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国君
陆游才气超逸,文采斐然。12岁,按宋制,他依祖荫,恩赐登仕郎,可直接参加省试。省试,即尚书省主管的全国会试,各地乡试考中的举人赴试,考状元,由礼部主持。
陆游此时写诗已有高格,人读之,击节称赞。或曰其诗,有唐韵之风;或曰其志,必为国之良才。其诗名渐而远播,人誉之“小李白”。
“小李白”自有他的生存环境。他的家乡山阴,地处杭州湾钱塘江南岸,历史悠久,翰墨流芳。天地人文之精华,哺育山阴,人材辈出,陆游自幼耳熟能详。
远古,越人祖先,在这里繁衍生息,至今七千年。大禹曾在这里登上茅山,大会各部落首领,按自然地域,划分天下为九州。那天,大旗猎猎,鼓角齐鸣,聚共识,话统一,盛况空前。为彪炳这次盛会,将茅山改名为会稽。次年,大禹病逝,葬于会稽山。
春秋时期,越国战败,越王勾践与夫人,被掳入吴国作人质,为奴三年。勾践割草饲马,夫人担水除粪,夜囚于石室。吴王外出,勾践执鞭引马,隐忍奇耻大辱,唯命是从,面无愠色。放归后,建山阴城为国都。卧薪尝胆,日日自嘱,勿忘国败之耻,发愤图强,重用人才,劝民农桑,扶商兴工,奖励人口生育。“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十年艰苦备尝,由弱变强。挥师征吴,上下一心,终于打败夫差,报仇雪耻。
秦始皇统一六国,巡游天下,第五次巡游,过丹阳,至钱塘,临浙江,上会稽,祭大禹。沿途之民奔走相告,倾巷而出,观瞻威仪。秦始皇登险峰,望东海,勒石记功,是为历史大事,代代相传。
东汉时期,太守马臻,爱民治水,兴水利,建鉴湖,沟通水系,开发水上航运。后遭官宦豪强因私田有失诬告被害,有民冒死将其遗骸从洛阳偷运回会稽,葬于鉴湖之畔,年年祭祀。
艰苦卓绝的历史记忆,悠远的文化传统,融入人们的意识,绵延传承,润泽民心民风民俗。春秋时期,孔子曾派子贡来山阴考察,子贡对这里的仁义教化、尊崇贤才,颇多赞誉,其谓之“郁郁乎文哉!”东汉时期,王充“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童百人以上”,日日竞读,成为乡风民俗。后王充为官,辞官后,回山阴设塾授徒。他三十年完成煌煌大作、传世哲学经典《论衡》,桃李满天下。
书圣东晋王羲之,性情率真,风骨清举,不依家族势力弃学问,但有文采睦群贤。永和九年,暮春之初,王羲之与友人四十一人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曲水流觞,饮酒赋诗。王羲之为之结集,乘兴挥笔作序,心暢手达,洋洋洒洒,一氣呵成,写出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开创中国书法新纪元,山阴引领风气之先,亦留下一篇千古读之如新的经典散文。
文脉传承,至宋代,学风鼎盛,家家以耕读为宗,州学、县学等官学兴盛,私学亦兴,私塾、学塾、村塾、义学、冬学遍布乡村,村校学童竞习歌咏,弦诵之声远近相闻。讲学书院陆续出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覆盖全民。当时西方还处于中世纪的长夜,学校教育还被教会所垄断。
书院是那时的研究院,大多由各地游学的名师硕儒讲学。范仲淹任越州知州时,创建了稽山书院,他有时登坛讲学,以天下为己任,循循善诱。以身为范,生活清苦简约,食糜粥为常,留下了许多爱民、兴学、克己的感人故事。山阴最多时有书院四十多所,各地学士云集,全国四方来此受业者众,是名垂青史的蕺山学派及阳明学派的发祥地。州学由知州主持,教习由州官担任,如是状元出身,必由朝廷任命,倡导师尊,蔚然成风。山阴千年兴学重教史,学术研究之风薪火相传,优秀的文化传统化为山阴人的精神血脉,是陆游的生命底色。
这山阴,山水之盛亦是得天独厚。“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阴两者兼而有之。
美丽的大自然,造就三百里会稽山钟灵毓秀,高峰连绵,青林翠竹。八百里鉴湖,波光潋滟,清流见底,陆游诗中描绘:“镜湖俯仰两青天,万顷玻璃一叶船”。
传说,远古轩辕黄帝曾在湖边石上磨镜,光照天地,故而人们惯称其为镜湖。镜湖秀水清澈,滋养灵性,润泽肌肤,男儒女秀,王羲之有诗曰:“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李白来过,咏叹:“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杜甫则咏:“越女天下白,镜湖五月凉。”诗人为之倾倒,吟出魅力之诗;读来心府空灵,如享山岚野气。
远眺山阴,田塍如画,村墟远近映带,水网密集,长短水巷纵横,大小青石桥错落有致。近观,台门老屋,粉墙黛瓦,傍水而立,家家临水,户户垂杨。水上乌篷船,载物载货,物畅其流;载人载酒,穿巷过户,乡民往来,亲情交融。这“白玉长堤路,乌蓬小画船”,是山阴画卷中一幅独有的水巷人家长卷。
有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陆游生于斯,长于斯,耳濡目染,听先人讲史,访古址遗迹,闻千年书香墨韵,染万里古朴民风,得秀美湖山之灵性。他55岁时写《思故山》,表达他对山阴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真实、自然而又难忘的切身体验:
千金不须买画图,听我长歌歌镜湖。
湖山奇丽说不尽,且复为子陈吾庐。
柳姑庙前鱼作市,道士庄畔菱为租。
一弯画桥出林薄,两岸红蓼连菰蒲。
陂南陂北鸦阵黑,舍东舍西枫叶赤。
正当九月十月时,放翁艇子无时出。
船头一束书,船后一壶酒。
新钓紫鳜鱼,旋洗白莲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