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菊华 陈晓珍
乡村文化是乡村生活样态的文化呈现,是承载农耕文明、蕴涵乡土情怀、传承传统价值、展现地域特色的精神载体,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依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乡村文化能够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 淳朴民风,焕发文明新气象。”(1)习近平. 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405.这表明,乡村振兴是包括乡村文化振兴在内的全面振兴,乡村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又是乡村振兴的价值支撑,推进乡村振兴必然要求高度重视乡村文化的振兴。而全民阅读是提升公民文化素养、增强公民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已连续八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由此可见,全民阅读与乡村文化振兴在国家战略方面存在着有机关联,一方面乡村文化振兴的实施需要有一个活动载体,而全民阅读这一国家战略正好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可靠支撑;另一方面通过全民阅读活动能够有效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使乡村文化可以有效在乡村内进行传承和向乡村外进行延伸传播。”(2)操菊华,康存辉. 全民阅读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策略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21(08):17-20.
为深入把握当前全民阅读与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关联与相互作用,本文开展了如下调查研究。
为深入了解全民阅读与乡村文化振兴的现状,本研究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样本为鄂州市鄂城区的6个乡镇,分别是:长港镇、杜山镇、泽林镇、碧石渡镇、汀祖镇和花湖开发区(花湖镇)。调查累计收到有效问卷1778份,抽样样本涵盖青少年(20岁以下)、中青年(20岁~59岁)、老年群体(60岁以上),本次问卷中青年为主要群体(如图1所示)。研究样本包含农民、社区干部、教师、学生等群体,涉及职业较为全面,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如图2所示)。具体情况如下:
图1 样本群体年龄分布(单选)
图2 样本职业分布(单选)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乡村居民总体阅读状况良好,其阅读渠道更加便利,阅读习惯向好发展,阅读兴趣更加广泛,阅读意识逐步加强,具体如下:
1. 阅读渠道更加便利
当前各级政府持续加大乡村地区全民阅读设施的建设力度,农家书屋在乡村的布局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乡村居民开始融入到阅读生活圈中来。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乡村的快速发展,乡村居民在“云”环境下利用各种工具进行阅读已不是问题。总的来看,人们的阅读渠道更加便利化。在“您觉得目前阅读的条件便利吗?”一题中,如图3所示,选择“方便,可以随时用手机进行阅读”“方便,乡村的图书资源很丰富,可以随时借阅”的人各占比84.20%、9.56%,这说明93.76%的人认为阅读渠道便利,可以通过手机或乡村图书资源进行阅读,目前阅读条件得到改善。而选择“不方便,乡村的图书资源匮乏”“不方便,不熟悉电子设备阅读的操作”的人各占比4.61%、1.63%,说明仅6.24%的人认为阅读不方便。
图3 您觉得目前阅读的条件便利吗?(单选)
2. 阅读习惯向好发展
全民阅读活动在各级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乡村居民会通过阅读来满足精神文化需求,他们更加注重阅读诉求,其阅读习惯向积极方向发展。在“您会每天花时间去阅读书籍报纸(含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一题中,如图4所示,选择“会”的调查者占比达85.83%,“不会”占比为14.17%,这说明85.83%的人每天都会保持阅读书籍、报纸或者网络信息,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
图4 您会每天花时间去阅读书籍报纸(含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吗?(单选)
在“您身边喜欢阅读的人多吗?”一题中,如图5中所示,选择“很多”“比较多”“有一些”的人各占16.59%、26.60%、51.63%,这说明94.82%的人身边都有喜欢阅读的人。而选择“几乎没有”的人仅占5.17%,说明极少数人身边没有喜欢阅读的人,阅读正逐渐成为人们的爱好与习惯。
3.阅读兴趣更加广泛
调查数据显示,乡村居民的阅读内容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阅读兴趣较为广泛。在“您倾向于哪些类型的书籍?”一题中,如图6中,各种类型书籍均有选择。其中,“生活类(教育、健康、励志等)”占比最高,达60.97%,人们对生活类书籍的需求多;“文学类(小说、名著、诗歌等)”“文化类(历史、哲学、传记等)”占比较均衡,各占比44.99%、42.35%,这说明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不仅关注吃饱穿暖,而越来越关注精神文化需求。此外,“科技类(养殖、种植、生活百科等)”占比31.38%,说明人们的阅读类型多样化,阅读兴趣较广泛,他们通过阅读关注自身发展,也关心乡村振兴与发展。
图6 您倾向于看哪些类型的书籍?(多选题)
4. 阅读意识逐步加强
随着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人们通过阅读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和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形成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引领,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不断彰显,阅读意识逐步加强,阅读认知积极正确。在“您觉得阅读的好处是什么?”一题中,如图7所示,60.63%的人认为阅读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23.45%人表示阅读能提升自身文化素养,这说明84.08%的人对阅读的认识清晰,认可全民阅读的必要性。选择“休闲娱乐、打发时间”“兴趣使然”的人各占6.64%、4.44%,这说明11.08%的人将阅读作为一种娱乐和兴趣爱好。此外,选择“生产生活需要”“其他”的人占比少,仅3.37%、1.46%。
图7 您觉得阅读的好处是什么?(单选题)
全民阅读活动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们的阅读意识和认知水平。在“您认为阅读对个人发展来说重要吗?”一题中,如图8所示,选择“非常重要”“比较重要”的人各占63.22%、29.47%,这说明92.69%的人都认为阅读重要。这意味着其余7.31%人认为阅读“一般”或“不重要”。
图8 您认为阅读对个人发展来说重要吗?(单选题)
人们通过阅读不断丰盈自身精神世界,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力量和能量。在“您认为阅读和乡村振兴有什么关系呢?”一题中,选择“有很大促进作用”“有一些作用”的人各占66.99%、28.63%,这说明95.62%的人认为阅读对乡村振兴有促进作用,仅1.46%的人认为没有什么关系。
图9 您认为阅读和乡村振兴有什么关系呢?(单选题)
乡村地区全民阅读活动的推进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既受到阅读资源、阅读基础设施、阅读活动等影响,也与阅读者个体差异性有关。调查数据发现,全民阅读在乡村地区的实施,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1. 阅读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
在新媒体阅读环境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海量阅读资源进入乡村居民的阅读视野之中,其中既有弘扬社会主旋律的优质内容,也有一些内容低俗、取向消极的阅读资源通过各种网站、APP大肆传播,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极其负面的影响。在“您获得书籍的途径主要有?”一题中,如图10所示,选择“网络免费书籍资源”占比最大,达68.73%,而选择“购买实体书籍”“图书馆(书屋)借阅”的占比较低,分别为35.49%、35.32%。由此可见,网络免费阅读资源占据主体,而这些资源质量参差不齐,容易误导阅读者主体,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同时在“您觉得可以从哪些渠道来推进全民阅读呢?”一题中,如图11所示,选择“建设优质阅读资源”“加强阅读宣传教育”的人占比
图10 您获得书籍的途径主要有?(多选题)
各为72.78%、72.89%,这意味着人们迫切希望加强建设优质阅读资源并对阅读活动进行宣传教育,以提供正确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
图11 您觉得可以从哪些渠道来推进全民阅读呢?(多选题)
2.公民有效阅读难以实现
当前我国社会仍处于转型发展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正加速推进。在这前所未有的时空背景下,乡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乡村居民的经济文化生活急剧变迁,乡村居民对于文化阅读虽有诉求却难以得到有效的时间保证、环境保证等。青壮年大部分流向城市,他们忙于生活和工作,没有时间阅读或所处的客观环境无阅读氛围。老年群体以及妇女群体长期留守乡村,接触外界信息较少,加之文化水平所限,或没有阅读的习惯,或阅读有困难,或对阅读无兴趣等。在“您认为影响您阅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一题中,如图12所示,有高达67.38%的人选择“工作(学习)太忙没有时间”,选择“没有读书的氛围”“没有阅读的习惯”“文化水平有限,阅读有困难”的占比各为27.22%、15.52%、14.85%。由此可见,由于主客观原因,乡村居民的有效阅读难以保证。
图12 您认为影响您阅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多选题)
3.公共阅读设施尚不完善
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是保障开展全民阅读的基本条件,基础设施是否方便、是否能满足不同群体全民阅读的基本需求,对全民阅读活动的推广起着重要作用。在“您居住的社区附近有哪些关于阅读的基础设施?”一题中,如图13所示,25.65%的人表示基本没有相关设施,而选择最多的“社区阅览室”则占比56.19%。社区阅览室、公共图书馆、书店等场所,不能满足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这意味着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将影响全民阅读活动在乡村的顺利开展。
图13 您居住的社区附近有哪些关于阅读的基础设施?(多选题)
全民阅读活动既要求立足国家战略高度,又必须契合乡村居民阅读诉求,如何采取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以充分发挥阅读活动的最大效应,这需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切忌形式主义和表面功夫。在“您了解全民阅读活动吗?”一题中,如图14所示,选择“十分了解”的人仅占20.08%,这说明剩余79.92%对全民阅读活动了解少或不了解。同样在“您认为目前社区的全民阅读活动开展的情况如何?”一题中,如图15所示,选择“十分丰富”的人仅占22.27%,可见剩余77.73%的人希望全民阅读活动能够更加丰富,更能调动阅读积极性和参与感,从而丰富精神需求,满足美好生活需要。
图14 您了解全民阅读活动吗?(单选题)
图15 您认为目前社区的全民阅读活动开展的情况如何?(单选题)
党的“十九大”作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要求振兴乡村文化,建设文明乡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而全民阅读正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与着力点。因此我们要充分结合乡村文化的共性内容与地域特点,结合乡村居民的共同期盼与群体诉求,结合全民阅读的人文环境与硬性设施,结合乡村文化振兴的内部因素与外围助力,从建设优质的阅读资源、增强阅读资源的针对性、完善阅读的基础设施、形成全民阅读的合力效应等方面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在乡村深入开展,以此提升乡村居民的文化素养,增强其文化自信,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从而激发乡村文化振兴的内生动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价值支撑。
供给优质阅读资源是全民阅读的关键所在。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思想引领,以传承农耕文化增强乡村居民的文化认同,以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其文化自信,通过建设高品质正能量的阅读资源,引导人们从经典文化中涵养精神气质,增强价值观认同,提升文化自信。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思想引领
网络免费资源带给人们阅读便利的同时,也裹挟着不良信息,不仅对人们的阅读习惯产生冲击,引发“浅阅读”“碎片化阅读”等不良阅读习惯,同时网络上存在一些网络谣言、淫秽色情、攀比低俗、封建迷信等违法和不良信息,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阅读取向带来较大负面影响。因此,强化社会主流价值导向,遏制不良阅读资源在乡村地区的传播,是建设乡村优质阅读资源的关键所在。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导向引领思想发展,一是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阅读资源中,建成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精品资源,如《典籍里的中国》《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经典文化节目。二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和家庭教育之中,引导青少年价值观塑造,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和谐融洽。三是要建设农村网络文化阵地,依托当地政府官网、主流媒体、数字广播、微信公众号、APP等平台,以典型案例和鲜活数据进行主流思想网上传播,从而促进人们奋发有为,积极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
2.以传承农耕文化增强文化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3)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121.“乡村文化具有其特殊性,它来源于农耕文明,依托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及经济基础而形成的,是乡村生产生活的精神源泉和智慧结晶”(4)金伟,金妮. 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中的文化困境及其价值超越[J]. 湖北社会科学,2021(05):60-65.。在漫长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群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农耕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生活认知,形成了包括二十四节气在内的生产经验与生活智慧。精耕细作、顺应自然、聚族而居的农耕文化孕育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与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与今天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低碳的环保理念以及邻里和谐、守望相助的交往理念不谋而合。然而,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发展,人口流动加速,越来越多的青壮年流入城镇,他们告别了“袅袅炊烟,小小村落”的传统生活图景,加速向现代城市文明融合,农耕文化不可避免受到严重冲击。
基于振动相位差的螺栓连接状态监测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感器模块、高速AD采样模块、FPGA与上位机4部分组成。传感器模块由压电陶瓷传感器与由LM358搭建的运算放大电路构成;高速AD采样模块主要由TI公司的ADS7947高速12位ADC构成;FPGA中包括ADC的驱动模块、对采集信号的数字滤波模块与发送给上位机的串口通信模块组成;上位机使用C#语言,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软件开发环境下完成。
传承农耕文化,一要支持鼓励引导乡村居民做农耕文化的守望者与创新者。农耕文化并没有过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所在,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生活记忆与精神追求,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农民群众是农耕文化的创造主体,在今天仍然要主动传承悠久的农耕文化,做农耕文化的忠实守望者;同时还要大力创新,推动农耕文化更好融入现代生活,增添美好生活的田园诗意。二是做好农耕文明的阅读推广。农耕文明的阅读包括文本阅读与沉浸式阅读两大类,通过媒体融合展示农业类图书史料、影音资料,开辟农业类“非遗”展览、推动农耕文化读本进入学校教育教材中等,大力提升农耕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通过开展体验农活、制作农具、学习农谚、吃农家菜、住农家屋等活动,增强人们对农耕文化的记忆感和认同感。
3.以创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括以精神文化形态存在的思想传统和价值追求,如敬老孝亲的家庭伦理、远亲不如近邻的交往理念、天人合一的自然遵循、“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劳动观念等;也包括以物质文化形态存在的传统技艺与风俗习惯,如传统手工技艺、民风民俗、地方戏曲、特色民居、方言习惯、地方歌舞、民族服饰以及村规民约等文化遗产。这些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是人民群众生活经验与劳动智慧的结晶,是乡村居民寄托浓浓乡愁的载体,是维系乡村居民的精神纽带,有利于增强乡村居民的文化自信。
创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前提是尊重与传承,要通过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展示,引导乡村居民欣赏传统手工技艺、民风民俗、地方戏曲、特色民居等,重温“儿时记忆”;开展“乡村文化+旅游”活动,引领城市居民在乡村深度体验,感受自然淳朴的文化生活;在此基础上对乡村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与新时代同频共振,更好地发挥其时代价值。“忠孝仁义礼智信”是乡村传统文化的核心,但在新时代要赋予其新的内涵,更好对标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新要求,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可倡导农民自编、自导、自演反映乡村社会发展和农民精神风貌的文化作品,调动乡村居民的智慧和力量,使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乡村蔚然成风。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推进,乡村青壮年群体大多外出务工或求学,妇女、儿童、老人成为三大留守群体,在乡村推广全民阅读就需要结合不同群体的特征为其精准推送阅读资源,以更好满足其精神需要。
1.依托学校教育引导儿童和少年感悟阅读之美
发挥乡村学校在农村教育事业中的主渠道作用,支持乡村学校将传统文字方言、书法、歌舞、音乐、戏剧曲艺、传统技艺、传统医治法、传统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内容整合与特色凝练,编撰成乡土文化读本,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内容体系,将乡土文化、农耕文明、传统价值的种子植入孩子们的心中,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起对自身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通过课堂讲解、生活体验、田野观察等方式,以直观的、清晰的、生活化的方式引导青少年沉浸式感悟乡村文化的魅力,提升阅读兴趣,爱上阅读。总之,通过学校内的小阅读和自然界的大阅读,引导儿童和少年感悟阅读之美,在他们的心灵中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激发他们的文化自信。
2.依托乡土文化活动引导妇女和老人共享阅读之美
妇女、老人是乡村最主要的留守者,他们对美丽乡村、故土家园有着最为深沉的“乡土情结”;同时他们也是农耕文明最主要的守望者,坚定传承着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是乡土文化的“忠实粉丝”。可见,妇女、老人是文化振兴的重要参与者,要通过全民阅读活动进一步提升其文化素养,发挥他们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独特作用。要依托文化下乡、文化惠民等活动,为妇女、老人提供乡村文化方面的大众化书刊,让老百姓就近便能感受阅读之美;进行传统地方戏曲展演,让老百姓足不出村就能感悟高雅艺术之美;开展传统农耕技艺与乡村非遗展览,让老百姓欣赏传统工艺之美;组织开展传统技艺、绝活大比拼,让老百姓展示劳动创造之美;开展好家风故事讲演等文化活动,使孝老爱亲、诚信友善、互帮互助、勤劳淳朴等优秀传统观念焕发时代风采,让老百姓留住传统价值之美。总之,要依托乡土文化活动引导妇女和老人共享阅读之美,为乡村文化振兴夯实根基。
3.依托文化情感纽带引导中青年群体发现阅读之美
当前乡村的中青年群体一部分选择返乡就业创业,而相当一部分则在外求学或务工,他们直接或间接地奉献于乡村振兴事业,共同构成乡村振兴的生力军。青年群体有着共同的文化心理,既对乡村文化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又浸润于城市文化之中,视野相对开阔,应充分发挥该群体重要作用,通过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引导他们重新发现乡村文化之美,进而尊重、传承与创新乡村文化,从而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人才支撑。一是为返乡入乡的中青年群体提供多样化的经典阅读资源,包括线上资源和线下资源,包括传统农业类阅读资源和乡村教育、经济、医疗等阅读资源,包括传统农业种植、手工技艺和现代乡村技艺,引导中青年群体尊重、传承、创新传统乡村文化,重新发现乡村文化阅读之美;二是为在外打拼的读书人或者打工人推介乡村读物,推介其家乡发展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使他们在“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乡村画卷中寄托浓浓乡愁,用特有的乡村文化作为情感的纽带,使他们时时关注家乡发展,始终做到“离乡不忘乡”,激发他们尽可能为家乡发展、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全民阅读不仅要实现阅读对象的全覆盖,还要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与氛围,使人们在阅读中滋养心灵,愉悦身心,充盈精神,达到“悦”读之效果。要以政府为主导,不断加强全民阅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打造便捷、数字、绿色阅读环境,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坚实的条件保障。
1.建设便捷化的乡村阅读设施
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居民的物质生活也更加富裕,他们对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向往,渴望享受到同城市居民同样便捷化的文化设施。要以政府为主导,大力整合社会资源,建立起处处有书读的沉浸式阅读环境:一是改造乡村地区原有文化活动场所,如文化大礼堂、道德讲堂等,充分发挥现有文化设施的阅读功能;二是建设农家书屋、报刊亭、小型公共图书馆等,建设在每个村或流动到户;三是打造集休闲、健身、阅读为一体的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文化场所,如提供茶饮咖啡、休闲阅读、健身理疗、影音视听等,让人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总之,要通过基础阅读设施的建设让乡村居民足不出村、随时随地就能享受到丰富的阅读资源。
2.打造数字化的乡村阅读设施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人们的阅读方式、阅读习惯发生了深刻改变,数字化阅读已成为人们阅读的重要方式。打造数字化的乡村阅读设施,是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时代要求。一是完善文化服务机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利用当代高技术、信息化资源,扩大农村地区光纤覆盖率,基站铁塔配套设施的建设力度。有效保障宽带网络快速发展,让农村地区网络全覆盖。二是加快融媒体中心建设,各地政府整合县级广播电视、报刊、新媒体等媒体资源,加强对优秀乡村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传播,同时依托已有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政府主导整合优秀乡村文化资源库,并将公共文化资源进行分享,鼓励农村居民使用掌上文化服务平台,保障乡村文化活动的有力宣传渠道,扩大影响力。三是积极推进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对传统村落、历史名村、特色民居、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建设。如乡村的环境格局、建筑特色、民俗文化、文物资源、非遗资源等通过图片、影音、3D采集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转化为数字化档案和影像资料,并将资料共享开放给居民,使他们通过手机“扫一扫”、鼠标“点一点”就能学习阅读。
3.构建绿色的乡村阅读设施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遵循。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中,我们要建设绿色、低碳、循环的阅读基础设施,构建自然、节俭、绿色的阅读环境。一是建设顺应自然的阅读设施,充分利用场地的自然条件,设计合理的建筑朝向,最大发挥自然优势条件,确保光线充足且自然、通风舒适且流畅。二是构建节俭的阅读设施,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建设符合乡村居民使用的阅读场所,使用普及面大、简约的阅读资料和书籍,乡村居民们使用舒心、放心。装修用料考虑低成本且健康的物品和设备,有效利用节能灯、太阳能、风能等,避免豪华装修或提供精装书籍,与农村居民们的生活方式不匹配,造成不便。三是提供健康的阅读环境,使用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和设备,更多选择原材料,不过多装饰加工,减少各类污染。总之,要给农村居民提供舒适、自然、健康、绿色、环保、节约的阅读场所,每个细节都体现绿色的印记,给人温馨舒适感受。
在乡村推广全民阅读活动,要在供给优质阅读资源、精准推送阅读资源、保障基本设施的基础上,大力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这其中,政府应全面推动,社会公益组织、学校与社区、当地企业等深度参与,形成全民阅读的合力效应。
1.各级政府以主题文化活动引领阅读风尚
各级政府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主题活动,带动乡村居民积极参与,引领健康向上的阅读风尚。一方面,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活动,如清明节开展清明诗歌学习、中秋节开展讲民俗故事比赛、端午节举办赛龙舟等,也可以开展传统节日文化知识宣传、有奖问答、主题书画、手工制作等,乡村干部积极带动乡村居民参与活动,让老百姓沉浸在各种阅读活动中,深切体会阅读的乐趣。另一方面,开展浓郁乡村特色的主题文化活动,如“三农”主题创作活动、“农民丰收节”主题展示活动、“节气与乡村生活”主题读书活动、“在乡村感受绿水青山”主题休闲活动等,支持文艺工作者、广大群众深入田间地头,创作正能量、充满泥土气息的文化作品。政府鼓励乡村居民积极参与,并给予相应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使他们实现由阅读接受者、享受者到创造者的蜕变。
2.社会公益组织以责任担当优化阅读环境
社会公益组织是具有广泛社会动员力和良好社会影响力的组织机构,在推广全民阅读、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中大有可为。一方面,社会公益组织可依托其广泛的社会动员力为全民阅读提供人财物等支持,促进乡村居民阅读条件的改善,如招募支援乡村阅读的志愿者队伍,如召集退休教师到乡村学校做阅读导师,最大程度整合社会人力资源;筹集乡村阅读所需的资金款项与设施设备,进一步促进乡村阅读硬件环境的提档升级;募集乡村阅读的图书史料与影音资料,增加乡村阅读资源供给。另一方面,社会公益组织可依托其良好的社会影响力为全民阅读营造积极氛围,扩大乡村阅读的影响力,如以乡村居民为对象精准推广阅读活动,打造“书香中国”活动的乡村版,形成有影响力的活动品牌;精心策划宣传乡村阅读影响力人物,打造出一批乡村阅读的“李子柒”式优质网红,引领更多人关注乡村阅读,进而共同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3.乡村学校与社区以协同育人提升青少年阅读素养
引导青少年群体形成良好的阅读素养,是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基础性工作。首先,乡村学校举办读书节、校园版朗读者、图书漂流等活动,向学生推荐经典阅读书目,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用阅读提升文化素养,涵养精神气质;组织开展校园版诗词大会、书画比赛等活动,鼓励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对优秀选手给予表彰奖励,并在校内外广泛报道,扩大社会影响力和辐射力。其次,乡村社区方面举办“亲子阅读活动”“亲子书画比赛”“小区阅读之星争霸赛”等活动,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同时学校、社区可以开展图书交换活动、联合举办主题阅读活动等,形成引导青少年良好阅读的协同机制。总之,学校、社会各界都要重视青少年良好阅读素养的培养,用阅读滋养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为乡村文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4.乡村企业以良好企业文化培育员工文化素养
乡村企业是以乡村居民为员工主体的生产经营单位。乡村企业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可通过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丰富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从而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因而是乡村文化振兴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乡村企业一是开辟专门的员工阅读空间、提供优质的阅读资源,把倡导阅读的理念彰显出来,如建设员工书屋、休闲书吧等,提供图书免费借阅服务,既包括与生产紧密相关的技能类,也包含生活类、科普类、思想教育类等,使员工在闲暇之余有书可读,鼓励员工通过自主阅读,开阔视野,提高文化素养,营造出“书香企业”的良好氛围。二是在企业内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把爱阅读的好榜样树立起来,如“阅读大使”评选、“阅读之星”评比活动等,把那些技术过硬又爱好阅读的典型评选出来,鼓励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三是在保障自身生产经营的基础上,力所能及为乡村阅读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把助力乡村振兴的企业担当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