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荷马史诗是欧洲最古老的口传文学,是透视上古希腊社会风俗、文化、宗教和心理的一扇窗口,而史诗《奥德赛》的历史和人类学价值尤其重要,其中涉及主人公奥德修斯海上历险的故事,不仅情节上引人入胜,充满奇幻的神话成分,也是民间文学的宝库,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本文选择《奥德赛》中的独眼巨人故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民间故事成分,剖析构成故事的不同成分和整体结构安排,以及近现代学术界对故事内涵的各种文化解读。结论是:独眼巨人故事吸收了大量民间故事母题和元素,而且是由两部分内容拼合而成的,其一源自古希腊神话传统中有关“黄金时代”和“高贵的野蛮人”的观念,反映了原始先民朴素的社会理想;其二源自无法无天的食人巨怪波吕斐摩斯的民间故事。近现代各种文化解读则揭示了故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宗教和心理学的内涵,也反映了学术界对史诗研究的逐渐深化和观念的演进。
关键词 《奥德赛》,民间文学,黄金时代,食人巨怪,文化解读
中图分类号 K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57-6241(2021)02-0018-07
一、故事梗概
在史诗《奥德赛》第九章,英雄奥德修斯在费阿西亚人的宴会上向东道主讲述自己离开特洛伊后的海上历险:他的船队被风暴吹离了正常航线,驶入离奇迷幻的神话世界。他们离开食莲者的国度,来到独眼巨人族(Cyclopes)居住的岛屿,经历了惊心动魄的巨大磨难。①独眼巨人族是未开化的蛮族,居住在与世隔绝的海岛上,生活在原始自然状态下,以放牧羊群为生:
独眼巨人们信赖不死的天神,
不播种庄稼,也不耕耘土地,
作物不种不耕皆能自然生长,
小麦、大麦和葡萄藤,长出
酿酒的丰硕葡萄,宙斯降雨促其生长。
他们不集会议事,也无法律。
他们住在巍峨山峦的巅峰上,
在空洞里,各自管束自己的
妻子儿女,相互间互不关注。②
奥德修斯的船队停泊在巨人岛附近的一座小岛的港湾里。这座岛屿林木葱郁,植被丰富,有大量山羊栖息,也有良好的港湾,却无人居住,因为巨人们不会造船航海,因而从不曾涉足这个杳无人迹的小岛。奥德修斯和同伴们白天狩猎山羊,晚上围坐起来享用烤羊肉和随船带来的红酒。转天拂晓,奥德修斯召集同伴们开会,要大家留在港湾,自己想登岛看看那些怪异的巨人们。于是,他带领自己的那条船前往附近的巨人岛,在海边抛锚。他们看到不远处有一座山洞,洞顶被桂树覆盖着,外有石墙环绕,里面生长着高大的松树和橡树。山洞主人是个庞然大物,在远处放牧羊群。奥德修斯让水手们在船边等候,自己挑选了12位勇敢精壮的伙伴,带了一皮囊酒,与他一道向那座山洞走去。
奥德修斯一行走进巨人洞府,发现里面摆放着一筐筐奶酪,还有圈养的羊羔,很多盛着鲜奶的容器。同伴们劝奥德修斯把洞里的羊羔赶到船上,将奶酪搬到船上,然后离去,但奥德修斯没有采纳。显然,他强烈的好奇心还未得到满足。他想看看洞穴的主人究竟是何许人、会如何对待他们。当水手们围坐在洞穴中享用奶酪时,远处传来主人归来的沉重脚步声。他们慌忙退缩到洞穴深处隐藏起来。那位巨人将背负的柴堆扔进洞内,将放归的公羊留在洞外羊圈里,把奶汁充沛的母羊赶入洞中。巨人用一块巨石堵住洞口,坐下来给那些肥母羊挤奶;再把圈里的羊羔分给每只母羊哺喂;然后将新挤出的奶汁的一半倒入筐中制备奶酪,一半留在容器中作备用饮品。他有条不紊地完成了这些劳作后,就点亮了灯火,看到了惊恐的水手们,于是粗声粗气地问他们是何人、来此何干。奥德修斯壮起胆子回复,讲明自己是从特洛伊战场归来的希腊人、阿伽门农王的下属,这次来到贵方宝地,希望获得款待和赠品,还告诫他要敬畏神明、善待客人,因为宙斯是一切求援者和客旅的保护人。奥德修斯显然想借宙斯的神威来威慑这位巨人。没想到巨人全然不怕宙斯和诸神,竟声称自己比神更强大,不会宽恕闯入他洞府的陌生人,并追问他们的船停泊在哪里。狡猾的奥德修斯骗他说,船已在岸边撞毁、被海浪卷走。巨人于是不再答话,伸手抓住两个水手,以头撞地,撞得他们脑浆迸裂,然后撕扯他们的肢体当晚餐吃。奥德修斯等人看到同伴惨死在巨怪手中,满眼含泪,心痛难忍,只能无助地向宙斯祈祷。巨人吃饱喝足后就躺在羊群那里。奥德修斯想袭击他,但觉得力量悬殊,未敢造次。水手们就这样在惊惧中熬到黎明。此时,巨人又开始焚火、挤羊奶、哺育羊羔;随后又抓了两个水手当早餐吃;再挪开洞口巨石,将肥羊赶出洞;再重新堵上洞口,又出去放牧去了。
奥德修斯发现洞中有根巨人新砍下的橄榄木,放在那里晾晒,可能用来做拐杖用,于是心生一计,就吩咐伙伴们剥去树皮,将一头消尖,放在火里烤干,然后埋在羊粪里,作为对付巨人的备用武器。晚上巨人归来,把全部羊群都赶到洞里,然后用巨石堵上洞口,继续重复昨日的劳作。最后,他又抓起两个水手当晚餐吃。此时奥德修斯将皮囊中的酒倒入酒杯,请巨人品尝,祈求巨人饶过他的性命。巨人品尝了甘美酒浆,赞不绝口,竟连饮三杯,还询问奥德修斯的名字,表示要奖赏他。奥德修斯说自己名叫“无人”。巨人说,他的奖励就是将“无人”留到最后吃,说罢酒力发作,倒头大睡起来。
奥德修斯觉得时机已到,就把橄榄木的尖端放在火里烧得通红,然后与伙伴们抱着木桩,奋力将尖端插入巨人眼窝,还不断旋转,有如钻孔的钻头。巨人的眼眶涌出鲜血,惨叫一声,山岩颤栗,奥德修斯和同伴们吓得慌忙退避。巨人拔出橄榄木,伸手乱抓,向其他巨人鄰居们高声呼救。邻居们闻声纷纷赶来,在洞外询问:“波吕斐摩斯啊!你半夜三更狂叫不止,是谁要杀你啊?”这位名叫波吕斐摩斯的巨人答道:“无人要杀我啊!”巨人们说:“既然无人杀你,如果你得了病,就请求你的父亲波塞冬帮助你吧。”于是纷纷散去。
波吕斐摩斯见无人救援,就将堵住洞口的巨石搬开,坐在洞口,痛苦地呻吟着,用手抓摸着,想抓住同羊一起逃出洞口的人们。奥德修斯见此光景,心生一计。他把三只高大强壮的公羊并排捆绑成一组,将同伴绑缚在中间那只羊的下腹部,两边的羊则能提供保护。此时天色渐明,没有挤奶的母羊们都留在洞里叫,公羊们则急切地奔向洞外吃草。波吕斐摩斯守住洞门,抚摸着出洞的每只公羊的背,却忘了抚摸羊的下腹。于是,每个伙伴都被三只并排的公羊带出洞口。最后,他挑选一只最肥大的公羊,自己藏在羊身下,双手紧紧抓住羊腹部的长毛,屏住呼吸,竟然也混出洞外。波吕斐摩斯当时觉得纳闷,这只大公羊平日总是第一个出洞,这次怎么断后呢?难道它也同情被奸人刺瞎眼睛的主人吗?他一边想,一边诅咒仇人们不得好死!
奥德修斯逃出洞外后,随即给同伴们松绑。大家庆幸自己死里逃生,又为罹难的同伴难过。奥德修斯让大家暂忍悲声,赶快把肥壮的羊群赶到船上去,随后起锚逃到海上。奥德修斯此时忍不住大声嘲笑和咒骂波吕斐摩斯,气得巨人怒火中烧,折断一座山峰的顶部,将其抛下大海,险些砸中奥德修斯的船,但掀起的巨浪又将船涌回岸边,急得奥德修斯等一通忙活,才重新将船驶回海面。此时奥德修斯又不顾伙伴们的劝阻,高声叫骂泄愤。正所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他要让那个愚蠢的巨人知道,刺瞎他眼睛的就是参加过特洛伊战争的大名鼎鼎的伊萨卡人奥德修斯。这位英雄只图一时口舌之快,竟铸成大错,给他的船队带来无穷后患!波吕斐摩斯知道了自己的仇人是谁,遂向大地震撼之神波塞冬祈祷,请求父亲为自己报仇,莫让仇人返回伊萨卡家园;即便回去,也要让他失去所有同伴,孤身回家后还要遭到不幸!波塞冬从此与英雄结仇,这也是奥德修斯坎坷10年迟迟不得返乡的原因所在。
二、民间故事的特征
史诗中的独眼巨人的故事,主要是波吕斐摩斯的故事,在英国古典学者丹尼斯·帕格看来,是“一个流行的民间故事,这种类型的故事在不同的地点和时间反复出现”。这个被史诗吸收的民间故事“从其自然的环境中脱离出来,移植到被认定为历史人物的奥德修斯身上”。因而在很大程度上被改编,以适应我们生活的这个现实的世界。①
在阿尔尼和汤普逊编写的工具书《民间故事类型》②中,有一类故事被归入AT1137编号,名为“被弄瞎的食人怪”(The Ogre Blinded),是欧洲、中东和北非广泛流行的民间故事的类型,其基本情节是:某人(或与若干同伴)来到某食人怪(通常是巨人)的魔窟。巨怪将其囚禁(还吃了若干人)。英雄出于自卫,有时假装给怪物治眼疾,靠烧热的方式(如用沸水等)毁其目(独目或一只好眼)。随后,英雄(及其同伴)用羊皮作掩护,混入怪物的羊群中爬出其巢穴(或贴着绑在活羊的身上)。逃出魔窟后,英雄有时会嘲笑巨怪,刺激他以某种方式报复,如投掷某物伤害英雄,或抛给他一个魔环(或其他有魔力的物件)。英雄用手将其抓起来,此物就不断地喊:“我在这儿!”引导着致盲的怪物追他。因为扔不掉这个环,英雄只好断指弃之,然后逃脱,有时还带走怪物的羊群。显然,史诗《奥德赛》中的波吕斐摩斯的故事在很多方面符合这个故事的类型。此类故事大多是研究19世纪民间文学的学者搜集到的,但其文本形式可以追溯得更远:在爱尔兰不同时期的传说中,在中世纪土耳其人的浪漫故事中,在法国中世纪晚期的拉丁文学作品《国王与七贤》(Dolopathos)中,在更早的《一千零一夜》故事中,都出现过类似的故事,但最早的文学版本恐怕就是荷马《奥德赛》中的奥德修斯与波吕斐摩斯的故事了。③
波吕斐摩斯的故事在汤普逊的《民间文学母题索引》中的“怪物类”(G类)和“骗局类”(K類)中也能找到相关母题。在G类中,波吕斐摩斯属于“食人巨人”(cannibal giant, G11.2)、“巨怪波吕斐摩斯”(giant orge, G100)、“食人怪”(cannibal orge, G312)和“被刺瞎的怪物”(orge blinded, G511)。K类中涉及各种“逃脱的骗术”(K500-699):其中“靠起一个双关语的名字逃脱”(escape by assuming an equivocal name, K602)和“藏在公羊腹下逃脱”(escape under rams belly, K603)都与波吕斐摩斯的故事有关。④
故事中的食人巨怪,既可以是双眼,也可以独目。诗人选择古希腊神话中为人熟知的独眼巨人,既可烘托故事的恐怖怪异气氛,也便于情节的叙述。独眼巨人的古希腊文是 ,意为“圆眼( )”而非“独目”,但在古希腊人看来,他们只有一只圆眼,这是不言自明的事实,因而诗人不必多费唇舌加以解释。诗中提及的巨人的眼睛皆用单数,用尖木桩刺瞎巨人也是一次完成的。显然,独目便于被刺瞎,双目则增加了难度。英雄用尖锐武器同时刺瞎巨怪双眼是很难做到的。因而,此类民间故事中的食人巨怪多为独目。如果是双目,尖锐武器就派不上用场,英雄只能借口给巨人治眼疾,用灼热的液体弄瞎其双目。在波吕斐摩斯的故事里,使巨人致盲显然是最佳选择。在这环境封闭的力量悬殊的较量中,洞门已被巨石封死,如杀死巨怪,英雄必困死于洞穴中,因而,让巨怪致残,还要让他无法捉到英雄,就只能刺瞎他,刺瞎独目是最便捷的方法。⑤
波吕斐摩斯的故事采用了“双关语”母题。奥德修斯欺骗巨人,谎称自己的名字是“无人”(Nobody, )。当波吕斐摩斯向邻居呼救,大喊“无人杀我”时,邻居以为他在说梦话,就纷纷走散了。这个故事母题同马三立的相声“逗你玩儿”很相似,是民间故事惯用的逃跑伎俩。其实,在此类故事中,用来骗人的双关语多为“我自己”而非“无人”。当骗子伤害对手时,对手向同伴们求助。同伴们问,是谁害了他?他会说,我自己害了我。同伴觉得他脑子有病,也就不再理睬他。在波吕斐摩斯的故事里。奥德修斯谎称自己的名字是“无人”,而非“我自己”( ),是因 与他自己的名字 发音很相似,也是相关语。而且, 的另一双关语是 (某些古希腊文从句中,后者常代替前者),而 的含义是“狡猾的智慧”,而奥德修斯本人就是个有狡黠智慧的人。看来,荷马使用“无人”这个双关语不是偶然的。在某种意义上,这是奥德修斯名字的变体。①
三、故事的构成
独眼巨人是希腊神话中的一种奇特生物,按赫西俄德的描述,是前额上长着一只眼睛的巨人,谓之“库克洛普斯”(Cyclops, ),其词源构成为 (轮、圆)+ (目),意为“圆目者”。复数形式为 ,即独眼巨人族,其神话来源有三:
1. 诗人赫西俄德在其《神谱》中曾提及创世时代的三位独眼巨人,分别是布伦泰斯(Brontes, )、斯泰洛佩斯(Steropes, )和阿尔格斯(Arges, ),在古希腊文中意为“雷”( )、“闪电”( )和“明亮”( ),后者代表闪电之光。他们是辈分很高的神,天神乌拉诺斯与地母该亚之子,提坦神族(Titans, )和三位百手巨人(Hundred-Handers)的兄弟,曾被其父囚禁于地下深渊,后被侄子宙斯解救。为报答宙斯,他们为宙斯三兄弟制造了霹雳武器(thunderbolt, )、隐身盔和三股神叉,帮助他们战胜了父辈的提坦神族。赫西俄德对他们基本持褒扬的态度。②
2. 在较晚的神话中,独眼巨人族更像人类而不是神。他们被说成是迈锡尼(Mycenae)、梯林斯(Tiryns)、雅典(Athens)、米狄亚(Midea)等城的“独眼巨人墙”(Cyclopean Wall, )建造者。希腊化时期,他们甚至被说成是匠神赫淮斯托斯的助手。他们秉承赫西俄德神话的特征,继续扮演匠人和建筑师的角色。
3. 史诗《奥德赛》描绘的独眼巨人族与赫西俄德《神谱》和晚期神话中的独眼巨人族大相径庭。他们生活在孤岛上,过着原始的非农业的畜牧生活。按史诗的描述,他们得到诸神庇护,居住在山顶的洞穴中,以放牧山羊和绵羊为生,主要食物是鲜奶和奶酪,但不懂农耕。岛上有自生自熟的小麦和大麦,还有硕果累累的可酿酒的葡萄。他们没有议会和法律,而是各个家庭独立生活,互不干扰。他们不是能工巧匠,不會造船,因而也不懂航海,无法涉足邻近那座富庶的小岛。他们的社会远离城市与农业文明,保持着原始自然状态。荷马称他们“傲慢的无法无天的”( ,形容词的复数所有格形式)。③至少他们当中的一员,即波吕斐摩斯,是个吃人生番,狂妄而不敬神,也不遵守文明社会的待客良俗。他们是否与《神谱》中的三位独眼巨人神存在血缘关系,荷马语焉不详。至少他们当中的一位,即故事主角波吕斐摩斯(Polyphemos, ),是海神波塞冬的儿子,与《神谱》中的三位独眼巨人没有血缘关联。其他独眼巨人是否也是波塞冬的后代,荷马未作交代。这些朦胧之处曾让学者们困惑,因而提出了各种解释。
英国的荷马研究者G. S.柯克推测,《奥德赛》有关独眼巨人族的故事实为两个故事拼合的结果:其一是“黄金时代”和“高贵野蛮人”的母题,其二是“哄骗无法无天的巨人”的母题。在独眼巨人族生活的岛屿上,作物不用耕作就能自然成熟,这是赫西俄德《田功农时》所描述的黄金时代的特征;④独眼巨人们过着原始的自给自足的田园牧歌式生活。波吕斐摩斯则是一位离群索居的粗野的吃人生番,被奥德修斯所愚弄。这两个母题的强行拼合导致文本的矛盾表述:前文说独眼巨人族“信赖不朽的诸神”( ),⑤后文却借波吕斐摩斯之口直言不讳地讲:“独眼巨人们不怕神盾持有者宙斯,也不怕有福的诸神,因为我们比他们强多了。”( )。①另外,诗人在波吕斐摩斯的故事中又嵌入一个“无人”( )的民间故事母题。②
美国古典学者罗伯特·孟迪进一步论证故事的两个来源:吃人怪物波吕斐摩斯源自民间故事传统,而该传统未必是希腊的;独眼巨人族的故事则来自希腊神话传统。荷马在奥德修斯的海上历险故事中首次将这两个主题合并起来,因而导致细节上的不协调。《奥德赛》(9.107-115)没有把独眼巨人族说成是野蛮人,对他们的描述完全是正面的,其中保留了古老的神话观念,即三位独眼巨人神因协助宙斯有功,其后代获得宙斯的庇护,生活在原始自然状态的岛屿上。宙斯为他们降下甘霖,让那里的作物应有尽有,自然成熟,无须人工耕作,体现了黄金时代田园生活的富足理想。他们的社会组织是家庭,没有城市、议会和法律,而黄金时代是不需要法律的。他们生活在“前文明的烏托邦”里。③
那么,诗人为什么这样构想独眼巨人的社会,并将民间故事中粗野的角色波吕斐摩斯引入史诗故事中呢?其实,诗人在故事安排上是有其设想的。他想塑造一个与史诗后文描述的费阿西亚人的社会截然相反的社会。费阿西亚人是生活在城市中的文明人,好客且善于航海。他们热情接待奥德修斯并将其送回家,结束了英雄的海上劫难,也标志着海神波塞冬对奥德修斯报复的终结。荷马打算将独眼巨人的故事当作奥德修斯厄运的开始,也是波塞冬愤怒的开端。他塑造的独眼巨人社会与费阿西亚人的社会迥然不同。他一方面利用传统神话素材,把独眼巨人说成是信赖诸神的种族,将他们置于原始未开化的自然社会中,让其具备黄金时代的神话特点,即远离尘嚣、与世隔绝、不懂航海;另一方面又把民间故事中的食人巨怪波吕斐摩斯引入史诗故事中,从而赋予该种族某些野蛮的、不敬神的特征,让他们不懂待客之道,虐待访客,甚至吃人。波吕斐摩斯的形象显然与传统的独眼巨人形象有些不协调,诗人因而做了某些调整,故意将前者描绘成一位离群索居的孤独者,不敬神、残酷对待访客,还赋予他特殊的血统,让他成为波塞冬之子,而对其他独眼巨人的血统却语焉不详。④
四、其他文化解读
《奥德赛》中的独眼巨人故事自古就是人们探讨的热点,并试图做出解释。古希腊的学者们倾向于将其解释为某种自然或道德的譬喻。公元1世纪的赫拉克利图斯在其《荷马问题》中推断,荷马将独眼巨人比喻为“人人皆有的野蛮的怒火”( ),“盗走理智的东西”( )。奥德修斯的火炬则象征“言辞的劝诫”( )。故事的含义是:通过言辞的劝诫来消除野蛮的怒火。⑤这种比喻性的解释显然是后人强加给古人的主观推测,但在古代和中世纪却十分流行,也影响到近代的学术界。
19世纪中期以来,民间文学研究者、文化人类学家和古典学者们纷纷推测独眼巨人波吕斐摩斯的原初意义,提出不少假说,可谓众说纷纭。《格林童话》的作者威廉·格林在其论文《论波吕斐摩斯的传奇》中推测,波吕斐摩斯的独眼象征太阳。奥德修斯与波吕斐摩斯斗智斗勇其实是一种比喻,即蛮力与技巧的博弈,但主要还是比喻自然现象,即冬与夏、昼与夜、天与地的对抗,归根到底是“自然界外在的可怕的力量与那些安静的看不见的力量的对抗。”⑥这种自然比喻说与当时流行的自然神话学派的主张非常吻合,后者总是将各种神话解释为自然现象。波吕斐摩斯的独眼常常被解释为太阳、月亮、火山或风眼等,但总是很牵强,说服力不足。还有一种解释是:波吕斐摩斯是冬天的巨人,试图捕获太阳神奥德修斯及其12个伙伴(每年的12个月)。他吃了奥德修斯的6个伙伴,象征冬天消耗了北欧6个月的时光。然而,太阳神(奥德修斯)最终战胜了他,逃出其洞穴,带走了他的雪(羊群)。①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B.泰勒在其1870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中指出,《奥德赛》中的独眼巨人故事可能是古希腊水手中流传的野蛮吃人部落的传闻。②也有人推断,独眼巨人可能源自某种人类怪胎或大猩猩等。这些观点相信食人巨怪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其现实的历史基础,但却拿不出具体可靠的证据来。
德国民间文学研究者威廉·曼哈德特推测,这些独眼巨人可能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山林精灵”(den Wald-und Berggeistern),类似“北欧民间传说中的野人”(den wilden Leutender nordeurop?覿ischen Volksüberlieferung),独眼、穴居、牧羊的精灵,而奥德修斯可能是个夏季的神(Sommergottes),冬季退隐到地下,夏季从海上返回,去拯救被冬天诸力量所围困和求婚的妻子。③另有一位德国神话学者路德维格·莱斯特那在其专著《斯芬克斯之谜》中提出一个有趣的理论,即神话中的所有怪物都来自梦魇(Alptrüme)。在欧洲的民间故事中,怪物阿尔珀(Alp)总是化身为马访问人们的梦境,制造恐惧和焦虑,这就是梦魇的英文为“夜母马”(nightmare),德文为Alptrüme的原因。阿尔珀有时被描绘成独眼怪,其独眼具有令人恐怖的强大魔力,一旦被盯上,精神上就不能自控。④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得到很多学者,尤其是分析心理学家的支持。诚然,某些民间故事的怪物或怪诞情节可能确与噩梦有关,但莱斯特那却未提供足够有说服力的证据。
古典学者也参与了相关讨论。名著《宙斯》的作者、英国“剑桥学派”学者、剑桥大学古典考古学教授亚瑟·伯纳德·库克认为,钻木取火的发明和利用产生了弄瞎波吕斐摩斯的故事,其根据是塞尔维亚人和印第安人的人类学资料。塞尔维亚人的钻木取火工具(fire-drill)是一根棍和一个有孔的木板。他们将木板雕成人形,使之人格化甚至神化,将其视为驯鹿的超自然保护者。板上的孔被认為是这个超自然物的独目,钻孔时摩擦产生的噪音被认为是他发出的声音。每次祭祀时,都要给这个人形钻火板的口部涂上油脂或骨髓。该假说让我们回想起奥德修斯和伙伴们捅瞎独眼巨人的独目时的生动描述:那棵尖端烧得通红的橄榄木在巨人眼窝中旋转的场景,以及巨人痛苦凄厉的惨叫声。⑤
精神分析学家也有很多推测,大多不着边际,也有比较符合弗洛伊德学说的解释。例如,匈牙利人类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吉扎·罗海姆在其《梦幻之门》中推测,波吕斐摩斯的故事其实就是“俄狄浦斯情结”(恋母情结)的翻版,植根于父子间的敌意。男孩儿皆有恋母情结、一种乱伦的冲动,视父亲为情敌,又担心被父亲惩罚,遂产生一种被父亲阉割的焦虑。在民间口头文学中,阉割焦虑不是直接表露出来的,而是退化为被父亲吃掉的担忧。因而,吃人巨怪其实就是父亲本身,英雄则代表儿子,英雄弄瞎巨怪独眼则象征儿子战胜父亲,克服了自身的阉割焦虑。⑥美国古典学者贾斯廷·格伦也认为该故事源于俄狄浦斯情结和父子间的敌意,并与乌拉诺斯、克洛诺斯和宙斯的祖孙三代天王的故事相比较。乌拉诺斯与克洛诺斯之间,克洛诺斯与宙斯之间,都显示出紧张的父子关系,他们的故事皆由三要素构成:1. 儿子被怪物父亲(father-orge)囚禁于地下(乌拉诺斯将克洛诺斯囚禁于地母的子宫中);2. “怪物父亲”威胁吃掉儿子(克洛诺斯吞吃孩子);3. 儿子靠阉割其父而战胜父亲(克洛诺斯阉割乌拉诺斯)。波吕斐摩斯的故事也具备相似的三要素:1. 英雄被囚禁在怪物的洞穴中;2. 怪物威胁吃掉英雄;3. 英雄靠弄瞎怪物而战胜怪物。格伦认为,波吕斐摩斯是父亲的象征;英雄与怪物的冲突象征父子间的紧张关系和冲突;英雄战胜怪物象征儿子战胜父亲,是潜意识中恋母冲动的愿望达成;弄瞎就是象征性地阉割父亲。⑦
所有这些解释其实皆属假说,未获充分的证据支持,但它们都富有启发性,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讨论。
结 论
综上所述,史诗《奥德赛》中的独眼巨人故事具有明显的民间故事特征,可归入“被弄瞎的食人怪”类型。诗人在展开“历史”叙事时吸收了大量民间故事的元素;在描写主人公带有神幻色彩的海上历险时,这种特征尤其明显。诗人描述的独眼巨人故事是由两部分内容拼合而成的:其一源自古希腊诗歌和神话传统中的独眼巨人概念,将他们描述为神灵庇护下的“黄金时代”的“高贵的野蛮人”;其二源自民间故事,将无法无天的食人巨怪波吕斐摩斯引入故事中。诗人在奥德修斯海上历险的开端引入独眼巨人的故事有其结构上的考虑,旨在同末尾的费阿西亚人的故事形成对照,首尾两端相互呼应,构成一个整体。在论文结尾,笔者列出一系列对故事起源和文化内涵的分析解读。这些解读因证据不充分,仍停留在假说阶段,却给研究者很多启示。尤其是精神分析学说的解释,将波吕斐摩斯的故事解释成潜意识层面的父子冲突、儿子的焦虑与恋母愿望的达成,是很有启发性的。在古希腊的父权制社会里,被强大的父权所压抑的儿子们难道不会以梦幻和神话的形式达成他们潜意识深层的愿望吗?!
【作者简介】王以欣,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世界古代历史和宗教研究,专业方向为爱琴文明、古希腊史、世界古代宗教和神话学。
【责任编辑:王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