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基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思考与建议

2021-02-11 13:46赵转王迪李强
科技视界 2021年36期
关键词:大赛互联网+院校

赵转 王迪 李强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450000)

2021年,河南省内98所职业院校的77 769个“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2020年项目29 022项),共288 061名学生报名参加。经过校级初赛、学校推荐,835个团队进入省赛的网络评审阶段,最终遴选出31所院校的150个项目参加决赛。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斩获河南省大赛一等奖6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9项的优异成绩,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首次荣获河南省主赛道(高教赛道和红旅赛道)和职教赛道两项“优秀组织奖”,获奖等级与数量在2020年的基础上再创新高。其中,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李老师团队指导的创业项目——《钢轨CT探伤机器人——光栅芯核碳纤传感器》、电气工程学院赵老师团队指导的创意项目——《基于5G的配电网自协商配电终端》喜获一等奖,并入围全国总决赛,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23名指导教师荣获“河南省优秀创新创业指导老师”荣誉称号。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不论是河南省的参赛项目和参赛院校,还是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的参赛项目,较2020年都呈指数增长。但是学校至今没有获得国家级一、二等奖项的荣誉,获奖的比列仍然较低,已经获得省赛奖项的项目也没有传承得落地生根。从参赛多年的经验来看,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在组织“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方面,还存在宣传力度不够、激励制度不够完善等缺点;教师针对赛事的把握度不够,带领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方面还存在一些经验不足等缺点;学生对大赛意义理解不到位、投入度不够等缺点,这些问题在高职院校中具有普遍存在性,本文针对这些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希望能为“互联网+”赛事的突破提供一些参考,同时,可以为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大赛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1 学校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表现的问题及建议

高职院校虽然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制定了相关政策制度促进大赛的发展,但还是存在如下的相关问题。例如,学校设置了相关的创新创业工作室,但是对于工作室的推进情况把控不够到位。在某些专业虽然开战了创新创业课程,没有做到专业全覆盖,导致不能做到“全专业、全学校”参与比赛的理念。另外,在奖励方面虽然有一定比例的体现,但是总体上不足以激励教师和学生积极投身比赛。以及教师对于项目不能做到深度参与等。针对高职院校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以下三条建议。

1.1 严抓创新创业工作室发展

创新创业工作室是学校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中之重,高职院校应能够把控创新创业工作室的工作动态。严格落实相关创新创业工作室制度,比如,定期检查创新创业工作室的讲座开展情况;创新创业工作室能否严格执行每周一会的会议制度;创新创业工作室的相关创新项目的积累情况等。发挥创新创业工作室在大赛中的领头羊作用,注重创新创业工作室项目的积累,推进学生参与相关课题。

1.2 把创新创业课程做到专业全覆盖

创新创业课程是开展创新创业大赛的基础,高职院校应该重构课程设置,发挥创新创业课程基础教育的作用。例如,把创新创业作为全校的公共课,在全专业进行开展,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生学习全过程中去。在创新创业课程中遴选优秀项目,培养种子选手,为学校的创新创业大赛发展储存力量。

1.3 建立健全激励政策制度

健全的激励政策制度是创新创业大赛发展的催化剂,高职院校应在广泛征集教师、学生的意见的基础上,完善奖励制度,并行之有效地落实相关激励政策,才能促进创新创业大赛的发展。要得到政策的支持,对项目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对相关教师、学生的努力给予相应的物质或精神回报,对项目和相关专利提供技术、资金、政策支持,不让团队“无资金、无政策”的工作,给创新创业项目的发展提供牢固的一切服务。

1.4 推进教师参与项目深度

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创新创业大赛推进的程度,教师因为自身承担相关的教学、教科研项目以及学校的日常工作等,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创新创业大赛,这也是一些优秀项目最终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学校应对此情况充分考虑,适当减弱参赛教师的其他工作量,集中精力深度参与创新创业大赛项目。

2 教师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表现的问题及建议

高职院校的教师虽然作为创新创业大赛的主要指导教师,发挥着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但是教师在指导创新创业大赛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项目来源少,不能从教学和专业中挖掘项目;一些教师对于创新创业大赛团队的优化组织还欠缺经验。针对高职院校教师在创新创业大赛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合力化解建议。

2.1 建立“以教促研、以教促赛,以赛促研,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

创新创业大赛不能突围的一个重点问题是优秀项目来源较少,大部分的项目都来源于教师,因此,如何从教师的教、科研工作中孵化优秀项目,并促进项目落地生根是值得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根据专业需求寻找社会痛点,挖掘优秀项目,促进教师科研的发展;同时,通过创新创业大赛的相关政策支持,推进科研发展,提升教学效果。

2.2 优化团队成员,明确分工协作

优秀的团队和合理的分工是创新创业致胜的不二法宝,教师要对项目成员进行优化配置,充分考虑成员的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基本技能,综合素质等相关能力。同时,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要对项目成员合理分工,充分发挥每一个成员的优点。

3 学生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表现的问题及建议

学生是创新创业大赛发展的中间力量,学生的表现决定了大赛进行的深度,但是真正能够脚踏实地进行创新创业大赛的学生数目较少,究其原因是学生对创新创业大赛意义理解不够透彻,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这也是很多项目夭折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一些参与创新创业大赛的学生存在专业技能差、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这也是造成创新创业大赛成绩不够理想的重要因素,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的合理化建议。

3.1 全方位理解创新创业大赛意义

学生存在盲目跟风参加比赛,不能深刻理解创新创业大赛意义,导致学生存在对项目理解不够透彻,不能推动项目成长。学生应该全方位地了解大赛意义,理解创新创业大赛对于学生专业知识运用、学生解决就业、学生综合能力增长的重要意义。在学生中深入开展各级各类讲座,普及创新创业大赛的政策、意义。

3.2 增强学生相关技能培训、训练

学生是创新创业大赛项目推进的主力军,但是纵观几届参赛学生的情况,发现学生的Office办公软件运用能力、视频剪辑能力、表达演讲能力、搜索文档资料能力等不足。因此,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要增强学生此类相关技能的培训、训练,具体来讲,在日常学习中,要加强此类技能的渗透考核,这不仅是创新创业大赛培训的基本技能,也是高职院校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

4 结语

本文以郑州电力高等学校为例,从“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视角出发,分析了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时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思考,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旨在为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发展提供一些经验总结,促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大赛的推进与落地。

猜你喜欢
大赛互联网+院校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说谎大赛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7匹狼”征联大赛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