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载不变的“海洋情”

2021-02-10 14:46陈相秒
世界知识 2021年23期
关键词:东盟国家磋商南海

陈相秒

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经过30年的共同努力,双方关系取得全方位发展。双方自2020年开始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密切的人文交流不断增进着相互了解和信任。即使在被视为双边关系“短板”的安全领域,也收获了国防部长非正式会晤、联合军事演习等实质成果。

在中国-东盟关系突飞猛进的过程中,海洋合作是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机制体系日臻完善,设立了“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中国-印尼海上合作基金”等,用于支持各类海上合作项目。2016年建立“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为区域海洋合作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体平台。双方还通过“中国-东盟海洋科技合作论坛”等对话交流机制,加强涉海科技创新合作和专业人才培养。

中国与东盟国家已建立起覆盖海洋经济、海上联通、海洋环境、防灾减灾、海上安全、海洋人文等领域的务实合作网络,环保、航道安全等方面区域治理合作硕果累累。双方正积极推进“海洋减塑行动”“红树林保护计划”等对区域海洋生态环境修复具有重要意义的项目,还在《亚洲反海盗及武装抢劫船只区域合作协定》(ReCAAP)框架下推进针对海盗和海上武装抢劫行为的治理。

双方围绕一些地区国家之间的海洋争端的管控卓有成效。中国与东盟十国在2002年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DOC),2011年达成落实DOC的指导方针,2013年启动“南海行为准则”(COC)磋商进程,有效缓解了海上爭端造成的冲突风险,也就区域海洋规则构建进行了有益探索。COC磋商在形成框架协议、单一磋商文本后,正有条不紊地推进案文三轮审读,将为构建新的南海秩序提供规则基础。中国与有关声索国还达成了共同开发、建立南海问题双边磋商机制等一系列成果。

回顾30年走来的路,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海洋合作已经形成问题导向、机制化程度高、治理与发展优先、海洋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合作有序推进等特色。

但也要承认,双方合作目前正面临自冷战结束以来所未见的复杂环境。

一是受美国及其盟友伙伴战略调整影响,地区海洋权力斗争卷土重来,围绕军事实力相对优势、规则和制度设计主导权、涉海议题话语权的竞争愈演愈烈,对合作的干扰显而易见。

二是美国主导的“小圈子”战略文化在南海及周边地区蔓延,东盟部分国家受美拉拢并出于自身利益诉求,逐渐卷入美定义和挑起的“大国战略竞争”。

三是区域内部分国家在油气、渔业等资源开发及海域管辖和岛礁控制问题上采取单边立场,所形成的海上对峙和冲突隐患冲击海洋合作氛围。

海洋是21世纪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和资源宝库,也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浪潮中不可或缺的载体。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珊瑚礁修复、海洋垃圾治理、渔业资源衰退等带来的产业转型压力迫切需要双方建立更为稳定、长效的合作机制。海洋争端和地缘政治竞争所导致的地区海洋安全局势持续紧张也亟需更为稳妥、有效的管控方案。

坚持多边主义、对话协商、开放包容的原则是构建和平稳定海洋秩序的不二选择。中国与东盟海洋关系发展的经验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南海争端和地缘政治竞争对中国与东盟国家间海上务实合作的影响在可预见的未来尚难彻底消除,但只要双方能够坚持以上三个原则,就可以抓住构建蓝色经济伙伴关系和共建“一带一路”所创造的机遇,把南海区域内国家的海洋关系提升至新水平。

“向海洋要发展动力”是中国与东盟30年关系发展进程中确立的重要共同目标,把南海建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是双方建立对话关系以来的持之以恒的梦想。区域和全球海洋新秩序呼之欲出,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海洋情”将持续绽放光彩。

猜你喜欢
东盟国家磋商南海
北海北、南海南
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关系的博弈分析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与思考
提议与美磋商后,朝鲜射了导弹
中美贸易磋商再起波澜
中美今日重开贸易磋商
东盟国家刑事审判制度综述
南海的虎斑贝
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古沉船——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