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酉杰
摘 要:目的 探究中医针灸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治疗价值。方法 选择上海市静安区北站医院老年科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内分泌科2019年1月~2020 年1月收治的70例2型DPN 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分别接受常规治疗、常规治疗联合中医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FBG、2 hPG、HbA1c水平均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 对2型DPN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中医针灸治疗,可改善患者血糖水平、神经传导速度,对改善患者周围神经功能具积极意义。
关键词: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医针灸;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8-0008-0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为2型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神经运动神经缺失、神经感觉神经缺失,出现神经相关疼痛、肢体无力、共济失调、温感异常,影响患者生活能力。中医认为,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由于瘀阻脉络,通过疏通经络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1]。针灸治疗为中医常见治疗方案,通过穴位刺激改善局部血运状态,使经络得以濡养,满足治疗需求[2]。为此,本次研究选70例2型DPN患者,探究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针灸治疗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上海市静安区北站医院老年科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内分泌科2019年1月~2020 年1月收治的70例2型DPN 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70~82岁,平均年龄(76.24±3.00)岁;2型DPN病程3个月~17年,平均病程(3.25±0.45)年;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70~85岁,平均年龄(77.13±4.27)岁;2型DPN病程5个月~18年,平均病程(3.42±0.77)年;两组患者经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DPN诊断标准[3];②年龄≥70岁;③患者精神状态正常,可配合完成治疗。
排除标准:①穴位皮肤表面溃破、感染;②合并严重感染性症状;③凝血功能障碍;④实质性脏器脏器严重功能障碍;⑤合并恶性肿瘤;⑥由颈椎、腰椎等骨关节疾病、卒中等引发的肢体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⑦预生存期限<1个月。
1.3 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二甲双胍缓释片(生产企业: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699)口服治疗,定期随访观察患者血糖变化(以迈瑞BS-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验),依据患者血糖波动、血糖控制情况完成用药剂量调整,每日最大不超过2 000 mg;甲钴胺片[生产企业: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812]口服治疗,0.5 mg/次,3次/d。
观察组(常规治疗+中医针灸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医针灸治疗:①取穴[4]:气虚血瘀证取足三里、三阴交、肺俞等穴;阴虚血瘀证取肾俞、肝俞、三阴交、足三里等穴;痰瘀阻络证取合谷、曲池、脾俞、胰俞、血海等穴;肝肾亏虚证取肝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承山等穴;阳虚寒凝证取外关、曲池、命门、肾俞、腰阳关、环跳等穴;湿热阻络证取大椎、阴陵泉、曲池、内廷等穴;②针灸方法:皮肤表面消毒,取华佗牌1.5~2寸毫针,以补泻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5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5 d后间隔2 d;共治疗5个疗程。
两组患者均于治疗1个月时进行效果评价。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检测方法为应用肌电图机(生产企业:上海涵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浙械注准:2015第2210202号)检验患者腓总神经、正中神经传导速度。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统计软件为SPSS 24.0,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FBG、2 hPG、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BG、2 hPG、HbA1c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
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见表2。
3 讨论
二甲双胍可提升胰岛素敏感性,血糖控制质量理想,满足肥胖、基础控制治疗无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5-6]。在此基础上使用甲钴胺片治疗,通过促进患者神经细胞中核酸、蛋白质及神经髓鞘形成改善神经传导功能障碍症状[7]。
针灸治疗属中医传统治疗方案,通过穴位刺激可增强皮下神经刺激能力、改善局部血管收缩及舒张能力,在缓解患者疼痛感受同时,强化神经传导、增强神经运动能力,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8]。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针灸治疗,研究结果显示,FBG、2 hPG、HbA1c及神经传导速度水平相近;治療后观察组FBG、2 hPG、HbA1c水平均较对照组低,观察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水平均较对照组高,考虑原因为,本次研究中,对患者实施辨证取穴针刺治疗,包括气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痰瘀阻络证等,通过辨证施针以针对性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如在对气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痰湿阻络证患者治疗中,通过益气补血、舒经活络,可以改善患者血液循环和糖代谢能力,同时通过血液濡养可改善神经功能损伤;在对肝肾虚亏证患者治疗中,可通过针刺纠正患者肝肾功能,以调理脏腑、纠正阴阳,改善患者整体生理功能;在对阳虚寒凝证、湿热阻络证患者针刺治疗,可通过祛寒邪、通经络,促使患者脏腑稳定、疏经通络,改善患者糖代谢能力,并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进而达到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改善其神经运动能力之效[10]。
综上所述,对2型DPN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中医针灸治疗,可改善患者血糖水平、神经传导速度,对改善患者周围神经功能具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强,杨欢,邓茹,等.温针灸关元穴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20,36(3):37-40.
[2]刘会霞,刘丽莎,袁秀丽,等.基于数据挖掘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选穴规律探析[J].四川中医,2019,37(1):210-213.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和治疗共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3,46(11):787-789.
[4]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2016年版)[J].中医杂志,2017,58(7):625-629.
[5]胡培,白姣,薛锐,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患病危险因素及神经损伤特点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19,36(1):24-27.
[6]马朋朋,董聪慧,李伟,等.尼可地尔片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糖尿病足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35(5):421-424.
[7]刘筱莹.局部中药热熨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神经传导速度、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血糖指标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17):2590-2594.
[8]王瑞琦,郭义.针灸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对疼痛量表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26(5):669-673.
[9]李孟媛,王冠,王朝辉,等.不同针灸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概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5):66-68.
[10]马思明,闫超群,吴仁华,等.基于低位脊髓功能磁共振技术电针刺激天枢穴和足三里穴神经通路机制可行性的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9,30(1):217-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