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自我调节目标与健康行为的心理测量学研究

2021-02-09 00:31王玉珍吕晓盈
体育师友 2021年6期
关键词:受试者评估试验

王玉珍 吕晓盈

摘 要:在研读大量国内外有关自我调节、健康行为和心理测量学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自我调节理论与健康行为模型为理论基础,以3~6岁儿童的健康行为为目标指向分别对自我调节目标的四部分进行为期6周的干预实验设计:通过让受试儿童对平板电脑上动物和食物图片的游戏干预,获得受试儿童的执行功能表现效果;采用生物反馈疗法和辅助放松训练技术对儿童情绪调节进行干预实验;对受试儿童进行未来情景思维干预获得其未来指向表现效果;采用偏倚训练游戏对受试儿童进行动机倾向自我调节目标干预;4组自我调节目标干预实验后,采用多阶段优化策略试验方法(Multiphase Optimization Strategy Trial,简称MOST)对受试者的行为改变与实验假设进行系统的结果评估,从心理测量学的视角考量自我调节目标对儿童健康行为的变化机制,以期为我国3~6岁儿童的健康行为提供新的解析框架,为解决儿童肥胖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3~6岁儿童;自我调节;健康行为;情绪调节

中图分类号:G80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1.06.017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健康,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福祉的永续追求”[1]。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作出一系列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并颁布相关法规文件,中共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健康中国的路线图。

儿童超重和肥胖已成为21世纪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当今流行病學调研发现,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均呈增长之势。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显示,2011年,美国约有1250万(17%)的儿童和青少年受到肥胖的困扰[2]。几乎25%的儿童在4岁时超重[3],有研究对我国九个城市的112945名学龄前儿童的调查显示,肥胖的检出率1岁后开始下降,于3岁开始回升,以轻度肥胖居多,重度肥胖主要集中在3岁后[4]。当前,我国儿童的超重和肥胖成为急需解决和控制的社会问题。3~6岁是儿童脂肪细胞数量急剧增长期,在此阶段有针对性地构建干预和控制儿童超重及肥胖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1 研究目的

本研究在国内外自我调节与健康行为理论解析的基础上,考察了我国3~6岁儿童健康行为与自我调节的关系,采用行为改变的方式,对我国3~6岁儿童健康行为进行自我调节目标试验干预设计,并通过多阶段优化策略试验方法对实验假设进行结果评估。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研究法

研读有关心理测量学方面的国内外文献,分析与本研究可以对接的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实验法等方法的精髓和方法。认真分析健康教育学、体育管理学、学校体育学、体育社会学等方面与儿童健康行为相关的期刊文献、书籍等,力求探寻儿童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本研究奠定较好的研究基础。

2.2 比较分析法

不同的受试对象和实验目标对应着不同的实验方法和实验内容。借鉴成年人、青少年的自我调节与健康行为实验方法和内容,研判适合3~6岁儿童自我调节与健康行为的实验方法和内容。

2.3 专家访谈法

通过与儿童教育的管理者、教师和健康领域的学者、教师进行讨论,以专家评议、专家推荐等方式筛选本研究可操作性的实验方法。

3 研究与分析

3.1 自我调节及健康行为

自我调节是一种获得和维持理想状态的过程,每个人生来都需要自我调节,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个体根据“目标——表现”差异来整合行为和努力,差异越大越可以激活更多的行为表现。[5]自我调节发生在认知、情感、动机、生物和行为层面,它具有对人的思想、情绪和行动施加影响以达到预期结果的功能。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 是自我调节理论的基础,该理论认为当前状态和理想状态之间存在差异是自我调节被激活的必要条件。[6]自我调节功能可追溯至儿童期,并已被证明早期的自我调节与青少年及成年期的饮食及肥胖风险紧密相关。

幸福和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健康行为对促进个体健康、提升生活质量意义重大,健康行为越来越受到社会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研究者的关注。健康行为是指个体为了预防疾病、保持自身健康所采取的行为,主要包括改变危险行为(如吸烟、酗酒、不良饮食以及无保护性行为等)、采取积极行为(如经常锻炼、定期体检等)以及遵医行为。当今,儿童肥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公共健康问题。儿童肥胖对其未来的健康会造成影响已成为各国学者的共识。由肥胖引致的相关并发症(如冠心病、2型糖尿病或高血压)的风险也愈加增大。为此,学界试图从膳食结构和体育活动等方面找寻预防和治疗儿童肥胖的答案,但大量的研究证明了其效果的局限性。自我调节理论被应用于控制不良行为,为健康行为研究提供了一种新范式,它为理解人类的某些特殊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自我调节使个体的行为不再纯粹依赖外部,而是指向人的行为主动性和选择性,从而折射出个体的情感认知对行为的影响。自我调节的价值在于它的广泛应用性,并通过对个体的影响延伸至对社会的变化。本研究假设改善自我调节有利于预防肥胖,并通过进食行为测试自我调节行为的改变。

3.2 自我调节目标的概念框架

为研究儿童饮食和肥胖风险的健康行为改变机制,本研究借鉴自我调节目标的概念模型(图1)。该模型具体包括四个部分:执行功能、情绪调节、未来指向和方法偏好。相关研究已证明该自我调节目标模型与饮食行为和肥胖相关。

第一,执行功能

执行功能是自我调节的必要条件。它包括维持工作记忆、认知灵活性和抑制性控制等。研究证实,自我调节的执行功能与健康行为之间关联紧密,例如,具有较弱执行功能的人,在一周内其执行意图只能最低限度地预测锻炼和节食行为;而具有较强执行功能的人在相同时间间隔内,意图能够更多地预测这两种行为。同时,脑成像研究证实, 控制人类自我调节能力的大脑前扣带回皮层确实对保持健康行为有作用。[7]执行功能短缺会使人们很难记住指导方针和相关计划。对学龄儿童来说,注意力转移和反应抑制较差与肥胖和不健康饮食有关。因此,对肥胖儿童进行执行功能训练可增强其注意力和认知灵活性,这对健康体重大有裨益。

第二,情绪调节

情绪调节是另一个影响健康的自我调节因素。情绪调节是指个体调节和影响自身情感的产生、感受和表达的过程[8]。其目的在于以有意的技巧去减少、维持或者适度增加个体的情感体验。借助过度进食的方法以应对压力和抑郁成为部分人群(尤其是成年人)自我调节的一种行为。尽管消耗食品被证明是成年人机体镇定和减轻压力的一种策略,然而,儿童肥胖预防及其治疗方案很少将情绪调节作为行为改变的策略。

第三,未来认知

动机是实现短期目标(如健康饮食)和长期健康结果(如控制体重)的重要因素。动机式问题提问是一种健康行为的改变技术,包括设定个人可变化性目标和构建自我效能来实现这些目标。为实现长期的健康目标,儿童青少年应发展自身的计划及组织技能。儿童对长期目标有所认知,并适时对未来事件进行评价,由此,可以增强他们的动机和自我效能感方面的健康行为。儿童可以为自己的未来进行“投资”。最近有研究指出,使用未来情景思维(指个体预先经历未来事件的能力。)促进个体对未来的认知,不仅可以减少成年女性的食物消耗,还与9至14岁儿童减少能量摄入有关[9]。虽然已有研究指出未来认知与健康行为具有关联度,但是有关未来认知的研究还未考虑儿童群体,为此,本研究使用未来情景思维方法对儿童未来认知进行干预。

第四,动机倾向

本研究认为有机体在某种刺激条件下最后做出的反应,是他以后在遇到这种刺激时最有可能做出的反应。这与格思里建立在刺激——反应联结上的“接近性条件作用说”有一定相似。已有研究指出特定物质(如香烟的气味)或食物(如饼干、水果等)通过反复比对、匹配的行为可以成为强有力的条件刺激。研究已证实成人的行为反应与其接近的刺激(如酒精或食物等)有一定关系。研究认为设置可触发参与者动机倾向的情景,对这些情景的行为倾向选择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受试者对条件刺激的动机倾向。基于此,该研究创设了一个利于儿童的动机倾向任务训练方法,目的在于减少对不健康食品的渴望和消费。

3.3 实验设计

本研究采用多阶段优化策略试验方法(Multiphase Optimization Strategy Trial,简称MOST)以评估哪些自我调节的目标可以通过干预得以改变。该试验使用因子设计来识别干预组件的有效性,由于优化策略试验设计允许研究者将每次干预与特定的自我调节目标进行比对,进而测试干预对自我调节目标的影响,因此该方法非常适合评估变化机制的目标。受试儿童被随机分配上述4个自我调节目标中的一个,由此生成16种试验条件。测试总时长为6周(包括4周干预测试),每一种试验条件的参与者有10~11名儿童。该试验被用于检测较弱至中等强度的效应大小。实施干预的顺序在参与者之间随机进行。该研究对所有被试儿童进行评估前、评估后的自我调节目标和进食行为评判(图2),并评估哪些干预组合参与到自我调节目标中,哪些因素(如家庭教育、儿童体重等)对干预产生反应。

3.4 内容结构

本研究针对自我调节目标的干预实施周期为6周,测试者均受过干预试验的训练。所有试验过程都经过录像和拍照。

3.4.1 执行功能

当研究人员给受试儿童呈现平板电脑上的水果和动物图片时,受试儿童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研究人员给儿童演示水果或动物游戏方法,每个儿童每天玩10轮,根据儿童的表现,自动增加或减少游戏难度,研究人员记录每一轮儿童得到的分数。

3.4.2 情绪调节

采用生物反馈疗法和辅助放松训练技术对儿童情绪调节进行干预,这些技术在临床上用于提高自我镇静。测试者向受试者展示如何在电脑游戏的环境中使用呼吸技术来监测和控制心率,如何通过身体运动(如摆动手指或放慢速度等)和呼吸来改变心率。在此过程中,手指传感器显示孩子的心率变异性数据。另外,测试者向受試者演示在家里放松练习的方法。

3.4.3 未来指向

根据已有对成人和青少年体重管理项目的研究,发现通过鼓励他们对未来事件的可视化以增强未来情景思维,可以减少肥胖机率。在参考未来情景思维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研究对受试儿童进行未来情景思维干预。测试者要求受试儿童描述三个即将发生的具有积极性质的事件,并尽量详尽地阐述该事件。

3.4.4 动机倾向

本研究采用偏倚训练游戏对受试者儿童进行自我调节干预。试验材料为40种健康和不健康的食物图像。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在确保受试者明确如何对食物进行分类后,受试者将八种食物进行归类(健康食物与不健康的食物);其次,受试者被要求将每个健康食物拖动到屏幕前方,而把不健康的食物剔除掉,每次电脑屏幕上只出现一种健康食物,直至所有的健康食物都能出现在屏幕,该游戏结束。

3.5 结果评估

本研究使用多种途径来评估自我调节的目标,对所有的访谈和观察数据进行编码或排序,并进行定期检查,同时收集、整理儿童问卷调查。该评估是在试验前1周和干预试验6周后分别进行的。

3.5.1 自我调节目标

本研究假设经过自我调节干预的儿童在某一领域表现出比未接受干预的儿童具有更好的自我调节效果。若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干预措施影响自我调节目标,那么,这些干预措施可作为提高自我调节领域新的干预策略。

3.5.1.1 执行功能

鉴于记忆训练的转移效应已有大量证据证实[10],本研究借此评估多个执行功能效果(包括记忆能力和抑制控制等)。同时使用标准化的数字跨度评估记忆效果。孩子们背诵他们刚刚听过的较长的一串数字,能准确记住最长数字的被称为具有较好的记忆能力。在抑制控制方面,测试者首先向受试者演示一款干预措施的电脑游戏,该游戏的目的是帮助管理员找到动物园里散漫、不遵守秩序的动物。当受试者看到屏幕上显示“go”时,受试者应尽可能快地作出反应,同时按键示意。相反的,当屏幕上显示“no-go”时,受试者则不需作出任何反应。这项干预通过让受试者对屏幕的刺激“go”和“no-go”作出反应,用于训练受试者的抑制控制能力。测试得分按照受试者的准确性和反应时间进行评估,更快、更准确的反应表明受试者具有更好的执行功能。

国外已经研发了可供家长使用的执行功能量表的元认知量表,该元认知量表适用于5~18岁儿童青少年[11],一般来说,更高的分数与更好的执行功能(如规划和组织能力、注意力转移、记忆等)成正相关。

3.5.1.2 情绪调节

在干预情绪调节方面,本研究首先给受试者分配任务:用错误的钥匙从盒子中取玩具。试验进行时,测试者通过录像观察受试者的挫折程度:如负面情绪(包括皱眉、大哭等)、负面行为(包括大声叹息、粗暴地扔掉钥匙)。负面表现越多表明其情绪调节越差。接下来,对受试者进行个别访谈,进一步核实其情绪状况。然后用情绪失调量表对受试者情绪进行打分,分数越高表明其情绪调节越差。最后用儿童情绪管理量表为受试者的情绪调节进行干预,分数越高表明其情绪调节策略越有效。

3.5.1.3 未来指向

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化访谈和问卷调查对未来指向进行评估。首先,测试人员对访谈的内容指标进行界定,主要包括丰富的、详尽描述的细节、生动的意向、心理状态和指向未来的语言。其次,研究预设访谈的问题以评估未来情景思维。最后,测试人员要求受试者思考在接下来的几天、下个星期和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发生的三个不同的事件,并详尽描述每一个事件。测试人员根据受试者的回答,并结合访谈内容的指标对访谈的结果进行评判。

在问卷调查方面,根据受试群体的特点,本研究改编了8~12岁儿童青少年的自我效能感问卷并对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估其个人能力管理和控制(如:如果我够努力,我可以设法解决困难等问题。);利用津巴多时间观量表(Zimbardo Time Perspective Questionnaire )评估,与当前事件相比,个人对未来的价值多少,以及个体应优先考虑哪些利于长期收益的参与行为(例如提前开始工作)。两类问卷调查得分越高表明其未来指向更强。[12]

3.5.1.4 动机倾向

由于该目标与寻求物质的动机有关,本研究使用强化价值任务方法评估受试者为获得想要的食物所付出的额外努力。首先向受试儿童演示如何操作本研究预设的电脑游戏,并告诉受试者通过游戏可以赢得糖果。电脑屏幕显示不同形状的纸盒,每按一个键,盒子形状发生旋转。当所有盒子的形状相同时,受试儿童得到1分,积满5分,受试儿童可兑换一块糖果。为了赢取糖果,受试儿童不断完成任务,这暗示了受试者为得到可口食物的动机倾向。

3.5.2 饮食行为干预

本研究假设更好地自我调节与减少饮食呈正相关。研究发现,非饥饿状况下的进食与肥胖和超重有关。本研究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对特定人群的膳食要求,为受试儿童提供标准餐饮。然后,测试人员为受试者提供预先称好重量的甜食,并告知受试者可以在5分钟内享用這些甜食。之后,测试人员对提供给受试者的甜食进行试验后称重,并计算受试者的总能量摄入,从而得出受试者非饥饿状态的进食得分。

随后,研究采用延迟满足试验法对受试者的自我调节和饮食行为进行分析。延迟满足是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本研究的延迟满足任务材料为糖果。测试人员给每位受试者分发一颗糖果,并呈现出两堆糖果(一大堆,一小堆),随后,测试人员告知受试者,若他们等到测试人员返回来再吃,那么,他们可以吃更大的糖果或者选择成堆的糖果,究竟选择大堆还是小堆糖果取决于他们等待的时间。研究发现,延迟满足能力较弱的人与肥胖相关。

最后,受试者完成《荷兰人饮食行为问卷》中与肥胖相关的三个分量表:饮食的认知控制;饮食情感抑制和外部抑制。在此过程中,受试儿童根据对健康饮食的态度和偏好进行回答。

4 小结

本研究针对3~6岁儿童自我调节目标与健康行为的关系进行探寻,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研读心理测量学相关文献,使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探讨自我调节和饮食行为的关系,明确适合儿童群体的心理测量学研究方法。

第二,测试自我调节目标的变化。研究使用的多阶段优化策略试验方法测试每个具体干预措施的干预效果以及评价各干预措施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为获得更好的干预效果,该方法对受试者的个体特征不做具体的界定。对四个自我调节目标分两个水平(对照组和试验组)进行单独干预,并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对结果进行检验。研究还将检测多阶段优化策略试验方法与儿童年龄、体重等特征的交互作用。

第三,评估自我调节目标的改变是否与饮食行为的改变相关。研究自我调节和饮食行为可变变量的二元关联,并使用多变量分析评估关键变量之间的关联。同时进行意向性分析,以检验自我调节目标的干预对饮食行为结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习近平的健康之“道”[EB/OL].(2018-06-04)[2021-10-20]http://news.cnr.cn/native/gd/20180604/t20180604_524257079.shtml.

[2] WHO.Population-based prevention strategies for childhood obesity:Report of a WHO forum and technical meeting[R].Grevena:WHO.2009:1-40.

[3]Alison L. Miller,Ashley N. Gearhardt,Emily M. Fredericks,BenjaminKatz,Lilly Fink Shapiro,KelsieHolden,NikoKaciroti,RichardGonzalez,ChristineHunter,Julie C. Lumeng. Targeting self-regulation to promote health behaviors in children[J]. 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2018,101:71-81.

[4]李輝,宗心南.2006年中国九城市七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08(03):174-178.

[5]Latham G P, Locke E A.Self- regulation through goal setting[J].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991,50(2): 212- 247.

[6]JooBee Yeow, Robin Martin.The role of self- regulation in developing leaders: A longitudinal field experiment[J].Leadership Quarterly, 2013,24(5):625- 637.

[7]Hall, Peter A.; Elias, Lorin J.; Fong, Geoffrey T.; Harrison, Amabilis H.; Borowsky, Ron; Sarty, Gordon E.A Social Neuroscience Perspective on Physical Activity[J].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2008,30(4):432-449.

[8]Gross J J.The Emerging Field of Emotion Regulation: An Integrative Review [J].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1998,2(3): 271- 299.

[9]Tinuke Oluyomi Daniel,Michele Said,Christina M. Stanton,Leonard H. Epstein. Episodic future thinking reduces delay discounting and energy intake in children[J]. Eating Behaviors,2015,18:20-24.

[10]Cortese, S., Ferrin, M., Brandeis, D., Buitelaar, J., Daley, D., Dittmann, R. W,Sonuga-Barke,E.J.Cognitive training for 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Meta-analysis of clinical and neuropsychologi- cal outcomes from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 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2015,54(3):164-174.

[11]Gerard A.Gioia,Peter K. Isquith,Paul D. Retzlaff,Kimberly A. Espy.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the Behavior Rating Inventory of Executive Function (BRIEF) in a Clinical Sample[J]. Child Neuropsychology,2002,8(4):249-257.

[12]Zimbardo P G,Boyd J N.Puttingtime in perspective:Avalid,reliable individual-differences metric[M].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15,:17-55.

猜你喜欢
受试者评估试验
地方立法后评估刍议
CS95
i6
驭胜S330
评估社会组织评估:元评估理论的探索性应用
360度绩效评估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探析
适度惩罚让人进步
重要的事为什么要说三遍?
与较胖者进食 食量会增加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