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莉
本课学习目标:
1、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特色。
2、借助文字展开想象,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学习重点:
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手法。
学习难点:
如何借助文字展开想象去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学习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熟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2.教师准备:研读教材,预设学情,准备教学需要的阅读材料、相关视频和道具。
学习过程:
一、京剧访谈 ——实话实说
1.谈话引入“京剧”。[今天,我们将走进第七单元,第七单元的单元主题是“艺术之美”。一首歌,一幅画,一件小小的工艺品,都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艺术之美。这节课,肖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聊聊一种被誉为国粹的艺术,它是什么呢?(京剧)]。
2.师走近学生进行访谈:你喜欢京剧吗? 为什么?请你实话实说(生说出理由)。
3.通过刚才的访谈,我知道了大多数同学似乎对京剧并不感兴趣,我猜这些同学可能是对京剧不够了解,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大作家徐城北的《京剧趣谈》这篇课文,通过学习,你一定会对京剧有所喜欢。(板书:京剧趣谈)
4.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紧扣单元主题,将学生引入课堂学习。通过京剧访谈,了解真实学情,找准学习的真实起点,从而揭示课题。】
二、京剧趣谈——走近京剧
(一)快速读课前阅读提示,找出阅读要求
(二)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结构:按阅读要求整体感知课文,找出这篇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介绍京剧的
1、浏览课文,找出这篇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介绍京剧的?
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马鞭、亮相。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旨在引导学生借助课前阅读提示,让学生自主发现阅读要求,确定阅读目标,并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并能快速找出课文主要介绍京剧哪两方面的内容,了解课文的结构。】
(三)自主学习,交流阅读感受
自学提示一:
默读《马鞭》,说说你从这篇短文中了解了哪些知识?你觉得哪些地方有趣?
学法指导:
读:默读“马鞭”第1—3自然段。
画:用“——”画出有趣的地方。
思:想一想马鞭为什么有趣?
说:对子交流,大胆地演一演,准备展示。
【设计意图:问题前置,明确学习任务;通过“读、画、思、说”分步指导学习,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最后还可以创造性地演一演来达成学习目标。】
1.独学。
2.对子交流。师巡堂指导并鼓励学生大胆展示:可读;可说感受、有趣之处;也可以和对子演一演。
3.生展示:学习课文,分享自己觉得最有趣的部分。
展示可多样化,在学生展示时,循着学生找到的段落进行学习(以生为本,不特意强调某一段落或者某一处文字):
自学提示二:
短文《亮相》写了几种亮相方式?你觉得哪一种亮相最有意思?
学法指导:
读:默读“亮相”第1—3自然段。
画:用“——”画出你认为最有意思的地方。
思:想一想所画句子有意思的理由?
说:小组交流,大胆地演一演,准备展示。
1.独学。
2.小组交流。师巡堂指导并适时鼓励:可读;可说感受;可说有意思之处;也可以在小组内演一演。
3.小組展示:分享自己觉得哪一种亮相最有意思。
(1)小组展示可多样化,在学生展示时,循着学生找到的两种亮相方式进行学习(以生为本,不特意强调先说哪种亮相方式最有意思,学生愿意分享即可)。
(2)学生分享展示“静态亮相”与“动态亮相”的有意思后,师适时播放京剧《雁荡山》片断,通过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静态亮相和动态亮相的特点。
(3)回归文本,找出描写静态亮相和动态亮相的句子,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并分男女角色读一读。
【设计意图:根据学习路径,自主学习,在小组交流讨论时,教师适时指导并鼓励学生在小组内演一演,发挥个人之长,让每个学生都参与,都体会京剧带来的快乐。展示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观看视频等多种感官体会静态亮相和动态亮相的特点,感受京剧的艺术之美。】
三、京剧戏谈——京剧脸谱
1.用京剧中的脸部化妆图片引出京剧脸谱。
【设计意图:图片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这是京剧脸谱独特的艺术,不同的脸谱展示了不同人物的身份,并为下一个活动“猜脸谱”设下铺垫。】
2.猜一猜:脸谱对应的人物会是谁?说说理由。
3.脸谱知识分享:京剧脸谱色彩和图案十分讲究,看来五颜六色和图案丰富的脸谱,决非仅仅就是为了好看。不同含义的色彩绘制在不同图案轮廓里,人物就被性格化了。
四、京剧再访谈
读完大作家笔下的《马鞭》和《亮相》,看到五颜六色的脸谱,此时此刻,京剧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通过再访谈得出一个结果,孩子们改变了对京剧的看法,开始渐渐喜欢上了京剧,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京剧的艺术魅力。】
五、京剧美谈——致敬国粹
1.生自由读美文:了解京剧的发展历程、表演方式及在国际上的地位。
2.师生合作读。
【设计意图:拓展阅读美文,通过师生合作读,激发学生对国粹京剧的喜爱之情、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意。】
3.提醒同学们课后看看京剧,可与同学交流。最后用亮相动作致敬国粹:京剧顶呱呱!
【设计意图:与开课形成回应,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他们对国粹京剧的喜爱之情,达成本课的学习目标。】