始终昂首挺立时代前端的首创史、奋斗史、奉献史。“红船精神”在党的各个历史时期的不断传承和发展,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系列成果。这些形成于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成果,从纵向上又独具各自的时代特征,体现了一脉相承、不断光大的本质特点。

“红船精神”在形成时,作为党的精神财富更多体现在理念层面,历经“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的艰难熔炼和实践检验,其渗透的“首创、奋斗、奉献”的核心内涵,已在斗争实践中内化为中国共产党人的自觉行为,形成了中国革命精神的定型化、完整化、成熟化的瑰丽结晶。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红船精神”将永远彪炳史册。

当前,我们正处于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必定呼唤新的伟大时代精神;新时代的伟大精神,又必将引领新的伟大实践不断走向胜利。弘扬新的时代精神,需要我们永远坚持“红船精神”的理论内核。因为“红船精神”始终是共产党人凝心聚力的民族之魂、兴国之魂、胜利之魂。

“红船精神”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只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去发现。无论毛泽东时代形成的大庆大寨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还是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的改革开放精神、抗洪抗震的救灾精神、反腐倡廉精神以及当前正在接受严峻考验的举国抗疫精神,都集中体现了“红船精神”的当代价值内核——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

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在新的实践中大力弘扬、永续传承和不断发展党在新时期的“红船精神”。在“红船精神”的激励鼓舞下,我们既要始终踏实苦干,又要处处敢为人先。只有走在时代前列,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不断推向前进,让“红船精神”永葆青春、永放光芒。

(作者简介:洪敏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红船建党革命
“红船”争霸赛
红船颂
“童心向党”庆祝建党100周年书画作品展
红船向未来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庆祝建党100周年”绘画大赛(1)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庆祝建党100周年”绘画大赛(2)
什么是红船精神?
小画家
中国的出行革命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