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陋室铭”

2021-02-09 00:33赵闵杰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陋室铭陋室刘禹锡

赵闵杰

秋意正浓,遍野如醉。走过横江驿馆,刘禹锡的陋室赫然在目,门楣上高悬的“陋室”两字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陋室不陋。经过列代修葺,当年的陋室已充盈成三幢九间呈品状的建筑,门庭高大,斗拱飞檐,气宇轩昂。唯室前的石铺小路苔藓斑驳,绿草如茵,让人依稀觅得“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踪迹。因政治改革触犯了藩镇、大官僚等保守势力的利益,刘禹锡和柳宗元一同被贬。安徽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县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虽身处蛮荒之地,但刘禹锡却以为黎民百姓做一些实事来充盈自己。不论贬往何处,他都兴修水利,推广教化,所任之处无不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案牍劳形之余,他喜欢焚香独坐,调弦读经;也喜欢应朋友之约,赏山乐水,诗酒唱和。“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这些怀古忧今的咏史名句,以及“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样警策的诗句,充盈着他的陋室。

站在书桌前与诗人对视,我不禁去想:你会对着萧然的四壁伏案痛哭吗?会捶着桌子抱怨生活的简陋吗?会怨天尤人感慨朝廷的不公吗?你会摧眉折腰吗?历史告诉我们,你不会,因为你是诗豪,是“蒸不烂、煮不熟、槌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自然界的秋天在你的眼里尚且春意盎然,你又怎么可能会让一间陋室困住一颗激情进取的心呢。

退出陋室,屋外夕阳满天,不由得想起了诗人那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诗人不正如那晚霞充盈着历史的天空吗?充盈不在于物质财富的拥有、权势地位的获取,而在于灵魂的高贵、精神的富足和情怀的激昂。唐王朝弃置了刘禹锡,而他却用诗篇与德政,用品格与情怀,充盈着世人空虚的心灵,充盈着华夏古老的文明。

天色将晚,该走了,恰有一鹤划过晴空,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点评】

文化底蕴丰厚是本文的最大亮点。看得出来作者非常熟悉《陋室铭》,非常熟悉刘禹锡的人生经历。因而能熟练地、恰到好處地引用刘禹锡的诗句。文章倒数第三节写得尤为出色,作者竟然将对刘禹锡的崇敬之情通过一场跨时空的对话加以抒发,实属真情流露。文章结尾甚妙,虚写一笔,借用苏轼《后赤壁赋》中的“孤鹤”来暗示刘禹锡的精神不朽。(指导教师:李雪松)

猜你喜欢
陋室铭陋室刘禹锡
吴闻章
母 校
赏牡丹
陋室铭
桂花
陋室有鱼
刘禹锡与《陋室铭》
李玉洁徐高双胡哲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