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娟,张淑霞,马瑞娟
(河南科技大学附属许昌市中心医院口腔科,河南 许昌 461000)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口腔类疾病,该病不仅发作较为频繁,还会具有一定自限性与规律性,现如今,口腔溃疡被分为轻度口腔溃疡、发炎性口腔溃疡与黏膜坏死型口腔溃疡,而复发性口腔溃疡则是最先提出的疾病类型,患者可能会由于自身免疫缺陷等原因,而出现自身组织坏死等[1]。据相关研究证实,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发病率为20%,明显较其他口腔疾病要高,目前临床对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善,大多与患者自身情况与遗传因素等相关,只有父母有一方患有口腔溃疡,其孩子患病的概率就会加大,同时肝肠胃部疾病与缺血、营养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也会促使口腔溃疡的发生[2]。由于复发性口腔溃疡与患者消化系统有一定关联性,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口腔菌群微生态与消化道菌群微生态相分析,以探索两者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2019-03~2020-02于本院就诊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抽签方式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纳入标准:经临床检查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复发性口腔溃疡诊断标准;本次溃疡发生时间<3d;病程≥6个月;近一个月内未使用任何抗菌药物及激素药物;溃疡复发频率≥1次/月;患者和家属熟知本次调查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其他已经确诊的口腔黏膜病者及较为严重的系统性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疱疹样复发性口腔溃疡;精神功能障碍;心、肝、肾等机体重要器官病变者;无法遵守遗嘱用药或试验过程记录不完整、影响疗效判断者[3]。研究组男41例,女19例,年龄25~73岁,平均(41.27±3.29)岁,病程0.5~9年,平均(5.26±0.19)年;常规组男40例,女20例,年龄26~73岁,平均(41.82±3.73)岁,病程0.6~10年,平均(5.37±0.2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资料比较中无不同(P>0.05),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均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法检测口腔Hp感染情况。人体正常菌群分布中各菌群存在均有一定关联性,而口腔菌群分布与消化道息息相关,因此,首先需要分析人体各菌群分布情况(见表1),后对患者唾液中存在的菌群进行分析,通过检测后比较分析结果,其次需要采用清洁无菌的容器采集唾液,并将其制作成唾液标本,通过菌群涂片的方式进行检测[4]。同时通过革兰法染色进行检测,检测后采用光学显微镜进行基本信息与数据的统计,再将1000倍油镜作为选择,将革兰阳性球菌标记为C+c,将革兰阴性球菌标记为C-c,将革兰阳性杆菌标记为C+b,将格兰阴性杆菌标记为C-b[5]。
常规组在检测方法基础上应用常规复发性口腔溃疡护理干预,通过0.02%呋喃西林含漱液进行口腔冲洗,每日含漱次数为6次,含漱量为50mL/次[6],治疗护理期间患者需要尽量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并严禁烟酒与辛辣食物,每日睡前与清晨均需要刷牙,并在食用饭菜之后及时清洗口腔[7]。同时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护理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了解患者心理情绪,并加强心理护理措施,这样可以促使患者保持身心愉悦,以促进患者尽早恢复[8]。
研究组在检测方法基础上应用中药漱口液护理干预,中药漱口液由银花50g,黄柏50g,菊花50g,桑叶50g与甘草50g等中草药制成,在600mL水内放置配置好的中药漱口液[9],并在煎至60min之后,水温为25~35℃即可以使用,患者在应用期间应将舌尖提高,以保证漱口液可以充斥患者整个口腔[10]。患者在中药漱口液应用期间,应该保持每日含漱次数为6次,含漱量为50mL/次[11],同时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一旦饮食方面不注意,就可能致使疾病越来越重,因此,患者应注意清淡饮食,戒烟戒酒,避免使用辛辣刺激性食物[12],这样可以促使患者恢复,且患者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及时给予患者相应心理干预,以保证患者在愉悦心情下接受治疗[13]。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链球菌、韦荣氏菌数量与菌群构建,以进一步分析复发性口腔溃疡与口腔和消化道菌群微生态相关性。
见表1。
表1 人体正常菌群分布情况
研究组患者链球菌与韦荣氏菌数量均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链球菌与韦荣氏菌比较
研究组患者革兰阴性球菌、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与革兰阳性杆菌均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菌群构成比较
现如今,临床口腔科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属于周期复发性口腔疾病,患者患病初期症状并不明显[14],只会伴随肿痛情况,而随着溃疡处逐渐扩大,患者溃疡处会逐渐出现凹窝,随着淡淡假膜将患者表皮遮盖后,溃疡周围会出现红晕现象,继而加重患者灼痛情况[15]。人体口腔存在多种菌群落,各菌群之间处于相互依托生长,因为口腔内食物残渣与唾液都可以促使口腔温度保持适宜,而一旦患者机体受到自身或者外来因素的影响,就会致使口腔菌群出现偏差,继而促使生态平衡被打破[16]。目前临床上针对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机制仍未明确,但是经许多研究学者证实后,均认为口腔微生态的改变可能是致使机体出现口腔溃疡的主要因素[17]。
口腔微生态是由机体口腔微生物与口腔环境所组成,一旦自身微生物比例出现失调现象,就会致使菌群无法维持正常情况,进而促使口腔类疾病发生[18]。由于人体是由不同菌群所组成,因此,口腔菌群失调必然与其他菌群有一定关联性,众所周知,人体口腔与消化道有着紧密联系,口腔菌群出现失调,那么消化道菌群微生态也必然受到影响[19]。复发性口腔溃疡以间歇性反复性发作且局部灼痛感为特征的口腔黏膜溃疡损伤,临床尚无完全治愈方法。临床学者认为,口腔溃疡与口腔微生态系统和口腔环境存在密切关系,其中口腔微生态系统指口腔微生物经过漫长的自认选择而进化形成,而当口腔内部微生态发生变化,或口腔微生物比例失衡,可导致口腔内部菌群失调,诱使口腔疾病发生,而口腔菌群中为奈瑟使菌群、链球菌群、韦荣氏菌群,三种菌群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而本文通过分析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微生态,以进一步分析其与消化道微生态之间的关联,通过分析发现,研究组患者链球菌与韦荣氏菌数量均低于常规组(P<0.05);由此可见,韦荣氏菌群和链球菌的变化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而研究组患者革兰阴性球菌、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与革兰阳性杆菌均低于常规组(P<0.05)。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微生态对其疾病发生有着明显影响,且消化道菌群微生态也会对患者口腔菌群产生影响,故应加强患者口腔与消化道菌群微生态的调节,进而促使患者恢复[20]。
综上所述,复发性口腔溃疡与机体口腔菌群微生态有一定关联,且与消化道菌群微生态也存在关联性,由此可表明复发性口腔溃疡与口腔微生态菌群系统有一定关联,因此,可临床在对复发性口腔患者治疗时,还可通过调整和改善口腔微生态促进口腔黏膜破损的修复,如还可给予患者双氧水、生理盐水擦拭,冰硼散涂抹伤口,对于无法经口进食患者可给予患者静脉补液等支持治疗,为纠正口腔微生态菌群,可给予患者妈咪爱微生态制剂,每次2包,每日2次,每月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月[21],以保证患者口腔菌群微生态与消化道菌群微生态均处于平稳状况,继而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