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大前研一 著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21.10
39.80元
[日]大前研一
日本著名管理学家、经济评论家。英国《经济学人》评其为“全球五位管理大师”之一,“日本战略之父”。曾任麦肯锡咨询公司日本分社社长,1995年辞职。之后从事国际跨国公司和亚太地区国家经济顾问活动,大胆地提出了“无国界经济学”和“地域国家论”的观点。主要作品包括《思考的技术》《专业主义》《M型社会》等。
本书作者认为,现在已经到了任何人都必须掌握终身学习能力的时代了。因此,需要不断重复“工作”和“学习”的“循环”生活模式。要求个人不仅能够自主地学习,而且能够将在那里获得的知识与周围的人分享,采取主动的姿态。像这样动态时代的变化,不仅是职场人士,企业经营者也有必要留心。二十世纪的经营资源是“人”“物”和“财”,二十一世纪企业需要的是“人”“人”和“人”。针对上述问题,本书介绍了最前沿的“再教育”的事例,并对日本企业和政府如何做好“再教育”给出了建议。
成为“欧盟优等生”的德国
德国也和丹麦一样,通过大胆的雇佣改革和社会保障改革实现了全面复兴。
在21世纪初期,德國被称为“欧洲病夫”。当时德国经济持续低迷,GDP增长率只有1%左右,在欧盟国家中排名垫底。
德国曾经和当今的日本一样,雇佣政策非常僵硬,将保护劳动者的权利放在首位,企业很难解雇员工。
1998年格哈德·施罗德出任德国总理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施罗德提出“2010计划”,将雇佣改革和社会保障改革同时进行,在放宽解雇限制的同时积极推行职业培训,提供就业服务, 促进劳动人口流动。
德国政府还向企业的经营者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对于不需要的人才,企业就可以将他们解雇。国家会对这些失业者进行再教育,企业请尽力维持自身的竞争力”。
施罗德所属的德国社会民主党(SPD),其背后的主要支持力量就是德国总工会。因此,施罗德敢于推出如此大胆的改革政策实在是非常令人惊讶,但最终德国的经济因此起死回生。
当然,德国并非单方面地放宽解雇限制。与此同时,德国加大了公共职业培训的力度,向接受再教育的人提供政府颁发的资格证书。也就是说,国家承担起了对国民进行再教育的责任,构筑起了让劳动者能够胜任21世纪新产业的培训体制。
施罗德的改革在初期由于放宽解雇限制的关系,遭到了劳动者的反对,因此施罗德也在2005年的大选中落败,但他改革的成果在默克尔首相上台后终于体现了出来。为了维护自身的地位而一味地强迫企业维持雇佣的日本政治家真的应该向不惜牺牲自己也要大胆进行改革的施罗德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